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是国家机密,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没有留过洋却为国造出氢弹

​在中国科学界,有两个重要的日子是注定要流芳千古的。一个是1964年10月16日下午三点,那一天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成功爆炸。另一个重要的时间是1967年6月17日,在罗布泊上空,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名字是国家机密,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没有留过洋却为国造出氢弹

至此,中国成功打破了大国的核垄断,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大国对中国的核威胁的阴谋,中国的国防力量到这时才算是真正的完整。

我们无法忘记中国之所以能够研发出自己的核武器,完全靠的的一批科学家日以继夜的工作和坚持不懈的付出。钱学森、邓稼先、钱三强等一批爱国科学家从此也被群众津津乐道。

我们都知道,中国原子弹之父是邓稼先(一说是钱三强),导弹之父是钱学森,卫星之父是孙家栋,这个大家都知道。可是,正当大家都在歌颂这一批科学家的丰功伟绩的时候,氢弹之父于敏的名字在当时却没有被大家记住。

名字是国家机密,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没有留过洋却为国造出氢弹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

于敏接受研制氢弹的重任,但是计划必须低调

一方面,中国的原子弹项目正搞得如火如荼。另一方面,这个时候中国的氢弹项目也开始另起炉灶。

1960年,时的二机部刘杰部长、钱三强副部长把研究氢弹的任务交给了以于敏为首的一批年轻人。当然,研究氢弹这个事情是当时的机密行动,绝对不能透露给外界,尤其是不能让美国知道中国的这一计划。

于敏从此开始隐姓埋名工作生活,连名字也成了机密

从那时候开始,于敏就过上了隐姓埋名的生活。从1960年到1988年,长达28年内,于敏的名字和身份是严格保密的,被国家列为最高机密。所以,多年来世人对钱三强、钱学森、邓稼先等人津津乐道,却对“于敏”两个字感到很陌生,原因就在此。

名字是国家机密,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没有留过洋却为国造出氢弹

从事氢弹研制一路荆棘密布,工作人员却毫无怨言

在刚刚从事氢弹研制的那几年,适逢中国进入困难时期。科研人员一度连吃饭都成问题,不得不靠挖野菜,以瓜、菜和小球藻等来充饥。由于营养不良,很多科研人员都得了浮肿病。包括于敏也是如此。但是,于敏带着一帮科研人员,毫无怨言,始终保持着饱满的工作情绪,日以继夜地工作着。

名字是国家机密,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没有留过洋却为国造出氢弹

邓稼先与于敏

因为条件落后,没有先进的计算机,于敏带领团队竟然人工计算

研制氢弹,面临着大量的复杂计算。可那时候国家没有大型电子计算机,甚至连手摇电子计算机都没有几台。于敏等人只好使用“土办法”,用上了计算尺,来进行复杂计算。这显然加大了工作量。为此,于敏等人经常加班到深夜,睡眠时间严重不足。

名字是国家机密,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没有留过洋却为国造出氢弹

于敏团队在交流工作

1965年10月,在于敏的亲自组织和部署下,氢弹理论得以突破。1966年12月28日,氢弹原理试验成功。1967年6月17日上午7时,一架72号轰炸机带着中国第一颗氢弹进行空投试验。沉寂的戈壁大漠上空,瞬间升起了一颗极为神奇壮观的“太阳”。至此,中国氢弹制造成功

名字是国家机密,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没有留过洋却为国造出氢弹

中国第一枚氢弹引爆成功

中国研制氢弹的速度,令世界震惊,法国总统更是情绪失控

当时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中国在引爆原子弹之后的短短两年就能够制造出氢弹。在当时,制造氢弹可是个大工程。从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爆炸第一颗氢弹,美国用了7年零3个月,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苏联用了近4年,法国用了8年零6个月。而中国,只用了短短2年零8个月,速度甚至还赶在法国前面。

这一消息传到法国后,总统戴高乐大发雷霆,他把原子能总署的官员和主要科学家叫到他的办公室,拍着桌子质问“为什么法国的氢弹迟迟搞不出来,而让中国人抢在前面了?”

现场鸦雀无声,因为没有人知道中国人到底掌握了什么秘诀,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实现了从原子弹到氢弹的跨越!

没有人会知道制造氢弹的英雄经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有一次差点真的牺牲了

当时于敏团队为国家造出了氢弹,但是因为名字保密,加上自己隐姓埋名,所以这位英雄在当时一度被人忽视,也因此,更没有人知道在研制氢弹的工作中,他曾经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操劳过度,胃病加剧,在工作现场几次休克昏死过去

1969年初,因奔波于北京和大西南之间,也由于沉重的精神压力和过度的劳累,他的胃病日益加重。由于操劳过度和心力交瘁,于敏在工作现场几至休克。

深夜突然休克,如果不是妻子在身边,也许于敏就牺牲了

1971年10月,考虑到于敏的贡献和身体状况,才特许已转移到西南山区备战的妻子孙玉芹回京照顾。一天深夜,于敏突然休克过去,经医生抢救方转危为安。后来许多人想起来都后怕,如果那晚孙玉芹不在身边,也许他后来的一切就都不存在了。

名字是国家机密,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没有留过洋却为国造出氢弹

于敏和妻子孙玉芹

于敏在列车上开始便血,在医院输液又开始休克

出院后,于敏顾不上身体未完全康复,又奔赴西北。由于连年都处在极度疲劳之中,1973年于敏在返回北京的列车上开始便血,回到北京后被立即送进医院检查。在急诊室输液时,于敏又一次休克在病床上。

没有留过洋是于敏最大的遗憾,也因此更加努力工作

我们知道,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的物理科学家群体中,群星荟萃。他们之中绝大多数都有出国留学或进修的经历。不过于敏可是土生土长的中国科学家,于敏从来没有留过学。因此,他被称为“土专家”,日本同行则称之为“国产土专家一号”。

名字是国家机密,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没有留过洋却为国造出氢弹

于敏深知自己的这一短板,所以,在工作上比别人更加勤奋。晚年,当别人问他一生有何遗憾时,他说:“这一生没有机会到国外学习深造交流,这对一个科学家来说是很大的遗憾。对于科学家来说,正式的职业是科学研究。而学术研究的环境和学术氛围比较浓的是欧美和过去的苏联。我虽然在国内是一流的,但没有出过国总是一种遗憾。如果年轻时能够出国进修或留学,对国家对科学的贡献或许会更大。”

总结:

我们有句古话叫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但是在我们享受和平生活的同时,也一定要记住喝水不忘挖井人,之所以中国有今天的太平盛世,那可是50多年前一个又一个像于敏科学家用汗水和心血换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