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黃土地下的人家——三原縣柏社村

距離西安四十來公里的三原縣,

地處平原往陝北黃土高原去的過渡區域,

史稱"甲邑",古稱"池陽",

因境內有孟候原、豐原、白鹿原而得名。

“藏”在黃土地下的人家——三原縣柏社村

而在這片黃土塬厚土上,

隱藏著一個獨特的、

在五萬餘棵大樹裡的村落,

堪稱人類穴居文明史上的“活化石”。

“藏”在黃土地下的人家——三原縣柏社村

“未見村郭聞犬吠,等閒平地起炊煙”。這句詞描述的村莊是什麼樣子,你能想象的到嗎?

中國古窯第一村

柏社村毗鄰濁峪河、清峪河、嵯峨山,氣候溫和,空氣清新。因歷史上廣植柏樹而得村名,五萬餘株

高大繁茂的楸樹遮天蔽日,形成十分封閉幽靜的村落空間環境。

“藏”在黃土地下的人家——三原縣柏社村

“藏”在黃土地下的人家——三原縣柏社村

據傳,該村形成於晉代,距今已有1600年村史,先是村民居住在“老堡子溝”,前秦時遷到“衚衕古

道”,南北朝時期屬於北魏轄地,在此村建有城堡,隋唐時,在古堡西南方又重新建城,今稱為“南堡西

城”,唐時,又添東城,宋時,成為通向耀縣、陝北等地的商貿集鎮,明時建立了北堡。

正因如此,該村曾經成為通向北部地區商貿發達的歷史古鎮,因地理位置北與耀縣接壤,是關中通往

陝北、甘、寧的重要通道,秦漢以後就屢為兵家必爭之地。土地革命時期,柏社村也是通往照金、馬欄、

延安的最近通道,紅軍、八路軍均在柏社村設有秘密交通站,更增加了村子的秘密色彩。

超越你想象的神奇建造藝術

歲月更迭中千年古村完好的保存了它的神秘。

“藏”在黃土地下的人家——三原縣柏社村

走進柏社村,

才能體會到什麼叫

“進村不見村,見樹不見房。

聞聲不見人,樹冠露三分。”。

地坑窯,又叫“天井院”,“地陰坑”、“地窯”,是中國最具風情的窯洞!!一個個下沉式井形四

合院深潛地下,再在院內四個立面挖數孔窯洞,除門窗外幾乎不用建築材料,另從地面掏一個坡道並開門

通往窯院,窯頂四周長滿雜樹、蒿草,不走到跟前根本發現不了住有人家,坑底院中多栽有三兩棵樹木,

遠處看見這些樹冠就可以知道是一戶地窯院。

“藏”在黃土地下的人家——三原縣柏社村

窯頂上的地面夯實,並向外有傾斜之小坡,這樣下雨時地上不積水,可保護窯洞。地坑窯院中要挖一

口深約10米的滲井,井口上縮小成一小孔,比地面略低,用來收存坑院之雨水,這種井稱為窖。

“藏”在黃土地下的人家——三原縣柏社村

“藏”在黃土地下的人家——三原縣柏社村

“藏”在黃土地下的人家——三原縣柏社村

“藏”在黃土地下的人家——三原縣柏社村

穿過十幾米長的門洞便可以進入院子裡,像進入神秘地道的一次探險。這種進入院子的方式,對習慣

於地面生活的人來說,不失為一次奇特的體驗。

穿過洞口,用“別有洞天”來形容最是恰當不過了!

“藏”在黃土地下的人家——三原縣柏社村

窯門處挖掘有水井,院子中間有收集雨水的滲井防止雨水灌入,四壁挖有7孔窯,一孔通道通往地面,

居住倉儲廚房樣樣俱全,四壁掛著的農具,金黃的玉米、紅彤彤的辣椒串,窗戶上的剪紙。

“藏”在黃土地下的人家——三原縣柏社村

“藏”在黃土地下的人家——三原縣柏社村

“藏”在黃土地下的人家——三原縣柏社村

坐窯觀天,四下寂靜,窯背上隱隱傳來的人聲狗叫,堪稱是一方獨處的愜意天地。

“藏”在黃土地下的人家——三原縣柏社村

這裡,比不上袁家村的熱鬧,但卻承載著關中風情,獨有的建造風格,未被商業化的淳樸人情,在這

裡能夠體會到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能夠遠離都市,體驗接近原生態的氛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