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逸:「我知道有些地方你們看不慣,但這麼久誰能幹得掉我?」

朗逸:“我知道有些地方你們看不慣,但這麼久誰能幹得掉我?”

特供在汽車行業大概已經成為了一個貶義詞,與“小把戲”畫上了等號。而本土化則不然,反而如果一輛車的本土化做的不好,比如以法系車為代表,那麼銷量就會給他顏色,因而本土化算是一個褒義詞。那麼新朗逸算是什麼?

朗逸:“我知道有些地方你們看不慣,但這麼久誰能幹得掉我?”

☆朗逸:“論銷量,我不是針對誰,在座的各位都是……”

試駕車型:2018款朗逸1.5L自動舒適版

朗逸:“我知道有些地方你們看不慣,但這麼久誰能幹得掉我?”

朗逸毫無疑問是一輛特供車,也是一輛應該被載入中國汽車發展史冊的車型,原因不僅僅是銷量,更在於它是合資企業中最早吸收外資技術為國人專門開發的一款車型。甚至因為上汽大眾主導開發,朗逸是上不了大眾族譜的,朗逸剛剛推出的時候,和當時大眾的家族化外觀有不小的區別,直到2012年中期改款之後,朗逸的外觀才算是迴歸了大眾正統。相對於通用,大眾對於技術的拿捏還是相當緊的。

朗逸:“我知道有些地方你們看不慣,但這麼久誰能幹得掉我?”

從最早的車型定義階段,朗逸就是為了中國市場量身定製,這一點與它是不是用了大眾老舊平臺PQ34無關。對於一輛車而言,技術是一方面,而需求則是另一方面,同一個平臺上,可以有途銳、也可以有卡宴,甚至可以有Urus和添越,它們的基礎是同一套MLB Evo,但因為開發設計時的需求不同,它們價格可以相差十倍。

朗逸:“我知道有些地方你們看不慣,但這麼久誰能幹得掉我?”

因而,朗逸才是中國市場上賣的最好的大眾車,更加原汁原味的高爾夫、速騰、寶來都比不過它。可能你會說這是因為朗逸便宜,但能夠達到接近或同樣效果的前提下,成本控制不也說明了一款車的本事嗎?

朗逸換代之後,它的本質並沒有改變,接地氣。它是特供,但換句話也可以說是本土化做的最好的車型,至於兩者之間的區別,有這麼重要嗎?從外表到裡子,新朗逸的變化都切中了用戶的痛點——面子,在同價位,同實用性情況下,就看哪款車給的面子足。

朗逸:“我知道有些地方你們看不慣,但這麼久誰能幹得掉我?”

最重要的有兩點。第一,面子工程,全系標配的LED大燈,在同級別中無能出其右者。最低配的車型在外觀上的縮水也不大,少了保險槓下緣的霧燈和鍍鉻條並非視覺中心所在。新一代朗逸單純說顏值不一定比老款突出多少,但給人的高級感不可同日而語。

朗逸:“我知道有些地方你們看不慣,但這麼久誰能幹得掉我?”

第二,裡子的面子工程,中控大屏全系標配,當然,除了頂配8英寸,其他車型配的是6.5英寸,但好歹有了,這就是質的變化。尤其是合資品牌,能夠這麼做的並不多,許多B級車低配中控都空空蕩蕩。消費者就認這個,有塊屏,這輛車的檔次就一下子提升上去了。

朗逸:“我知道有些地方你們看不慣,但這麼久誰能幹得掉我?”

雖然網上的言論都顯得懂車,認為動力、底盤,還有許多看不見的才重要。這也是大部分特供車的爭論根源。但對於大部分消費者而言,外觀好看,大氣,裡邊有個大屏,才是買車的首選。自主品牌對此深有感觸。

朗逸:“我知道有些地方你們看不慣,但這麼久誰能幹得掉我?”

除了這兩點最重要但卻不根本的變化之外,朗逸換代的主要內容還包括:MQB平臺,這沒有什麼好說的,不換說不過去;動力改變,1.4T沒有變化,1.6L被新的1.5L發動機取代,功率提高6馬力,扭矩降低5Nm,可以說動力水平基本沒有變化。當然,發動機技術還是有一定升級的,只是可惜,替代原本1.4T的新1.5T發動機遲遲未能國產,朗逸也與之無緣了。

朗逸:“我知道有些地方你們看不慣,但這麼久誰能幹得掉我?”

尺寸加大碼,國人肯定喜歡。車身長度與軸距則比上一代分別加長了65和78毫米,視覺效果並沒有多大變化,但車內空間確有提升。後排座椅椅墊加長,乘坐舒適性有一定提高,但相對於日系大沙發,朗逸的後排座椅乘坐舒適度仍算不上優勢。

朗逸:“我知道有些地方你們看不慣,但這麼久誰能幹得掉我?”

對於這樣一款就是盯著國人喜好打的車型,三位90後是否能夠認同大眾的做法?

☆朗逸:“包”治百病。沒錯啊

思灝:朗逸的外觀和內飾升級看上去相當討喜,但我仍然有些對它喜歡不起來,甚至評價比起上一代車型要低,我明白這種不喜歡並不是理性的,它依然可以稱為最好的A級車,但朗逸的一些做法實在令人喜歡不起來。

朗逸:“我知道有些地方你們看不慣,但這麼久誰能幹得掉我?”

大眾對朗逸的升級有些粗暴,給朗逸標配了LED大燈,大屏,副駕駛位置的那塊飾板質感也不錯,甚至還有自動剎車這種“高端”的駕駛輔助系統。粗看下,的確極快而粗暴的獲得感官刺激。但除此之外呢,經不起細品。主駕駛遮陽板上取消了化妝鏡,而副駕化妝鏡也沒有配照明。手動空調、整車除了車門扶手位置之外,找不到柔軟的地方、後排沒有中央扶手……

朗逸:“我知道有些地方你們看不慣,但這麼久誰能幹得掉我?”

朗逸換了平臺,配置上突出了面子工程,這方面的成本肯定有所增加,因而,大眾在其他地方節約成本是可以理解的,但這種增加與節約之間的融合處理卻沒有花心思,過渡過於粗暴,好像是一個暴發戶一般,以為“包治百病”。

朗逸:“我知道有些地方你們看不慣,但這麼久誰能幹得掉我?”

在我的印象裡邊,大眾不應該是這種做派。就算是老一代的朗逸,可能配置沒它高,第一眼沒有那麼吸引眼球,可慢慢接觸,細細品味,總有著大眾獨特的韻味在裡邊,我想這種在使用過程中逐漸體現出來的韻味才是大眾“更高級”的來源。

朗逸:“我知道有些地方你們看不慣,但這麼久誰能幹得掉我?”

☆朗逸:真香警告

劍星:當然話不也能說的太死,比如在上市之時我親眼見證了它不算低的新價格,但我當時還是固執地認為新車在價值上的提升要超過價格的上浮,這種事實往往不被很多人所願意承擔,於是大家不在乎你哪裡變好了,而是下意識地針對一件事情,你就是變貴了!

朗逸:“我知道有些地方你們看不慣,但這麼久誰能幹得掉我?”

好吧新一代朗逸的確貴了一點點,但是它的實際價值我也看在眼裡,這次試駕的1.5L自吸+6AT版本在動力上肯定是不如280TSI了,感覺無法“餵飽”底盤,幾乎沒有脾氣,6AT也不像DSG那樣急性子。這套組合勝在一個順,儘管說開完280再來開1.5L確實有點憋屈的心情,但是如此特質總歸是有其受眾的,不是所有人都像我們這麼年輕氣盛,對於慢性子的穩重型車主這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對於路怒症應該也會有不錯的治癒效果。

朗逸:“我知道有些地方你們看不慣,但這麼久誰能幹得掉我?”

另外新朗逸的配置也實實在在地提升了,四車窗一鍵升降,AutoHold、胎壓監測、手機互聯、後排雙USB也都是頗有實用性的配置,而且大眾MQB平臺對空間的規劃也是完全能夠滿足緊湊級轎車的需求了,至少我坐在後排翹個二郎腿輕輕鬆鬆。

朗逸:“我知道有些地方你們看不慣,但這麼久誰能幹得掉我?”

☆朗逸:我就是喜歡你們看不慣我,但又對我無可奈何的樣子

奕豐:現在這個社會太浮躁,鋪天蓋地的信息讓人眼花繚亂,酒香也怕巷子深。要是做不出足夠吸引人的海報,可能就要輸在起跑線上。

朗逸:“我知道有些地方你們看不慣,但這麼久誰能幹得掉我?”

你說注重外表就不好嗎?那些LED大燈、中控大屏,甚至設計上花費的功夫也是一種配置,同樣也有人需要它。

朗逸:“我知道有些地方你們看不慣,但這麼久誰能幹得掉我?”

雖然配置和外觀上都有較大變化,但朗逸的定位依然沒變,只是目標客戶的年齡段向下延伸了一些。這就是一輛滿足普通家庭需求的車,空間夠大,面子夠足,加上便捷的後期維護保養,其他似乎都不那麼重要了。

朗逸:“我知道有些地方你們看不慣,但這麼久誰能幹得掉我?”

大眾車型的操控感就像森海塞爾的耳機,沒有太強的個性,但也讓人找不出什麼毛病。而新朗逸就像是森海塞爾的入門級,它平凡但卻不平庸,淡如白開水,卻沒有短板。

朗逸:“我知道有些地方你們看不慣,但這麼久誰能幹得掉我?”

90後的意見便是如此,精準定位的朗逸可能沒有盯準他們,可至少銷量告訴我們,上汽大眾也沒有下錯棋。

本文作者為踢車幫 陸思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