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行業巨頭當道,二梯隊安能物流如何才能翻身?

物流行業巨頭當道,二梯隊安能物流如何才能翻身?

5月8日國家郵政局發佈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達到400.6億件,同比增長28%。在這快速增長的背後,我國物流業發展迅猛,大大小小的物流公司紛紛上市。其中,順豐一馬當先,於2017年2月24日上市,圓通、申通、中通、韻達等也緊隨其後。於是,很多剛剛發展起來的物流企業也開始蠢蠢欲動。

成立於2010年的安能物流,一直致力於提供全國快遞、零擔快運、整車物流等服務,屬國內第二梯隊物流企業。2015年,安能完成了四輪融資,紅杉、鼎暉、海爾等是其中的大戶。加上其他資本,安能的融資總額達到9億美元。據瞭解,安能物流近年來一直致力於智慧物流的建設,並於去年底被中國電商物流產業聯盟評為“2017年度中國智慧物流服務示範單位”。在今年兩會上,安能的智慧物流也被提及。

整體來說,安能的實力並不算差,甚至有消息稱,安能物流計劃於2019年上市。然而,因為安能在發展戰略上常以巨頭為參照物,導致其在發展過程中遭遇諸多困難,佔據的市場份額比重不大。那麼,實力不差的安能為何會陷入如此窘境?

一二線城市物流市場被巨頭瓜分殆盡,安能所獲不多

縱觀物流行業,雖存在諸多弊端,但是整體局勢發展還算良好,尤其是一二線城市的物流市場,更是呈現欣欣向榮之勢。其中,巨頭的發展勢頭更為強勁,京東、阿里、唯品會、順豐、三通一達等巨頭幾乎把一二線城市物流市場瓜分殆盡。而安能物流追隨著巨頭的腳步入場,但成績平平,所獲的市場份額並不多。通過對兩大類物流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瞭解目前一二線城市物流市場的發展情況,以及在整個物流市場大環境良好和本身實力不差的情況下安能仍不能取得大發展的原因。

一類是倉儲型物流,顧名思義就是利用自建或租賃庫房、場地、儲存、保管、裝卸搬運、配送貨物。由於電商在運營過程中需要儲備產品,所以各電商平臺對倉儲型物流的需求較大。以京東為例,作為電商界大佬,平臺每個季度都會產生海量訂單,有訂單必定隨之產生快遞業務。京東依託平臺供給的快遞業務量,迅速發展為倉儲物流大咖。

2018年5月8日,京東發佈了第一季度財報,劉強東在隨後的電話會議中指出,京東覆蓋了整個物流環節且覆蓋能力遍及全國。與京東類似的,還有聚美優品、唯品會、蘇寧易購等電商。這些電商平臺都自帶物流網絡,依靠著平臺產生的業務不斷髮展壯大,並佔據倉儲物流的一大部分市場份額。

反之,在一二線城市倉儲物流這一塊,後來者安能並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第一,安能沒有可以儲存保管貨物的場地和庫房,無法走倉儲運輸這一條路;第二,一二線城市的倉儲型物流市場已逐漸趨於飽和,安能起步做一二線城市倉儲為時已晚;第三,除了京東等電商巨頭外,還有其他物流企業與安能競爭。主要表現為,幾家大平臺產生的業務供給其配套的物流體系,部分沒有自己物流系統的電商平臺產生的運輸業務,則由第三方物流公司瓜分。

例如,阿里作為中國電商的鼻祖,沒有配套的物流系統,其平臺產生的訂單由商戶與第三方物流企業合作運輸。其中,順豐、三通一達等大物流企業佔據大份額,其他小物流公司也削尖腦袋分一杯羹。安能2013年才和阿里達成合作,入場相對滯後。倉儲物流市場基本被巨頭吃幹抹淨,安能來遲所獲不多。

另一類是運輸型物流,以從事貨物運輸業務為主,包括貨物快遞服務或運輸代理服務,可以提供門到門運輸、門到站運輸、站到站運輸服務。目前,國內主營運輸型物流的企業不在少數,例如,華夏通、德邦、佳吉、中振、安能等。其中,德邦於今年年初上市,其運輸系統較為成熟,其服務在業內有口皆碑。當然,順豐、三通一達這些也有涉及貨物運輸,他們憑藉自身密集完善的網點和運輸機制,也在運輸型物流上取得不錯的成績。

然而,安能在運輸型物流上的表現差強人意。2016年行業數據顯示,安能在零擔快運中已經擠進前五。其中,零擔快運前五的企業分別為德邦、安能、中鐵物流、遠成快運和壹米滴答。不過,這數據有一點很有意思。狀元德邦2016年零擔收入為107億元,而榜眼安能只有37億元。更有意思的,探花中鐵在2016年的零擔收入有36.6億元,與榜眼安能的收入差距很小。這意味著安能在運輸型物流上不僅遠遠比不上冠軍,還要面臨被後來者趕超的危機。

事實上,安能的網點覆蓋率不算低,安能發展不該只是如此。根據安能物流發佈的數據,其快運業務擁有遍佈全國210個分撥中心,4000多條卡車線路及14000多個網點用戶。而零擔快運大佬德邦在全國也才有108個分撥中心,15000多個網點。在快運這一方面,安能在規模上領先於競爭對手。這也就是說,安能完全有機會追上大佬的腳步,甚至是成為巨頭,然而,現實並非如此,安能的發展狀況不盡人意。

為何安能的網點佈局規模比德邦等企業大,所獲得的利潤卻遠比不上德邦?

其一,安能的車線擴張速度太快,業務量卻沒跟上,增設車線輸出的成本賺不回來。據瞭解,安能在推出魯班快運管理系統後短短一年內,拓展了近400條車線,但是業務量並沒有什麼增長。

其二,盲目追求加盟店的數量而非質量。自從安能制定加盟機制後,增加加盟網點多達1500多家。然而,安能加盟網點真正能在平臺上賺錢的不多。這些網點要麼是薄利,要麼是在盈虧平衡之間苦苦掙扎,更有甚者長期處於虧損的狀態。有些網點因為賺不到錢退出了,安能馬上又填入新的網點。有些網點因為投入了身家無法脫身,也呈病懨懨的狀態。按照加盟條款平臺和網點五五分賬,加盟店賺不到錢,平臺自然也不會有太大營收。

其三,安能的用戶評價不高,用戶在選擇時會有所猶豫。安能之前曾因為用戶投訴的問題,被有關部門約談。物流的終端是用戶,只有用戶體驗好,才會有第二次使用,長此以往來形成穩定的客戶群體。安能用戶評價不高是一個長期隱患,必須剷除。

無論是倉儲型物流還是運輸型物流,安能的發展形勢顯然都不是很好。由於自身諸多原因,安能在一二線城市未能取得巨頭一般的佳績。與一二線城市失之交臂後,安能似乎還沒有發現自身發展戰略上的失誤,沒有解決自身的問題,從而將這些問題延續到三四線城市。

巨頭轉向三四線城市物流市場,安能雷聲大雨點小

瓜分完一二線城市物流市場後,精明的企業開始轉戰三四線城市。以前由於物流發展還處在初級階段,經驗和資本都不充足,物流網沒法覆蓋到三四線城市。現如今,隨著物流發展日益成熟,資本日益雄厚,各大電商平臺和物流公司開始把飢渴的目光投向廣闊的三四線城市。

早前,京東在一批縣城推出“京東幫服務店”,為農村消費者提供商品送貨、安裝、維修等服務。另一電商巨頭阿里巴巴也沒閒著。4月17日,阿里宣佈與五星控股達成戰略合作,並將向五星控股旗下匯通達公司投資45億人民幣。根據匯通達的官方數據,截至目前匯通達網點已覆蓋全國18個省份、15000 多個鄉鎮,覆蓋2 億農村人口。阿里企圖把匯通達打造為三四線城市電商的“獨角獸”,為自己進入“鄉村戰”鋪路。

搶佔三四線城市市場已經硝煙四起,安能也沒閒著。去年初,安能也學順豐開始在三四線城市推廣直營門店,企圖以星星之火呈燎原之勢。但是,一年過去了,安能大部分直營店並沒有投入運營。除了在核心的幹線採用直營的方式,安能還在非核心線路用專線加盟體系。和直營店一樣,一年過去了,也不見什麼成果。從一年後安能的表現來看,無論是直營還是加盟,安能都是雷聲大雨點小。

安能在三四線城市市場爭奪戰中沒有明顯戰果,除了從一二線市場爭奪中延續的毛病之外,安能也是有苦說不出。

一方面,雖然安能的投資方不在少數,但自2016年後再無新資本注入。相比於拿了阿里45億的匯通達和背後有順豐、阿里等大佬支持的菜鳥網絡,安能似乎沒有那麼富裕。加之安能學巨頭大規模推廣直營店和加盟店,在前期場地搭建等方面投入了一定的成本。而這些成本投入後不能很快實現盈利,導致之後安能的運營因為缺乏資金無法大面積開啟。

另一方面,安能在發展戰略上缺乏前瞻性,不能敢為人先。安能總跟在巨頭身後撿漏,讓巨頭去試水,看到巨頭吃上肉了才心癢癢開始行動。然而,巨頭試水結束,已經佔據了大半個市場,安能這時候再跟風上陣自然分不到什麼。

安能自身的諸多問題使得崛起之路困難重重。那麼,安能難道只能傻傻地等待市場的審判,無法實現翻盤?這倒未必。

農村市場成安能突破口

發展到今天,物流可以說普及了城市每一個角落。但是,在更廣闊的農村,基本上還是一片空白。而農村物流更多是依託公路運輸,公路運輸又恰恰是安能的強項。所以,農村市場極有可能成為安能的詩和遠方。

第一,農村市場爭奪戰才剛剛開始,就像一片剛被發現的未曾被開墾的土地。在爭奪市場份額的戰鬥無瑜亮,這片市場海闊天空,只要抓住機會便可以大有作為。值得一提的是,當下電商用戶基本上是城鎮居民,農村居民是一個全新的電商流量入口。而中國作為全球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了很大的比重,其市場潛力是無法估量的。一但農村居民湧入電商,必隨之產生龐大的快遞業務量。其物流市場之大可見一斑。

第二,近年來國家扶貧政策頻出,為企業在農村投資方面拓寬了路子。在開拓農村市場上,有政策的扶持會比開拓城市市場要容易一些。最重要的是,國家會出錢出力建設和完善農村的公路、通訊等基礎設施。這就使得因為資金不足可能造成網點無法擴散的問題迎刃而解。並且,發展農村經濟是時代的選擇,是人民的選擇,如果安能也加入這場攻堅戰,勢必會一定程度獲得社會的認可。

第三,安能業務種類本就不多,如果抓住這個契機大力發展農村市場,將農村市場打造為企業的強項和亮點,必然會大大增強企業的實力。並且,現階段安能以公路運輸為主,正好與農村物流市場的要求契合。既能發揮自身優勢,又壯大企業實力,為上市打基礎。

儘管安能崛起前路漫漫,好在上帝關了一扇門留了一扇窗。農村風雲起,機遇和挑戰並行,誰都不知道這暗流最終會流向何方。但可以肯定的是瞄準時機進入戰場的那一批,總能在爭奪戰中搶得一席之地。這就要求安能要具有一定的戰略前瞻性,不能總是跟在巨頭的後面,應該敢為人先,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來自:新零售外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