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原則地富養孩子,等同於你在害孩子!

不論男孩女孩,富養過度都會慣壞孩子,反而把孩子的未來養窮了。

沒有底線的富養,正在給孩子未來的生活、工作埋下一顆顆炸彈,讓孩子無法自力更生。

01.家長縱容孩子攀比心,孩子長大後更容易敗家

沒有原則地富養孩子,等同於你在害孩子!

縱容孩子的攀比心,不斷滿足孩子的虛榮心,最後會養出花錢如流水的敗家子。

小區的王姨一直溺愛女兒,她總怕孩子比不過別人,物質上基本要什麼給什麼。鄰居孩子穿了什麼,王姨就總得給孩子買件更好的。慢慢地,她的女兒媛媛養成了攀比的習慣。

現如今,媛媛為了在朋友圈搶盡風頭,不惜透支幾個月工資去買包。雖然她自己收入不少,但每個月家裡還得給媛媛貼錢。

沒有原則地富養孩子,等同於你在害孩子!

縱容孩子的虛榮是出於愛,但最後卻讓“富養”成了“溺愛”,養出了攀比欲。小時候讓孩子習慣於在吃穿用度上和同學爭高下,長大了孩子也必然要使勁在朋友面前出風頭,不惜打腫臉充胖子坑了全家。

到最後,孩子不能獨立,拿著父母的血汗錢滿足自己虛妄的慾望,家裡負擔累累,寸步難行。

所謂的“富養”,不過是無度縱容。這是家庭教育的悲劇,也是孩子和父母的悲劇。

02.有求必應的家長,只會讓孩子學不會感恩

沒有原則地滿足孩子,會讓孩子覺得一切都是理所應得,不懂體恤他人。

親戚家的孩子曉冉曾給我挺不錯的印象。她總是大方而得體,既不會怯場,也不會狂妄,很照顧別人的感受。

曉冉的爸媽雖然對孩子實行富養型教育,但卻有一定原則和限度。當曉冉有不合理要求的時候,他們會一概明確拒絕並給出合理充分的解釋。

在和孩子的溝通過程中,讓孩子明白爸媽賺錢的辛苦與不易,孩子才能學會節制慾望,懂得回報父母。這樣的孩子在生活中,也懂得理解他人,會變成一個溫暖而受大家喜愛的人。

沒有原則地富養孩子,等同於你在害孩子!

但有些家長卻恰恰相反,對孩子一味遷就,讓他們習慣於索取,認為滿足自己的願望是自然而然的事。長大了,這樣的孩子也很難換位思考,不懂得感恩和體諒他人,很難有好人緣。

只有掌握好富養的度,才能讓孩子既得體面,又知感恩,成為情感豐沛,溫暖細緻的人,即使離開家庭,也有真心相待的好朋友、好師長陪伴左右。

沒有原則地富養孩子,等同於你在害孩子!

在和別人的相處過程中,能更多地理解他人,懂付出,懂給予,才最終能得到珍貴而真誠的情誼。

03.家長任意縱容孩子,容易讓孩子養成壞脾氣

爸媽允許孩子驕縱任性,會讓孩子在生活中寸步難行。

朋友前些年帶了一名實習生見明,雖然是從名牌大學碩士畢業,卻是個被“慣壞”的孩子。他從小活得順利,基本上是想要什麼爸媽給什麼,算得上典型的“富養”了。

但職場中,見明卻過得挺坎坷。因為太隨意,不合群,愛挑剔,他很快引起周圍幾乎所有同事的不滿,沒滿一週就再也幹不下去了。

見明在被辭退後一直抱怨上班沒勁,現在還在家裡啃老。

沒有原則地富養孩子,等同於你在害孩子!

爸媽富養孩子,初衷只是為了孩子能不受罪、不掉隊。但倘若這富養變成慣孩子,做什麼都任由孩子按照自我想法來,無疑是在把孩子變成社會、職場裡最招人煩的角色,於他未來的發展真正百害無一利。

孩子被溺愛富養的一身壞毛病,帶到成人的世界裡,只會接受更嚴酷的改造和懲罰。耽誤孩子發展的機會不說,也會讓孩子不斷付出著工作失敗、事業受挫的代價。

沒有原則地富養孩子,等同於你在害孩子!

沒有原則地富養孩子,與其說是愛孩子,不如說害孩子。我們能給孩子一時的錢財,卻沒法讓孩子一輩子富裕。

真正的富養,是給孩子一個好性格,養成好習慣,讓孩子適應社會,敢於面對挑戰、學會節制慾望,孩子才能大有作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