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车系故障案例汇总(五)

故障1

关键词:继电器

故障现象

一辆2009年产丰田汉兰达,车型为ASU40L,搭载1AR发动机,行驶里程19万km。用户反映该车更换全车锁后,有时发动机无法起动。

检查分析

维修人员试车,发现暂时无法重现故障。反复多次起动后,发现有时在起动机运转的瞬间仪表照明会稍微变暗,想必这应与发动机无法起动有关。继续试下去,故障终于出现了,此时起动机正常运转但发动机丝毫没有起动的迹象。

检查发动机控制单元的熔丝,发现熔丝EFI2和EFI3都没有电源输入。进一步观察发现挡位指示灯也不亮,说明电源部分有问题。查阅电路图得知,出现这种情况是点火开关没有电源输出。检查点火开关发现在车身防火墙处,点火开关的电源线被剪断了,加装了一个继电器做为暗锁。拆下继电器检查,发现其触点已经严重烧蚀。

故障排除

恢复原车线路,故障排除。

故障2

关键词:减振器

故障现象

一辆2013年产凯美瑞轿车,车型为AVV50L,搭载4AR发动机,行驶里程8万km。用户反映该车后部有异响。

检查分析

维修人员试车发现,该车行驶在不平路面时,车身后部有“哒哒”声,且响声非常明显。将后挡风玻璃的定位卡片撬开后路试,故障依旧。按照经验,以前用这种方法是非常奏效的,为什么这次却不行了呢?

接下来将后排座椅及C柱饰板全部拆下来路试,发现响声是从后减振器上座部分发出的。向减振器上座的底部塞入一定厚度的垫片后再试,发现声音明显减小,说明问题就出在这里。

举升车辆检查减振器,并按照规定力矩紧固每一个螺栓,路试故障依旧。难道是减振器有问题?把2个后减振器卸下后检查,发现减振器上座部位沾上了大量的底盘装甲漆(图1)。分析认为,这些涂料使减振器的上座无法与车身紧密贴合,在车身振动强度较大时上座与车身会出现撞击。

丰田车系故障案例汇总(五)

图1 减振器上的异物

故障排除

彻底清除底盘装甲漆后重新安装减振器,试车确认故障排除。

故障3

关键词:插接器

故障现象

一辆2008年产凯美瑞轿车,车型为ACV41L,搭载1AZ发动机,行驶里程21万km。用户反映该车安全气囊灯亮。

检查分析

维修人员检测安全气囊控制单元,发现故障码B1615——左前碰撞传感器电路故障,且无法清除。将蓄电池负极断开90s后再接上,故障码仍然无法清除。

断开左前碰撞传感器的插接器A13,测量其与安全气囊控制单元插接器E30的28号和30号端子的连接,其导通性及绝缘性都正常。将左前碰撞传感器与右前碰撞传感器互换,故障码仍然是B1615,说明问题不在传感器,而是在线路上。

对照电路图检查,发现该传感器的电路并不复杂,只有2根线,怎么会出问题呢?反复认真检查发现,在电路图上插接器A13的1号端子是红线,2号端子是绿线,而实际却正好相反(图2)。

丰田车系故障案例汇总(五)

图2 碰撞传感器电路图

故障排除

将插接器的插针挑出后,调换位置重新插牢。发动机起动后6s,安全气囊灯自动熄灭,故障彻底排除。

故障4

关键词:球头

故障现象

一辆2006年产凯美瑞轿车,车型为ACV40L,搭载2AZ发动机,行驶里程22万km。用户反映该车倒车时左前轮位置会发出很大的“咔咔”声。

检查分析

维修人员试车,发现响声非常明显。首先将左前悬架所属的螺栓全部按标准扭矩进行紧固,然后试车,故障依旧。检查减振器顶胶时,发现其安装盘的固定螺栓有移动的痕迹。检查其螺栓的扭紧力矩,发现并无松动。更换顶胶后路试,故障依旧。

检查中发现,该车的下摆臂球头是新的。仔细查看发现球头上有“R”字样,而其连接的却是左侧转向节(图3),说明是装错了。找来新的零件进行观察,发现左右球头的外观没有什么两样(图4),但是转动球头连接杆却能够感觉到其转动范围是不一样的,说明其内部结构有所不同。分析认为,由于球头装反了,其工作角度超出了球头的摆动极限,因此在某些位置上球头实际上是被卡死的,这一点从减振器顶胶的动作上便可以看出来。

丰田车系故障案例汇总(五)

图3 球头上的方向标记

丰田车系故障案例汇总(五)

图4 左右球头的外形对比

故障排除

更换下摆臂球头,试车确认故障排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