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買保險?保險對於我們個人和家庭究竟是意味著什麼?

一葉凡塵一理財


分享一下個人與保險的相關經歷

朋友A君的父親被確診中晚期癌症,老人除了社保的大病醫療,沒有任何商業保險,所以,做治療的時候,醫院發生的醫療費用自己支付了總額的20%,另外需要花自己的退休金支付治療期間的營養費及交通費用,治療期間,A君完全停職在家照顧老人,沒有任何收入之餘還需要花自己的積蓄給老人增加營養。

同事B君的老公發生意外走了,他們的孩子也才剛出來工作,但因為老公生前有保險意識,所以分別配置了意外險,重疾險,與年金險。意外離世獲賠意外險+重疾,超3百萬,完全解決了房屋的剩餘貸款,給孤兒寡母減少許多負擔!另外,因為有年金險的複利收益,孤兒寡母相依為命餘下的日子每年都有錢領,生活品質完全沒有受到影響!

兩個案例分別展示了有無購買保險的區別,是否購買也取決於自己對未來的規劃,剩餘的就看自己想做什麼樣場景的主角了!


蔚藍之夏姐姐


保險最大的功能就是“轉移風險”,解決未來財務危機,給生活增添更多安全感。無論個人還是家庭,我們都需要一份或者多份保障,

保險就是眾多保障中的一種。所以,不神化保險的功能,也不妖魔化保險的作用。

你看不懂,並不意味著保險沒用。

保險公司幫我出錢轉移風險的底層邏輯是什麼?

保險公司是正規的金融機構

保險公司通過發行不同的保險產品,銷售給適合的人群。用銷售獲得的款項投資各種實業或者指定項目,獲取投資收益,用於維持公司運營,支付員工報酬,賠付投保人的理賠需求。

有些人無法理解,自己交了很少的金額,為什麼能獲得高額的賠償?

保險公司有精算師,他們會計算特定險種的出險概率。所以,並不是投保了就會出事,也沒人希望出事。萬一出事,賠付的金額就從整體盈利的資金中劃撥,每一次賠付都是約定好的,只要在概率內,就不會虧損。至於夠不夠用,不是你我操心的事情。

能夠藉助保險轉移的財務危機有哪些?

  1. 汽車被撞或者撞了別人,保險公司會根據你購買的保險進行賠付。
  2. 家中經濟支柱意外身亡,保險公司賠付一筆保險金(合同約定)用於支撐家人的生活。
  3. 突然檢查患重大疾病,保險公司會根據合同直接賠付固定的金額用於維持生活和治療。
  4. 住院看病產生的特殊醫藥費,通過醫療險的賠付緩解自己的資金壓力,有些問題社保不解決。
  5. 企業債務危機時……
  6. 給子女個人留一筆錢時……
  7. 飛行延誤帶來的損失……
  8. 見到老人跌倒想扶怕被碰瓷……

就不一一列舉各種問題了,總之,保險產品不是銀行存款,不是普通的投資品,它就是幫你轉移風險,解決財務危機的特殊金融產品。

保險就是家庭或個人的防空洞

防空洞是遇到危難時使用的東西,一般人沒事的時候不會鑽在防空洞裡。

保險承擔的角色就是防空洞,是遇到問題有個地方躲避一下的地方。

大家的朋友圈裡經常出現“這個籌那個籌”,有時候看看也真是心酸。籌集資金的人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訴說著家庭的不幸,說到底是沒錢解決問題。

遇上好心人了,別人願意幫一把,算是幸運的,畢竟是救命的錢。沒人幫的時候也沒辦法,就得自己承受一切。

多年錢,我並不熟悉的一個年輕人患癌症,因為沒錢醫治,最後在家等死。聽朋友說,死的時候欠了很多債,老婆帶著兩個男孩子,一個3歲,一個6個月……

需要說明一點的是,修防空洞要花錢,買保險也需要花錢,所以經濟條件特別不好的家庭或者個人,可能這項服務也確實離你比較遙遠。這是另外一個問題了,只能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

總之,保險可以幫助大多數家庭和個人實現生活多重保障和儲備未來現金流的功能,同時可以幫助一些高淨值人群避稅和抵抗債務危機,實現財富的代際傳承。只不過,你需要花錢購買保險服務,算是一種消費。


竹子姐姐的課堂


保險是生活必須品。

保險是抵禦風險的金融工具,而這種作用是其它的代替不了的。

生活著總會有些不可知的意外和疾病,意外是防不勝防的。而疾病,人到最後是一定會老的。老了就一定會進醫院的。所以保險是生活的必需品。

那保險究竟是什麼呢?

是急用時候的錢。醫療費用的報銷,重疾賠付,維持家庭正常生活。這些錢都由保險公司承擔。

如果不買保險,風險就自己承擔了。自己掏腰包付醫療費,自己付護工費,自己承受工作收入的損失。

有人說,那我自己存銀行也可以達到這個作用啊。存銀行,100元變成103元,而保險公司也可能變成1萬元。這就是保險的槓桿作用,以小博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