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醫生眼中「生命的道別」

近期心裡頗不寧靜,身邊三個靈魂接連與這個世界道別。這裡有一面之緣的病人,也有指引我前進的親人。這段日子裡我突然意識到衰老、衰亡雖然是個醫學問題,卻不是單純靠醫學可以解決。我希望在生命的任何一個階段,都可以有尊嚴的體面的度過,然而身為醫生,我深知這其中的不易。

我身邊離開的這位親人,是一個非常樸實的農民,他有兩個孩子,現在都從事與醫學相關的職業。他的兒子一直是我的榜樣,我從醫,受了他很多影響。

這位親人得知自己得了腫瘤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如何選擇治療方案,但是癌症之所以被叫做惡性疾病,正是因為它無法根治,災難性的放療、化療之後,這位老人還是難以避免的進入了癌症晚期。身體的營養狀況非常糟糕。

他們父子進行了一場談話,主題是一個臨終的人真正需要的是什麼?這對父子心裡都清楚,死在醫院裡的患者往往都會在生命的最後一段時間承受大量的治療,而這些治療本身就是對身體有創傷的,比如氣管切開術,膀胱造痿術等等,儘管醫生也很清楚,這些治療並不能讓患者痊癒,而且還會增加病人的痛苦,但是現代醫學總是把延長生命作為第一目標,因為醫護人員總是覺得自己還應該做些什麼。這種醫療思維之下,並沒有考慮到除了安全和長壽之外,臨終之人或許還有別的訴求,或許更希望能夠掌控自己的生命。

在這場談話之後,他們父子達成了共識——關於如何好好走完生命的全程。在積極的治療之外,醫生還可以有其他的選擇,也就是僅僅給予一些減輕痛苦的治療,這種行為還有一個專門的名詞,叫姑息治療,我稱其為有尊嚴的失望。我想,我的這位親人在經過思考之後,最終也選擇了這種有尊嚴的事吧!

那天下午,我們一大家人都圍在老人身邊,就像過年一樣,聽著這位長輩對我們諄諄教誨。作為村裡的長輩,他一如既往的安排著家族的各項大事,唯一有區別的,可能是他的體力真的不好了。

他說他累了,讓我們早些回去。我們離開後,不久便陷入了昏迷,幾個小時之後,他停止了呼吸,他的兒子一直陪在身邊,他的妻子緊握著他的手,在整個過程中,沒有反覆多次的抽血,只有一路表淺靜脈通路,和氧氣吸入管路。

長輩一生都保持著自己的尊嚴以及對生命的掌控,但是他的情況並不是當前社會的常態。願每個人都可以擁有與這個世界最好的道別。

一位醫生眼中“生命的道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