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樂不思蜀」的故事,卻不知劉禪說了7個字,盡顯大智慧

導語:劉禪,小名阿斗,小名的來源據說是其母親甘夫人在夢裡將北斗星吞進了肚子才懷的他,並且在他出生當天有白鶴繞著屋頂啼叫,其母分娩時還有異香,種種跡象表明他不是個平庸的人。卻不曾想跟隨他的卻是平庸懦弱無能,後人更是直言——扶不起的阿斗。但是真實的他真如傳言那般平庸嗎?今天就來細說下關於他的故事。

世人皆知“樂不思蜀”的故事,卻不知劉禪說了7個字,盡顯大智慧

他被人說無能原因有三,一為在位四十年之久,治國全靠諸葛亮及其他重臣,自己毫無作為;二為大戰來臨前,還沒有開始戰就自己主動投降了;三為亡國之後,不僅沒有亡國之痛,甚至在魏國樂不思蜀。

世人皆知“樂不思蜀”的故事,卻不知劉禪說了7個字,盡顯大智慧

我們先來說說其一,治國全靠諸葛亮,其實劉禪算是個大孝之人,其父劉備將他託付給諸葛亮,他便將諸葛亮視為親父,所以說他靠諸葛亮來治國並不是懦弱無能而是支持諸葛亮執政。因為在諸葛亮死後他在三國時期支撐數十年就可以看出他並不似傳聞那般無能平庸。

再來說說其二的不戰主動投降,一般君主都會保全顏面寧死不降,而在當時的情形下亡國是早晚的事,朝中主戰派精兵無法趕回救援,中立派南逃計劃也被否決,所以投降派的呼聲越來越大,也就有了後來的主動投降,不過這一來卻可以免除百姓的戰火之苦。

世人皆知“樂不思蜀”的故事,卻不知劉禪說了7個字,盡顯大智慧

最後再來說說這個樂不思蜀,投降後的劉禪被魏帝封了個“安樂公”,住在洛陽城。司馬昭說恐其想念蜀國,便安排了蜀國當地的歌舞來為其表演,劉禪的隨從人員看過之後無不難過,只有劉禪毫無反應,司馬昭問其原因,他回答:“此間樂,不思蜀也。”意思是,在這裡過得非常快樂一點也不想念舊國,就是這句話被後人詬病千年。可是換個角度想,如果他說想念的話,魏國定不會留他,他只有回答不想念才能保全自己及其下屬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