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聯隊長和國軍團長屬於同一級別,他們指揮的兵力會差多少?

日軍聯隊長和國軍團長屬於同一級別,他們指揮的兵力會差多少?

二戰時期,國際上通用的軍官制度分為將官、校官和尉官三級,日軍比較特殊,以佐官來代替校官。從軍銜上來說,日軍聯隊長是大佐,國軍團長是上校,屬於同一級別。那麼問題就來了,抗戰初期(1937年)的日軍是比較強大的,包括了兵力和裝備等多方面,日本聯隊長和國軍團長雖是同一級別,所能指揮的兵力會差多少呢?

日軍聯隊長和國軍團長屬於同一級別,他們指揮的兵力會差多少?

大佐和上校都是中級將領中最高的一級,在往上就是准將或少將了,因此從權力分佈上來看,大佐和上校都即將跨入核心階層。根據兵種不同,聯隊長所能指揮的兵力也存在巨大差異,步兵聯隊為3800人,騎兵聯隊為1400人,炮兵聯隊為3700人,工兵聯隊為1000人,輜重聯隊為3000-5000人,偵察聯隊為730人。

日軍聯隊長和國軍團長屬於同一級別,他們指揮的兵力會差多少?

國軍也一樣,兵種、戰爭時間都影響著一個團的兵力。1937年,一個標準步兵團的兵力為2500人,炮兵團為2000人,騎兵團為1525人。雖然國軍團長與日軍聯隊長是一個級別,但所能指揮的兵力還是差了不少。

日軍聯隊長和國軍團長屬於同一級別,他們指揮的兵力會差多少?

這只是標準兵力的對比,實際上在1937年的中國,除去嫡系或比較重要的部隊,許多地方的國軍得不到足夠的軍費與物資,兵力根本達不到滿編狀態,一個團只有一千多號人,一個軍才一萬多號人。連標準兵力的一半都不到,與日軍聯隊的差距就更大了。

日軍聯隊長和國軍團長屬於同一級別,他們指揮的兵力會差多少?

在實際狀況中,日軍一個步兵聯隊與不少國軍旅級單位的兵力是相近的,所以日軍聯隊長完全具備發動局部戰役的能力,而國軍常常需要幾個團聯合,才能達到類似的效果。這種情況一直到抗戰後期才有所改變,後期國軍的兵力陸續擴大,而日軍兵源緊張,聯隊與團的差距逐漸縮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