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級車市場的標杆 上汽大衆 全新一代朗逸

A+ 級車市場的標杆 上汽大眾 全新一代朗逸

從途觀到途觀L越級後的井噴式銷量增長讓上汽大眾嚐到了甜頭。如今,十年未換代的朗逸終於迎來了它的第二春,最懂中國消費市場的大眾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好機會,將全新一代朗逸從古老的PQ34平臺搖身一變成了MQB平臺的一員。

十年前,人們對上汽大眾的認知還停留在普桑、POLO 和極少部分帕薩特上。彼時,A 級車市場還是日韓系車的天下,而當第一輛朗逸從上海工廠生產線下線時,一切發生了改變。

自2008 年6 月朗逸上市至今,其累計銷量近314 萬輛,由朗逸延伸而來的Lavida 家族車型累計銷量突破354 萬輛,如此傲人的銷量足以讓各大車企CEO 們驚歎不已,而這與上汽大眾深耕國內市場,深深瞭解中國消費者的用車需求不無關係。

A+ 級車市場的標杆 上汽大眾 全新一代朗逸

這次我們試駕的全新一代朗逸便是大眾針對消費者對於汽車品質、空間、配置等各方面的需求,進行全新升級後的產物,升級後的全新一代朗逸從原先的A 級車一躍進入了A+ 級市場。

而即便在產品週期末端,現款朗逸仍坐擁月均三萬臺的銷量,上汽大眾自然也不會停止這條仍有不錯利潤空間的生產線。

A+ 級車市場的標杆 上汽大眾 全新一代朗逸

因此,全新一代朗逸將會和現款朗逸進行同堂銷售。此外,現款朗逸的優惠幅度偏大,將不會與全新一代朗逸在價格上產生重疊,只是給了消費者更多一種的選擇。

回到這臺新一代朗逸身上,它採用了大眾全球最新一代的設計語言——Arteon,前臉部分的格柵較現款有了明顯的向下延伸,並且四周一圈也都採用了鍍鉻件包邊,貫穿式的前大燈經過重新設計後顯得更為扁平,大燈末端的線條過渡明顯要更柔和一些,全系標配的LED日間行車燈主要集中在大燈上沿。

A+ 級車市場的標杆 上汽大眾 全新一代朗逸

在太陽的照射下行駛時,LED 燈也能勾勒出整個大燈造型,相當具有科技感。發動機蓋上仍舊保持著現款的四條筋線,只是中間兩條筋線的間距被拉得更開闊,再加上加寬的車身尺寸,從車頭側45 度看去,這小小的改變讓整車平添了幾分沉穩。

得益於全新的平臺,全新一代朗逸的車身更顯修長,車側的雙腰線設計讓整車顯得更為豐滿。C 柱處的三角窗設計通常出現在B級車上,而上汽大眾直接把這種設計下放到了這臺全新一代朗逸上。

A+ 級車市場的標杆 上汽大眾 全新一代朗逸

車尾部分則帶有一絲帕薩特的影子,車尾變化最大的便是採用了隱蔽式鍍鉻排氣管了,較之現款朗逸多了一份精緻感。

在這臺頂配車型上,輪轂還被換為了17 英寸的雙色輪轂,搭配225/45 R17的鄧祿普SPORT MAX 050 輪胎。低扁平比的輪胎也意味著它將犧牲部分燃油經濟性以及舒適性,但會有更好的路感

進入車廂內,全黑的內飾配色已經成為如今內飾的主流配色,整個中控佈局相較大眾所擅長的“套娃式”佈局做出了一番改變。

A+ 級車市場的標杆 上汽大眾 全新一代朗逸

例如中控區域的貫穿式設計就讓人眼前一亮,相較現款,全新一代朗逸將中央液晶屏的位置與空調位置進行了互換,更便於駕駛者平視液晶屏,為行車安全提高了保障。只是空調出風口位置的下移讓整體觀感與這個級別的常見車型有所差異,可能還需時間適應。

A+ 級車市場的標杆 上汽大眾 全新一代朗逸

▲多媒體系統搭載了CarPlay功能,可與手機進行交互體驗

在1.5 升中配以及1.4T 所有車型上,都使用的是平底方向盤,並且四向調節的幅度較大。中央液晶顯示屏為8 英寸,包含了目前主流的CarPlay、MirrorLink 和百度的CarLife 可供手機互聯。

遺憾的是,消費者普遍感興趣的低配版車型的標配手機支架在這次試駕中並沒有安排試駕車。

A+ 級車市場的標杆 上汽大眾 全新一代朗逸

▲頂配車型上的電動座椅調節同樣算是越級配置

但據上汽大眾全新一代朗逸產品經理介紹,這款手機支架也是上汽大眾花費兩年研發的產物,其參與了大大小小數次碰撞測試,即便車輛發生嚴重碰撞,也能保證手機不被甩出支架,肯定比起某寶9.9 元包郵的小廠手機支架要靠譜很多。

A+ 級車市場的標杆 上汽大眾 全新一代朗逸

液晶屏右側並非完全是硬塑材質填充,在貫穿式中控臺右側即副駕正前方,上汽大眾首次在這個級別採用了亮黑拉絲漸變飾板,觸摸上去的感覺十分光滑,這部分的設計提升了內飾的整體檔次

相較中控臺的變化,儀表盤就顯得中規中矩了,黑底白字紅針的轉速錶與時速表加上中央黑底白字的行車電腦集成了時間、室外溫度、行駛里程等實用信息。四窗一鍵升降這項現款朗逸上的厚道配置被繼承了下來。

A+ 級車市場的標杆 上汽大眾 全新一代朗逸

▲低扁平比的輪胎加上雙色輪轂使得全新一代朗逸看上去更顯大氣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全新一代朗逸還全系標配了後排的雙風向空調出風口,並且在出風口下方還安置了兩個USB 充電口。對於如今的年輕人而言,出門不帶手機是萬萬不能的,這種直擊消費者痛點的配置也難怪上汽大眾這塊金字招牌能常年穩居銷量榜前端。

A+ 級車市場的標杆 上汽大眾 全新一代朗逸

▲510升的超大後備廂容積,在不放倒後排座椅的前提下就能塞進3個32英寸旅行箱

可能不少人對於全新一代朗逸究竟緣何跨入A+ 級市場沒有一個量化的概念,接下來我們就拿現款朗逸與之做一下比較。全新一代朗逸的長寬高分別為4670 毫米、1806 毫米、1474 毫米,軸距為2688 毫米,分別比現款朗逸要長65 毫米、41 毫米、14 毫米,軸距則是增加了78 毫米。

A+ 級車市場的標杆 上汽大眾 全新一代朗逸

得益於MQB 平臺的加持,全新一代朗逸不僅在軸距上達到了A+ 級的標準,並且在後排座椅上也比現款增加了75 毫米,提供了更舒適的腿部支撐。

我們兩位1.81 米的男士乘坐於後排時,腿部尚有一拳的空間,頭部也能保有3 指的空間,只是中央地臺的凸起並不小,這對於日常通勤的A+ 級車而言並不是一個好消息,更低的重心可能是造成中央地臺凸起的主要原因,這多少會影響後排第三位乘客的心情。

A+ 級車市場的標杆 上汽大眾 全新一代朗逸

▲後排出風口加上下方的兩個USB充電接口, 只能說上汽大眾對於國人的需求相當瞭如指掌

幸而全新一代朗逸的後備廂空間不小,據官方公佈,後備廂放下3 個32 英寸的拉桿箱後仍有一定有效空間,並且後排座椅還可以4/6 比例放倒,再加上全車隨處可見的儲物格和門板上的超大儲物空間,全新一代朗逸在儲物能力上完全當得起這個級別的佼佼者。

A+ 級車市場的標杆 上汽大眾 全新一代朗逸

▲電子駐車功能在這個級別中很少見, 上汽大眾對於全新一代朗逸的重視可見一斑

在配置上,上汽大眾為全新一代朗逸全系標配了WOKS 安全頭枕、ESP、智能胎壓監測、後排出風口、電子手剎、LED 大燈等配置,都是相當實用的配置。而在這臺頂配朗逸上,無鑰匙進入、無骨雨刷、倒車影像、自動大燈等功能都有搭載。

我們此次試駕的主要是1.4T 的頂配車型,而這臺標號為280TSI 版本的頂配朗逸依舊是那個低扭就能爆發出不俗動力的“小豹子”,去到中段後,繼續深踩油門,動力仍會源源不斷地傳遞到前軸上,250 牛·米的峰值扭矩在1750 轉/ 分時便能早早到來,並且能持續維持到3000 轉/ 分。

A+ 級車市場的標杆 上汽大眾 全新一代朗逸

▲空調區域佈局清晰,旋鈕阻尼感稍強,需加以適應

而在時速超過120 公里/ 小時後,發動機才漸漸開始有些力不從心。全新一代朗逸雖說啟用了MQB 平臺,但它駕駛起來不同於同門師弟明銳——一臺於2016 年便換成MQB平臺的家用轎車。

如果說明銳的駕駛感受是偏輕快,那麼全新一代朗逸給我的感覺就是厚重,朗逸的方向盤要更沉重一些,轉向的指向性在同級中屬上游水準,轉向時的力度回饋要來得更真實,7 速雙離合與這臺1.4T 的搭配依舊優秀,在平順性上的表現僅次於1.5 升車型。

A+ 級車市場的標杆 上汽大眾 全新一代朗逸

▲頂配車型的導航功能相當實用,並且可以通過語音助理進行操作

全新一代朗逸在懸掛韌性方面比起現款有了長足的進步,再加上重心變低的關係,在高速轉彎時,你很難察覺到車輛的側傾。在鋪滿碎石的顛簸路面下,它能完全過濾掉碎石帶來的細小震動,儘可能地保持平穩行駛。

A+ 級車市場的標杆 上汽大眾 全新一代朗逸

▲與1.4T發動機搭配的這臺7速雙離合變速箱也是上汽大眾的一對老搭檔了

而在經過大的坑窪路面時,17 英寸輪轂加上鄧祿普的運動型輪胎也讓這臺全新一代朗逸能儘量保持貼地姿態,四個輪子牢牢抓住地面,把彈跳控制在極小的區間內。偏舒適的調校風格也完全符合全新一代朗逸的定位

在試駕完1.4T 車型後,我也小試了一段1.5 升車型,這臺發動機作為替代1.6 升自然吸氣發動機的全新之作,其綜合工況油耗降低了10%,發動機代號同樣為EA211。它在中低速行駛時,擁有極為舒適的駕駛體驗。

A+ 級車市場的標杆 上汽大眾 全新一代朗逸

▲1.4T的發動機動力放在這臺加長後的朗逸身上絲毫沒有遜色,在高速路上相比於1.5L+6AT版本有明顯優勢

這源於這臺來自愛信的6AT 與全新1.5 升發動機的默契配合,平順性更甚於1.4T+DSG 的動力組合。但當時速超過80 公里/ 小時後如需再提速,你能明顯感覺到動力上的捉襟見肘,因此1.5 升車型還是以城市的日常通勤為主,若需經常跑高速,還是得考慮1.4T 車型。

點 評

對於上一代朗逸,我個人還尚有些微詞,因此也不會推薦別人去購買。但到了這一代,換上MQB 平臺後,我想說,它確實能夠撐得起A+ 級車市場的標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