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技术这么透明,为什么我们还是造不出好的动力系统?

小强车讯


我在厂里待过,我知道,日产,丰田,本田等发动机厂实际上图纸都是公开的,而且三大厂当年日本派的都有专业技术人员对生产线指导过。

中间也许是沟通交流的关系,日本人指导按日本的生产操作守则,工件比如说要淬火5次,前4次间隔多久,到最后一次需要停留多少时间,他们严格要求,但是从来不告诉为什么要这么做,然后技术人员走后,咱们自己认为这么太浪费时间和工序,于是按着自己的想法节省时间,节省成本的搞,所以,这也就是到最后,用高科技把人家发动机和变速箱切片透视,照着卡尺一丝不差的仿,也就是现在咱们说的逆向开发。结果还是不如人家原厂的。

日产的发动机省油,没拆过的发动机一般油耗非常低,但是一旦拆开,油耗立刻直逼国产油耗。

丰田的发动机是没拆开你也许开到报废都不会出问题,但是一拆开,保准隔三差五的就要修。

而本田更是奇葩,发动机只要打开再装上,你油门踩死都上不了120


无线改变世界


这个我觉得跟手机一样,都说发动机就是汽车的心脏,那CPU有何尝不是手机的心脏?!纵然我们的小米华为oppovivo等手机销量在国内市场占了大部分份额,可是最赚钱的却不是他们,最赚钱的是高通,没错就是他们的CPU供应商,虽然华为有麒麟,可是目前包括荣耀在内,部分机型使用的还是高通骁龙系列处理器。



我们国产汽车就跟国产手机一样,虽然销量红火,可是掩盖不了研发技术的落后。这个也没有办法,毕竟汽车和手机都不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所以技术落后可以理解。纵使发动机技术这么透明,国产汽车也没有办法学到最先进的技术,有一个世界通用的名词叫专利垄断!人家想不想给你用,能不能给你用,得看人家脸色,关键你还得乖乖掏钱~~


我个人觉得这跟当时国家制定的“以市场换技术”的政策不严谨有关。当年国产汽车在技术方面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可是国外车企又垂涎我们中国这个消费市场。那怎么才能既让自主车企学到汽车研发的技术和经验,又能开放市场,于是就有了“以市场换技术”这一政策,可是国外对于中国本身是敌视态度,可是任何人都不会跟钱过不去,于是那些早期的合资车企把一些无关紧要的技术开放给自主车企,对于发动机这样核心的技术是严防死守的,毕竟你的政策是用市场换技术,可你又没具体说明是什么技术,就是钻了这样的政策漏洞,国外车企一边赚着我们中国人的钱,一边又提防这不让我们的自主车企学到核心的发动机技术。


这个和韩国车企有很大区别,我们国家的汽车工业和韩国汽车工业基本上是同一时期起步并发展的,韩国也是市场换技术,不过人家政策没啥漏洞,就是要核心技术,所以现代起亚确实学到了诸如发动机,变速箱等这些核心技术,所以韩国车企学到真正的技术后又能进入我们中国市场,不过韩系车较之欧美国家自以及日本的车企,技术不能说特别拔尖,所以它们在我们国内市场主打的就是性价比,也就是便宜。这就有点耐人寻味了,韩国车企和我们自主车企一样曾经都是学生,如今学成回来,摇身一变,也成了一位老师。


当然,现在我们的自主车企进步也挺大的,像奇瑞的发动机已经达到了合资车的初级水平,还有长安的蓝鲸发动机,也得过不少奖,不过目前国产发动机的普遍弊病就是油耗高,虽然动力输出能做到,但是油耗这东西目前还控制不好,当然,油耗高低不能单纯靠发动机,还有和变速箱的匹配,调教等,现实情况就是技术方面自主车企跟合资车企差距还很大。而且,像发动机技术的研发,不仅要投入大量资金,还需要更多的人才,还有一个技术沉淀需要时间,没个十年八年就想做完人家几十年的事情,确实有点痴人说梦。投入资金大,投资回报时间长,这使得一些自主车企不得不另辟蹊径,众泰的成功也使得更多的自主车企坚信,研发一个漂亮的外壳要比研发发动机投入少,回报时间短,所以目前自主车企不说绝大部分,有相当一部分车企不管是借鉴,还是抄袭,总之在外观设计的投入远远大于核心技术的投入,汽车颜值嘎嘎往上涨,可是却依旧搭载着生产了几十年用了几十年的三菱发动机。这绝不是个别现象~~

虽然国外车企有专利垄断和技术堡垒,可是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引起事情的原因都有两个,内因和外因,起决定作用的往往是内因。说到底还是自主车企不够争气!如果各大自主车企都学学华为在芯片研发的投入,相信一款好的发动机早晚会得到世界各国车企的认同。




不过未来是必定是新能源的天下,也是自主车企弯道超车的绝好机会,比亚迪就是赶了个正着,不过其他车企需要好好下功夫了,不要仅仅为了补贴造车,要真正为老百姓造车,造好车,这样才有机会超过合资车企~~


启名星


自主品牌汽车近年来有了不错的进步,各方面也有了较大的提升,尤其是配置丰富性价比高。纵然是在自主品牌不断成长的今天,与合资车还是存在较大差距的,并且这种差距在短时间内也会会存在的。那么就有朋友问了,发动机技术这么透明,为什么我们还要不出好的动力系统呢?


发动机技术确实是比较透明的,每个厂家都会宣称自家发动机多么的厉害,技术多么先进。但是真正让我们去生产却是有难度的,生产一台好的发动机,需要有优质的原材料,先进的加工生产设备,以及富有经验的调教水平,这三者缺一不可。而这方面真是我们自主品牌所欠缺的,纵然明白其原理,但是就是模仿不来,即便是照葫芦画瓢,产品也是存在较大差别的,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就是这个理。

我们自主品牌汽车除了发动机逊色一点,变速箱同样不给力。目前我们自主品牌汽车的变速箱大都是采购的,其中爱信变速箱使用的比较多。世界三大变速箱厂包括德国的采埃孚,日本的爱信和捷特克,这三家变速箱厂也是垄断了世界变速箱产业。



并不是有好的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就是好车,其中还有一个看不见摸不到却有关键作用的环节,那就是调教问题。没有优秀的调教水准,车子会有劲使不出来,或者会存在油耗大,顿挫抖动明显,行车品质差的问题。我们知道独立悬挂系统比非独立悬挂系统在舒适性和操控性方面具有先天性的优势,但是有了优秀的调教水准法系车会被称作是底盘大师,纵然它的汽车多非独立悬挂。


我们自主品牌汽车虽然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与主流合资车相比差距还是比较大的,不管你是否承认这都是事实,并没有黑国产车的意思,就事论事罢了。


小强说说车


这就是我们科研方向的问题了,我们的科学家追求快,能出成果,就只能从外形上去模仿骗经费,但基本功不扎实冶炼工业不过关,做不出好的发动机材料。长得像马的驴最终没法像马一样跑!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其实很简单,只要拆解开来,设计图纸一下子就十分明显了。要想仿造也十分容易!比如现代都可以用3d打印的方式造出模型来了,但是模型毕竟只是模型。真正的核心差距是在材料!发动机肯定是要用金属去打造的,那么金属是有刚性跟韧性的,如何在中间取个平衡点就是本事了。材料够结实就能够承受更大的压缩比;重量越轻加速度又越大;材料耐用使用年限就更长!这也就为什么现在的好发动机都集中在德美日以及前苏联手中(苏联的科技大部分也是二战后取自德国)。能生产好发动机的国家都是材料科研发达的国家!

发动机这种玩意儿其实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以材料冶炼等重工业为主的,当时的德美日三国能够超越老牌资本帝国英法俄就是靠这些玩意儿,这三国的冶炼工业都十分发达。比如,现在主流的加工车床依然得从这三国进口。

要想造出好发动机一定要从基本功下手!练出好材料,发动机问题自然迎刃而解,否则说再多做再多也只是个花花架子。


优己


一支小小的圆珠笔碳化钨球珠和镶嵌它的球座,以及球座所在的合金笔尖,我们都没有能力生产——我们一直这么错误地以为。

事实上不是,聪明的祖国人民没有那么笨,问题的根源在于笔尖的利润率太低,而开发成本和损耗太高使企业们心生恐惧。

发动机也是如此,我们不是不能做,也不是做不好,而是设计开发一款牛掰的发动机实在太烧钱了,也太浪费时间和精力。我们所处的社会,以规模、营收和盈利水平衡量企业价值的思想极重,尤其上市企业,股东们都急着年底分红——明明刚刚派发,他们已经开始盼着来年的收益了。

如果由于基础投入或研发成本高企使企业财务报表不好看——像曾经的京东那样,每年每天每时每刻都必得面对无数的冷嘲暗讽。


懂车的人都深知马自达是发动机技术的巨匠,是技术宅男,但因其车型定位过于精准致销量不突出就一直被不明真相的人所误解。

而国内的汽车市场竞争又异常惨烈,除了要受进口汽车、合资品牌汽车的夹击,几十家自主品牌车企之间也在拼杀,谁熬谁死。

令车企们欣慰的是,国内不懂车的消费者巨多,它们只需把外壳和内饰设计好看一点,配置丰富一点,稍做宣传就能吸引广大的拥蹙,哪怕高仿“保时捷”都不愁找不到买家。

真遗憾,强大的舆论压力和剧烈竞争下的生存压力迫使企业们不但不希望技术进步,还极力实践着怎么更好的降低成本。

四缸机不用,用三缸;1.5L不用,用1.0T;AT、CVT变速箱不用,用双离合、AMT。长此以往,不要说进步,不退步已经很幸运了。

而一些在燃油车领域没有建树或无力建树的车企,也纷纷改弦更张向没有技术含量的电动汽车进军了,它们背靠风投和政府补贴,以及部分城市限牌的支撑勉强糊口。但我们应该庆幸,奇瑞埋头多年于2017年推出的1.5T涡轮增压发动机总算能够代表国内车企的较高实力了,我们应该为其点赞。

但这依然太少,我们渴求自主品牌车企,尤其一汽、上汽这样的国企大佬能带好头,不要再跟着通用、大众汽车学减配了,而要大胆地直起腰来把它们的真家伙拿走。

是的,发动机技术的确很透明,我们能造;但短视的目光让自主车企们不愿意去造。

这就是现实,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平门知事


自主品牌发展的越来越好,但是在核心的领域,比如发动机变速箱,现在无论是在技术方面,还是大家对自主品牌三大件儿的信心方面,确实是不如合资车的。

有的人说汽车的发动机技术那么透明,而且咱们国内也不缺少发动机的技术,为什么还是做不出来好的发动机呢?

老杨认为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方面是由于原材料和装配的限制。

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汽车的变速箱都是有精密的齿轮组成的,对汽车的装配技术要求的也比较高之外。对原材料的要求也非常高,并不是简单的一个技术而已。

汽车的变速箱以及发动机的生产,涉及到一个产业链的原因,比如说你生产不出来合格的钢材,怎么能造出来合格的变速箱和发动机呢?

除了上面的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由于版权问题很多,现有的变速箱技术并不是说你懂了之后就可以批量生产制造的,因为像很多企业都有自己垄断的技术。

如果我们在不经允许的情况下应用的话,就会被投诉罚款的。所以说最基础的,最根本的还是需要从技术研发方面,创新方面做文章,而这方面自主品牌做的恰恰不够的。

不是说自主品牌做的不够好,而是说由于时间的限制,国内的汽车工业时才多久,像德国,美国日本的工业是又多久?比比就知道了。


66号车坊


资深产品专家为你解惑:中国社会系统性腐败,导致社会效率低下,过程成本提高了三、五倍,没有办法用合适的成本生产高品质产品。

举个粟子,长安汽车招标4台水泵,成交价80万元。本人参与投标报价8万元,品质与效率远超国外品牌一一国外品牌也是国内代工,但采用手工车床,精度差。而中标产品还是劣质的温州货。你上哪评理去?

再举个栗子,某武警医院几台格兰富水泵损坏,在中国政府网招标。本人向医院申请免费提供水泵,同时保证每年帮医院省5万元电费,剩余省的电费归本人即可。医院营房科大为感动,但还是必须按程序招标,比低价!

出产一件好产品跟技术关系不大,主要靠责任心。中国存在的产品问题,大部分是社会问题,不是个人能扭转的。这就是为什么出口产品质量远比内销好的道理:因为出口产品不需要复杂的关系成本、乱七八糟的资质成本,一切用数据说话。

中国能生产出好产品,但低效与大量的腐败成本可以直接杀死好产品的未来,让你无立锥之地。


技术型文盲


说简单点,就是没有设备高精密机床,车企也不愿意在这方面投入大的经历去研发,因为自己研发的成本大于直接购买,我们拿着钱去支持,车企直接东拼西凑的买国外的配件给组装。自己研发多累啊,即费人力财力又不赚钱。原子弹航天飞机洲际导弹那是国家上一代人砸锅卖铁不计成本勒紧裤腰带也要搞的,你没有人家就欺负你,所以不能考虑成本。车不一样啊,车是民用的,好不好不影响国家大计,车企很多私人企业会不计成本的去研发吗?别开玩笑了,赔了钱发不了薪水分分钟让你倒闭,企业是考虑利润的。因为研发这俩字属于无底洞啊,除非有人愿意源源不断的往里砸钱不计回报的。国产车早期全部用的是日本三菱的发动机(落后五年以上的),其他国家美国主导技术封锁,只有三菱愿意给,就像三菱当然卖给苏联生产螺旋桨机床一样。

变速箱呢,基本用的是日本丰田旗下的子公司爱信,德国的也有。反正他们俩国家把中国变速箱市场垄断了。

底盘呢,国产几个领头羊车企已经快把rav4的地盘翻烂了,也没有模仿明白。。

建议大家买国产的,因为国产车用的零件和合资的都差不多,唯一就是细节方面和油耗不是太ok,其他都okl。


托尔斯泰托尼老师


引言:开完合资车再碰国产车,最大的感受就是动力系统。国产车自动挡车型换挡顿挫、加速肉以及油耗较大的问题,都与合资车差着一个等级。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在发动机技术如此透明的现在,任何一个车企都可以对竞争对手的发动机进行拆解,但是为什么我们依然的产品驾驶感受依然不如合资车呢?

发动机内部结构无外乎这点东西,缸体、缸盖、凸轮轴等部件,我想每一个工程师都能对BBA发动机了如指掌,闭着眼睛都能画出来EA888的草图,奔驰的M274发动机我们的工程师想必已经建了不少模型了。但是真正的生产制造上,我们的发动机为什么还不如合资产品。

发动机的耐久性已经稳定性不如合资车,是因为我们的基础工业还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同样的一个图纸生产出来的产品,国产的耐久性与德国产品还有一段不小的差距,不仅仅是原料的问题,还有加工设备,操作熟练度以及经典等等。都是制约的原因。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你的驾驶感受不是发动机带给你的,发动机能带给你的仅仅是抖动、油耗、噪音等。真正决定驾驶感受的不是发动机,而是变速箱。你开的那台双离合车型低速抖动,并不是发动机落后,而是变速箱拖了后腿。

我们的国产车现在真正生产变速箱的企业其实并不多,厂家没有几个可以生产变速箱的。因为制造精密程度、组装上我们都没有足够的实力完成一台上好变速箱的生产。山东盛瑞8AT跟ZF 8AT相比,具体装机感受简直天差地别。而我们采购国外的变速箱,又遇到了匹配上的问题。

举个看起来不太恰当的例子,奔驰的轿车开起来非常顺手,发动机变速箱总感觉完美的融为了一体,那是因为其不仅自己生产这些部件,调教也是自己完成。当然有这样实力的除了奔驰,宝马、大众、丰田、本田、马自达以及现代都可以这样完成,所以说开着这些品牌的车型,动力方面的感受都不会太差。

而这些东西就算给到我们自主品牌,具体调教出来也是另外一种感受,同样拿国产车做个例子,哈弗H9最早搭载爱信的6AT变速箱,这台变速箱在丰田手中被玩到了极限,无论是平顺性还是逻辑都有一个很好的表现,但是在哈弗H9上曾经出现过一些不能换挡以及不能及时升降档的问题。最后长城官方承认自己的调教以及程序设定出现问题。后期将会作出调整。同样的一台变速箱,我们自己调教跟合资车企调教,又是两种情况。

小结:在发动机技术透明的现在,我们的动力总成依然不算优秀,主要还是基础工业落后导致,我们不仅加工业稍显落后,而且也没有一台优秀可靠的变速箱,在最重要的匹配上,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汽车扒一扒


都没有说到点子上,不是神马底子差就这些东西都几十年了还好意思说底子差,神马材料不过关,神马设备不够先进,神马管理水平问题,以上这些都不是关键原因,归根到底还是几千年社会观念官本位思想意识根本没能改变,尽管提倡重视科技技术神马的实际上你看看社会上有多少人愿意当工程师技师的,一说考公务员你看看有多少人脑袋削个尖儿向前冲,为神马呢?这个社会根本没把这个当什么回事,这是这个国家的问题不简单是一个行业的发展问题……当然这样如果一个人把需要精心制作的高技术只当个糊口的工作而已,只有能做到最好吗?所以出现现在这样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