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要重新定義中國紅酒,洋爲中用,這事會成功嗎?

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我收到了吳新芳的特殊的禮物--百利生紅酒。幾年前就聽說了這一北大的高材生開始做酒了。由於是校友,自然多了一份關注。

北大作為中國最高學府的代表,360行的怪才確是不少。但原本以為從事酒的不多,然而近幾年發現,是越來越多了。A股的上市企業青青稞酒的總裁李銀會、廣東省酒類行業協會創會會長、原廣東省酒類專賣局副局長的朱思旭都是其中的代表,還有一批。今天,又出了一個吳新芳!

說實話,在葡萄酒行業這麼多年,對國內外葡萄酒已算是比較瞭解了,剛收到吳新芳郵寄來的百利生草本紅酒,我腦海掠過的只是一款養生保健酒,甚至認為,這種融釀方式,有違葡萄酒的純潔,似乎違逆趨勢與潮流。

當看到吳新芳說:我的使命就是要重新定義中國紅酒,讓紅酒“中國化”的時候,我增加了一分細緻瞭解草本紅酒的興趣。養生健康酒在中國並不稀奇,那麼,吳新芳“乾的事又不一樣”,到底是怎樣的不一樣呢?

他要重新定義中國紅酒,洋為中用,這事會成功嗎?

在中國,葡萄酒被普遍認為是“舶來品”。國內的葡萄酒發展雖然這些年開始走自己的道路,突出自己的產區、品種特色,但普遍還是在吸收國外的經驗,尤其是法國波爾多的做法。

國人對葡萄酒風味口感的認知,也是在國際化的感官評價體系下逐漸發展的,與國際葡萄酒市場的感官評價略有的差異,是中國人在葡萄酒的美味之中,多了一層對葡萄酒健康作用的獨特理解。

當然,在中國葡萄酒消費市場上,最為核心的有兩個問題:一個是中國人葡萄酒的消費習慣還不成熟,另一個是中國的酒文化,更多是建立在烈性白酒的基礎上的。

他要重新定義中國紅酒,洋為中用,這事會成功嗎?

在吳新芳的“草本加香的葡萄酒”的思路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如何才能很好的利用中國人對紅酒認知中“即美味,又有健康作用”這個關鍵點。或者說,如何才能“避開傳統葡萄酒之爭,洋為中用,從配製酒的健康性入手,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優勢。”

縱觀世界葡萄酒的發展歷史,葡萄酒和醫學的結合是由來已久的。

在久遠的歷史中,古羅馬和古希臘人在很長的時期內,是在釀造葡萄酒的過程中,加入蜂蜜、香料和一些植物的,尤其是中世紀僧侶們掌握草藥醫學技能的時期,大量的葡萄酒與草藥結合,其酒體的功能描述大量散見在各種歐洲古籍之中。

這種添加植物的做法一直流傳至今,成為葡萄酒中“加香葡萄酒”的一個分支。

沒有人知道,古羅馬時期釀造的葡萄酒是什麼滋味。研究葡萄酒史的專家猜測,當時在葡萄酒融釀中添加呈香植物,醫學指向並不突出,主要是為了掩蓋葡萄酒釀造工藝不成熟而造成的醋酸明顯的缺陷。

他要重新定義中國紅酒,洋為中用,這事會成功嗎?

而在近代歷史中,醫學與葡萄酒也是如影相隨。1844年,33歲的英國醫生克里斯托弗•洛神•奔富帶著妻子瑪麗到南澳大利亞首府阿德萊德尋覓夢想,並在城郊買下了瑪格爾莊園,開始種植葡萄,並將其命名為“葛蘭許”(The Grange),這也是奔富酒園日後最富盛名的葡萄酒Grange系列的由來。起初,奔富醫生釀酒並不是出於商業市場的買賣考量,只是懷揣著行醫濟世的慈悲之心來釀製葡萄酒,所以他在莊園的石屋內建立了葡萄酒的醫學實驗中心,為貧血患者提供滋補效用而釀造加強型葡萄酒-波特(port)以及雪利酒(sherry)。

在中國,葡萄酒與醫學的結合則寥寥無幾。究其原因,可能主要是中國葡萄酒發展嚴重滯後於世界,另外,在祖國傳統醫學中,烈性白酒與醫學的結合佔據了主導地位。

如今,吳新芳創立的北京百利生葡萄酒業推出了系列的草本紅酒產品,宣稱是一個全新的“紅酒品類”,吳新芳也因此獲得了北京大學2016年度“創新創業榜樣人物”的榮譽。那麼,與歷史悠久的養生健康酒相比,草本紅酒為什麼是“創新”呢?創新又是如何體現的呢?在吳新芳看來,重新定義紅酒又是一種什麼樣的思考?

他要重新定義中國紅酒,洋為中用,這事會成功嗎?

吳新芳看來,世界上的美味,都有一個融合改變的過程,比如大家熟知的茶葉、咖啡。茶葉是在明初才開始大規模的貿易,由中國傳到歐洲,先是在歐洲上流社會流行,慢慢滲透到社會各個階層。但是,歐洲沒有傳承中國的茶文化,歐洲把自己更為久遠的香料文化植入茶葉之中,形成了豐富的歐洲的茶葉形態,即便是耳熟能詳極其優雅的英式紅茶,也做了非常大的變化。

這是一種飲食文化的“跨文化”適應的問題。與輸入地的傳統、口味、習慣有著深厚的關係。

中國人對草本植物的文化認知,形成了濃厚的傳統醫學(中醫藥)文化,這種認知的核心,是功能性的認知,即認為:草本植物是可以解決健康養生的工具手段。

歐洲人對草本植物的文化認知,則是從初期的植物藥學的認知、香料學認知開始,然後慢慢的演變為單純的香料學認知了,這主要是現代醫學在歐洲的興起所影響的。

他要重新定義中國紅酒,洋為中用,這事會成功嗎?

如果從葡萄酒的歷史發展來看,吳新芳認為,葡萄酒與植物的結合,也是堪稱絕美的結合。

如果說,古羅馬時期在葡萄酒中加入蜂蜜、香料、植物,是為了要掩蓋工藝缺陷的葡萄酒醋酸,那麼,幾百年後,葡萄酒世界因為要選用木料作酒桶,解決運輸不便的問題,在漫長的木料選擇中,驚奇的發現橡木與葡萄酒的結合可謂天作之合,可以成就葡萄酒的不凡與偉大。儘管這次葡萄酒與木料的結合,完全不是為了來掩飾什麼葡萄酒的不足。

在吳新芳看來,橡木桶成為釀酒工藝的一部分,實質是用植物的酚類物質對酒體的再處理,這給善於使用草本植物,並且具備完整的中醫藥文化的中國葡萄酒釀造業提供了一種借鑑。

酚類物質廣泛存在於草本植物中,現代醫學也證實了其醫學價值。從香氣學角度看,草本植物在葡萄酒中的理論與實踐都是一片空白,儘管西方人在葡萄酒中植入了橡木桶的呈香物質,但是,更廣泛的研究實踐並沒有展開。

他要重新定義中國紅酒,洋為中用,這事會成功嗎?

吳新芳想重新定義的“中式葡萄酒”,是希望借用“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路,來確立新品類的風格。

“體”是東方文化中對本草植物的醫學價值的認知, “用”是西方葡萄酒與植物融合所呈現的一切美好。一明一暗、一虛一實。“明”與“虛”的是紅酒的風味和口感,“暗”與“實”的是草本植物的藥學營養價值。

北大人就是不一樣,搞什麼都能搞出深刻的道理。然而,做酒,長久做酒,做好酒,沒有真正的深刻認知,路是走不遠的。百利生草本紅酒的跨界創新,要了解中醫藥傳統文化,更要理解葡萄酒文化。為此,這些年吳新芳幾乎跑遍了世界各地葡萄酒的主要產區,去汲取和品味世界葡萄酒發展中的美好動力。

他要重新定義中國紅酒,洋為中用,這事會成功嗎?

不懈的努力總是有回報的。目前,公司獲得了多項國家技術發明專利,已經形成了以“百利生”為品牌,以“杞紅葡萄酒”、“參花葡萄酒”、“龍玫萄酒”、“山佛苓葡萄酒”的系列多款產品。其中的龍玫葡萄酒獲得了2018年亞洲葡萄酒質量大賽的銀獎。吳新芳也於2018年4月,獲得了國家一級品酒師的資質。

他要重新定義中國紅酒,洋為中用,這事會成功嗎?

2015年12月20日晚,北大百年紀念堂,第一屆北大校友新年音樂會如期盛大舉行。

早在1926年,蔡元培校長在北大創辦的“音樂傳習所”,就成為世界古典音樂踏上古老東方的發軔之舉。而這次由北大校友民間眾籌和發起的新年音樂會,使得音樂傳承在燕園嶄露頭角。百利生草本紅酒成為這次新年音樂會的招待用酒,第一次走進了燕園。隨後的幾年裡,百利生隨著校友的多次活動,頻頻登場,現在,已經在校友圈內名聲鵲起。

創新是北大的傳統,兼容幷蓄更是北大的信念。在吳新芳看來,百利生從文化角度理解,就是文化圓融、美美與共的大膽嘗試。

他要重新定義中國紅酒,洋為中用,這事會成功嗎?

一個西方紅酒和東方本草的精靈,藏於未名湖底。未來,百利生能否真正流入中國人的心中?你又是如何看待百利生這樣的草本加香紅酒?你認為這樣產品有沒有未來?不過,你嘗一嘗,或許就會有全新的感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