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上涨,粮价下跌,农民还该种粮吗?

手机用户6869279135


农资上涨粮价下跌,农民再不种地越来越穷!

有人说:城市人好,月月工资几千,一个月找农民全年收入。还有人说:农民有地还得种,不种越来越穷。究其怎样,有个实例摆在面前让大家评论。

一、张朝田张朝财是我们村的弟兄俩个,张朝田为长兄身边有两个儿子依靠种地生活,日子过里实在辛苦,全家八亩地还想种粮还想种菜。反正就那几亩地,不种粮没饭吃,不种菜没钱花。要说张朝田近几年弄得也不错。三年前给老大娶个媳妇,三年后又给老二娶个媳妇。两件事连盖买房花去60多万。这些钱从哪来?这都是张朝田风里来雨里去卖粮卖菜挣的钱。拼死拼活一块一毛攒的钱。要说他的任务完成了,可该享清福了。谁知没福份,娶媳妇钱也花光了,人也得病了,住一次医院几千几万,叫孩子兑钱,孩子们拿啥兑钱,把粮食卖光,把房子卖掉以后怎么生活,面对此情此景老头子不忍心,只好拖病,趟在床上泡病,一直等死。

二、张朝财为弟。和张朝田是新爹亲娘一母同胞。张朝田比张朝财解婚早,70年代吃大火。老爹爹怕在家种地都找不到媳妇,只好扒门子把老二推出去当了厂矿工人。当时虽说工资不多,但年年再涨,冬有取暖费,夏有降温费,年终有奖励、假期有补贴,加上住房公积金,公疗费,杂七杂八每月上万块。目前张朝财的两个儿子都已娶妻按排工作。不费一枪一刀,全家拿工资。如今张朝财己退休,月工资几千块,吃不愁花不愁、人相越年越轻。银白的短发,洁白的牙齿,笔直的腰杆,说话大腔大调。终天没事在广场玩耍。有一次,张朝田的儿子因给爹治病找到堂弟借了两万块,好多年一直还不上。后来堂弟找上门说:地不要再种了,越种越穷,还是把地包出去吧!

三、把地包出去很容易。第二年,村上来了一群大老板,圪圪哒哒黑白小车睹在路口到处都是。这下张朝田两个儿子美透了,一下成了市民,一亩地700块。八亩地领了5600百块。真没想到土地包出去之后日子更难过。死钱早已花光,买菜买面没钱,孩子上学没钱,给老人看病更没钱。后来,兄弟俩打算找到老板要求退出土地,结果人家没好气说:这是胡闹,终止合同是要犯法的。从哪以后兄弟俩再不敢要地了。两人最后总结一个真理,种地虽不值钱还是得种,不种没办法。


农村土秀才


近年来,农村的种子、化肥、农药以及人力的价格年年上涨,很多农民都反映种地的成本越来越高。本想着随着种植成本的增加,粮食价格也会有所提升,可近几年中国粮食的收购价格不但没有提高,反而在下跌,甚至有不少农产品滞销。农民别说赚钱了,一不小心就会做成赔本买卖。

面对这种情况,不少人都会怀疑还应该中粮吗?在我看来答案是肯定的,一方面,我国很多农民已经从事农业种植很多年,有着丰富的经验;另一方面,农民大多数没有太多手艺傍身,即使另谋出路进城打工可能会更加辛苦和不适应;最后,我国目前还是农业大国,政府为了扶持农业发展推出了不少政策。

因此,在我看来,对农民更重要的问题是要确定怎么种粮。首先,我国目前的农业种植以个体户为主,尚未形成规模化种植,农民可以试着加入合作社或者农场,这样便于农作物的统一管理,也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另外,农民应该时刻了解市场行情,种植市场需求量大的农作物,这样可以避免造成粮食滞销。

最后,由于种植成本的不断增加,想要获得更高的利润,必然要求粮食的产量不断提高,因此,农民应该不断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粮食产量,并且尽量争取国家的财政补贴。


山农老兵


土地对农民的重要性一直不言而喻,我国几千年来也一直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对我们的社会安定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种地已经不再是农民的唯一选择,粮食价格也在一路下跌,农民种地已经赚不到什么钱,土地已经不够自己安身立命了。种地的前期投入越来越高是农民必须面对的问题,而近年来粮价却一直低迷,投入多回报少的情况普遍存在,遇上自然灾害,收成不好,几乎就血本无归。

粮价低迷有一部分原因是我国粮价比国际粮价要高出20%多,我国粮价后期肯定会和国际接轨的,所以现在的粮价也不会维持多长时间,我国的粮价还是会持续走低,直到和国际水平差不多。这对农民来说可不是个好消息,因为现在的粮价都处于亏本边缘了。

而农药,种子,人力这些价格却都几乎翻了倍,虽然有各种补贴,但是对栽种投资并没有起到多大的减缓作用,农民的担子越来越重,而粮食这种唯一的收入却因为宏观调控而越来越不值钱,种地成为了一种几乎是赔钱的事。由于这些情况,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进城打工,甚至有人说在城里捡垃圾去卖都比在村里种地挣得多。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农资涨价,粮食跌价,农民是该继续种田还是进城打工好?

农民大多没有手艺,也没有文凭加持,所以进入城市后也只能继续提供自己的劳动力,从事一些基础行业。在传统的农业已经无法解决家庭温饱的情况下,这种方法也成为了一种有利的选择,农民为城市提供了劳动力,而城市则为农民提供了基本生活需求。同时把家里土地包给栽种大户也有助与实现农业现代化,也是一种多赢的局面。

农民选择将自己的土地外包出去,承包这些土地的人大多是想进行规模化栽种,这可以说是未来农业的新趋势。传统的小农经济已经无法满足农民的生活需求,规模化栽种可以实现更低成本的种植,同时产量更高。现在在农村地区开展规模化栽种遇到的问题是土地被分成了一块一块的,但是现今农民愿意将自己的土地承包同一个人,这就有希望实现现代化的农业。只有把土地连成一片,让农机有劳作的空间,打理起来更快捷。

是否该放弃土地,农民也有自己不同的选择,也有一些农民朋友开始种植一些新兴的绿色食品,观赏性植物,在创新中解决自己的生存困境。不论是进城打工还是坚守自己的土地,相信农民朋友都可以找到自己最适合的道路。


村朴


当然应该种了,农民手里有地,不种农民吃什么?市民吃什么?

这几年,确实主粮价格在下降,农资价格在上涨,大部份农户种地收益在下降,辛辛苦苦大半年,不如打工一个月。那么问题来了,农民为什么还要种地?我想40岁以下的人是很难理解老一辈对土地的那份感情的,曾几何时,一家老小全靠那几亩地来养活,土地就是庄稼汉的命。他们对土地是有感情的。

现在农户外出打工的多,特别是建筑工一天的工资也不少,但到了麦收,秋收大多数人会请假回家,来来回回的车费和工钱是不小的数目了,但他们还是会过来,为啥?是对土地的那份爱,还有这个时候也是难得的回家团圆的时候,一年辛苦在外,只有这个时候回家的路费才会舍得。

当然,种地收入也是一项收入,弥补了其他款项的不足,对农户生活的改善还是有益的。除了主粮,有的农户种植蔬菜,花卉,药材收益还是不错的。

存在就是合理,农户对土地的那份情是很难用什么公式来推理的。也很难用什么语言来描述。

随着40岁左右的种地人慢慢老去,以后的发展,土地是越来越集中,零散种地的越来越少,因为年轻人不会也不愿种地了,这是好还是坏呢?一声叹息。




沙漠之水65


种粮的收益确实是比较低,而且这几年总体的趋势应该是下降的。但种粮还有个重要意义,那就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是实现“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里”新战略的基础。

在这个根本目标下,先来看看确实不合理的情况:

一、粮价总体在下跌。根据中华粮网的监测,截至4月下旬,全国原粮(综合了小麦玉米稻谷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收购价格指数为132.36,比年初下跌了0.62%,虽然比上年同期上涨了1.97%,但相比于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格尚未下调、而玉米临储收购政策还没取消的2015年同期,则是下跌了12.02%。

二、农资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主要是农药、化肥等和环评有关系的产业,企业减产比较多,导致市场供应偏紧、价格明显上涨。另外,还表现在人工成本和柴油等价格上涨上。以复合肥为例,目前45%s(15:15:15)复合肥主流出厂报价在2300-2450元左右,去年同期在2000-2250元左右。

三、以国家公布的2018年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来看,相比于上年,小麦价格每斤下调了3分,稻谷价格更是下调了每斤1-2毛,再加上国家在去库存进程中,更是大幅度下调了库存的托市小麦和稻谷拍卖底价,使得市场价格也受拖累持续下跌。

如此以来,不管今年收成如何,在不考虑国家相关农业补贴的情况下,农民种粮收益的预期是下降的,甚至可能会亏本。那么之后,还该继续种粮吗?

我觉得,传统的粮食主产区,比如东北、黄淮海、长江中下游,这些传统的商品粮优势产区,还是应该继续种粮的,而且从国家相关的惠农扶农政策方向来看,也在逐渐加大扶持力度和补贴力度。以稻谷品种为例,用农业农村部有关人员的表态,今年在稻谷最低收购价下调的同时,国家将配套建立稻谷生产者的补贴机制,完善支持保护政策,尽量弥补农民朋友因价格下调带来的收入损失。

但对于一些非优势种粮区,确实应该考虑一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调整种植结构了,不管是农业部门推广的粮改饲、杂粮杂豆,还是蔬菜、果木、药材等,都可以根据市场需求,选择性的种植。但需要注意,一定不能盲目跟风种植,所谓物以稀为贵,这两年的大蒜,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粮小咖


农民不种粮食能干嘛?现在的环保让打工越来越难,农民本来就没有什么文化和技能,只能依靠自己的一亩三分钱赚钱。近年来很多大户种粮的承包户看似很风光,但如果没有国家的农业补贴,这些人自然是别想从规模化的种田中分得一杯羹。可见农业的发展形势并不可观,或许小户种粮者还要庆幸自己没有规模化的承包土地了。

但粮食是国计民生的基本保证,只要粮食的安全底线防住了,那大家的生活质量才能够得以提高,就算是为了社会上的大多数人,农民也要种粮啊。但现在的农资企业借着环保税的名义大幅度涨价,这才是商人本质。现在的化工原料没涨,农药化肥为什么会大幅度上涨?现在的粮食一直低迷,良种价格为什么会上涨?仅仅是因为环保税,农民的负担大大增加。

现在的粮价下跌原因很简单,很多人都会说因为供需失衡,市场消化不了这么多的粮食,所以粮价才会下跌。但实际上现在的粮食进口量一直都在增加,大豆、小麦、玉米、水稻四大主粮的进口量年年上涨,这就是粮价下跌的主要原因。甚至水稻的进口量已经安全到粮食的安全防线,达到600万吨。

但就算是这样又能怎么办呢?毕竟民以食为天,粮食如果没人种植了,那国外的资本就会趁机作乱。中美两国的贸易战让巴西的大豆趁机涨价,这就是赤裸裸的资本利益。如果粮食没人种植了,那危害将不敢想象。国家应该能够起到监督和引导市场的职责,不然粮食将危险。


三农圈子


科学兴农为您来答。

曾几何时农民必须种地才能谋生,因为农民没技术,没知识文化,就是出卖劳力都缺乏市场。而今时代已经转变,农民的出路也多种多样,即便不种地,在经济繁荣的今天也能够找到一份自己能够谋生的出路,最不济的说,即便在城市中捡拾矿泉水瓶也不会饿肚子,更何况大多数人来说还能够通过劳动打工挣钱。

而今对种地而言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是种地投资成本越来越高,而在物价普遍上涨的今天,偏偏粮价下跌,于是让不少人发出农民朋友是否还要种粮的感叹。科学兴农认为,种粮也真的不是农民唯一出路。从种植收益角度来说,如果做不到种植大户的情况下,真的不如打工挣钱多。而今后的农业发展方向也自然是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的种植路线,就市场走向来说已经不再是小农经济了,这种小农经济体被市场淘汰是必然的节奏。

首先,就当前情况看粮食价位逐渐走低,这是大家都看在眼里的事实。粮价下跌的根源在于我国粮价比国际粮价高出20%还要多,这样的状况不会一直持续的,用上层的话说就是让我国粮价同国际市场接轨,否则的话,我国经济永远处在同世界脱轨的情况下。这种粮价逐渐走低而我国农资逐渐上升的情况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种植投资成本过高,种地收益下滑。规模化集约化路线来降低投资成本。

其次,小农经济体无法大规模机械化种植。这是小农经济体制的一大弊端,也是我国历史遗留的问题。如果说封建社会的地主性土地建制不适合社会发展的话,在改革开放之时实施土地承包所有制,确实是与当时社会发展生产力所相匹配的。然而社会发展之迅速短短四十年时间过去,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逐步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了,规模化种植难以应用。土地被割裂为一家一户的田地,大型机械根本无法施展。这样的局面恐怕是当时大家也都没有预料到的。

而今已经开始实施土地确权,国家推动土地流转。也即是说在当今农资上涨的时候,将土地流转出去,而自己选择外出打工,无论是于人于己或者是于社会都是有利的事,何乐而不为呢?而对于种植大户来说,利用集约规模化种植在农资及农产品买卖环节取得更高的议价权利。可以说也是一种双赢的局面。

谈点题外话,当今出现一个新名词“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代那些今后专职以新农业思想技术思路经营指导农业生产或者从事农业经营活动并以此作为谋生手段的农民。国家当前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培训并且还有相应的补贴,也是为了应对将来农民向城镇转移让农村土地能够发挥出更大的社会经济价值。因此来说,在当今这样一个社会,指望说单纯的经营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发家致富已经不现实了,甚至说保障家庭温饱可能都成问题。与其如此,倒不如外出打工划得来了。

这里是科学兴农,以上是个人的一点看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添加关注为您分享更多信息。


科学兴农


一边是农资上涨,一边是粮价在波动甚至下跌,农民还应该坚守这块土地继续种粮吗?

对于农民来说,这是一个两难命题。

不种粮吧,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粮食,实在舍不得丢,留下来的田地一下子又不知该种什么东西,即使种了其他东西,也不见得就能赚钱。这年头农民当“杨白劳”的事真的是太多太多了。

种粮吧,农资年年见涨,如果再加上年年跟着涨的人工成本,到头来算来算去,成本也要不回来,只赚得一年到头的日晒雨淋的辛苦。

桂农通也是农村出来的小孩,从小生在农村长大在农村,虽然现在不在农村了,但是对农民种粮的矛盾感情非常理解。面对农资上涨粮价下跌的现实,桂农通提两个小小的建议供朋友们参考:

一是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提高粮食产出水平。作为大多数农民来说,粮食是养家糊口的作物,种还是要种的,如果没有什么更多的想法,只种够吃就行了。

现在人吃粮食越来越少,而吃其他水果蔬菜之类的东西越来越多,粮食只种来作为口粮就够了。可以引进一些高产优质的粮食品种来种,一来可以摊分成本,二来吃不完可以优质大米卖出好价钱。

二是适当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其他经济作物。农民分到的田地是有限的,除了种够口粮外,多出来的田地可以考虑发展一些经济作物。比如水果,蔬菜等,但就是最好别在水田地种桉树了,有一些地方是有明文规定不许桉树下田的。

水果方面,在广西农村种得比较多的是柑橘,有人承包田地种砂糖柑一种就是几百亩,也有的种沃柑,种得早的都发了财。现在再种风险有点大,如果期望值不太高,也可以试着种一些。

还有就是种植一些高效的瓜菜,这方面也有不少新研发出来的高产品种,有特色的产品也容易卖得好价钱。瓜菜种植最好抢早市和后市,趁着别人批量还没有上市时就采收,比较容易得价。

如果实在不想再种东西了,洗脚上田外出打工,或是就地在村里办个小加工厂做点副业,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只要人勤劳,肯努力,多学习,总会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和赚钱方式的。


桂农通


我按我们当地的粮价来算一个账,按正常计算,按一亩计算。

稻谷:1.3*1000=1300。

当然,产量高低相差不远


农资这一块,农药,化肥

农药(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增产叶面肥)

打药的话从撒种子到收获谷子,简单些考虑,除草至少3次(返青一次,分孽一次,抽穗一次),杀虫杀菌至少4次(秧苗防治南方矮缩病,猝倒病,蝼蛄;栽下去以后返青第一次防治飞虱,二化螟,稻瘟病;分孽期第二次防治飞虱,卷叶虫,稻瘟病,纹枯病;抽穗期第三次防治飞虱,螟虫,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灌浆期到收获最少一次,主要是防治稻曲病,螟虫等)可以肯定的是只有多的没有少的。


按一亩田两桶水(一包药一桶水):

除草剂四次(一包算6块),2*6*4=48

杀虫杀菌剂:飞虱(一包4块),螟虫(一包国产8块,进口10块),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一包国产8块,进口10块)。

(4+8+8)*2*4=160

增产叶面肥:算用两次,一次3块就是6块。

肥料:按基肥,追肥算,一亩地大约要用按最少80公斤算,算220块钱一亩。

水电费(抽水用的电费):这个就多了,算下来,一亩地要60块左右的电费,因为种田用电优惠,水费也有优惠,算下来水费要100块左右,那么这一项就要去160元。


谷种钱:一亩大约100块。

这样一算:成本在(48+160+6+220+160+100=694)

那么毛利润1300-成本694=606。

好啦,不算其它的,农民种田一季一亩田可以有606元的毛利润。

水稻的周期一般是120天,算上翻田,除草,抛秧,灌水,施费,除虫防病,收割,晒谷等等都除外等等机器和人工费,种田根本不赚钱,主要是留守照顾家。

我们算一般农村家庭田不多,算五亩,一季庄稼下来,毛收入3030元钱,也就是说120天毛利润这么点,一天25.25元,还要求风调雨顺。

小伙伴们傻眼了吧,其实农民是不是要种粮和赚钱没多大关系,其实现在小散户种植根本不赚钱,几乎都是外出打工,而在家里面种田的都是上了年纪的叔叔和阿姨,或者家里面有老人要照顾。


而现在提出的土地流转以及专业农民这两个概念,我觉得以后都是大户种植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生产,等80后,90后的爹妈不再种地以后,土地流转是大趋势,因为年轻人种地少,而我国人口多,是农业大国,种地是必须的,国家只能培养专业大户,让大户用机器,用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实现高产实现利润最大化。

一个人中三亩田不赚钱,但是一个人种几百亩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植物草虫


农资上涨,粮价持续低迷,严重造成农民种粮积极性的不断下滑;针对我国农业的这种现状,农民是否还应该继续种粮呢?

一品君在为农民朋友分析此题之前,首先可以明确的告知大家:农民本职工作就是种地,不种粮还能干什么呢?所以农民不但应该种地,并且还要积极努力的去种粮!

那么,为何一品君会有这样的观点呢?接下来直接进入正题。

从我国农业生产的现状可以知晓,农资价格持续增长,但是粮食的收购价格却持续低迷;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情形出现呢?

为何农资价格会不断上涨?

农资价格不断上涨的主要原因:生产农资的化工原料的不足!

化工行业属于破坏环境污染主要罪魁祸首

,站在环境污染角度来分析;近几年来,国家对于破坏环境污染管控力度的不断加大,从而有效的制止了越来越多的化工厂家停工整顿,正是因为此原因,直接导致了生产农资的化工原料的不足,大家都清楚“物以稀为贵”,农资的整体数量少了,价格自然而然就不断的飙升起来。

那么粮食价格为何会持续下跌呢?

造成粮食价格持续下跌的原因有:

1.国际粮价对我国粮食市场的冲击;

2.外国进口而来的粮食数量不断加大;

3.国内粮食不断积压所导致。

上述三点原因并不是造成粮食价格持续下跌的主要原因,其实造成我国粮食价格持续下跌的根本原因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绿色、健康、有机农产品逐渐登上了人们的餐桌,特种农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攀升;举例:我国小麦种植,普遍种植的以中筋小麦为主,市场上的强筋小麦、弱筋小麦明显数量欠缺,从而他们的价格高高居上,国家综合调控普遍农产的价格持续低迷,为何农民朋友不转换思想去跟着国民需求点去进行耕种呢?同样的数量,不同的品质,自然品质决定着价格高与低。

总结

上述分析即为一品君对此题的直观看法,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切实帮您解开心中的疑惑!

温馨提示

农村土地的耕种价值刚刚在社会的各个角度体现出来;大家的春天即将到来,一定不要放弃;所以农民不但应该种地,并且还要积极努力的去种粮!

谢谢大家!看到此回答的朋友,如果你有不同观点敬请在评论区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