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非虛構寫作課》普利茲新聞獎獲得者教你怎樣講好一個故事

第一篇《故事之重》

該篇通過一個具體的場景,將讀者帶入到埃塞俄比亞一個村莊的“故事”中,充滿了壓抑、絕望,讓人如身臨其境。通過這一真實的場景,讓人感受到故事的重要性。

《哈佛非虛構寫作課》普利策新聞獎獲得者教你怎樣講好一個故事

因為過去要進入未來,所以有了故事。因為在深夜裡,你會想不起你是怎麼從原來走到現在的,所以有了故事。當記憶被抹去,當你除了故事再無任何可以去記憶、可以被記住的東西是我時候,因為要有永恆,所以有了故事。

故事就是靈魂的糧食。

讓我們成為人的是故事,只有把故事一直講下去,我們才能保持自己為人。

故事,是我們的禱語。

故事,是寓言之意。要帶著意義去寫故事、整理故事,講出屬於你自己的故事。只有這樣,每一個傳說才能超越他本身的邊界,承載某種更大、更重要的消息,每個故事才能成為我們的集體旅程中的路標。

《哈佛非虛構寫作課》普利策新聞獎獲得者教你怎樣講好一個故事

我想到了前幾天看林清玄的文章,他說,我寫東西,一定要寫幸福快樂的事,讓比人跟我一樣快樂。因為他的母親告訴他,辛酸的事情你棉被蓋住哭下就好了,別人來看你的文章,是希望在你的文章裡得到安慰,得到啟發,得到開心,得到人生的希望。即使是以諷刺中國人性見長的魯迅先生,在文章的結尾也不忘了給人以希望,比如在小說《藥》的結尾,夏瑜墳上的花環,魯迅自己說“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筆,在《藥》的瑜兒的墳上平添一個花環。”悲劇固然容易偉大,但悲劇中蘊含的反思和希望才是讓人讀下去的動力。

《哈佛非虛構寫作課》普利策新聞獎獲得者教你怎樣講好一個故事

故事,是歷史。

故事,是音樂。

故事,是我們的靈魂。

學寫作,就要先學會如何講好一個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