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幣上的貨櫃起重機

錢幣被喻為一個國家的名片,方寸之間,一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自然風光和藝術人文可以盡現其上。本文通過對世界錢幣上帶有的集裝箱起重機圖案的紙幣和硬幣的介紹,來了解集裝箱起重機的發展史。

美國經濟學家馬克·萊文森在《集裝箱改變世界》一書中指出:“沒有集裝箱,就沒有全球化”,“集裝箱改變了世界經濟的形態”。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和經濟全球化的持續發展,集裝箱運輸將繼續引領世界交通和物流發展的方向和潮流。目前集裝箱運輸主要以海運為主。海運業是國際貿易的橋樑和紐帶。全世界國際貿易的90%的貨物是海運來完成的。海運業的發展大大促進了國家之間的商業發展和社會繁榮。可以說和每個人的生活都息息相關。而早期海運是通過人工或者船上簡單的機械吊裝設備來裝卸貨物的。

一、早期貨物海運

民國三年1914年交通銀行10元(加字上海)

錢幣上的集裝箱起重機

交通銀行於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由郵傳部尚書陳璧湊請,綜合輪、路、電、郵四政以收回利權為要旨設立交通銀行。獲准後於同年11月由郵傳部侍郎盛宣懷負責籌辦,屬官商合辦性質;翌年2月在北京正式營業。交通銀行創建前夕,中國社會正處於大動盪的關鍵時期,帝國主義列強趁中國在甲午戰爭中遭到失敗之際,強行霸佔在中國投資辦工廠、修鐵路的特權,這一霸權引起國內愛國人士的強烈不滿和抗議,短時間內全國上下掀起保障路權運動。當時的清政府認識到鐵路主權的重要性,即提出“償債贖路、收回自辦”的口號,只有收回鐵路的主權才能挽救清政府自身的財政危機。交通銀行成立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的郵傳部想利用交通銀行這個附屬金融機構,來改變以往款項分頭存儲,資金分散不集中的局面。利用交通銀行實現獨立行使輪船、鐵路、電報、郵政四局的業務,免於受控於外國金融資本的剝削和掌控。當時贖回京漢鐵路主權迫在眉睫,清政府就利用交通銀行籌措資金贖回了京漢鐵路的主權事宜。這張紙幣為交通銀行第五版大銀元券,由美國鈔票公司承印。紙幣正面圖案是當時的海關大樓,背面則反映了當時從船運到陸運通過人工裝卸貨物的過程。在20世紀50年代之前,集裝箱運輸的概念還沒有形成。在碼頭區,一群群的工人揹著貨物爬上跳板,在輪船的底艙裡艱難行進,最後把箱子和桶堆放到各個角落。

1970-1980年蘇丹10磅

錢幣上的集裝箱起重機

1970年-1980年蘇丹發行了第二版紙幣,其中10元紙幣正面是蘇丹銀行的圖案,背面則是蘇丹港通過船上懸臂吊裝卸貨物的情景。蘇丹港是蘇丹第三大城市,也是蘇丹最大的天然良港。它位於紅海之濱,與沙特吉達港相望。蘇丹港由英國人建於1905年,是一個在珊瑚礁中形成的天然良港。1958年以前,該港只有5個泊位,年吞吐量為150萬噸,後來泊位增至18個,1979年港口吞吐量達450萬噸。自1997年開始,蘇丹港在中國港灣工程有限公司的建設下舊貌換新顏,幫助蘇丹港建設了多個大規模的集裝箱碼頭,獲得蘇丹政府的高度評價。

二、集裝箱運輸初始階段(18世紀中~1966年)

錢幣上的集裝箱起重機

1766年詹姆斯·布林德利設計的“Starvationer”

集裝箱運輸起源於英國。1766年詹姆斯·布林德利設計了一種可以裝十個木箱的船從沃斯利到曼徹斯特運煤。

錢幣上的集裝箱起重機

1801年,英國的詹姆斯·安德森博士提出將貨物裝入集裝箱進行運輸的構想。1845年英國鐵路曾使用載貨車廂互相交換的方式,視車廂為集裝箱,使集裝箱運輸的構想得到初步應用。19世紀中葉,在英國的蘭開夏已出現運輸棉紗、棉布的一種帶活動框架的載貨工具,這是集裝箱的雛形。

集裝箱航運的最初設想是由被稱為“集裝箱之父”的美國人馬爾科姆·麥克萊恩提出的。正式使用集裝箱來運輸貨物是在20世紀初期。1966年以前,雖然集裝箱運輸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在該階段集裝箱運輸僅限於歐美一些先進國家,主要從事鐵路、公路運輸和國內沿海運輸;船型以改裝的半集裝箱船為主。船舶裝卸以船用迴轉式懸臂吊為主,只有極少數專用碼頭上有岸邊裝卸吊;碼頭裝卸工藝主要採用美國海陸聯運公司開創的底盤車方式,跨運車剛剛出現;集裝箱運輸的經營方式是僅提供港到港的服務。

1961-1969年蘇格蘭1磅

錢幣上的集裝箱起重機

1961年-1969年蘇格蘭克萊德戴爾銀行發行1磅紙幣,紙幣背面可以看到一艘有拖輪引領的集裝箱船,岸邊有幾臺旋迴轉門機,門機固定在一個位置不可移動。遠處則是排列整齊的集裝箱。

2005年柬埔寨1000瑞爾

錢幣上的集裝箱起重機

2005年柬埔寨發行了1000瑞爾的紙幣,紙幣正面是吳哥窟的巴戎寺南門;背面圖案表現的是柬埔寨最大的深水港西哈努克港裝卸集裝箱的場景。圖上可見集裝箱是通過船上的裝卸吊這種比較原始的方式裝卸的,也是早期集裝箱裝卸作業的一個縮影。西哈努克港原名為磅遜港,位於柬埔寨西南部磅遜灣口,瀕臨泰國灣,是柬埔寨最大的海港,也是唯一對外貿易的出海咽喉。

錢幣上的集裝箱起重機

1959年1月9日,世界第一臺岸邊集裝箱起重機,在舊金山灣東邊的阿拉米達(Alameda)島上的Encinal碼頭投入使用。橋吊有大車,可以沿著碼頭鐵軌移動。工作時,小車移至船艙上方吊起集裝箱,再滑動到吊臂後部,將集裝箱放在碼頭等候的集裝箱拖車底盤上。裝船流程與此相反。這臺設備平均裝卸一隻20噸集裝箱的時間為3分鐘。照這個速度,Encinal碼頭每小時可以裝卸400噸貨物,工作效率是船上起貨機的40倍。據說這臺起重機,1987年被南京港購買並使用。

岸邊集裝箱起重機(簡稱岸橋)是集裝箱船與碼頭前沿之間裝卸集裝箱的主要設備。個別碼頭還利用岸橋的大跨距和大後伸距直接進行堆場作業。岸橋的裝卸能力和速度直接決定碼頭作業生產率,因此岸橋是港口集裝箱裝卸的主力設備。岸橋伴隨著集裝箱運輸船舶大型化的蓬勃發展和技術進步而在不斷更新換代,科技含量越來越高,正朝著大型化、高速化、自動化和智能化,以及高可靠性、長壽命、低能耗、環保型方向發展。

三、集裝箱運輸發展階段(1967年~1983年)

自1966年至1983年,集裝箱運輸的優越性越來越被人們承認,以海上運輸為主導的國際集裝箱運輸發展迅速,是世界交通運輸進入集裝箱化時代的關鍵時期。集裝箱的標準化以及岸邊集裝箱起重機的誕生和發展也極大的促進了集裝箱海運的發展。

1967年馬耳他2里拉

錢幣上的集裝箱起重機

1967年馬耳他發行了一張2里拉紙幣,紙幣正面中央是馬耳他地圖和航行中的帆船,右側人物是馬耳他第一個女總統,阿加莎·芭芭拉。紙幣背面圖案正在裝卸作業的集裝箱起重機和馬耳他自由港。馬耳他自由港創建於20世紀80年代晚期,是地中海地區最重要的轉運中心,距離直布羅陀航線上的蘇伊士海峽只有6公里。該港現有一個2463米長的深水碼頭,泊位水深17米,目前配有21臺超巴拿馬集裝箱起重機。2016年的集裝箱吞吐量達到了308萬標準箱。

20世紀70-80年代集裝箱船舶的行蹤已遍佈全球範圍。隨著海上集裝箱運輸的發展,各港口紛紛建設專用集裝箱泊位,世界集裝箱專用泊位到1983年已增至983個。世界主要港口的集裝箱吞吐量在20世紀70年代的年增長率達到15%。專用泊位的前沿均裝備了集裝箱起重機。碼頭堆場上輪胎式龍門起重機、跨運車等機械得到了普遍應用,底盤車工藝則逐漸趨於沒落。在此時期,傳統的件雜貨運輸管理方法得到了全面改革,與先進運輸方式相適應的管理體系逐步形成,電子計算機也得到了更廣泛的應用,特別是許多新工藝、新機械、新箱型、新船型以及現代化管理,都是在這一階段湧現出來,世界集裝箱向多式聯運方向發展。

1978年新加坡鳥版1000元

錢幣上的集裝箱起重機

新加坡1978年發行的第二版紙幣,鳥版1000元。圖案表現的是1972年新加坡第一個集裝箱碼頭丹戎巴葛集裝箱專用碼頭開港場景。1972年6月23日M.V. Nihon攜帶300個集裝箱從鹿特丹出抵達新加坡Tonjong Pagar碼頭。新加坡也成為東南亞第一個可以裝卸第三代集裝箱船的碼頭。至此新加坡港成為是亞太地區最大的轉口港,也是世界最大最繁忙的集裝箱港口之一。目前新加坡已有Tongjong Pagar、Brani、Kepple、Parsir Panjang四個集裝箱碼頭,共有250多條航線來往世界各地,約有80個國家和地區的130多家船公司的各種船舶日夜進出該港,平均每12分鐘就有一艘船舶進出。一年之內相當於世界現有貨船都在新加坡停泊了一次,所以新加坡有"世界利用率最高的港口"之稱。同時新加坡港的大部分集裝箱在港堆存時間為3-5天,其中20%的堆存時間僅為1天。新加坡作為國際集裝箱的中轉中心,極大地提高了全球集裝箱運輸系統的整體效能,成為國際航運網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2016年,新加坡港以3092萬標準箱排名世界第二。

錢幣上的集裝箱起重機

1972年6月23日新加坡第一個集裝箱碼頭Tanjong Pagar開港

四、集裝箱運輸成熟階段(1984年以後)

1984年以後,世界航運市場擺脫了石油危機所帶來的影響,開始走出低谷,集裝箱運輸又重新走上穩定發展的道路。有資料顯示,發達國家雜件貨運的集裝箱化程度已超過80%。據統計,到1998年世界上約有各類集裝箱船舶6800多艘,總載箱量達579萬TEU。集裝箱運輸已遍及世界上所有的海運國家,隨著集裝箱運輸進入成熟階段。世界海運貨物的集裝箱化已成為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

1984年新加坡船版1000元

錢幣上的集裝箱起重機

新加坡1984年發行了第三版紙幣,其中1000元紙幣,圖案表現的是新加坡籍集裝箱船海王星——石榴石號(Neptune Garnet )正在進行裝卸作業。海王星——石榴石號建造於1980年,是一艘可裝載4100TEU的巴拿馬型集裝箱船,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集裝箱船之一。

1985年特立尼達和多巴哥10元

錢幣上的集裝箱起重機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在1985年發行的10元紙幣。背面圖案表現的是西班牙港裝卸集裝箱的場景。西班牙港也是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的首都。西班牙港位於特利尼達和多巴哥西北部帕里亞灣的東北岸,地處南美洲北部的頂端。其中國王碼頭(KINGWHARF)包括新的集裝箱碼頭和以前擴大部分,全長1707米,各處水深均9.75米,大致可提供9個泊位。國王碼頭第6和6A(新的集裝箱泊位)為集裝箱泊位。碼頭及其擴大部分有幾個倉庫,碼頭有起吊能力為60噸的集裝箱起重機。

1988年東德5馬克

1988年東德發行了一枚5馬克紀念幣,圖案背面是羅斯托克港作業的情景。材質銅鎳合金,直徑29mm,9.7克。共有2個版本,普制發行量49.6萬枚,精緻發行量3200枚。東西德分裂時,羅斯托克港是前東德最大的海港,承擔了前東德所有的外貿遠洋運輸,年吞吐量歷史最高達到2000萬噸。1990年8月兩德統一後,一方面是由於原東德工業區的衰落,另一方面是在經濟成本上無法和漢堡競爭,現在羅斯托克已經衰敗。這枚硬幣也見證了羅斯托克港的興衰。

1989年新加坡船版5元

錢幣上的集裝箱起重機

新加坡1989年第三版船版紙幣5元,紙幣背面描繪是新加坡PSA丹戎巴葛集裝箱碼頭。丹戎巴葛集裝箱碼頭是新加坡最早的集裝箱碼頭。1972年,丹戎巴葛集裝箱碼頭開放三個泊位後,新加坡港逐漸成為了一個世界級大港。在70年代,該碼頭年均中轉量超過10萬TEU。在80年代它的發展異常迅猛,1982年吞吐量即超過了100萬TEU。此後,1986年達到200萬TEU,1988年為300萬TEU,1989年為400萬TEU。新加坡政府計劃在2027年之前,把丹戎巴葛碼頭、吉寶碼頭和布拉尼島碼頭遷至大士港口,丹戎巴葛集裝箱碼頭是第一個關停的碼頭。

1990年新加坡獨立25週年50元

錢幣上的集裝箱起重機

1990年為了紀念新加坡獨立25週年,新加坡發行了新加坡歷史上第一張Guardian基片塑料鈔,也是世界第二張塑料鈔。紙幣正面描繪了新加坡的發展,左側為1861年的新加坡港灣景象,取材於殖民地畫家W. Gray創作的油畫。右側為現代新加坡,包括集裝箱碼頭、淡馬錫大樓、新加坡發展銀行大樓、帶有殖民地風格的前郵政總局,現改建為Fullerton酒店。該紀念鈔分有日期和無日期兩個版本,區別是有日期的版本在紙幣正面印有紅色日期“9 AUGUST 1990”字樣,字冠號A,發行量30萬帶冊。無日期版發行量487萬張,字冠範圍:B、C、D、E、F、G、H、J。

1994年中國銀行香港500元

錢幣上的集裝箱起重機

1994年5月1日,中國銀行首次發行香港紙幣。其中500元面額的紙幣正面是中銀香港大廈,背面圖案是正在進行裝卸作業的香港葵涌貨櫃碼頭。葵涌貨櫃碼頭共有九個貨櫃碼頭,泊位共有24個,佔地區279公頃,可停泊最大型的集裝箱船。碼頭全年總處理能力超過1800萬個標準箱單位,2016年,葵涌貨櫃碼頭處理的貨物總量約為1963萬標準箱,排名世界第五。

2005年吉布提1000法郎

錢幣上的集裝箱起重機

2005年在吉布提發行的第三版1000法郎紙幣背面,是吉布提港的地圖以及正在作業的集裝箱起重機。吉布提港,是東非吉布提共和國自由港,埃塞俄比亞中轉港。位於吉布提東南沿海塔朱拉灣的南岸入口處,瀕臨亞丁灣的西南側,是吉布提的最大海港,也是東非最大的現代化港口之一。全港共計12個泊位 ,岸線長2300m,最大水深為12m。其東南壁的南側是2個集裝箱 泊位總長400米,可停靠8000標準箱的集裝箱船。其集裝箱碼頭於1985年投產,每年可處理35萬標準箱。

2013年新加坡50分

2013年新加坡發行第三版流通硬幣,面值分別是5分、10分、20分、50分、1元5種面值,其中50分上又出現了集裝箱起重機和集裝箱船。該硬幣重6.56克,直徑23mm,厚度2.45mm。圖案正面中央是正在作業的集裝箱起重機,左下方標有面值50分。硬幣左上方有一個獅頭圖案的輪廓代表新加坡。硬幣背面是新加坡國徽,周圍四種文字是新加坡的四種官方語言:英語、馬來語、華語、泰米爾語。2013年新加坡精製套裝發行20000套。

截至目前按照克勞斯紙幣硬幣目錄的初步統計,全世界共有8個國家和地區發行了12張(枚)和集裝箱起重機有關的錢幣。紙幣10張,硬幣2枚。

集裝箱起重機的出現對碼頭裝卸效率帶來極大的提升,從而進一步影響世界航運業的發展。我們通過這些錢幣,可以從一個側面瞭解集裝箱起重機從無到有的發展過程,以及推動世界經濟全球化,改變世界經濟格局所起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