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王茂走向教室的时候,看到一个男孩,在偌大而空旷的校园里,男孩像一只孤独的麻雀,落在教室门前的水泥地上觅食。

王茂站在教室前的廊下,静静地看着男孩,心里依然念叨着那句话,“缘溪行,望路之远近”。

王茂是一位策展人,曾经策划过日本“越后妻有”,之前曾是北京一所高校的老师。这次,他和几位艺术家应邀来肥东桥头集镇,改造肥东县首个文创主题空间“爱情驿站”。

爱情驿站坐落在一段废弃的铁道边上,其实是一所即将废弃的小学,名字很有气势,“龙泉小学”。

龙泉乡隶属肥东县桥头集镇,境内有一段淮南铁路的支线,原来是战备铁路,运送储备油,但建好后很少使用,周边格外宁静,没有人打扰,铁路边野生的树木便无忧无虑地疯长,枝繁叶茂,连成天然的“拱廊”。几年前,一帮摄影爱好者无意中发现这里和乌克兰“爱的隧道”极为相似,一个叫边冠峰的家伙在微信公号上发了出来,并且命名为“爱情隧道”,一下让这段铁轨名声大振,迅速成为一个旅游热点。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有着散文诗之乡称号的肥东县借势而为,尝试着在爱情隧道举办爱情诗大会,推波助澜,“爱情隧道”游人如织。

5月19日晚,由『WE领读』策划的题为“为爱发光,诗意约会”的月下诗会即将在“爱情驿站”举行。王茂还在为“驿站”的诗会场景设计苦苦思索。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王茂忽然心里一动,他叫住那个孩子,让他把“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这句话写到黑板上。

男孩似乎并不惧怕留着胡子、戴着一顶黑色毡帽的陌生人,他没有拒绝,羞涩地拿起粉笔,在那块久已不用的黑板上写上了那句话,还写了自己的名字,昂国先。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王茂呆住了。

他知道昂国先,但不知道这个男孩就是昂国先。

是龙泉小学的老师告诉他的。

龙泉小学只有三个学生和一个留守老师,他们之间已经熟得像一家人一样。王茂到来后不久,就从老师口中知道着三个学生的姓名和故事。

昂国先住在离龙泉小学10里路的村子,每天早上,他花一个小时要沿着那段铁轨走到学校,下午放学,再花一个小时沿着铁轨走回家。

这一走就是6年。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学校还有几十名学生,等昂国先到了六年级,整个学校只剩下他和另外两个学生。而长长的铁轨上,也只留下他一个人的身影。

其他的学生,都去了桥头集镇中心小学,家庭条件好一点的,去了县城借读。

昂国先不能。

他出生不久,母亲没和任何人打招呼,突然从他的世界里消失了。他的父亲到处寻找,未果,精神出了问题,情绪时好时坏,幸亏还有爷爷奶奶照顾他们父子。

那个留守的老师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雨天,站在二楼的走廊上,看着密集如织的大雨和大雨里黝黑的铁轨,他知道,昂国先不会来上学了。

一把黑色的伞出现在两条铁轨之间,像一只缓缓移动的黑色蘑菇。烟雾弥漫,伞的盛开显得异常艰难,伞下的那个人,小小的。

小小的、黑黑的“蘑菇”下了铁轨,转向校门。是昂国先。

老师仰起头看天,大雨如注,顺着他的脸留下来,他知道,雨水里混合了他的泪水。

王茂觉得自己让孩子在黑板上写下的那句话,仿佛是冥冥注定。他知道,那条长长的得铁轨,就是昂国先的“溪流”,他已经沿着这条“溪流”走了6年,下一步,会走到那里,没有谁知道。

老师说,1996年,龙泉小学刚建成时,有500多名学生,随着乡村小学撤并,龙泉小学的生源越来越少。从下学期开始,这个学校彻底不再招生,龙泉小学不再存在。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王茂让昂国先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随便画个什么,昂国先略加思考,画了一把撑开的伞。

王茂湿润着眼睛,在那把伞下加了一个小人儿。

不消说,他俩都懂,那个小人儿就是昂国先。

在此之前,王茂已经在黑板上画了一条小溪,河面上留下7个字的空格,他让昂国先随便在空格上写什么字。

让王茂吃惊的是,昂国先在最后四个空格里写下了“你在哪里”。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王茂带我去看那行字,我感觉自己被泪雷电击中一样颤抖。王茂指着那三个空格说:“那三个字,肯定是‘妈妈啊’。”

我抬手制止了王茂,我想透过自己梦朦胧的视线,看清一个陌生孩子的世界。

王茂和三个学生熟识之后,和同来的诗人吉木、新木指导三个孩子写诗,让他们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昂国先写道:

故乡的春天

到处是一片绿油油的景象

像一条毛毛虫

故乡的夏天

到处是农民伯伯

在田里工作的景象

像一个狂躁不安的少年

……

故乡的冬天

到处是白茫茫的景象

寒风刺骨 北风呼啸

像一个无情无义的人

不管故乡怎么样

我深情地爱着我的故乡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另一个孩子康俊龙住得离学校稍近一点,同样因为家里太穷,在镇上租不起房子,只能在龙泉小学呆着。

他在黑板上写下这样的诗句:

看到什么想什么

我看见钟想到了醉月

我看见树木想到了书本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康俊龙没有见过大海,他甚至没有出过远门,最远的一次,他跟着亲戚去了一次几十里外的肥东县城。

他说:

我们的大海

无边无尽的大海

根本看不到头

蓝蓝的大海清澈见底

看得见鱼看得见人

这就是我们的大海

这就是我想象中的大海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王茂他们在即将废弃的龙泉小学的操场上,用竹竿和布幔搭起了一栋建筑,是皖南的民居,他一一向三个孩子解释,那是马头墙,那是天井,孩子们一脸茫然。他们只见过自己家尖顶的平房,还有学校的教学楼,皖南,对他们太遥远,太陌生,像大海一样陌生。

5月19日晚,“月下诗会”如期举行,王茂他们把几间教室布置了起来,一间教室挂满了“风铃”,充当风铃的是相框和农人用的箩筐和;一间教室用布幔装饰成彩色的海浪,窗户打开,风吹进来,海浪起伏不已;还有一间教室的中间,用硕大的气球装饰成一轮明月,诗人们围在月下诵读,龙泉中学最后的三个学生也被请到现场,在昏黄的“月光”下,三个孩子显得有些兴奋,瞪大了眼睛看着诗人们的举动,第一次和传说中的诗人近距离接触,他们生怕遗漏下任何一个细节。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老师,以后我也要写诗。”诗会结束后,康俊龙怯生生地对王茂说。

“这次肥东之行,就像赴一场前世的约定,这三个孩子的故事,一定会出现在我以后的作品中。”握手告别时,王茂这样说。

然后,王茂转身回到空荡荡的教室,我冒着细雨,踏上那条废弃的“隧道”。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