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芬兰教育:西方世界的榜样

芬兰教育,西方世界的榜样

10多年来,芬兰的教育系统被看作欧洲乃至整个西方世界的榜样。为了了解其中原因,了解为何这样的小国能在OCDE的国际评估系统PISA中获得惊人成绩(2009年,科学排名世界第二,阅读排名世界第三,数学排名世界第六,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西方国家;2012年,芬兰这3项的排名分别为第十二、第五和第六,虽然这个排名处于众多亚洲国家之后,但仍然领先于其他西方国家——除去数学,荷兰、瑞士和爱沙尼亚该学科的排名超过了芬兰),我们去了一所非同寻常的学校。

科尔科加尔文是一所崭新的小学(4年前翻新),位于赫尔辛基郊区艾斯堡的贫穷社区。学校楼房铺满红色砖墙,巨大的环形落地窗由三层玻璃隔板组成(隔热隔音),楼顶有太阳能电池板,暖气由地热提供。在这座楼房周围,矗立着一座座建于20世纪60年代的阴暗的住宅楼,它们的丑陋让人厌弃……

在学校前面的广场上,小学校长、前英语教师卡里接待了我们,他自己的童年是在英国度过的。卡里·鲁伊渥里今年62岁,但他一点也不想退休(虽然他不得不退休,这让他十分烦恼)。进入学校的楼房后,我们被这里的空间、整洁、线条和曲线的和谐、楼里的宁静所吸引。建筑很明显使用了优质材料,空间安排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为了建造这所学校,我们组织了一次建筑师竞赛。共收到69份作品。我也是评审团成员之一,能够参与选出最好的作品,我深感幸运。最后赢得竞赛的是两兄弟,其中一人设计了小学部,另一个设计了初中部。我们的目标是让建筑为教学服务。每一项校内活动和每个年级的学生都拥有自己的空间。”

我问他是不是所有学校都这么漂亮,他悄悄告诉我们:“我们建造新学校的时候,就想做到最好。这儿是贫民区,建造漂亮的学校就是一种展示社会重视教育的好方法。芬兰没有煤矿、金矿和石油,我们只有木材。所以,我们主要的财富,就是良好的教育。”

每个学生都重要,学校不分优劣

关于芬兰教育模式、教学实践、教育结构和测评模式,我们有很多东西可以说,但最重要的一点,也是芬兰教育取得惊人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对于“教育系统的重心是学生还是知识?”这个问题,芬兰选择了前者。每个学生都很重要,教育系统应当去适应每个学生的特别之处,而不是让学生去适应严格的系统。

在芬兰,“一个快乐的、全面进步的、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的学生能够更轻松地习得基础知识”,这一观念并不是教育专家的空想;这样的观念引导着所有人的行为:国家、市政府、学校领导、老师……达成目标的关键词是“信任”。

卡里证实说:“教育部信任地方当局,地方当局信任校长,校长信任老师,老师信任学生。当学校有空缺职位时,我就在投递简历的老师中选择我的教学团队。我们几乎没有什么官僚主义。比如,我们没有其他国家那种会来检查老师们是否达标的教育监察。

我们的老师接受了良好的培训,他们才是教育专家,是最懂得如何把握课堂的人。当然,我们也会聚在一起,互相交流,以便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我们每3年会进行一次自我评估。我们列出10个最想改善的方面,从中选出3项,这3项就作为我们未来3年的教学大纲。而大部分时间里,我们都在教,而不是在测试。”

另外,芬兰也没有集中调动教师的系统。每个学校都是独立的机构,只要老师和他们的团队情况良好,老师就会留在学校。卡里领导这所学校已有30年。芬兰也没有国家测评,将学校按照从好到差排名,分成不同等级。“每所学校都应该是好学校。”卡里坚定地说。

惩罚是不能改善局面的

学校的首要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感觉“像在自己家里一样”。为了达到此目标,学校的规模必须相对较小(初中部300~400名学生,高中部400~500名学生),学习空间必须宽敞、颜色温馨,休息室应当让人感觉舒适。

芬兰鼓励学生和老师熟识,以在他们之间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当卡里走在学校走廊里时,孩子们主动投入他怀中,然后被他高高举起,显得非常自然。午饭时间,学生邀请老师一起进餐。在初中部,学生和老师甚至直呼对方的名字。

“这也是工作的一部分,”卡里解释道,“午饭时间老师和学生可以加深认识,这样的关系能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另外,老师还会教学生正确的用餐方式。”他笑着说道。

我告诉他,在法国,老师没有权利触碰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熟络,会被看作有削弱教师权威的风险。这又让卡里笑了:“教师权威来自不同方面:首先是职业能力,而更重要的是……尊重。

老师不必把自己藏在职业名称背后。我们的学生跟任何一所学校的学生一样,也有纪律问题,但在学生和老师之间建立亲近关系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学生不会想伤害我们,因为他们喜欢我们,他们知道我们对他们非常友好,也知道我们想帮助他们。

当然,总会有孩子想考验老师的极限,逼着我们使用自卫手段,我们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我的经验告诉我,惩罚是不能改善局面的。通常来说,和他们交谈、和他们讲道理、请家长配合、让他们有安全感、鼓励他们自己做决定会更加有效。这些方式让他们更有合作的愿望。”

我们去了玛伊雅的课堂里听课,她有15个9岁的学生。听课的时候,我们就更加理解卡里的话了。孩子们在上自然课。他们在研究蒲公英冠毛的传粉。课堂里,一些孩子坐到了课桌上面,但大半学生都站着或躺在教室后面的沙发里,六七个学生几乎是坐在地上……一个学生趴着用放大镜观察花朵,一个蹲着看,另一个学生跪着,还有一个围着他的小伙伴蹦蹦跳跳。

蒲公英的绒毛和种子四处飘浮,很快占据了教室的所有空间,最后飘到了走廊里(因为它们肯定会被吹散!)。孩子们互相交谈,在法国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会称之为“混乱”,但在这里,这算不上“混乱”。

玛伊雅认为:“在教室里,氛围良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环境过于严苛,学生会非常担心,而不会集中精神学习。有时,营造和谐的氛围很困难,因为一个班里,学生的个性各有不同。学生之间应该相处融洽,应该成为一个集体,每个人都应该有归属于这个集体的感觉。他们中不能有人太过暴躁,也不能有人耍狠招威胁其他人。这种情况有时会发生,但我总是试着去监管,我告诉他们,如果有什么问题,一定要提前通知我。我有时会扮演警察的角色,做调查,和学生谈话……”

玛伊雅很喜欢自己的工作。她主动这样说,而且从她脸上、从她和学生的关系中也能看出她对这份工作的热情。而她最喜欢的部分,就是和学生的关系,“和他们建立亲密的关系,让他们信任我,让他们相信:我可以帮助他们进步”。

她希望自己的学生来自不同的文化(科尔科加尔文小学50%的学生来自外国):“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她开心地说道。卡里对她的信任以及和其他教师的合作,也让她非常高兴。“老师有着共同的方向是非常重要的,就算我们有不同意见,也总是能找到一起工作的方法,我们非常开放。”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

在芬兰的系统里,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比如,学生至少有八九年时间学习阅读,在前几年里,他们可以慢慢开发自己的能力、好奇心和灵活度。原则上法律禁止留级,但如果有例外情况,学校也可以建议学生留级,不过这条建议应当在被学生家庭接受后才能实行。

读文|芬兰教育:西方世界的榜样

玛伊雅的课堂实景

每日学习安排也充分尊重儿童的生物节奏,避免学生疲乏:义务教育到16岁为止,这期间每一节课被限定为45分钟,课间休息为15分钟;课间学生可以在走廊上休息,也可以在休息室聊天、玩耍、玩音乐或玩电脑。

芬兰学校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较少(科尔科加尔文今年每个班有14~25名学生),但管理学生的工作人员却较多:老师、中学阶段职业规划顾问、小学教师助理。根据不同需求,每个班的管理人员为1~3人。科尔科加尔文大部分班级里都有教师助理,他们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和芬兰语还不太好的学生,或者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

学校里长期配备心理指导老师和护士,还有一个特殊班级接纳有严重个人困难、人际交往障碍和肢体困难的学生,以保证这些儿童不被排斥在教育系统之外。所有这些措施都有助于最大限度地进行个性化教育。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不同之处,有自己的学习方法,”玛伊雅解释道,“我们在教学中会考虑到这一点。如今,教学更加简易,因为我们手里拥有很多的资源……有了教师助理,我们就能将班级分成几个部分,我们有信息设备、书籍、DVD,我们还能到大自然中去……

比如,学习阅读时,一些学生从字母开始学,并将字母进行组合,其他学生从词语开始学,然后将词语拆分成字母。熟练阅读的方法有很多。以前我上学时,却只有一种方法。现在我们已经彻底淘汰那种方法了。不过,通过那种方法,我也学会了阅读,所以……那种方法也行得通!

重点在于,我们必须明白,不管方法如何,孩子们最终都能学会阅读。一些学生学得快,一些学生学得慢。但是我认为,好的教学方法不止一种,而是几十种。我们只需要为每个学生找到正确的入门方式。”

10年以来,芬兰几乎没有大课了。教师只是作为一种资源存在。他们可以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习,而不是树立权威,强迫学生学习。学生们通过玛伊雅提到的资源,进行小组学习。玛伊雅认为,课堂里的空间自由和行动自由,也有助于儿童的学习。

“30年前,每个班有40名学生,他们一个挨一个地坐着,上课时必须保持安静。老师站在高高的讲台上,面对学生讲课。如今,我们和学生平起平坐,在教室里走动。学生做练习的时候,可以互相讲话,但显然不能大声,只能轻言细语。学生也可以走动,躺在沙发下面读书。他们知道老师并不是权威,也不是神仙。

学生必须明白老师或家长并不一定永远都是对的。我们也会对他们说:‘我错了,我刚生了气,对你大喊大叫,对不起。’谈论,然后翻篇,继续前进。他们知道我们所有人都一样,所有人都是平等的。这样才更自由、更开放。我认为这一点让他们对自己有了自信,也会让他们发展其他能力。

他们直面自己的同学,然后互相学习。他们因此也能拥有良好的人际和社交关系。在生活中,人际和社交关系也很重要。因为生活里不只有知识……当然,我们有时也必须很严格,在需要的时候,也应该要求学生保持安静。有时在我们和学生间很难找到适当的关系。不能对他们太严格,也不能太松懈。毕竟我们的工作并不是和他们做朋友……”

测试是强调学会了什么,而非-相反

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7~13岁),所有学生的课程都一样。然后,13~16岁的学生在自己的课程设计中,逐渐担起更多的责任,他们需要选择2~6门选修课。到了高中阶段,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所有的课程,他们可以在学校的信息网或互联网上查询并注册课程。传统课堂不复存在。

9岁之前的儿童没有学习成绩。9~13岁的学生成绩不用数字表示。因此,学生在学习基础概念的过程中,不会感到紧张,也不会被斥责。每个学生都能依照自己的节奏去学习,完全不会觉得自己是“差生”。

学生在13岁时,才会有用数字代表的成绩,成绩等级从4分一直到10分。耻辱的“鸭蛋”被废除。测试的目的,是强调学生学会了什么,而不是强调他没学会的。因此,测试也就不再有竞争性质,也不再让人焦虑。

本文转自:文学文化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