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改,鏈改,爲什麼要改?

幣改,鏈改,為什麼要改?

自從7月Fcoin拋出了“幣改”這個新穎的概念之後,區塊鏈行業內就被一陣“幣改”的潮湧給牢牢佔據著,而後又出現的“鏈改”也是奮勇直追熱度絲毫不落其後,那麼究竟這兩個概念是什麼,今天的一分鐘知識點,五六財經為您簡單介紹。

從“幣改”的概念上來看,這是一種區塊鏈技術的衍生模式,而其核心就在於“用區塊鏈技術,以及通證經濟體系(Token),支持實體經濟企業的發展”,這裡的“通證”我們暫且可以理解為一種通用的資產、權益、所有權的證明,而“幣”的介入,我們亦可以理解成為一種對於上述種種權益量化的標準。

那“鏈改”又是什麼?

1、技術:用區塊鏈中的部分技術原理和機制來改造企業整體系統中的技術部分,從而打造更加高效和更具有公信力的業務體系。

2、經濟:利用區塊鏈領域所發行的積分、幣等等,來重新分配企業中的上下層級的獲利,改變現有企業的任職勞動體系。

從概念上來說,“鏈改”與“幣改”之間其實非常相似,兩種所謂的“改”之間的區別本身就不大,而他們所強調的“幣”與“鏈”才是問題的關鍵,從應用落地來講,“鏈改”使應用有真的區塊鏈技術在底層支撐,包括適合應用的共識機制、狀態記錄等等。

對於這兩種話題性甚強的概念,我們可以這樣簡單的理解,“鏈改”推崇技術層面,而“幣改”則是更加重視通證也就是所謂“幣”的重要性。“鏈改”中包括“幣改”,但是“幣改”確不能涵蓋“鏈改”的全部。我們可以理解為,“幣改”是“鏈改”的其中一項。

但是,不管是幣改,還是鏈改,都要回到一個基本的問題:為什麼要改?怎麼改?

為什麼要改?這個問題梳理一下,包含三個層面問題:一、現行的分配機制是否有問題?二、如果有,市場機制和國家機制能否調整;三、如果不能,幣改是否有更好的方案。

幣改主要涉及市場機制,而非國家機制。從全球範圍來看,市場機制問題並不突出。市場最基本的原則是等價交換、自由競爭,如果這兩點沒有出現大問題,基本上不需要幣改。沃爾瑪為例,參與主體有股東、職業經理人、客戶、供應商,權益基本通過等價交換來實現,股東投資這家公司獲得利潤收益並承擔投資風險,職業經理人出售勞動力而獲得薪水回報,客戶用錢購買等價商品,沃爾瑪用錢向供應商採購等價商品,各取所需、各有所得。

還有一種就是媒體模式,本質上也是等價交換,只是“羊毛出在狗身上,豬來買單”。比如騰訊,用戶免費使用微信,流量導入遊戲,遊戲出售道具、廣告等獲利,利潤在騰訊內部進行轉移支付。微信用戶、遊戲用戶、廣告商、微信都各取所需、各有所得。

而對於實體經濟的通證化改革,也正是區塊鏈真正落地的表現,讓區塊鏈中的通證能夠逐漸錨定到實體經濟中對應的價值。此時的通證價格是在整個體系中良性的浮動,能夠由供需來良性的決定價值。在各個不同的鏈中,如果能夠進行跨鏈的價值交互,實際上可以理解為形成了現實生活中物物交換於可信價值互聯網上的映射。減少了中間的轉換,提高了效率,實現了我們最初交易初衷。

區塊鏈的意義在於架構體系的變革,只不過是技術上的實現是由現代互聯網技術,計算機技術,密碼學理論等組合而成的。幣改,鏈改,也大多是在倡導改變現有某些業務的規則體系,這樣的討論和實踐,似乎才是真正實現區塊鏈價值以及意義的正確方式。希望在將來,能夠看到更多的項目進行了成功的幣改,利用通證經濟大大提高了我們的生產效率。

幣改和鏈改的機會來源於市場機制失靈。在很多行業,市場機制發揮的比較好,等價交換、自由競爭,但在一些行業或領域形成比較強勢的壟斷,強勢方店大欺客、打壓價格。有些人認為,騰訊、百度、阿里獲取壟斷暴利。之前,知乎發生過一些大V出走的事件,有些大V認為創造了這麼多價值卻沒有得到應有的收益。

通證,將權益下放,讓更多人享有收益權,讓更多人支持你,這是一種競爭策略。這種策略也經常看到,可以理解為“農村包圍城市”。例如秦國商鞅變法也是如此,以前軍銜世襲,現在按人頭算,砍多少人頭給你多高軍銜,你們自然願意跟我幹。科舉制度的道理,類似於商鞅變法。市場中,如拼多多更便宜討好用戶對抗京東、阿里。沒落的天涯論壇也發幣了,走上幣改之路,也是想通過權益再分配重新挽回用戶的支持。上市公司也是如此,把股份出售,還能在股市上自由買賣,討好了廣大股民。

通證,也是如此,把更多收益、權力下放,激勵用戶、客戶支持我。權益發生改變,遊戲規則也會發生改變,至於怎麼改?是不是又是利用勞苦大眾為自己建功立業?下一篇我們會詳細分析。

特別申明:區塊鏈行業ICO項目魚龍混雜,投資風險極高;各種數字貨幣真假難辨,需用戶謹慎投資。本平臺只負責分享信息,不構成特別任何投資建議,用戶一切投資行為與本平臺無關。(本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