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忠臣沈迅的傳奇故事

好多的朋友知道青島是個依山傍海,四季宜人的著名旅遊城市,近年來隨著奧運會和世博會的召開,已經成為國際化大都會。但是自古以來人們都是逐水而居,沿溝河湖海而住的,那我的問題來了,

請問青島的母親河是哪一條?有哪些故事和傳說?為啥是風水寶地?

其實只要打開青島或者山東的地圖看一下,答案就在眼前,一目瞭然。青島的母親河是大沽河,是由發源於招遠流經萊西的大沽河和和發源於萊州流經平度的小沽河在萊西境內合流而成,然後就像一條蒼勁有力的蛟龍,一頭扎進膠州灣。大沽河古稱沽水或沽尤。沽尤名稱最早見於《春秋左氏傳》記載,沽即大沽河,尤即小沽河。大沽河流域基本都在青島地區,是一條水量充足的大河,也是一條文化色彩濃厚的古河。如果膠州灣是青島的母親灣,大沽河則是青島的母親河。沿河有五百義士田橫島,沽河入海口,西漢康王墓,田單擺火牛陣的即墨古城,膠東最大的產芝水庫(萊西湖)等名勝古蹟和女姑救夫,蛟龍入海,五龍治水,沈迅抗清等故事。過去每到仲夏至中秋的傍晚,就帶著小板凳,在清晰天河映照下的故鄉夏夜裡聽老人們娓娓道來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以及蛟龍入海和大沽河發洪水的怕人故事,以至於作為大膽小男孩的我,也被這水中的神物嚇得夜間不能入睡,或睡著以後老做夢。

明末忠臣沈迅的傳奇故事

從萊西市裡沿著大沽河兩岸新修的景觀大道往西南行10公里到孫受鎮,猛然見到一座還算巍峨的山頭(女埠山,解放戰爭時被炮擊削平幾十米)雄踞在河的東岸,並且綿延不斷,逶迤婉轉十幾公里一直到姜山大窪(堤灣水庫,現為國家級溼地公園)。小時候聽老人們說,這是一條被風水先生認定的龍脈,附近會出好多文化名人和富商大戶,今天故事的主人沈迅就出生在這裡,並在此讀書練武到考舉人中進士,出任明末崇禎皇帝的侍官(刑部主事後遷兵科給事中),告老還鄉,設寨抗清,最後舉家殉國,併為後代留下了三個不解之謎。

《萊西縣誌》《沈氏族譜》記載,沈迅(1605-1647年),字羽兄,號宙泉,祖籍蓬萊,祖父沈夢麒於明萬曆年間在萊西縣孫受鄉讀書,後定居於此。明天啟四年(1624年),中舉人,崇禎四年(1631年)成進士,任新城縣知縣。因政績卓著,又調任蠡縣知縣。崇禎十一年(1638年),進京任刑部主事。不久,任兵部職方司正副郎、兵科給事中、兵部主事,後因保薦高鬥光為鳳陽總督不當,降為南京國子監博士。沈迅為此請假回家休養。

在山東和膠東文化史上,明末清初的萊陽(膠東半島的地理中心),湧現了大批極重民族氣節的志士仁人,當中有主張抗清、舉家殉國的沈迅,還有人稱“明末文天祥”的左懋第,以及忠言直諫、不忘君命的姜埰。沈迅與左懋第、姜埰一道,被譽為“明末萊陽三君子”。正因為他,沈氏家族遠近聞名。甭管是作為鎮駐地的孫受村還是崇尚讀書的沈家莊村,以及附近村落的沈氏家族,幾百年來有三個未解之謎:

明末忠臣沈迅的傳奇故事

第一謎是沈氏家族的後人沒人做官。尤其沈家莊村,全村100多戶沈姓人家,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共有100多人考上大學和大中專,其升學率一直是萊西第一,人稱“秀才村”,據說與村後的女埠山龍脈和村前的大沽河支流有關。雖然沈氏一族人才濟濟,人傑地靈,但數百年來無人做官,原因何在?

第二謎是孫受村有一個池塘,人稱“啞巴灣”。據傳沈迅喜歡挑燈夜讀,所以四書五經,爛熟於胸,但夏天池塘中的青蛙“呱呱呱”亂叫,讓人心煩意亂,不易集中精力讀書。沈迅文武雙全,精通道家法術,就隨手寫了一道符咒,用石頭輕輕壓在灣邊,誰知立竿見影,池塘中的青蛙聲就像接到命令的士兵一樣,停止鳴叫,肚皮朝天,鼓譟聲一齊停了下來。也不曾想,一陣清風吹來,寫著符咒的黃裱紙被刮入灣中,從此以後數百年裡,這池塘中的青蛙再也不叫,成了啞巴,所以池塘就叫啞巴灣了。

第三個謎團,據說沈迅準備殉國之前,把平生所學的經書和著作手稿,以及皇帝賞賜的兵刃寶劍,金銀珠寶都埋在一個地窖裡,但是這個地窖子至今沒被發現。

謎底需要逐個揭開。

明末忠臣沈迅的傳奇故事

根據《明史》記載,沈迅是因為保舉高鬥光為鳳陽總督不當(崇禎十五年六月,鳳陽總督高鬥光、安慶巡撫鄧二陽連失五城),降為南京國子監博士,於是請假返回家鄉萊西孫受村。後來崇禎皇帝又想起沈迅來,說:“沈迅在朝中批駁議論陳新甲,朕還記得,可以恢復原官。”但沈迅還沒有赴任,北京城就陷落了。

崇禎十五年(1642年),清兵攻佔萊陽縣城後,即分兵攻孫受,沈迅與弟弟沈迓(沈迓,字羽弟,身材矮小,但頗有膂力,剛毅勇悍,能在馬上舞動百斤鐵椎,有萬夫莫當之勇)率眾築寨拒敵,激戰三晝夜,擊退清兵,使孫受寨得以暫時免遭清兵蹂躪。崇禎十七年(1644年)5月,滿清遷都北京,頒佈剃髮令,強令漢人剃髮。沈迅率眾堅守,誓不剃髮投降。登州府派捕役捉拿沈迅。捕役被拒寨外10日後,沈迅拿兩枚銅線酬勞,又問來者何事,捕役答:“奉州官之命前來捉你。”沈迅笑道:“州官憑什麼捉我?如此說來一個錢不能給!”

州官聞知後,上報京師,說沈迅屯兵聚糧,意欲謀反。當時沈迅的政敵王萬象已經降清,也力主攻打沈迅。清順治四年(1647年),清廷命防撫朱國柱率清兵300人,降清漢兵3000人圍攻孫受寨,沈迅憑寨固守。清兵遣萊州道入寨勸降不成,又出示公文。沈迅見有滿文,說:“不知道這是何朝!”遂將公文撕碎,擲還來使。接著發炮轟擊,殺傷清兵30餘人,降兵500人。三日後箭矢彈藥俱盡,而清兵圍攻不止,沈迅看到大勢已去,不禁仰天嘆息,他的母親說:“我全家報國的時候到了,不要因我而分心。”沈迅跪在母親面前:“以前實在不忍心將困境如實相告,所以為此而憂心。”

於是趁夜派遣沈迓攜子相如突圍,以圖再舉。沈迅的母親及全家婦女懸樑自盡,他將親人屍體堆積在柴禾之上,放火焚燒。然後,身著禮服向北朝拜,接著便投火自焚。全家27口人為國殉難。

明末忠臣沈迅的傳奇故事

據說在就義前,沈迅書寫符咒一張焚之,併發誓:“沈門子弟十八輩子以內不許做官!”。這與曾國藩在家書裡面提倡的耕讀傳家,不要做官的告誡是一樣的,蓋因伴君如伴虎,高處不勝寒之理,稍有不慎就有掃地出門,滅門九族的巨大風險。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敬佩並學習“明末萊陽三子”的“一忠不保二主”之高貴氣節及寧死抵抗外族入侵的英雄氣概,也揭開了沈氏家族無人做官的謎底,蓋是因為遵守祖先遺訓,掌握技藝,耕讀傳家。除了在政界和軍界的表現,沈迅學識淵博,文才出眾,著有《考思錄》《沈詩九集》《因樹廬》等文集,可惜連同兵刃寶劍,諸子經書或毀於戰火或不知所蹤。

關於第二個未解之謎:青蛙不叫的問題咋聽起來有點迷信,但是古書中有好多類似的記載。包裹諸葛亮擺的八卦陣,穆桂英破的天門陣,封神演義裡的天兵天將,三國演義裡的撒豆成兵,和水滸傳裡面描寫的好多畫符唸咒等法術,也很難叫人完全否定。也許隨著量子理論,量子通訊以及遺傳密碼學的發展,將來我們會有能力解開這個謎底。

令人欣慰的是,近幾年來萊西市的沈氏後人,陸續地有人當上處級科級幹部以及軍隊裡的校官。不知道算不算是對18輩子不做官這個咒語的突破?

明末忠臣沈迅的傳奇故事

明末忠臣沈迅的傳奇故事

明末忠臣沈迅的傳奇故事

  • 沈漢生,筆名東萊生
  • 山東人,加拿大齊魯同鄉會理事長。準70後,80年代上大學,90年代在國企和外企工作,後移居北美。作過技術員,程序員,工程師,會計師,經濟師,諮詢師,承包商,培訓教員,大學老師等多種職業。喜歡美食,交友,自駕遊和傳統文化。
  • 海外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