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顺风车只是一个出行工具,为什么要把出事的原罪归结于顺风车?

华灯风挽月


我认为滴滴成立的初衷应该是利用网络优势,整合车主、司机的资源为客户提供调车服务,干好了是平台、车主司机和客户三方共赢的好事。我也有体会,有时在郊远、偏僻处想打车总不见有出租车来,滴滴电话联系就可搞定,确实方便。但不到半年顺风车又出人命案,不得不使人心寒,人们不得不质疑其安全性!这次乐清女孩被奸杀我认为滴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理由如下:1.该杀手司机头一天就因类似动机被投诉,滴滴没调查教育处理之前本就不应该给嫌疑人派单;2.当天还是大白天,女孩发現车行偏僻山路感觉不妙,向朋友呼救,朋友询问滴滴,客服没有及时作答,女孩家长询问客服也未得到及答复。3.警方出面其客服以涉嫌隐私为由要警方出具警官证,滴滴自己不主动联系警方,警方出面还拖延时间。从最早投诉到警方得到该司机及车辆信息已过了二、三个小时,黄花菜早就凉了。警方的侦破时间全耽误在滴滴的拖延上。我想若从被呼救的朋友询问第一时间滴滴就能主动与警方联动,有可能此悲剧就有可能避免。所以把此案原罪归于滴滴公司应该有一定的道理!


wu吴金泉


本来是一个有利于社会的共享经济模式,就这样被滴滴自己亲手毁了。这就是典型的好事办砸,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任何车辆都可能出事,为什么造汽车?滴滴顺风车只是一个工具平台,出了命案,为何要归罪顺风车这个工具?司机要犯罪,为何要怪罪平台?其实,这些疑问,证明许多公民意识没有觉醒。下线顺风车业务,说明许多公民意识觉醒了。

顺风车是一个共享经济模式,这个模式没有罪。但是作为平台所有者,不好好管理,只想挣钱,就是有渎职罪了。这么多人抨击滴滴顺风车,说明大家的安全意识都开始上水平了。以前人们总是错误的认为,菜刀是工具,你用菜刀砍人,那是砍人的人的问题。滴滴顺风车,我只是一个平台,有人利用平台犯罪,那是那个人的问题,与平台有何关系?怎么澄清这种错误认识呢?

先举一个例子:某岛爆炸,死伤一百多人。那次事故,判刑三十多人,免职不少人。比如,施工单位总经理、分管副总经理、安全部经理、培训部副经理等等。你会说,爆炸跟总经理有什么关系啊?总经理是安全第一责任人,出了事故,你是第一责任人。既然你坐在这个位置上,你就要负这个责任。

安全部经理怎么有关系啊?他就是抓安全工作的,怎么也判他啊?错了,只要你平时抓安全检查不严细,那么,你就犯了渎职罪。还有一个培训部副经理也被判刑了,他自己很冤枉,跟我有什么关系啊?人家拿出他的岗位职责,其中有一条负责培训上岗。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这个职责,正好证明他有渎职罪,判了三年。

用这个事故来推理滴滴顺风车业务。滴滴顺风车既然是一个应用平台,那么,你就应该对进入平台的顺风车司机进行审查,你有审查的责任。就像安检的门卫,让人携带凶器进入室内,你这个门卫当然是失职了。这次千夫所指、万众唾骂的核心是,死者朋友反复联系平台救人,严重故意拖延,就连警察要调取有用信息时,还是拖延扯皮。人民大号也说,女孩死于推诿扯皮。这就是典型的渎职行为。

最核心的一点是,两个部门已经约谈滴滴高管:滴滴平台以顺风车名义,组织非法网约车。更加说明滴滴顺风车从出发点就是非法行为。就像交通事故,你违章在前,以后全部的行为都是违法的。所以,应该追究滴滴高管的渎职罪,追究有关责任的刑事责任。


职场火锅


奉劝滴滴:中国股民不欢迎你,你去美国上市吧

 

靠烧钱垄断网约车江湖的滴滴,正在紧锣密鼓筹划上市,却被连续两起性侵杀人案件推上风口浪尖。而滴滴的推诿塞责无疑更让国人愤怒。这样的企业上市,股民只能用脚投票。

 

滴滴摊上事儿了,摊上大事儿了。百日之内两名女乘客被奸杀,暴露了滴滴对乘客的冷漠、推诿和不负责任。

 

一直以来,滴滴的商业模式就被业界质疑。滴滴是烧钱的模范,六年时间烧掉了国内外风险投资人200多亿美金,相当于半个淘宝或者半个万达的身家,换来了国内网约车市场绝对垄断的地位。

花了那么多钱,总要给投资人回报作为交代。所以滴滴紧锣密鼓地筹划上市了。其实这在互联网泡沫时代不是秘密。讲好一个故事,画圆一张大饼,然后就开始吸引风险投资人投资。一旦有风头资金进入,就像吞了鱼饵的鱼一样被绑定了,不得不帮着一起去忽悠B轮资金,C轮资金,几轮资金进入后如果经营端盈利不理想,就想办法豪赌上市,去圈股民的钱。这个套路早就不是新闻,而是传统了。

 

但关键问题是,滴滴现在已经成了一个负面口碑的品牌,就算上市成功,又有多少股民会为滴滴前期烧钱豪赌欠下的巨债买单呢?

 

滴滴有什么?除了一个APP,除了前期靠烧钱开发的用户外,只有欠下投资人的巨款和糟糕的口碑。说穿了只是一个空壳罢了。烧钱烧来的客户是没有忠诚度的,你不补贴了,他就不跟你玩了。别人再出来补贴,他们立即转投别家。“以利相交,利尽则散。”这些客户本身就是泡沫。

 

一个有负面口碑的泡沫上市,前景堪忧。

 

所以奉劝滴滴,放过中国股民吧,你还是去美国上市吧。在前期烧钱的风险投资里,来自美国的资金占了很大的比例,何况滴滴在美国也没有负面口碑。让美国股民出钱去补贴美国风险投资人的亏空,我看这是十分公平的事。





老炮闻六爷


并不是说把原罪推给滴滴,而是说在这件事上滴滴绝对负有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

当时被害人在车上通过微信向朋友表明司机图谋不轨的疑虑后,她的朋友前后七次拨打了滴滴的客服电话进行投诉,但是滴滴客服一直没有作为,仅仅是在浪费宝贵的时间,后来考虑到事态的严重性,被害人的朋友选择了报警,警方要求滴滴在第一时间给出涉事司机信息,滴滴仍然以保护司机隐私为由拒绝配合,可以说因为滴滴对生命的漠视态度,才导致被害人无法得到及时的营救。虽然直接杀人的是那个司机,但滴滴绝对是第一帮凶,罪责难逃!

作为一个进入运营的网约车平台,滴滴有权对所辖司机的运营资质和心理健康情况进行监管,而且应该始终把乘车人的人身安全放在首位,人命大于天,任何关于性骚扰的投诉都应该在第一时间引起高度重视,得到及时处理,以防止事态扩大化,显然滴滴没有做到这些。

据悉,国外的网约车平台也发生过类似事件,但他们做出了有效的整改,比如在app上添加一键报警系统,受害人能在第一时间将司机的所有信息传递给警方,而且网约车司机想取得运营资格必须经过严格的心理测试和道德测试。这些都是现成的经验,滴滴为什么不学呢?还不是因为不想浪费成本,还不是因为没有把乘车人的生命安全放在心上。

希望,不要每次都必须用生命的代价去推动一件事情和一个公司的进步,一个生命消失了,你滴滴再怎么改正、再怎么道歉,还有用吗?


耶律萧


我觉得不能戴有色眼镜,动不动就什么“滴滴司机”杀人,说得好像出租车司机没有杀人犯一样。每个行业、每个地方都有好人和坏人。

再者,滴滴司机杀人完全是其个人行为。滴滴公司已经尽到了基本的审核义务。滴滴公司不可能每个顺风车另外派一个安全监督员吧?哪怕派了,他要杀人,滴滴公司又能怎么防范呢?况且,有些案件的做案者平时都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出于那一秒钟的冲动而犯了罪。

做为一个经常乘坐顺风车的乘客,我觉得绝大部分顺风车司机都非常好。顺风车为我们提供了质优价廉的出行方式。我一百个不愿意关闭“顺风车”服务。


张订法律工作者


观点:性侵频发,滴滴平台难辞其咎,监管亦有很大进步空间。

㊀滴滴作为平台,应亲自或委托第三方审核司机背景,避免歹徒驾车;滴滴应知会保险公司变更车辆保险(私家车改为偶尔共享);更应与保险公司合作学习美国电召车做法给乘客提供高额保险。基于切身利益,保险公司对司机进行审查将更全面有效。

㊁政府规制出租车应基于安全和秩序角度,电召车、巡游车、网约车、应向所有社会车辆开放。基于安全考虑,可要求营运公司、平台或行业协会、司机工会审查司机背景、强制体检,强制年检,强制高额保险;基于秩序,应取消垄断巡游车牌照特许权,消灭食利者促进公平竞争。


王海


一切都是人造成的,就像有人拿刀杀人去怪刀一样可笑。滴滴、司机、乘客和顺风车是四个概念,顺风车不是滴滴独创,更不是滴滴独有,这里的核心是滴滴公司及其管理者对顺风车业务定位错误、制度不完善、客服机械不重视、滴滴公司对乘客和司机没有有效管理。

以前搭个过路车都只需要一句发自内心的感谢就好。路网不够发达,公共交通不够便利,一般的费用又很高,谁没有在某种出行困难时刻对顺风车的需求?顺风车的需求慢慢的变成了商业,就有人把它变成了市场。不可否认顺风车方便了很多人。一味否定顺风车真的是理性的在解决问题吗?把所有顺风车司机当成强奸犯、抢劫犯、杀人犯来防不可笑吗?

很多人都喜欢一出事就偏激的想往死里整,强奸犯只有顺风车司机?这样的比例又有多高?其实没有数据能证明顺风车带来的犯罪比其他地方多,这里责任最大的是滴滴公司的管理者,从上到下,从他们对顺风车业务的定位就大错特错,居然还是几个女的整出来的诱惑,还有对司机的审核筛选管理,虽然对危险分子的认定有难度,人性也会不断转化,有前科的因为付出过代价也会真心变好,没有犯过事的也会犯错。滴滴管理者应该制定相关制度在司机每次接单时明确告知提醒司机要承担什么样的风险,也就是违法成本。更应该运用大数据分析对司机和乘客进行实际管理负责,比如分数分类淘汰、投诉证实后的投诉等级淘汰、不文明乘客禁用顺风车等。

顺风车方便大众是事实,客观理性去对待比较好,愿素养高的国民越来越多,和谐社会早日实现。


仝亓翠


我就知道你这样说会被喷,滴滴有责任,但平台不是主要责任,就算把滴滴强制关门,也没有什么卵用,几个月后又会出现其他平台,同样的事情还会发生,对于这种事件,平台也很无力,滴滴能发展到现在,人家的高管再不济,也比有些喷子脑子好使吧!平台可以审查每个从业者的身份信息,甚至财产、征信等各种信息。试问能审查从业者的人心是好是坏?又有人说在车上安放一键报警装置等……暂且不说顺风车是私家车这一说,安这一套的装置费用谁出?人力物力?要是乘客跟司机一点小摩擦,点了报警装置,造成不必要的出警,浪费警力资源,谁来负责?

一个人想实施犯罪,别说安报警装置了,你在驾驶台放一挺机关枪都没用,罪在人心,人心本善,但面对社会现实问题,有的人慢慢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上!

出租车出过的命案比滴滴多数倍吧!手段比滴滴恶劣吧!为什么不关闭出租车?各行业都有蛀虫,在所难免!滴滴才出来的时候,怎么没见你们要别人关门呢?滴滴之所以会被推到风口浪尖上,综归还是利益俩字!

滴滴有罪,但不是根源,根源在于人心,这才是所有社会问题的源泉!

作为一个小市民,这是我的个人看法,理性看待此类事件,希望滴滴在风口浪尖上继续存活下去,同样也希望出现新的平台,只有竞争才会促使企业的改变,社会的进步!


鷹126068373


走路也有危险,遇到人渣拿把砍刀砍死人又咋办?还记得前二年,报复社会的人渣在小学门口杀人,甚至还到派出所杀人的,不是滴滴这个交通工具出问题,而是这个社会养育了潜在有问题的人,有几个司机的确是人渣但不能否定绝大部有良知的滴滴司机以及滴滴这个工具。滴滴要做的就是向百分百好司机目标迈进,如果司机遇害也希望全社会来谴责,这个社会有病还很深,医生老师司机公务人员等人员一旦有点事,就会拿个案推广全部,恨不得医生老师公务员都死绝了!如果要统计各行各业每天犯事致人死伤的,滴滴的概率绝对不靠前,有些行业一次事故几十的都有,飞机还不是每年都出事,还不止一两起,一次几十几百人丧命,也没见天上不跑飞机了!滴滴要做的是尽最大努力预防犯罪,如果有犯罪行为,以最高效的服务配合,这次事件滴滴客服确实出了问题,该打板子该罚巨款为此追求责任人过错。客服人员必须高薪养责,两三千的收入只能培养不负责任敷衍塞责的人。


视界心观


‌滴滴只是一个平台,它既没杀人,也没指使凶手杀人,如果这也要归罪于它,那卖刀卖车给凶手的是不是罪责更大?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去谴责凶手的残忍,而对滴滴口诛笔伐,究其原因只是很多人仇富心里在作怪,而且还能在不担风险的情况下显得自己道德很高尚,何乐而不为呢?

‌资本本无恶,险恶在人心,刀在医生手里能救人,在土匪手里能杀人。记住杀人的是人,不是刀!

‌扪心自问,如果没有滴滴,是不是杀人强奸案件就会没有或减少?相比逼滴滴道歉,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为什么这个年轻人会走上一条犯罪的道路,如果这个社会能提前帮他一把,这场悲剧是否可以避免。预防犯罪比惩罚犯罪更重要,毕竟不管如何惩罚,这位受害的花季少女都不可能死而复生!

‌不消灭滋生罪恶的土壤,不改善社会环境,这种杀人案件依然会发生,而下一个受害者可能就是你我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