蒋经国为何去苏联留学而不是美国?

红茶馆人生




蒋经国是蒋介石送给苏联的人质?

1925年10月蒋经国乘船离开中国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只是谁也没有想到,也许蒋介石早已经有所预料,当蒋经国想要回国时却已经身不由己,直到1937年3月苏联当局才批准他携家眷回国,这时距离他去苏联已经过了12年。

我们知道蒋介石对苏联与共产党抱有很深的敌意,但是最后为什么偏偏让蒋经国去了苏联,而不是去美国留学呢?

这个问题我们既要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也要弄清楚蒋介石与蒋经国对当时的历史环境以及苏联的态度究竟如何。



蒋经国为什么要去苏联留学?

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蒋经国去苏联并不是蒋介石的想法,是蒋经国自己的意思,在开始的时候老蒋并不同意小蒋去苏联,后来陈洁如替小蒋当了说客,老蒋又询问了陈果夫的意见后才同意小蒋去苏联留学,所以蒋经国去苏联留学是去当人质的说法并不准确,因为小蒋确实想去苏联学习。当然,在蒋介石背叛革命后,蒋经国确实可以说是沦为了人质。

1925年蒋经国因参与五卅运动,被上海浦东中学开除,随后被蒋介石安排去了北京。在北京,蒋经国结识了许多共产党人与国民党左派分子,年轻又缺少社会阅历的蒋经国受到他们的影响,思想上也开始左倾,当时两党又在苏联的帮助下达成合作,这是促使蒋经国选择去苏联留学的根本原因。

于是,蒋经国从北京返回上海,想要让蒋介石同意他去苏联。在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运作下,孙中山决定采取“联俄容共”的政策,于是在1923年8月派蒋介石去苏联考察,这次的考察让蒋对苏联和共产党产生了极大的反感甚至是敌意。所以在听到蒋经国想要去苏联留学的时候,蒋介石当即否决了,甚至以负担不起留学费用为借口让蒋经国打消留学苏联的念头。最后在陈洁如的劝说下,逐渐冷静下来的蒋介石开始认真思考蒋经国留学苏联这件事,最终同意让蒋经国去苏联留学。



蒋介石为什么同意让蒋经国去苏联?

孙中山采取了“联俄容共”的政策,所以有了国共合作,孙中山也在苏联人的帮助下重组了国民党,国、共、苏三方进入了蜜月期。如果这时候蒋介石阻止蒋经国去苏联的话,可能会让苏联产生想法,你蒋介石什么意思,看不起我们还是想跟我们作对?当然,这时候蒋介石同意蒋经国去苏联其实会很符合蒋介石的政治利益,这也是老蒋最后同意的原因。

我们先看看蒋经国去苏联留学前后发生的几件事,这几件事也是推动蒋经国能够去苏联的原因。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

1925年8月20日,廖仲恺在国民党中央党部遭人暗杀,廖仲恺与汪精卫、胡汉民三人是孙中山的最有力继承人,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国民党最高领导人也将在这三人中间产生。

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促使汪精卫辞职。

1926年2月蒋介石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



这几件事看似与蒋经国去苏联没有关系,实则有莫大关联,因为这时苏联人和共产党在国民政府中的影响力已经不可小觑,甚至还在与日俱增,事实上共产国际就是打着“鸠占鹊巢”的主意来的,这也是蒋始终防着苏联和共产党的原因。但是,当时的蒋介石的势力并不敢对抗他们,所以他当时也不得不伪装成左派以获得苏联人的支持,尤其是廖仲恺身亡和胡汉民出走后,蒋介石从没有资格到变成掌控国民政府军权的二号人物,如果苏联和共产党不支持的话他很难坐稳。即使是制造“中山舰事件”,他也是打着“平息暴动”的幌子,也要编造借口忽悠苏联人。

因为蒋介石很清楚,他和国民党在这时候根本离不开苏联人的支持,一是没有钱,二是武器,蒋介石所图乃大,自然不可能在关键时候与苏联人翻脸。所以他要北伐,所以他要在很多人劝他直取北京的时候执意先取上海,因为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只要拿下了上海,他便拿下了钱袋子。兜里有钱了,武器自然便有了,也就不用再看苏联人的脸色了,所以他发动了“四一二事件”,然后开始驱逐苏联人。



回到蒋经国留学苏联的问题,从开始的否决到后来的同意,是什么促使了这种转变的发生呢?

因为如果蒋经国去了苏联,苏联人会很坚定地相信蒋介石属于左派,才会让蒋坐稳坐实国民党二号人物的位置。廖仲恺这个黄埔军校党代表为什么会在中央党部被杀?我认为是因为他挡住了蒋的路,廖如果在,黄埔便绝不会是蒋的。现在廖仲恺和胡汉民出事了,蒋介石突然爬到了二号,这时候最需要的自然是苏联人的支持,所以获取苏联人的信任至关重要。

拿到黄埔的掌控权,逼走汪精卫,“清党”这些事在蒋的心中早已经蓄谋已久,但是他做不到一蹴而就,所以只能缓而图之。蒋经国这时候提出去苏联,显然让蒋介石豁然开朗,以蒋经国换取苏联人的信任和支持又有何不可?如果蒋经国不在苏联,在蒋制造“中山舰事件”的时候,苏联人凭什么相信蒋的说辞,即使半信半疑,又凭什么不对蒋下手?正是因为蒋经国在苏联,苏联人以为儿子在苏联,老子便不会跟自己当敌人,但是显然苏联人错了。在苏联人的支持下,蒋介石的势力越来越大,最后占据上海后便开始撕破了脸皮。



蒋经国在苏联的“人质生活”。

说实话,蒋经国在苏联的生活其实谈不上苦,在冯玉祥的女儿冯弗能回国后,他也结识了蒋方良,并与蒋方良相知相爱相守,生活亦有几分光彩。

苏联人在经过长期对蒋经国的观察后,对他的评价其实很高,苏联人在他的档案里称他“堪为领导之才”,或许这也是苏联不允许他回国的原因吧。蒋经国除了不能离开苏联外,他其实享有很大的自由,学习、生活、恋爱等等这些事并没受到限制,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苏联为蒋介石为台湾培养了蒋经国,当然在蒋经国的周围也有苏联特工在时刻监视着他。

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远在苏联的蒋经国登台演讲,痛斥蒋介石背叛革命,滥杀无辜,甚至宣布与蒋介石脱离父子关系。后来,又几度写公开信痛骂蒋介石。蒋经国晚年回忆时称这是受苏联人逼迫所致,蒋介石也愿意相信是这样,不过我倒是认为1927年那次也许是真的出于一个爱国热血青年的愤怒,是真实的。

1931年时宋庆龄为解救共产国际代表牛兰,试图劝服蒋介石用牛兰换回蒋经国,但蒋介石始终没有答应。

直到希特勒的崛起,苏联的压力越来越大,同时在东边又有日本在侧,苏联才又开始向蒋介石妥协,再次向国民政府寻求合作,这才为蒋经国的回国创造了条件。

蒋经国也因此得以在1937年踏上回国的路。


吾与吾国


蒋经国15岁的时候从温润的江浙鱼米之乡赶往了严寒的西伯利亚,在这片异国他乡的土地上,蒋经国忍受着严寒度过了他在苏联的整整12年时光。


在这个过程中,他曾数次想回到中国,但最终都因为苏联方面的阻挠,而不得不打消了自己的想法,在蒋介石发动轰轰烈烈的清党活动后,蒋经国回国的机会更是渺茫到了不可相见。

虽然不能决定自己的自由令蒋经国感到很不愉快,但是这个过程中也并不全是不愉快,蒋经国在苏联的时候遇见了他的爱情,他在苏联的农场中遇见了他未来的妻子蒋方良,蒋方良是一位白俄罗斯女性,她的原名也并不是叫蒋方良,这是蒋经国回国后给蒋方良取的中国名字。

二人在严寒的冬夜中相遇,但是西伯利亚的严寒并不能阻止他们彼此内心的火热,所以他们最终跨越了文化的阻隔走到了一起,成为了携手一生都不曾分离的一家人。

二人在苏联期间生下了他们的儿子蒋孝文,在1937年回国的前夕,蒋方良更是怀上了他们的女儿蒋孝章,在苏联这片土地上,蒋经国见证了自己的苦难憋屈、也凝结了和蒋方良之间的爱情结晶,在这个时期的蒋经国,可以说得上是痛并快乐着的。



(蒋孝章)

蒋介石因为需要苏联人的帮助,不得已把蒋经国送到苏联留学

蒋经国为什么会去苏联留学呢?这还得说到国民政府与苏联当时的关系。

国民政府虽然有着孙中山这么一尊极大影响力的大佛,但是他们的军事能力却是非常低的,在那个有枪有兵才是王的年代,没兵没枪就意味着什么都不是,因此国民政府为了力量开始了和苏联之间的合作。



苏联给国民政府提供了很多的帮助,他们想把国民政府扶植成自己在神州土地上的代言人,而黄埔军校的创办就是他们帮助国民政府组织创建自己军事能力的一个关键。

苏联人派出了很多军事人员来到广州帮忙创建黄埔军校,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提供了很多创办军校的经验、提供了很多军队所需要的枪支武器,在金钱上他们也非常的大方。


而因为蒋介石是黄埔军校的校长,所以苏联人就特别注意到了蒋介石。

蒋经国去苏联留学是1925年的时候,当时还没发生东征北伐,蒋介石的地位还并不是特别高,但是经过苏联人和蒋介石接触,他们发现了蒋介石这个人很是不寻常,觉得蒋介石是一个人才。

虽然我们经常说蒋介石有多么不堪、多么不堪,但是在苏联人看来,蒋介石的能力还是很不错的,因此他们把注意力关注到了蒋介石身上,打算帮助蒋介石成为国民政府的大佬、帮助蒋介石统一民国,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达到自己势力向民国蔓延的想法。

其实很早之前,在蒋介石去苏联参观的时候他打心底里就对苏联产生了深深的厌恶,感觉苏联的那一套东西跟自己的想法格格不入,不过当时苏联是他最大的助力,因此他就隐藏着自己的面目,向苏联人靠拢了起来。


而苏联人在帮助蒋介石前,他们给了国民政府一部分的出国留学名单,当时他们就把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列在了名单中,其实在苏联人的想法中,也不乏有把蒋经国当质子的想法在其中。

蒋介石深爱自己的儿子,但是不会为亲情左右自己的决定

蒋介石是一个权谋心很重的人,他不会因为自己内心的喜恶而影响自己仕途的上升,所以他就让蒋经国去了苏联,而在1927年蒋介石拥有了很强大的军事实力后,他则发动了著名的清党行动,将苏联的许多外派人员驱逐回了苏联,彻底和苏联决裂了。

而当时蒋经国还在苏联,小命还被苏联紧紧地抓在手中,蒋介石为什么能这么决绝地发动清党行动而没有丝毫顾忌到蒋经国的性命呢?难道是蒋介石根本就不关心他这个儿子的命吗?


其实蒋介石对蒋经国的关心还是有的,蒋经国在苏联的12年时间中,蒋介石一直思虑着蒋经国,这一点在蒋介石的日记中我们就可以明显的感受出来,不过虽然蒋介石深爱着他的儿子,但是他的内心更爱着他的权力、他的理念。

苏联的理念是他接受不了的,于是他就说出了先成仁、再循私这样的话,然后就不顾蒋经国的性命做出了自己的行动。

在这个过程中,苏联曾经提出过拿一个被蒋介石在上海抓获、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波兰人与蒋介石交换,想把蒋经国换回那个波兰人,不过这个提议最终被蒋介石给拒绝了,他的理由就是不想因为自己的私情而辜负整个家国。

因为要制衡日本,所以蒋经国被放回了国

而蒋经国则在苏联人的胁迫下,在当时苏联的报纸上通过写信的方式大骂起了蒋介石,将其骂得狗血淋头、并宣称要和蒋介石断绝关系,当然有说法称这封信并不是蒋经国的手笔,蒋经国当时只起到了签名的作用而已。

这份声明是蒋经国在1935年的时候发表的,而在1936年时,因为西安事变的爆发,蒋介石停止了他凌厉的安内行动,双方开始和解了起来,蒋介石和苏联之间的关系也渐渐变得和缓。

当时苏联左右面临着两个大敌,首先在西方是对他们威胁最大的希特勒德国,他们为了能让蒋介石拖住日本这个东方的敌人、好空出手专心对付希特勒,所以他们在很多方面表示了对蒋介石的谅解,双方关系开始和好起来,而他们为了能让蒋介石一心投入抗日的立场中,他们决定把蒋经国放回蒋介石身边。

然后在1937年的时候,蒋经国才回到了国内。

父子相见一笑泯过往

蒋介石在听闻蒋经国可以回国的消息后,他非常的激动,不过这个时候,他手下不知道怀着什么用心,默默地把蒋经国大骂蒋介石的信呈给了蒋介石。

蒋介石在看完信后并没有动怒,他沉默了起来,他是知道自己在这里面的责任有多大的,也知道自己儿子当时的情况有多么危急,所以他并没有怪罪蒋经国,只是跟手下人说了一句等他回来后暂时不见他的话,就没有后文了。

不过在蒋经国回国后没多久,蒋介石就因为对蒋经国多年压抑着的思念,前去见了蒋经国,父子时隔多年的相见在这一刻没有太多的语言,蒋经国直接跪在地上,重重地给蒋介石磕了三个头,也正因为这一次的跪拜,父子二人一笑泯恩仇,忘掉了以往的不痛快。

然后蒋介石为了能让蒋经国接替自己的位置,特意让蒋经国培植起了自己的势力。

在台湾的时候,蒋介石为了让蒋经国没有障碍地接替自己的位置,特意把当时国民政府内部影响力最大的孙立人软禁了起来、把国民政府内部各大可能会对蒋经国继位造成影响的大佬给摘去了职权,就连他以往最为信任的俞济时也没有逃出这个例外。

正是蒋介石帮他儿子铲除了所有的障碍,在蒋介石死后,才无人能动摇到蒋经国对他位置的接替。

所以说蒋经国之所以会去苏联是因为当时蒋介石需要苏联人的帮助,在1925年的时候,美国人根本就没有注意到蒋介石以及他身后的国民政府,蒋介石和美国的合作是在抗日战争后才开始的,而最开始的时候,这种合作是很微小的,在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才和蒋介石大规模合作起来的,从时间的跨度上来看,想必大家对蒋经国为什么没去美国的原因就一目了然了吧。


孤客生




蒋经国(1910-1988),出生于浙江奉化,老子是蒋介石。

十五岁时,蒋经国开始留学。但,有意思的是,留学的国家并不是蒋介石后来依靠的美国,而是共产主义氛围较浓的苏联,这是为什么呢?

蒋经国留学时,国共正在合作,蒋介石还没有搭上美国这条线



早年的蒋经国是个积极要求进步的青年,1925年就参加了五卅运动。

当时的国共两党并未撕破脸,彼时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大行其道,国共也处于蜜月期,甚至连黄埔军校也是国共两党联合办学,整个中国和苏联的关系,也是非常好,苏联就像中国的老大哥。

至于当时和美国的关系,可以说很一般了。因为蒋介石和宋美龄还没有成婚,美国的关系还没有搭上。

如果说清朝末期和民国初期,留学的主要选择是日本的话,1925年时的留学选择主要是苏联了。

这是蒋经国留学苏联的原因之一

蒋经国受到了吴稚晖的影响



每个人的生命过程中总有对其影响大的人,蒋经国也一样,影响他的人叫吴稚晖。

吴稚晖是谁?是国民党的元老,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

吴稚晖推崇新文化,并且提倡勤工俭学。官二代的蒋经国,深受吴叔叔的影响,对新文化、新运动适应得比较快。

在吴稚晖的建议下,蒋经国去了苏联留学。其实,靠蒋家的实力,送蒋经国去美国求学,也是可以办到的,关键是吴稚晖的推荐起了一定作用。

蒋经国个人倾向于共产主义,这也是导致蒋经国去苏联的原因之一



蒋介石虽然是国民党,但长子蒋经国恰恰相反,对共产党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和认可,所以这就成了蒋经国去苏联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去了苏联后,蒋经国有了一个外国名字,叫尼古拉。在校期间,有一个关系最好的男同学,是共产党,比他大六岁,这个同学就是“小平同志”,而同桌是个蒙古族,叫乌兰夫,后来是我国开国上将。

在老师、同学和苏联氛围影响下,蒋经国更加认可共产主义。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远在苏联的蒋经国发表声明,和蒋介石断绝父子关系。



不久后,蒋经国申请入党,由于身份的特殊性,辗转反则几次,蒋经国才入了共产党。1937年,蒋经国被所属工厂党委会开除党籍,解除职务。

于是,不得已的蒋经国,回了故乡。来到中国后,蒋经国加入了国民党,开始和老爹蒋介石合作。



综合来看,蒋经国早年去了苏联,是受形势的影响,也是受了吴稚晖的影响,当然,他自己也有强烈的意愿去苏联。


蓝风破晓


孙中山先生为了推翻满清的一次革命、然后二次革命、三次革命、四次革命......不同时期寻求过不同列强的襄助。

兴中会就是在美国檀香山成立的,同盟会则是成立于日本东京,黄埔军校是在苏俄的支持下创建的,通过以上例证,国民党及其前身不同时期的国际倾向性一目了然。

蒋介石自称是孙先生的忠实信徒,一直到1927年,仍是秉从孙先生遗志,随苏俄起舞。

蒋介石与1923年出访过苏俄,这一次行程改变了苏俄在他心目中的印象,他对苏俄的大国沙文主义和政治组织结构、社会形态、经济状况均产生质疑。

质疑只是埋在心里。脚步还要追随孙先生,因为他自己羽翼未丰。

蒋介石的大公子蒋经国留学苏俄,就是发生在这一时间段。

这时候的孙中山先生已经去世,为了使他生前的“以俄为师”的口号落地,继续扶持中国的亲俄势力,苏俄决定成立在莫斯科成立“中国劳动者孙逸仙大学”,在中国我们叫它“中山大学”,用苏俄的理论培养中国的革命干部,招生对象全部是中国人。
1925年的“五卅惨案”发生时,不满十六周岁的蒋经国参加了游行示威活动,蒋介石早就定下来让蒋经国去中山大学留学,于是就派蒋经国先去北京就读“俄语培训班”,去了北京的蒋经国也没闲着,继续投身反对北洋军阀的游行示威活动,思想比较先进、激进。

中山大学成立不足两周,蒋经国和国民党其他党政要员的50名子女、还有其他渠道选拔出来的进步青年就坐上远洋轮船出发了。


派子女远赴苏俄留学,是当时的国民党要员的唯一政治正确路线,蒋介石也是通过这种方式表明自己的亲俄立场,以当时老蒋的地位,蒋经国还远算不上“质子”。

1927年4月,蒋介石与苏俄闹翻,蒋经国在苏联本来学的好好的,这下倒霉了。蒋介石曾经评价过两个儿子“经儿可教,纬儿可爱”,蒋经国的“
可教性”马上显现,为求自保,他坚决宣称与蒋介石划清界限,靠着这种态度,后来又进入列宁格勒中央军政学院深造,1930年,蒋经国顺利毕业,他的毕业论文就是探讨“游击战”。
苏联征求了一下尼古拉·弗拉基米罗维奇·叶利扎罗夫同志(蒋经国俄国名字)的意见,准备把他送回中国开展游击战,这使得蒋经国差点有机会回国跟他老爹开干。后来国内同志没有认可这个计划,蒋经国没回成国。

这就尴尬了,他毕竟是敌对势力的后代,学习成绩再优秀也不好安排工作不是?苏联人对他采取了冷藏处理,先后去农庄、工厂去直接参加劳动。蒋经国吃了不少苦,有一次饿得去偷饭馆外面的地沟油,回家补充肚里缺乏的油水。

1937年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立,这位已经成长为“质子”的尼古拉·弗拉基米罗维奇·叶利扎罗夫厂长同志终于熬过了12年苏联留学加劳动的时代,带着他的白俄罗斯妻子芬娜回归祖国,父子一见面,就跪在了蒋介石的面前。

然后对着自己几个月前还在骂“独夫”、“笨蛋”、“叛徒”、“家暴者”的这位血脉至亲,恭恭敬敬的连磕三个响头。


历来现实


当时正统的中央政府在北京,也就是后来我们称的“北洋政府”,“北洋政府”是得到国际上承认的政府,它才同美国等西方列强有外交关系。而同时期的国民党只是在广州建立的非法政府,没有国家承认,到美国留学也不是你想去就去的,再说当时也不是为了读博士,拿学位,纯粹为了革命理论,革命信仰去学习,学习苏联革命成功的经验。国民党要发展,要建立自己的武装,必须寻求外援,看上了苏联。苏联是个社会主义国家,面对来自东西方列强的压力也很大,一方面搞“国际共运”,瓦解列强内部,另一方在中国寻求代理,牵制来自日本的咄咄进逼,也看上了国民党,双方一拍即合。

你要问为什么不扶持共产党?那时的共产党就是苏联远东共运的一个支部,可惜当时全国共产党员统统加在一起也不到一千人,来不及啊。这就有了孙中山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新三民主义,苏联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建黄埔军校,苏联从资金,武器到军事教员全力支援。孙中山逝世后,苏联在莫斯科建了中山大学,是为了培养中国的革命力量,或者理解成亲苏分子也可以,不仅蒋介石派去了,国民党许多大佬都派去了。现在总说苏联当时就想把蒋经国当人质,那是写文章的人古书看多了,当时不会考虑的那么多,就是去学习,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从而来指导中国革命实践。

要说一下,当时的蒋介石还不是反共分子,那时国共合作的很好,后来变了是后来的事。





雪上长留马行处


蒋介石派蒋经国去苏联留学,很直白地反映了孙中山广州政府早期“联俄、亲苏”的路线。蒋经国去到苏联,私底下其实是蒋介石给斯大林送去的人质,用以换取苏联对他的援助和支持。


孙中山投身革命几十年,虽然也发动过大大小小武装暴动许多次,但这帮革命者大多数是激情澎湃的新思想者,并非行伍出身,军事素养、带兵打仗也不拿手,所以老是失败。武昌首义、辛亥革命的主体,也是张之洞湖北新军里接受过革命思想的职业军人。二次革命,革命党迅速溃败,孙中山、黄兴再度流亡日本,可见在军事层面上,孙中山是没法和袁世凯相提并论的。后来也是靠的蔡锷一帮军阀,才把袁世凯从皇帝的位置上拉下马。



屡败屡战的孙中山,逐渐开始摸到了一些军队建设的窍门,在吸纳利用共产主义运动的同时,创办了黄埔军校用以培养革命军事人才。此时的蒋介石,正因“陈炯明叛变”时的表现受孙中山赏识,得以成为黄埔军校的校长。“联俄、联共”的路线,使得广州政府获得了大量的苏联援助,当时军校的武器装备、建军思想均来自于苏联。蒋经国去苏联的1925年,正是孙中山去世,蒋介石和汪精卫争夺国民党大权的白热化阶段。蒋介石此举,极有可能是拉拢、取信于斯大林的关键手段。

随后的中苏关系,随着1927年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降到了冰点,蒋经国在苏联的情形变得紧张。要说小蒋同志也是机灵,不仅讨了苏联老婆生了混血儿,而且还书写批判、反蒋文章取悦斯大林,确保了自身安全。等到西安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以后,中苏重归于好,苏联出于牵制日本、全力抵御德军的考虑,不仅向蒋介石示好放归了蒋经国,而且还捐助了许多飞机帮助老蒋抗日。


竹山清溪涧


蒋经国1937年得以回到祖国,还是我们敬爱的周公推动和运作的,在蒋介石1927年因为“清共”跟苏联撕破脸皮后,蒋经国一度被贬到西伯利亚当兵,能坚持活下来简直是造化。南京政权建立后,从内心讲,蒋介石当然希望这唯一的亲生儿子能回到身边,但是以他的性格断然不会主动向苏联示弱。



1931年“GC国际”重要谍报人员牛兰夫妇在上海被捕,蒋介石甚至拒绝了对方用蒋经国来交换的提案。全面抗战爆发前的1936年,鉴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日本侵略态势的咄咄逼人,蒋介石曾经派陈立夫等人与苏联方面接触(西安事变前),寻求合作抗日的可能,但是仍然没有特别提出关于蒋经国的任何要求。

在这一层意思上,蒋介石还是有点样的,毕竟蒋经国自1925年10月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整整在苏联生活了12年,不少我党高级干部也毕业于这所学校。



苏联是帮助蒋介石攫取国民党最高权力的重要推手,时任广州政府苏联顾问的鲍罗庭是斯大林的亲信,他高度信任和重用连中常委都不是的蒋校长,使其得以在廖仲恺死后短时间内击败所有政治对手,成为广州政府军队的实际控制者。



并且黄埔建校初期,只有300支老式步枪,也是凭借苏联运来的8000支步枪组建了两个教导团(后面又运来数批大量武器,详见拙作),否则连商团都打不过,由此成为黄埔系中央军的起家部队。所以在这一时期,蒋介石是必须紧抱苏联这个大腿的。蒋经国留学苏联,固然一方面是苏联的盛情邀请,苏联确实希望用这个方式影响和控制蒋介石;另外一方面也难说蒋介石确有用“以子为质”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态度。

蒋经国乘船前往苏联的时刻,他的父亲正在苏联的经援和军援下进行“第二次东征”,在彻底打垮陈炯明后,蒋介石在广州的声望达到顶峰。两年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蒋介石明令通缉人在武汉的鲍罗庭,政治就是这么滑稽。



(老蒋和小蒋)

蒋介石在外交上彻底倒向英美是在1928年“济南惨案”之后,前一年底他下野后曾东渡日本,允诺支持他统一中国的日本政府,此时却背信弃义,悍然出动第6师团5000余人阻止北伐军北上平津,其实就是更支持张作霖的意思。蒋介石虽然当时选择了忍让,但是心里的仇恨已然种下,也深知日本对中国的野心和政治上的不可靠,于是通过新婚妻子宋美龄及其宋氏家族,开始加强与英美的联系,这个时候,他军事合作的主要对象还是德国,南京中央军校开始有了德国教官,稍后有了德械师,但在政治上,蒋政权已经逐渐倒向英美。

所以在蒋经国的年轻时代,只能选择去苏联留学(离家时仅15岁),因为他的父亲当时还是“一边倒”的外交格局,而英美等国家恐怕那会儿,对名不见经传的黄埔校长蒋介石也没什么兴趣。



蒋介石发动政变并且跟苏联翻脸后,身处苏联的蒋经国又怎么样呢?只能在《真理报》上刊文痛斥父亲背叛革命,并致信宣布与其切割关系,至于说到底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还是当时的小蒋确实被洗脑了,那真的只有天知道了。总之小蒋撑下来了,还在苏联讨了个金发老婆芬娜成家得子(后来中文名字是蒋方良,白俄罗斯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宣布第二次合作后,经过周公的斡旋,蒋经国1937年4月启程回国到达上海。

蒋介石肚里有气,装腔作势坚决不肯见面,多亏他的哥们戴季陶往来说和,总算父子相见。



为了反洗脑,蒋介石安排儿子去先去溪口老家闭门读书,抗战爆发后派往尚未沦陷的赣南锻练,交给了自己的心腹熊式辉看护,担任赣南行政专员和保安司令等职务,这叫“历练”。

一直到1944年前后才被蒋介石接回重庆,开始执掌“三青团”和青年军的组建,就任三青团中央教育长和青年军总政治部主任。因此,小蒋真正成为父亲身边的得力助手,是在日本宣布投降以后的事情了,“建丰同志”威权日重。



1939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三周年时,蒋介石元配夫人、蒋经国生母毛福梅,在溪口老宅遭日机轰炸身亡,蒋经国从此对待日本绝对是“国仇家恨”,抗日意志非常坚决。陪同父亲逃离大陆后,1978年成为台湾当局领导人,1988年逝世。

又及,题图是蒋纬国。

(蒋经国与生母在一起)


度度狼gg


很多不为人知的是,黄埔军校当时建校很困难,是苏联人提供了巨大的帮助,提供了武器等等,这就是为何周恩来能来当中将主任的原因,否则为何让你们的人当这么重要的职位?

还有广为人知的张灵甫的74师,之前很多时候是装备苏械的。是的,你没看错,这支王牌军装备了大量苏联的武器,可想而知苏联的输血。所以我觉得蒋经国去苏联有点作质子点意思,而且老蒋是两条腿走路,蒋经国去了苏联,但是蒋纬国是德国留的学,这是两面押宝的意思?开个玩笑。

另外,过去关于蒋经国留学莫斯科的记述,从未提到他与冯弗能的短暂婚姻。根据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前身为克格勃)在1996年将苏共中央秘密档案局档案解密的内容,有关蒋经国留学苏联时期的短暂婚姻真相终于曝光。从此以后,他们当年的同学也陆续开禁,片片断断回忆他们当年的罗曼史,不过老蒋似乎不太喜欢他这个苏联儿媳妇。


李三万的三万里




在1925年蒋经国去苏联之前,1923年担任大元帅府参谋长的蒋介石就曾去过苏联,只是去前后对苏联的观感是不一样的。

蒋介石在去苏联前,对苏联的革命是非常狂热的。当他听到苏联人邀请孙中山去苏联访问时,

蒋介石就开始努力争取自己能够参加。因为当时孙中山身体不好,所以就委派蒋介石为团长,领导“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前往苏联访问。

这个代表团在苏联一共访问学习了三个月,蒋介石见到了还没有被斯大林打倒的托洛茨基、加米涅夫等苏联政要。并且在他们的帮助下,着重考察了苏联的军事院校、兵工厂,以及红军的编制管理及政治工作。在这期间,双方相互感觉还算良好。


后来,当蒋介石稍稍深入到苏联的政治体制中之后,他就发现了苏联人为什么会答应帮助孙中山了,他们只是在利用孙中山而已。更重要的双方的目标并不一致,苏联是要打倒所有的有产阶级,而孙中山的目的是建立一个以民主政治为内核的政府和以企业家为中心的市场经济。

到这时,蒋介石对苏联模式从狂热变成了抵制,他认为苏联的模式根本坚持不下去,迟早就被推翻,任何专制独裁的政治都难以长期统治下去。

于是当考察完成时,蒋介石就草草写了一份《游俄报告书》,把自己的意见交给了孙中山,然后就离开广东回到了浙江老家。




当1925年蒋经国提出要去苏联留学时,蒋介石从感情上并不同意,并且是当场就拒绝了。后来也是在陈洁如夫人劝说下,才勉强同意了。

1925年10月,蒋经国在上海乘货轮驶向寒冷的莫斯科,这一去就是十几年。

当时的苏联还是比较重视中国的,因为当时的苏联在国际没有朋友,四处全是敌人,只有国民党和共产党愿意和他做朋友。



苏联愿意为中国培养人才,为此专门办了一所学校,叫莫斯科中山大学,全名叫“中国劳动者孙逸仙大学。当时这所学校的学生都是国共两党的年轻人或是两党领导人的孩子,当时蒋经国的同学中就是一个稍年长的人,他就是邓小平。几十年后,两个人分别在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发起了经济改革,为两岸的经济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当时蒋介石同意蒋经国去苏联学习,并不是要把儿子纯粹当人质交过去的。只是为表示自己对苏联的信任,希望能从苏联那里得到更多的武器支持,以便在第二年开始北伐工作。




1926年,北伐开始后,国共两党就开始各做各的工作。国民党军队负责北伐,共产党则忙着在各地开展农民运动。其中就有毛泽东在湖南的农民运动,把许多地主给打倒,房子和物品被农民抢走。

在北伐军中,有不少中低层黄埔系军官都是湖南人,并且家族出身都相当好,当他们听到家人被批斗,家产被分时,就心情非常激动。他们就哭着去找蒋介石,要回家为家人报仇。


当1927年上海工人在周恩来领导下暴动成功后,更加引起了蒋介石的警惕。他分明能感觉到,共产党在建立自己的武装,长期发展下去,将来的中国形势就难以预料。再加上自己的黄埔弟子们的强烈要求,历史上知名的412反革命政变就发生了,清共运动开始,国共两党开始决裂。

在中国的苏联代表大部分被送回国,少数人被杀害。得到这个消息后的斯大林就非常愤怒,直接扣压了蒋经国,并逼迫他在苏联真理报上发表声明,和反革命分子蒋介石脱离父子关系。


随后蒋经国又被下放到农场去工作,但他凭借自己的良好表现,被推举为农场的管理人员。在这冰天雪地的地方,他碰到了一生的至爱蒋方良,这是一位美丽的苏联姑娘。在这里他们结婚并生了自己的大儿子蒋孝文和蒋介石最喜爱的宝贝孙女蒋孝章。

后来在抗战暴发前,国共合作开始建立时,在周恩来的帮助下,蒋经国才回到了蒋介石的身边。但终其一生,他的执政行事风格都有很明显的苏联模式烙印。




蒋经国当时为什么没有到美国去留学呢?

我们还是来看一下另一个民国大公子张学良的事吧。因为张作霖在东北快速崛起,不管是日本人还是北洋政府都在争取他对自己的支持。为了向张作霖表示友好,日本人和北洋政府都邀请张学良到自己的军校中读书。

如果张学良到北洋的保定军校读书,就能碰到很多自己后来的朋友,比如陈诚等人。如果去了日本读书,就会碰上后来侵华的许多对手。

但张学良哪个也没去成,因为去哪读书是张作霖说了算。张作霖两边都不想得罪,就想让他们相互牵制,相互斗争,最后为自己所利用。于是就让张学良在东北讲武堂学习,在这里他碰到了这一生中他最信任的人郭松龄。



当时的孙中山并没有得到美国政府的认可,美国政府和英国政府在背后支持的是直系大什么吴佩孚,他们更注重自己的在华利益。当时的孙中山力量太小,不入他们的法眼。就算国民党大佬的子弟去了美国读书,也换不来什么实际的好处。况且当时的美国虽然强大,但在世界上没有多大影响力,蒋家父子都感觉不到去美国读书的必要性。

蒋经国去苏联读书,至少蒋介石还能向苏联政府输出自己的诚意,换取他们对自己的支持。事实上,国民党北伐成功的关键之一就在于苏联提供了大量的枪支,把有理想的革命军人给武装了起来。


新知传习阁


蒋经国去苏联留学的时候,蒋介石正处于和苏联的蜜月期,是苏联顾问鲍罗廷看好并大力扶植的对象。蒋经国去苏联留学,也是蒋介石讨好鲍罗廷,加强和苏联关系的举措。

1925年10月,蒋经国到苏联留学,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

中国近代史上,苏联人鲍罗廷虽然知名度不高,但却是一个对中国命运影响很大的外国人。1925年3月,孙中山去世,孙中山去世的时候,蒋介石地位其实不算高,蒋介石最终能够成为国民党领导人,很大程度是鲍罗廷扶植起来的。

(鲍罗廷)

鲍罗廷是苏联人派给孙中山的顾问。孙中山晚年组织的广东国民政府以及后来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起家之初毫无疑问带有非常浓厚的苏联色彩。孙中山委托鲍罗廷全权主持了国民党的改组工作,用现代政党理念改造国民党,即使现在在台湾苟延残喘的国民党,依旧还很大程度保留着鲍罗廷的改造成果。著名的黄埔军校的建立和发展,鲍罗廷同样起着主导作用,军校开办经费和训练用的枪支弹药,都来自于鲍罗廷争取的苏联资金支持。

孙中山去世前,效仿刘备托孤诸葛亮,对汪精卫、何香凝说:“要师事鲍顾问”。当时的国民党内部称孙中山为国父,鲍罗廷为亚父。鲍罗廷实际一度是孙中山去世后国民党国民政府的最高权力掌握者。

鲍罗廷对黄埔军校特别看重,经常视察黄埔军校,黄埔军校的校长蒋介石因此也和鲍罗廷关系比较亲密。1925年8月20日廖仲恺遇刺后,鲍罗廷提议建立汪精卫、许崇智、蒋介石三人组成的特别调查委员会,把资历很浅的蒋介石推入到最高权力中心。

鲍罗廷对蒋介石如此厚恩,蒋介石自然也要大力支持鲍罗廷,让儿子蒋经国去苏联留学也是支持鲍罗廷的工作。

(蒋经国在苏联时与妻子)

蒋经国就读的莫斯科中山大学,这所只在1925-1930年短暂开办的大学就是鲍罗廷的一大政绩。莫斯科中山大学俄文全称“中国劳动者孙逸仙大学”,是联共(布)中央在孙中山去世后为纪念他而开办的,目的是为中国培养革命人才。1925年10月7日,鲍罗廷在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第66次会议上正式宣布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建立。

鲍罗廷大力推动的行动,自然得到了国民党内部的大力支持,积极组织招生,国民党内部高层包括蒋介石纷纷把自己家子弟送入莫科斯中山大学留学。莫斯科中山大学第一期招生了300人,蒋经国等国民党高层子弟用的是鲍罗廷个人推荐的20个名额。

蒋经国到苏联留学后,在苏联待了12年,娶了苏联妻子,1937年抗战爆发才获准回国。

(蒋经国夫妻在苏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