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文|芬蘭教育:西方世界的榜樣

芬蘭教育,西方世界的榜樣

10多年來,芬蘭的教育系統被看作歐洲乃至整個西方世界的榜樣。為了瞭解其中原因,瞭解為何這樣的小國能在OCDE的國際評估系統PISA中獲得驚人成績(2009年,科學排名世界第二,閱讀排名世界第三,數學排名世界第六,遠遠超過其他所有西方國家;2012年,芬蘭這3項的排名分別為第十二、第五和第六,雖然這個排名處於眾多亞洲國家之後,但仍然領先於其他西方國家——除去數學,荷蘭、瑞士和愛沙尼亞該學科的排名超過了芬蘭),我們去了一所非同尋常的學校。

科爾科加爾文是一所嶄新的小學(4年前翻新),位於赫爾辛基郊區艾斯堡的貧窮社區。學校樓房鋪滿紅色磚牆,巨大的環形落地窗由三層玻璃隔板組成(隔熱隔音),樓頂有太陽能電池板,暖氣由地熱提供。在這座樓房周圍,矗立著一座座建於20世紀60年代的陰暗的住宅樓,它們的醜陋讓人厭棄……

在學校前面的廣場上,小學校長、前英語教師卡里接待了我們,他自己的童年是在英國度過的。卡里·魯伊渥裡今年62歲,但他一點也不想退休(雖然他不得不退休,這讓他十分煩惱)。進入學校的樓房後,我們被這裡的空間、整潔、線條和曲線的和諧、樓裡的寧靜所吸引。建築很明顯使用了優質材料,空間安排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為了建造這所學校,我們組織了一次建築師競賽。共收到69份作品。我也是評審團成員之一,能夠參與選出最好的作品,我深感幸運。最後贏得競賽的是兩兄弟,其中一人設計了小學部,另一個設計了初中部。我們的目標是讓建築為教學服務。每一項校內活動和每個年級的學生都擁有自己的空間。”

我問他是不是所有學校都這麼漂亮,他悄悄告訴我們:“我們建造新學校的時候,就想做到最好。這兒是貧民區,建造漂亮的學校就是一種展示社會重視教育的好方法。芬蘭沒有煤礦、金礦和石油,我們只有木材。所以,我們主要的財富,就是良好的教育。”

每個學生都重要,學校不分優劣

關於芬蘭教育模式、教學實踐、教育結構和測評模式,我們有很多東西可以說,但最重要的一點,也是芬蘭教育取得驚人成功的秘訣,就在於對於“教育系統的重心是學生還是知識?”這個問題,芬蘭選擇了前者。每個學生都很重要,教育系統應當去適應每個學生的特別之處,而不是讓學生去適應嚴格的系統。

在芬蘭,“一個快樂的、全面進步的、按照自己的節奏成長的學生能夠更輕鬆地習得基礎知識”,這一觀念並不是教育專家的空想;這樣的觀念引導著所有人的行為:國家、市政府、學校領導、老師……達成目標的關鍵詞是“信任”。

卡里證實說:“教育部信任地方當局,地方當局信任校長,校長信任老師,老師信任學生。當學校有空缺職位時,我就在投遞簡歷的老師中選擇我的教學團隊。我們幾乎沒有什麼官僚主義。比如,我們沒有其他國家那種會來檢查老師們是否達標的教育監察。

我們的老師接受了良好的培訓,他們才是教育專家,是最懂得如何把握課堂的人。當然,我們也會聚在一起,互相交流,以便改善自己的教學實踐,我們每3年會進行一次自我評估。我們列出10個最想改善的方面,從中選出3項,這3項就作為我們未來3年的教學大綱。而大部分時間裡,我們都在教,而不是在測試。”

另外,芬蘭也沒有集中調動教師的系統。每個學校都是獨立的機構,只要老師和他們的團隊情況良好,老師就會留在學校。卡里領導這所學校已有30年。芬蘭也沒有國家測評,將學校按照從好到差排名,分成不同等級。“每所學校都應該是好學校。”卡里堅定地說。

懲罰是不能改善局面的

學校的首要目標之一,就是讓學生感覺“像在自己家裡一樣”。為了達到此目標,學校的規模必須相對較小(初中部300~400名學生,高中部400~500名學生),學習空間必須寬敞、顏色溫馨,休息室應當讓人感覺舒適。

芬蘭鼓勵學生和老師熟識,以在他們之間建立信任和合作關係。當卡里走在學校走廊裡時,孩子們主動投入他懷中,然後被他高高舉起,顯得非常自然。午飯時間,學生邀請老師一起進餐。在初中部,學生和老師甚至直呼對方的名字。

“這也是工作的一部分,”卡里解釋道,“午飯時間老師和學生可以加深認識,這樣的關係能在課堂上幫助學生。另外,老師還會教學生正確的用餐方式。”他笑著說道。

我告訴他,在法國,老師沒有權利觸碰學生,學生和老師之間的熟絡,會被看作有削弱教師權威的風險。這又讓卡里笑了:“教師權威來自不同方面:首先是職業能力,而更重要的是……尊重。

老師不必把自己藏在職業名稱背後。我們的學生跟任何一所學校的學生一樣,也有紀律問題,但在學生和老師之間建立親近關係能幫助我們解決這些問題。學生不會想傷害我們,因為他們喜歡我們,他們知道我們對他們非常友好,也知道我們想幫助他們。

當然,總會有孩子想考驗老師的極限,逼著我們使用自衛手段,我們也不是一帆風順的。但我的經驗告訴我,懲罰是不能改善局面的。通常來說,和他們交談、和他們講道理、請家長配合、讓他們有安全感、鼓勵他們自己做決定會更加有效。這些方式讓他們更有合作的願望。”

我們去了瑪伊雅的課堂裡聽課,她有15個9歲的學生。聽課的時候,我們就更加理解卡里的話了。孩子們在上自然課。他們在研究蒲公英冠毛的傳粉。課堂裡,一些孩子坐到了課桌上面,但大半學生都站著或躺在教室後面的沙發裡,六七個學生幾乎是坐在地上……一個學生趴著用放大鏡觀察花朵,一個蹲著看,另一個學生跪著,還有一個圍著他的小夥伴蹦蹦跳跳。

蒲公英的絨毛和種子四處飄浮,很快佔據了教室的所有空間,最後飄到了走廊裡(因為它們肯定會被吹散!)。孩子們互相交談,在法國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會稱之為“混亂”,但在這裡,這算不上“混亂”。

瑪伊雅認為:“在教室裡,氛圍良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環境過於嚴苛,學生會非常擔心,而不會集中精神學習。有時,營造和諧的氛圍很困難,因為一個班裡,學生的個性各有不同。學生之間應該相處融洽,應該成為一個集體,每個人都應該有歸屬於這個集體的感覺。他們中不能有人太過暴躁,也不能有人耍狠招威脅其他人。這種情況有時會發生,但我總是試著去監管,我告訴他們,如果有什麼問題,一定要提前通知我。我有時會扮演警察的角色,做調查,和學生談話……”

瑪伊雅很喜歡自己的工作。她主動這樣說,而且從她臉上、從她和學生的關係中也能看出她對這份工作的熱情。而她最喜歡的部分,就是和學生的關係,“和他們建立親密的關係,讓他們信任我,讓他們相信:我可以幫助他們進步”。

她希望自己的學生來自不同的文化(科爾科加爾文小學50%的學生來自外國):“我們學到了很多東西。”她開心地說道。卡里對她的信任以及和其他教師的合作,也讓她非常高興。“老師有著共同的方向是非常重要的,就算我們有不同意見,也總是能找到一起工作的方法,我們非常開放。”

讓學生按照自己的節奏學習

在芬蘭的系統裡,讓學生按照自己的節奏學習,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比如,學生至少有八九年時間學習閱讀,在前幾年裡,他們可以慢慢開發自己的能力、好奇心和靈活度。原則上法律禁止留級,但如果有例外情況,學校也可以建議學生留級,不過這條建議應當在被學生家庭接受後才能實行。

读文|芬兰教育:西方世界的榜样

瑪伊雅的課堂實景

每日學習安排也充分尊重兒童的生物節奏,避免學生疲乏:義務教育到16歲為止,這期間每一節課被限定為45分鐘,課間休息為15分鐘;課間學生可以在走廊上休息,也可以在休息室聊天、玩耍、玩音樂或玩電腦。

芬蘭學校每個班級的學生人數較少(科爾科加爾文今年每個班有14~25名學生),但管理學生的工作人員卻較多:老師、中學階段職業規劃顧問、小學教師助理。根據不同需求,每個班的管理人員為1~3人。科爾科加爾文大部分班級裡都有教師助理,他們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和芬蘭語還不太好的學生,或者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指導。

學校里長期配備心理指導老師和護士,還有一個特殊班級接納有嚴重個人困難、人際交往障礙和肢體困難的學生,以保證這些兒童不被排斥在教育系統之外。所有這些措施都有助於最大限度地進行個性化教育。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不同之處,有自己的學習方法,”瑪伊雅解釋道,“我們在教學中會考慮到這一點。如今,教學更加簡易,因為我們手裡擁有很多的資源……有了教師助理,我們就能將班級分成幾個部分,我們有信息設備、書籍、DVD,我們還能到大自然中去……

比如,學習閱讀時,一些學生從字母開始學,並將字母進行組合,其他學生從詞語開始學,然後將詞語拆分成字母。熟練閱讀的方法有很多。以前我上學時,卻只有一種方法。現在我們已經徹底淘汰那種方法了。不過,通過那種方法,我也學會了閱讀,所以……那種方法也行得通!

重點在於,我們必須明白,不管方法如何,孩子們最終都能學會閱讀。一些學生學得快,一些學生學得慢。但是我認為,好的教學方法不止一種,而是幾十種。我們只需要為每個學生找到正確的入門方式。”

10年以來,芬蘭幾乎沒有大課了。教師只是作為一種資源存在。他們可以幫助和指導學生學習,而不是樹立權威,強迫學生學習。學生們通過瑪伊雅提到的資源,進行小組學習。瑪伊雅認為,課堂裡的空間自由和行動自由,也有助於兒童的學習。

“30年前,每個班有40名學生,他們一個挨一個地坐著,上課時必須保持安靜。老師站在高高的講臺上,面對學生講課。如今,我們和學生平起平坐,在教室裡走動。學生做練習的時候,可以互相講話,但顯然不能大聲,只能輕言細語。學生也可以走動,躺在沙發下面讀書。他們知道老師並不是權威,也不是神仙。

學生必須明白老師或家長並不一定永遠都是對的。我們也會對他們說:‘我錯了,我剛生了氣,對你大喊大叫,對不起。’談論,然後翻篇,繼續前進。他們知道我們所有人都一樣,所有人都是平等的。這樣才更自由、更開放。我認為這一點讓他們對自己有了自信,也會讓他們發展其他能力。

他們直面自己的同學,然後互相學習。他們因此也能擁有良好的人際和社交關係。在生活中,人際和社交關係也很重要。因為生活裡不只有知識……當然,我們有時也必須很嚴格,在需要的時候,也應該要求學生保持安靜。有時在我們和學生間很難找到適當的關係。不能對他們太嚴格,也不能太鬆懈。畢竟我們的工作並不是和他們做朋友……”

測試是強調學會了什麼,而非-相反

在整個“基礎教育”階段(7~13歲),所有學生的課程都一樣。然後,13~16歲的學生在自己的課程設計中,逐漸擔起更多的責任,他們需要選擇2~6門選修課。到了高中階段,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自己所有的課程,他們可以在學校的信息網或互聯網上查詢並註冊課程。傳統課堂不復存在。

9歲之前的兒童沒有學習成績。9~13歲的學生成績不用數字表示。因此,學生在學習基礎概念的過程中,不會感到緊張,也不會被斥責。每個學生都能依照自己的節奏去學習,完全不會覺得自己是“差生”。

學生在13歲時,才會有用數字代表的成績,成績等級從4分一直到10分。恥辱的“鴨蛋”被廢除。測試的目的,是強調學生學會了什麼,而不是強調他沒學會的。因此,測試也就不再有競爭性質,也不再讓人焦慮。

本文轉自:文學文化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