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乾隆皇帝爲何偏愛梅花?一句話道出緣由

清代乾隆皇帝弘曆是一個非常喜愛梅花的帝王。據記載,乾隆皇帝在宮裡養植了大量梅花和梅花盆景,而且六次下江南,都曾到著名的賞梅勝地鄧尉賞梅;乾隆寫詩作畫,也多以梅花為主題;他還非常喜歡收集鑑賞著名的梅畫;在生活中,乾隆喜歡用梅花裝飾建築和生活用品。乾隆特別賞識那些以梅花自喻的人士。

清代乾隆皇帝為何偏愛梅花?一句話道出緣由

那麼,乾隆皇帝為何如此偏愛梅花呢?

乾隆皇帝弘曆博學多才,能文能畫,擅長書法。有一次,他在畫梅時,說: “梅花品格最勝,冰姿玉骨,鐵幹古心,迥非凡卉之匹。”從這句話中,我們瞭解到乾隆為什麼喜愛梅花了,原因是他喜歡梅花的品格。也許我們從今天的影視演繹中,看到的乾隆都是風流倜儻、揮灑奢華的皇帝形象,其實,乾隆皇帝弘曆是一個勵精圖治、勤於政事的好皇帝。這從他愛梅、常以梅花自勵中可以看出一二。

清代乾隆皇帝為何偏愛梅花?一句話道出緣由

梅花,自古是中國文人墨客幾千年吟詠不絕的主題,留下了不計其數的梅詩梅畫,多表現梅花的美麗、堅強、高潔。同時,也反映出古代人士的高尚品格。

以詩詞為例,錄幾首以饗大家:

王冕《墨梅》

吾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清代乾隆皇帝為何偏愛梅花?一句話道出緣由

陸游《梅花絕句》

聞道梅花圻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

王安石《梅花》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清代乾隆皇帝為何偏愛梅花?一句話道出緣由

蘇軾《西江月·梅花》

照野瀰瀰淺浪,橫空隱隱層霄。障泥未解玉驄驕,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風月,莫教踏碎瓊瑤。解鞍欹枕綠楊橋,杜宇一聲春曉。

陳亮《梅花》

疏枝橫玉瘦,小萼點珠光。

一朵忽先發,百花皆後春。

欲傳春消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東君正主張。

林逋《山園小梅·其一》

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下面我們來說說乾隆皇帝愛梅的故事吧。

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皇帝首次南巡,正月十三日他在《良鄉行宮侍皇太后宴兼陳火戲》的詩中,寫到:“梅信催人未可遲”,並在這句詩的後面註釋說:“江南梅花春半即開,故早啟程。”幾天後途經獻縣,正趕上下起了雪,他聯想到蘇州鄧尉山和杭州孤山的梅花,即興寫《江南意》一首:‘’朝來小雪千林綴,梅信依稀速郵置。鄧尉孤山似此無,迎人蹕路江南意。”

這年二月下旬,乾隆到達了蘇州。有一天他去遊鄧尉山,一時興至,竟然坐在梅花下寫生梅花,還題詩《遊鄧尉山觀梅坐花下興至寫王冕筆意即題二絕》:

“香雪舊曾聞,真逢意所欣。南華篇第二,大小漫區分。”

“真者在目前,肖貌轉為難。愛他姿特別,記取會心枝。”

乾隆四十年(1775)立春,他畫的《文房四事圖》,其中除硯、墨、筆山各一幅外,還有一幅畫著一枝盛開的梅花,插在古瓷墨水盂中,上題“魁華”二字,下署“乙未立春日寫文房四事”,下鈐“乾隆宸翰”,還鈐有“萬有同春”等印。

乾隆年間,興建香山靜宜園,種植了不少梅樹。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乾隆皇帝在香山觀賞梅花後,題寫了一首《梅》詩,他還解釋說:“梅於北地不宜,而香山土脈殊勝,卉樹皆易植。嘗以盆梅移種庭中,今七年,高可八尺許,枝幹勁達,其天自全。初夏駐山館,梅始著花踈蕊,暗香故不減冰雪中標格。而草樹扶疏時,得此亭亭玉照,更足為泉石之助。夫孤山鄧尉非不繁且早,而茲獨以後開見珍,塵外一枝,所成正復不少,又何必較量遲早之間哉。”

記述了乾隆皇帝在香山種植梅花的過程。

乾隆皇帝在紫禁城內,也種植了梅花。他在《庭梅四聲四首》序中寫到:“北地無梅,有之亦盆植耳。十數年前命於靜怡軒庭中植梅二株,冬時設旃棚護之,今已成樹。”靜怡軒為紫禁城建福宮內寢宮,據傳每至冬日,乾隆皇帝便在靜怡軒裡放置多盆梅花。他不僅喜歡梅花,還對梅花大加讚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