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七星魚丸」,皮很薄餡特多,閩南人都愛將它弄成菜湯!

七星魚丸正確來說,應該屬福州最出名,但是廈門的鼓浪嶼,早在30年前,就有很多家庭作坊,專門製作魚丸,經過多年的演變以後,現在在廈門做魚丸的,基本上都是大型工廠,可是這也就讓魚丸的味道,和之前的相比差距很遠,小作坊以前都是純手工製作的,每個工作人員都要有張健康證。

閩南“七星魚丸”,皮很薄餡特多,閩南人都愛將它弄成菜湯!

七星魚丸的製作非常講究,它是用魚肉、瘦豬肉、蝦乾為主要原料製成的。那一顆顆如核桃大小的雪白的魚丸,漂浮於熱氣騰騰的湯麵,如滿天星斗佈於空間。因此,海外華僑把它稱為“七星魚丸”。只要一回到閩南故鄉,都會帶一些去國外。

七星魚丸有個傳說流傳已久,古時候,閩江之畔有個漁民。一天,有位商人搭他的船南行經商,船出閩江口,進了大海,正遇颱風襲擊。船入港灣避風時,不幸觸礁損壞。修船拖誤了時間,糧斷了,天天以魚當飯。商人嘆道:“天天有魚,食之生厭。

閩南“七星魚丸”,皮很薄餡特多,閩南人都愛將它弄成菜湯!

於是哀怨這說:能不能換換別的口味?”船婦說:“船上糧已斷,唯有薯粉一包。”心靈手巧的船婦便把剛釣到的一條大慢魚,去皮除刺,把魚肉剁細,抹上薯粉,製成丸子,煮熟一嘗別有風味。於是這個商人就把魚丸推到市場,結果反響非常火熱。

經過代代相傳以後,閩南人將魚丸進行一次次改變,於是出現了更美好的味道,現在七星魚丸也算閩南小吃中,為數不多可以出口的食材,而且在很多北部地區,也都有過來採購,味道完全適合全世界人的口感,而且價格又很平民,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消費的了。

閩南“七星魚丸”,皮很薄餡特多,閩南人都愛將它弄成菜湯!

福州的“七星魚丸”具有色澤潔白,有彈性而不膩,餡香而松,口味清甜爽滑等特點,久負盛名。輕輕咬一口Q彈鮮美的魚丸肉,裡面的鮮肉湯便流出來,再小心的喝一口裡面的湯,真是人間至美的鮮味呢!現在福州的魚丸確實將廈門魚丸甩得很遠,但是真正出口最多的地方,還是屬於廈門。

閩南“七星魚丸”,皮很薄餡特多,閩南人都愛將它弄成菜湯!

七星魚丸製作方法:將海鰻洗淨,去骨去皮,斬成魚茸,放入盆內,加鹽水適量,再加溼澱粉,攪成糊狀作丸皮,將豬肉去皮去骨,斬成肉茸,加紹酒,醬油,味精,白糖及少量溼澱粉,拌勻作餡。捏成丸子狀下鍋煮熟就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