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宇:地方政府缺錢!收誰「房產稅」才公平?

大家好,我是邵宇。

最近有一部這個短劇特別火,是劉德華的影視公司拍攝的,名字叫做《東方華爾街》

邵宇:地方政府缺錢!收誰“房產稅”才公平?

《東方華爾街》劇照

故事的發生在香港,主角叫做葉抱一,是一位金融學教授,描述的是他和一幫有理想的年輕人,為了拯救他們所愛的城市以及城市中的弱勢群體,與大財團以及政府對抗的故事。

邵宇:地方政府缺錢!收誰“房產稅”才公平?

《東方華爾街》劇照

故事的高潮是類似一個諸葛亮的草船借箭的故事,只是在這裡借的不是“箭”,而是一場危機,這場危機的就是“歐債危機”。歐債的危機,大家應該有所瞭解。

2009年10月初,希臘政府突然宣佈:2009年政府財政赤字和公共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也就是gdp的比例,預計將分別達到,12.7%和113%。遠超歐盟,在《穩定與增長公約》中所規定3%,60%的上限。

鑑於希臘政府的財政狀況顯著惡化,全球三大評級機構惠譽,標準普爾和穆迪,一同調低了希臘主權信用評級,希臘的債務危機,正式拉開序幕.....

邵宇:地方政府缺錢!收誰“房產稅”才公平?

希臘是歐元區的成員國,歐元區內部實行統一的貨幣政策,所以希臘沒有貨幣的自主權。同時,歐元區國家彼此持有對方的資產,希臘政府債券違約一定會波及其它國家。所以,希臘政府危機引發了多米諾骨牌效應,才有所謂的“歐豬五國”這個說法,分別對應的是葡萄牙,意大利,愛爾蘭,希臘,西班牙。直到今天,歐洲的整個經濟還是在緩慢的恢復過程中,可見問題的嚴重性。

邵宇:地方政府缺錢!收誰“房產稅”才公平?

其實,美國也有政府宣告破產的,主要是地方政府,2013年底的時候的底特律就宣佈了破產。之後大家又開始擔心芝加哥、匹茲堡這些老工業城市的信用問題。芝加哥是最嚴重的,它60%以上的稅收,都被用於償還債務和支付養老金,其他十幾個城市也達到了50%。

大家對這些事情不太關心,是因為政府把大家慣壞了,這就叫做“剛性兌付”。大家從來不擔心政府會破產,也不擔心國有銀行會破產。但是在這裡還是得打一個預防針,要增強風險意識,目前看起來的政策在打破剛性兌付這件事情上是有決心的,可能最近的這個P2P的違約潮就是一個體現......

以前只要涉及面過大,不利於社會穩定,政府很多時候都會出手干預,現在的這個P2P的影響確實比較大,但是政府還沒有表態要做兜底。

當然,中國因為是一個單一制國家,也不會像美國這種聯邦制的國家一樣出現地方政府破產的世界。但大家所認為的“金字招牌”,比如地方政府的債券,或者說銀行的理財,可能都會出現一定的風險事件,所以前段時間,

我們可以看到監管當局提出“超過10%收益率的金融產品,最好都不要相信......”

邵宇:地方政府缺錢!收誰“房產稅”才公平?

有些同學可能還是一頭的霧水,既然打破剛兌的問題那麼嚴重,為什麼還要打破剛兌哪?

答案就是:“道德風險”。

這個概念,在我們前段時間的課程中已經學習過了。簡單來說,如果企業做的錯事都要由政府來兜底的話,那麼企業就沒有精力去做正確的事情。所以打破剛兌的意思就是你自己犯的錯的話,自己要承擔責任。大家去購買金融產品,自然是為了追求高收益,賣者當然要承擔信息披露的責任,但是買者必須責任自負

如果大家要求市場化,這也就是市場化的一種形式吧......

邵宇:地方政府缺錢!收誰“房產稅”才公平?

接下來我們要談一下關於房產稅的問題,儘管中國政府還沒有出現債務違約的情況。但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同樣,整個負債率大幅攀升。因此,怎麼樣調節政府的支出和收入結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1992年的分稅制改革,確立了中央與地方的稅制,中央拿走了大部分。1998年的住房制度改革,開啟了中國的房地產的市場化進程,高房價對土地的外溢效應,使土地出讓金成為地方政府的主要的收入來源,這一塊的中央分成是有限的。

根據最新的數據顯示,土地出讓金總金額是4萬億左右,同比增長了40%,土地出讓金佔財政收入的比重約40%,其中的江西,重慶,江蘇和安徽,它的佔比甚至超過60%。

所以可以看出,土地出讓金的收入,確實是地方政府收入的一個重要的來源。也就被稱為“土地財政”

但是土地財政作為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恐怕是不可持續的,除非房價還繼續猛漲。地方和中央的稅收關係要重新構架,所以這個時候房地產稅就被列上了日程......

徵房產稅,一方面是想補貼地方財政收入,同時希望藉此政策的調節收入分配與促進社會公平引導,合理的住房消費等等。

房產稅應該滿足兩項基本原理,分別是“受益原則”和“量能原則”。按照國際慣例,房產稅的都是地方稅的主要來源,用以滿足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開支,如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等。房產稅的受益主體和繳納主體的應該保持一致,這一點的和物業稅的很像,物業業主支付的物業費是用來購買物業公司的服務的。

量能原則是目前爭議比較大的方面。按照官方的表述,房地產稅的政治目標包括:調節收入分配,促進社會公平,引導合理住房消費......不同時期的重點有所不同,就我國當前的房地產市場的基本狀況而言,這些功能也基本上有共識。為了引導住房消費品屬性發展,房產稅減免政策成為討論的焦點之一。

有三種備選方案:“家庭首套房減免”、“人均面積減免”、“人均價值減免”,哪種可能性比較大?

政策實際上需要塑造的是一種激勵機制,不同的政策對不同的行為人有不同的影響。首套免徵方案的可能有多重的扭曲,那一方面可能是個假離婚情況下會再次盛行。

另外一方面,部分群體可以通過房屋置換來規避納稅義務,導致大戶型房產受到追捧,形成一個價格差。而且從中國家庭金融調查的數據來看,實行首套免徵的話,會大大壓縮稅基。

按照中國社科院2016年的數據,中國擁有兩套及以上住房的居民比率僅僅只有19.7%。就上海地區而言,有兩套及兩套以上住宅的比率是26.7%的左右。如果這樣來看的話,首套開始免徵稅僅佔無免稅方案的22%,所以首套開始免稅是有這樣一個缺陷的。

其次,人均減免面積的話, 會掩蓋實際上的不公平。因為面積上同積的住房,會存在價值上較大的差異,而價值才是大家更為關心的變量。

就上海而言,市中心的豪華住宅跟郊區的一般住宅的單價,差異可能超過十倍!

同等面積的減免,同樣也會加劇財富分配不均的狀況,這一點跟他的原始的功能定位是相悖的。

最後,人均價值的減免。可在較大程度上規避前面兩種方法的弊端,一方面在執行過程中考慮到房價的區域差異,人均減免的幅度更加具有彈性。另一方面的,還可以兼顧稅源是否充分,而實際情況是什麼樣子的,現在還不確定,但是估計期待也會比較有限”......

房產稅在未來開徵以後,有沒有可能成為地方稅的基礎?

過去十多年間,國內公共財政領域對適宜的房產稅率呢,進行了一定的折算。

從居民收入時間來看的,這個稅率一般定在2%到5%之間,其中美國的是3.25%、加拿大是3%。

從住房價值角度來看稅率呢,一般是在房屋價值的0.2%到1%之間。但從結果來看,不同視角的相關性會比較高。

根據北京大學的一個測算結果來看“大中城市的房地產稅收入,僅佔土地出讓金的20~40%”,這也就意味著還有60%到80%的缺口怎麼辦?

同時,房產稅也僅佔地方財政收入10%左右,從2011年的上海和重慶地區的試點來看,上海的房地產稅,佔總稅收的比重大概在2.5%左右,重慶是3.5%左右。

當然試點的方案是比較寬鬆的,例如上海的免徵面積是60平米,而重慶是僅對獨棟住宅和高端住宅徵收,所以房產稅短期來看,難以擔當支撐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大任。

那麼,在這種結構下,未來地方政府的收支結構肯定要做調整,很難再像以前那樣大手大腳的花錢,特別是在城市建設方面,如果想用稅收來做支撐恐怕是不太現實的。以前可能是部分重點區域的全面城市化,今後就可能是有重點的深度城市化,發展城市群。

現在按照市場的預期,房產稅最晚要在2020年前完成立法,所以這個時候大家要做好一定的心理準備。究竟它的具體影響會有多大,現在很難做一個明確的評估,這取決於具體政策方案的細節。

但是衝擊恐怕多多少少還是有的......

申請加入宇觀新時代俱樂部

參與更多 話題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