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運不過百年並沒有被打破,因爲滿清早已不是胡人了

提到中國歷史上的大一統王朝,人們往往痛惜於蒙元、滿清,因為這兩個朝代是中原王朝的徹底淪喪和失敗。從秦始皇的BC221到AD2014,一共是2000多年。其中統一王朝也就漢唐元明清五朝。加起來一共900多年,其中游牧民族王朝是兩個,佔了4成,元清加起來340年,大約是三分之一。

胡運不過百年並沒有被打破,因為滿清早已不是胡人了

有人據此說滿清打破了胡運不過百年,其實並沒有,滿清早已漢化,不復當年的胡人了。現在大力推廣的普通話就是在北京話的基礎上的,而北京話就是結合了滿人的方言。

胡運不過百年並沒有被打破,因為滿清早已不是胡人了

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傳五世十一帝,歷時九十八年。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國歷史最後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共傳十帝 ,享國二百七十六年。

胡運不過百年並沒有被打破,因為滿清早已不是胡人了

清朝為什麼能夠享國達276年之久?清朝吸取了元的教訓,沒實行四等漢人政策,同時發佈剃髮令,易服令,斷了漢千年道統,文字獄的大興以及文化上的鉗制使很多漢人產生了奴性思維,同時滿清自己又快速漢化。

胡運不過百年並沒有被打破,因為滿清早已不是胡人了

大清入關以前由於沒有什麼自身的文化(更傾向於蒙古的那種文化),所以入關以後很快的接受了中原的漢族文化,大清皇帝對皇子們的教育都很重視,往往都是聘請大儒教授儒家經典,教育他們如何成為一個傳統意義上的聖主明君,所以入關後的歷代皇帝文化素質都比較高,甚至可以說於歷史上的其他漢族皇帝沒有什麼文化上的差異。

胡運不過百年並沒有被打破,因為滿清早已不是胡人了

元清相比同樣開科舉,元朝狀元幾乎都沒有進入核心,多進翰林院,國子監,監察機構,禮部之類的官位。說明蒙元選官,有所保留。清朝有狀元宰相王傑。相對而言,蒙古人對面向社會選拔的人才信任度低於清朝。從滿清和蒙元給漢人文魁的待遇上,能看出來誰更漢化。

胡運不過百年並沒有被打破,因為滿清早已不是胡人了

到了清末,這個民族不得不面臨一個必須承認的事實:他們已經被漢文化同化成完完全全的中國人。

胡運不過百年並沒有被打破,因為滿清早已不是胡人了

當年山海關的鐵騎縱橫,揚州城的血火淋漓,出現在中國大地上的是一個勇狠的民族,他們以征服者的姿態來到中國,他們學習部分漢文明,卻又瞧不起漢人,他們刻意高高在上,維護自己的權威和與漢人的區別。然而,三百年後,他們卻無可奈何地淹沒於漢文化的汪洋大潮中。一個驕橫不可一世的民族,依然宿命般地向偉大的漢文化低下了頭顱,剩下的,只有那零散在荒僻村落的化石般的滿語,和故宮深殿裡那積滿灰塵無人願意理會的滿文。

胡運不過百年並沒有被打破,因為滿清早已不是胡人了

在公元四世紀的遊牧民對定居文明入侵的大浪潮之前,華夏已經建立擁有了巨大的國土和戰略縱深,即使來自北方的侵略者征服了華北,但只要江淮還在,半壁江山是穩如泰山的。緩過氣的中原王朝或許北伐無力,但守住剩下的江山壓力不大,人數佔劣勢的遊牧民想統治中原必須要和當地的傳統勢力合作。

胡運不過百年並沒有被打破,因為滿清早已不是胡人了

中原王朝很早建立了一種大一統的思想體系,比如始皇帝出巡,劉邦見了說大丈夫當如此,項羽說彼可取而代。可見除了當皇帝是種追求以外,更深層次的是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大一統思想。只要國天下不亡,無非就是家天下輪流轉。即便碰上了上升期的蒙古,滿清,被揍了,最後還能翻盤,人口,地盤是因素,另外這種統一的思想體系也是不可忽視的。

胡運不過百年並沒有被打破,因為滿清早已不是胡人了

華夏文明面對遊牧民族的車輪戰,從蒙元到滿清,屹立到今天,沉淪,破滅再到迴歸,復興。對比其他消亡的三大文明,說千年不倒都是少的。

胡運不過百年並沒有被打破,因為滿清早已不是胡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