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把美国总统名字翻译成特朗普,而不是川普?

无闻漠漠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特意来答一下。

关于美国总统Donald Trump的译名其实早有争议,中国官方新闻杂志都将其译为“唐纳德·特朗普”,但也有不少人对“特朗普”这一译名产生质疑,认为“特朗普”的中文发音跟Trump [trʌmp]的英语发音对不上,反而“川普”这个译名似乎更加接近其英文发音。

有意思的是,英国有一位著名的斯诺克运动员名叫Judd Trump,他的名字里也有“Trump”这个词,所以他也经常被人戏称为”假的·特朗普“。但奇怪的是,他的中文译名却被译为“贾德·特鲁姆普”,“特鲁姆普”这个译名几乎完全是按照字母“T-ru-m-p”逐个音译过来的。



那么问题来了,“trump”的中文译名到底哪个才是正确的呢?其实关于外国译名,中国大陆这边通常是参照《英语姓名译名手册》《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这些最具权威性的姓名翻译工具书的。在这两本书中,“Trump”的读音都是被拆为“T-rum-p”。不同于“川普(Trum-p)”这个发音,“特朗普”这个译名有意把辅音“t”给翻出来。事实上,中国一直都有强调翻译外国名字里面的辅音的传统,这也是为什么外国名字翻译成中文通常都很长的原因。而“tr”开头的姓名的音译通常就是“特”+“l声母字”,这就是为什么“trump”译为“特朗普”,而不是“川普”的重要原因。


至于“贾德·特鲁姆普”的来源,据说这是香港的粤语音译,香港那边有自己独特的翻译习惯和规则,比如香港人就常将“贝克汉姆”(Beckham)译成“碧咸”,将“阿诺·施瓦辛格”(Schwarzenegger)译成“阿诺舒华辛力加”。


其实在不久前,新华社译名室主任李学军就“特朗普”这个译名问题曾发表了一篇题为《为啥Trump译成特朗普而非川普》的文章,在文章里他给出了关于“Trump”被译为“特朗普的三个原因,分别是:

第一,把Trump译成“特朗普”由来已久。

第二,美国新总统“特朗普”的中文译名已被我国官方认可和使用。

第三,外文译名的对错有时候并不重要,译名统一才是最重要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认为李学军主任提到最重要而一点就是:“译名的对错有时候并不重要,译名统一、避免引起报道混乱和读者混淆才是最重要的。"


以上就是我的解答,希望能解决楼主的疑惑。


欢迎关注我们的头条号“英语干货铺”。了解更多新奇有趣的英语干货知识,每天都会跟你分享关于口语、四六级、考研等英语干货,让学习英语更加轻松。


英语干货铺


实在地说,美国现任总统的名字Trump发音最类似汉语“戳姆普(戳普)”,也可以翻成川姆普(川普),或特热姆普(特热普),甚至也可以叫特勒姆普(特勒普)。


但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最讲外交友谊,向来把外国人的名字译得读起來最是朗朗上口,给足外国人面子,当然我们中国人也把给一个人取名字当成头等大事,力求音、形、义三者俱佳,总是选取最好的名字。

就这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美国现任总统的名字,被我们翻译成特朗普,而不是戳姆普、川姆普(川普)、特热姆普(特热普)或特勒姆普(特勒普)。特朗普这个汉语名,发音接近英文名,叫起来朗朗上口,也有点像中国人名字的意思,比较高端大气上档次!



类似的上届总统Obama,发音更接近欧巴马,而美国驻中国大使馆也建议使用欧巴马,但后来官方还是使用了“奥巴马”,而很明显,以中国人的习惯,后者明显优于前者,也被固定使用了下来。


低调与责任


第一,把Trump译成“特朗普”由来已久。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针对全国的外文译名很不统一的情况,周总理指示:译名要统一,要归口于新华社。在周总理的指示下,新华社、外交部、军委机关、教育部、中联部等10多个单位派人举行会议讨论统一译名问题。会议商定,首先由新华社制订译音表,并且确立了外文译名要“名从主人、约定俗成”的原则,向全国译名统一迈出了第一步。1956年7月24日,新华社党组决定成立译名组(后更名为译名室),译名组根据各单位参加的会议精神,接连制订了英汉译音表、法汉译音表等各国译音表。随后,外文翻译部决定集中十来个同志制作译名手册。当时,译名组的同志把已有的译名卡片、英语辞典中的外国人名以及各种工具书上的外国人名收集起来,按英文字母的排列顺序打成草稿资料,后经商务印书馆出版,书名为《英语姓名译名手册》,俗称“英语百家姓”,这是译名走向统一的重要成果。该书于1965年5月第一次出版,后来又历经修改、补充和多次再版,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权威性的英语姓名翻译工具书。

翻开《英语姓名译名手册》以及后来新华社译名室委托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的《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Trump都是译成了“特朗普”。可以说,这是美国新当选总统Trump的中文译名定为“特朗普”的最重要依据。

至于译名室的前辈们当初为何把Trump译成“特朗普”恐已无从考证,而且现在看来,当初把Trump译成“特朗普”也确实值得商榷。不过,鉴于这一译名已经使用了50多年的时间,根据外文译名“约定俗成”的原则,这一译名也就轻易不做改动了。

关于美国新总统中文译名之争的一个有趣现象就是:不少人认为Trump应该译成“川普”,但似乎很少有人质疑Donald译成“唐纳德”是否准确。其实,从发音来看,把Donald译成“唐纳德”,中文译名跟其发音同样对不上。如果现在译Donald这个名字,应该译为“多纳尔德”而非“唐纳德”。但是,Donald长期以来一直译成“唐纳德”而非“多纳尔德”,就像长期以来Trump一直译成“特朗普”而非“川普”一样,这就是外文译名的“约定俗成”原则在发挥作用。

也许有人会质问:难道以前做错了的译名就不改了吗?就一直要错下去吗?

毋庸讳言,《英语姓名译名手册》和《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当中肯定存在诸多不足和错误,对于其中的一些明显的错误当然应该改正、修订,译名室对此是义不容辞,责无旁贷。不过,如果是涉及到一些长期使用的世界政要的译名则必须谨慎,轻易改动则可能引发混乱。

众所周知,在译名工作中,“约定俗成”一直是个很重要的指导原则。世界历史上很多重要的人物,如英国历史上两位著名的首相Arthur Neville Chamberlain和Winston Churchill,前一位译为“张伯伦”,后一位译为“丘吉尔”,美国二战时期的总统Franklin Roosevelt译为“罗斯福”,前苏联最高领导人Joseph Stalin译为“斯大林”。当时的译者楞是让这几位外国风云历史人物分别姓了张、丘、罗、斯,在外文译名历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如果按照现在的译名规则,是肯定不会这么译的,但依照译名“约定俗成”的原则,在涉及到他们的时候就必须使用一直沿用的名称,否则就让人不知所云了。

第二,美国新总统“特朗普”的中文译名已被我国官方认可和使用。

从美国大选拉开帷幕之日起,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和人民日报等中国官方媒体在报道中就一直使用“特朗普”这一译名。今年11月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致电祝贺唐纳德·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这也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正式确认美国当选总统Donald Trump的中文译名为“唐纳德·特朗普”。

不仅如此,联合国的中文网站,还有美国的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简体中文版)、金融时报这三家西方主流媒体,在它们的中文报道中都使用的是“特朗普”。

既然中国政府、中国官方媒体、联合国中文网站、西方主流媒体的中文报道都使用的是“特朗普”,那我们的网站、媒体在报道中还有什么理由不保持一致呢?

也许有人会反问:我凭啥非得听你的?我凭啥非得跟着使用“特朗普”呢?在媒体和文章中使用“川普”不行吗?

当然,使用“特朗普”还是“川普”属于个人自由,但是,如果在媒体和文章中继续使用“川普”可能会引发报道混乱和读者混淆。我曾经看到过某中文网站的文章中,有的文章用的是“特朗普”,而有的文章则是“川普”,让人看了眼花缭乱,是非莫辩。尤为滑稽的是某报的一篇报道,标题用的是“川普”,文内则用的是“特朗普”,这怎么不会让读者莫衷一是!

第三,外文译名的对错有时候并不重要,译名统一才是最重要的。

在译名问题上,译名室多年来取得的一点共识就是:译名的对错有时候并不重要,译名统一、避免引起报道混乱和读者混淆才是最重要的。

今年2月,中宣部召开了包括新华社、外交部和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单位参加的座谈会,专门讨论曾遭到恐怖袭击的法国刊物Charlie Hebdo和美国金融巨头Soros的中文译名问题,我本人也有幸参加了此次会议。中宣部之所以召开此次座谈会,就是因为媒体报道这两者的译名长期不一致,甚至引起了中央领导的注意、重视和关注。

问题是怎么出现的呢?原来,新华社译名室根据外文译名要“名从主人”的原则,把法国刊物Charlie Hebdo译为《沙尔利周刊》(Charlie依据法语发音应该译为“沙尔利”),把祖籍匈牙利的金融巨头Soros依据匈牙利语发音译为“绍罗什”。为了保证这两个译名的准确性,译名室还特地请教了懂法语和匈牙利语的同志,并获得了他们的认同和肯定。但是,包括中央电视台和人民日报在内的众多媒体在报道中都一直使用的是《查理周刊》和索罗斯。

应当指出的是,把上述两个名字译成《查理周刊》和索罗斯是不对的,因为它恰恰违反了外文译名要“名从主人”这一原则,而是把法国的Charlie和匈牙利的Soros都简单地按照英语译写方式给译成了“查理”和“索罗斯”。

但现实情况又是如何呢?当时,与会的多家单位,除了新华社外,都纷纷表示:他们不清楚、不知道《沙尔利周刊》和绍罗什,只知道《查理周刊》和索罗斯。

那么问题来了!虽然说译名室把Charlie Hebdo和Soros分别译成《沙尔利周刊》和索罗斯有根有据,从专业技术角度来看无可挑剔,是完全正确的,但是面对《查理周刊》和索罗斯更为大众所熟知的现实情况,为顾全大局,我主动让步并表态:在译名问题上,译名统一更重要,译名的学术性应该让位于统一性。为了保持译名统一和不引起读者混淆,译名室愿意把Charlie Hebdo和Soros的译名改为《查理周刊》和索罗斯。主持座谈会的国新办副主任郭卫民也指出,《查理周刊》和索罗斯的译名在媒体报道中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这么改也符合译名的“约定俗成”的原则。

作者李学军系新华社译名室主任


(知道你想要的,关注 阿卫叭叭露营房车旅游,微信


阿卫叭叭


关于这个问题,也有过一番思考,因为经常看到英文文章里的美国总统的名字,还有一些其他英文的翻译成中文的对照,感觉,不知所云。

按理说,翻译应该本着信 雅 达,还有简洁明了的几点原则进行。比如说我们看到TRUEMEN 一个美国总统叫楚门的,官方的翻译是杜鲁门。因此本着这个说法TRUMP不应该翻译成特朗普应该翻译成特鲁姆普。

又进行了一番脑补,翻译前苏联的国家领导人,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这些斯拉夫语系里面有特殊的打嘟 噜 噜 语音,就类似于韩语的思密达的神秘影响到了英语的美国总统名字的官方翻译。

应该是听起来楚门总统和川普总统。更加简洁。但是楚门总统已经被翻译成杜鲁门总统。所以川普被翻译成特朗普,保持历史的一致性。这大概是一个带有幽默感的解读,可以一笑了之,不必较真儿仅有娱乐性而已。



ctix


美国现任总统名字按英文发音翻译成"川普"是对的,中国在翻译英文时,经常会加入自己的理解去改动英文原版发音和意思,然后大家就误会以为英文原来就如此。

如果谁按中文翻译去跟外国人说,对方经常会感到莫名其妙,这种已改动的中文发音会造成语言交流障碍。


用户59194043986


外国政要或一些著名人士有见在译法上不同,主要在音节、音上。比如特朗普和川普,就是音节上,前者是三个音节,后者是两个音节。

谁对谁错乎?一是看其本国和英语国的读音(音节和音),以主流为参。二是看华语国(地区)的翻译,比如香港、台湾、新加坡。比较一下就出来了。


光明进


译名的作用还有就是美化其名字,也使该名更有西方味道。如果是川普多难听啊,会让人联想到四川普通话,床破更是有贬义,中华文化都有好“声"之德。所以翻译特朗普为官方名字大有学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