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藝丨《開講啦》「一帶一路」遇見非洲,以全球視野助力文化交流

9月的中國,大事件不斷,其中最矚目的,要數9月3日至4日舉行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在中非合作日漸升溫的大背景下,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聯合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打造的《開講啦》特別節目“‘一帶一路’遇見非洲”也如期而至。

由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和唯眾傳媒聯合制作的中國首檔青年電視公開課《開講啦》節目不僅連續四年走出國門,連續三年開設“一帶一路”特別節目,還將“一帶一路”的國際化內容進行了本土化落地,為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綜藝丨《開講啦》“一帶一路”遇見非洲,以全球視野助力文化交流

央視的《開講啦》作為對外展示的重要平臺,無論在立意高度,選題視野,還是內容製作上,展現出主流媒體的責任和擔當。

植物學家洪德元開講植物無國界

“一帶一路”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如今世界處於各國彼此聯繫和彼此依存的經濟全球化時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越來越成為人類需要的模式。

肯尼亞的海岸叫瓷器海岸,中非文明交流互鑑是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的。十五世紀,明朝著名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曾經有兩次到達蒙巴薩,現在“一帶一路”倡議為拓展非中種植業合作提供了契機。

在昨天的首期節目中,中科院院士、植物分類學家洪德元講述了他與非洲大地的情結。這次是他第五次來非洲,跟隨他的腳步,我們看到中國科學院中-非聯合研究中心裡面培育種植的很多植物,他說“一個物種決定一個國家的命運,基因影響一個國家的經濟,植物學家的使命就是對植物的分類、生長環境、潛在價值進行研究,為以後農業醫學部門搞開發奠定基礎。”

綜藝丨《開講啦》“一帶一路”遇見非洲,以全球視野助力文化交流

洪德元

洪院士認為,植物是生態環境最重要的基礎,也是生物鏈中最重要的一環。沒有了植物,動物包括人類都無法生存。雖然中非兩國相距很遠,但是植物卻可以讓它們很近,可以尋找到兩個地區植物的親緣關係。

節目中,撒貝寧還受洪院士之邀嘗試一款提煉自非洲野生植物的牙膏(實驗室版),可起到美白牙齒的功效,據悉該產品馬上要投產面世。

綜藝丨《開講啦》“一帶一路”遇見非洲,以全球視野助力文化交流

大家知道,人有國界,但植物沒有國界,中國科學院中-非聯合研究中心把中國的優良品種(玉米、水稻、甜高粱等)在非洲大地上栽培成功,落地生根,為非洲肯尼亞解決糧食問題做出了貢獻。此外,多次海外考察,在短短七年多時間內發現7個新種,《肯尼亞植物誌》也在紮紮實實有序地推進。洪院士相信,有中非雙方的共同合作,這個研究中心未來一定能結出累累碩果。

《開講啦》“一帶一路”特別節目站在“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國際視野高度,立足於“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中國夢和世界夢,彰顯了主流媒體影響力、節目的政治自信和歷史擔當。

文化交流,科技合作,經濟建設,

三種視角展現中非友好故事

說起“一帶一路”合作,人們最先想到的總是東南亞、南亞、獨聯體、中東歐等地區國家,事實上,非洲也是中國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夥伴。中國與非洲有著源遠流長的文明交流史,15世紀初,鄭和“七下西洋”四次到達肯尼亞東海岸,使肯尼亞成為中華文明和非洲文明最早接觸的地方。

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街頭,撒貝寧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你好,歡迎回家”。作為人類最早的起源中心,這句話包含的絕不僅僅是非洲人的熱情好客,還有更深的含義:來自全世界各地的人,我們都是在尋找自己的根。

據悉,今年《開講啦》“一帶一路”特別節目共分三期,接下來9月2日、3日兩天會連續播出中國土木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趙佃龍和中國駐肯尼亞大使孫保紅,從經濟建設和外交文化等角度,為中非青年們開講,展現“一帶一路”倡議五年來中非互利互惠、合作共贏所取得的巨大成效,增進國內外對中非友好合作的理解和認同。

綜藝丨《開講啦》“一帶一路”遇見非洲,以全球視野助力文化交流

趙佃龍

綜藝丨《開講啦》“一帶一路”遇見非洲,以全球視野助力文化交流

孫保紅大使

第二期,中國土木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趙佃龍將發表“非凡改變”的演講主題,一句話解釋就是在非洲的平凡工作中,我們相互改變著。趙佃龍小時候看過的一本童話書《小狒狒歷險記》在他心裡種下了美好非洲的種子,碩士畢業後他欣然接受了去非洲工作的安排。

第三期,中國駐肯尼亞大使孫保紅講述了她在非洲是如何成為一個“明星”大使的,2014年3月,她被派往西非國家加納擔任大使。4年中,她走遍了加納的東南西北,廣做加納社會各個層面的工作,可謂是“走基層,進社區”,從總統到普通老百姓,結識了很多加納朋友。加納的領導人和她開玩笑,說孫大使你在我們加納老百姓心中就像明星一樣,有很多粉絲,一舉一動都受到關注。離任前夕,加納總統為她授予加納最高榮譽勳章“加納之星”。

歷史證明,不同文明彼此之間的交流、互鑑、共存是人類文明協調發展的真諦。共建“一帶一路”共識的達成,是中非多年合作水到渠成的結果,在此基礎上,中國正在不斷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響應“一帶一路”倡議

每年海外錄製,實現跨文化對話

“一帶一路”搭建了中國與世界的橋樑,而《開講啦》節目則是一座文化的橋樑,在全球化趨勢下,立足國際視野,緊跟時代潮流,異中求同,把中國的文化帶出國門,同時也讓中國觀眾看到最真實的異域經濟與文化,讓中國和世界文化在“和而不同”地融會交流。

《開講啦》一年一度海外行,橫跨歐亞非,九個國家,與世界一起互動。

2015年登陸英倫,威廉王子受邀《開講啦》,在倫敦國王學院開啟文化、商業、創意間的高端對話;

綜藝丨《開講啦》“一帶一路”遇見非洲,以全球視野助力文化交流

威廉王子

2016年再度走出國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特別節目走訪埃及、希臘、新加坡,掀起了一場“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上的“中國熱”,進行兩大文明跨越時空的對話。

綜藝丨《開講啦》“一帶一路”遇見非洲,以全球視野助力文化交流

三國行-埃及

2017年走進俄羅斯莫斯科、匈牙利布達佩斯、德國漢堡、荷蘭鹿特丹,見證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影響下,中國與這四個國家彼此友誼的傳承延續。

綜藝丨《開講啦》“一帶一路”遇見非洲,以全球視野助力文化交流

四國行-鹿特丹

2018年《開講啦》深入非洲大陸,在中非合作的大時代背景下展開“一帶一路”海外征程,非洲和中國相隔萬里,但這兩片古老的大陸交往卻從未間斷。

一個國家的繁榮昌盛,經濟是根基,文化是靈魂所依,一個經濟聯合體的建設和發展也是如此,“一帶一路”,最重要的是文化共鳴。

中非雖相隔萬里,但雙方的交流超越了時空,中非人民友誼歷久彌新。特別是近年來,中非合作已發展為經貿互利、文明互鑑、金融合作、綠色發展、和平與安全等全方位、多層次的立體合作,中非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係進入新的“黃金時代”。

而《開講啦》“一帶一路”特別節目的播出,將有助於中國與非洲各國引發深層次的文化共鳴,喚醒民族記憶和歷史記憶,令雙方產生共同心聲、增強互信、廣開合作之門;未來必將成為水乳交融的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

《開講啦》六年陪伴一代青春與成長,詮釋中國精神

在這個浮躁的綜藝市場中,央視《開講啦》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六年品牌,陪伴一代青春與成長,它低調、安靜地堅守著自己的信仰,不急躁,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做著真正能給觀眾文化滋養的內容,獲得了觀眾的認可與追隨。六年來,300餘位嘉賓登臺演講,從劉德華、陳可辛等演藝界明星,到女排、李寧等體育明星,再到孫光甦、王澤山、黃旭華、戚發軔、梁建英、黃旭華等代表了中國精神的最頂級的領域大咖,為觀眾奉獻出充滿張力又溫暖人心的演講。他們的故事,詮釋了有信念、有夢想、有奮鬥、有奉獻的人生,也彰顯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精神。

相對於娛樂明星,節目組更側重於邀請科學家、藝術家等“高冷”行業的大師、精英,用個性化、生活化的語言,解答普及所在領域各種晦澀難懂的知識,節目的一大特色就是“新知”,觀眾收看節目,不僅收穫正能量,還收穫了實實在在的知識與智慧。

“要搶佔科技制高點”的201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王澤山,“發誓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的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完成‘把人送上天’任務”的神舟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世界上最精確的高能電子能譜發現者”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首席科學家常進,“親自參與航空母艦研製”的國產航母副總師孫光甦,“研發時速600公里的高速懸浮列車”的復興號CR400AP動車組總設計師梁建英……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到個人利益與國家興衰的連結,個體“小我”到中國夢“大我”的昇華,個體勵志到家國情懷的中國民族勵志。他們個人經歷的分享,讓觀眾從生命個體角度,切實地感同身受這份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民族情感。

綜藝丨《開講啦》“一帶一路”遇見非洲,以全球視野助力文化交流

梁建英

綜藝丨《開講啦》“一帶一路”遇見非洲,以全球視野助力文化交流

常進

結語:在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召開之際,《開講啦》“遇見非洲”特別節目的開播無疑意義重大,三位不同領域的重量級嘉賓將帶領觀眾體驗真實的非洲,不僅為中非青年們開講,更展現“一帶一路”倡議五年來中非互利互惠、合作共贏所取得的巨大成效,增進國內外對中非友好合作的理解和認同,為中非合作論壇峰會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