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向民间书法学习——江苏省书法院副院长白鹤点评作品

特别声明:作品点评栏目由千年兰亭号在今日头条独家发表,如其他媒体转载,请注明出处。

特别提示:即日起,本栏目针对网友开放。希望点评作品的朋友,请私信。

特约评改人:白 鹤(中国书协会员,江苏省书法院副院长)

如何向民间书法学习——江苏省书法院副院长白鹤点评作品

邹 龙 楷书《正气歌》条幅 规格176cm×47cm

邹龙作品评语:此作者于魏碑用功有年,用笔娴熟,章法布局完整,已窥得魏碑门径。

然仔细推敲,尚有一些问题亟需引起注意:

一是在创作内容上。从开头一看是文天祥的《正气歌》,但落款却是“陶渊明杂诗”,原来是《正气歌》写完尚余一行,便又写陶渊明一首诗中的四句充数。这一点很不好,有画蛇添足之嫌。剩余一行可以落个长款,写点《正气歌》的读后感或是文天祥的生平之类也可以的,为什么要以陶渊明的几句诗来充数呢?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关系呀!书法创作不仅仅是抄诗,创作内容应要求统一,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作者在创作上经验不足。

如何向民间书法学习——江苏省书法院副院长白鹤点评作品

二是一些字用笔草率,表达不到位。临帖学习时,特别是临习魏碑,有些是刻工对文字的生疏或者是刻工草率,造成的异样效果,一定要正确认识,不能只求形似。

三是创作所用的纸张。当前的展览热也催生出了很多五花八门的纸张,此作所用的粉彩纸即是一例。这种纸写起来用笔滞涩,无法表现书法用笔、用墨等妙处,以白宣来写多好呢?其实粉彩纸是很差的纸,它连宣纸都不算,过段时间就会褪色、变脆,为什么非要赶这个时髦呢?

如何向民间书法学习——江苏省书法院副院长白鹤点评作品

《司马景和墓志》拓片(局部)

民间书法,是对非正统、非著名的书家所留下的书法资料的统称,当然这种说法未免以偏概全,只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称呼。我们不能否认民间书法里面也有很多水平很高的作品,有很多古人所没有见到的碑帖并不亚于当时的书法名家,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等着我们和后人去开发、利用。而从书法学习的角度来看,对民间书风如何取舍是一个大问题。

经典碑帖是经过历史检验、流传有序的,最有权威、最能代表中国书法精髓的,所以学习经典的安全性是不言自明的;而民间书风因为其水平良莠不齐、毁誉参半,如果没有足够的判断力和免疫力,学习民间书风会有很大的风险。清末李瑞清、曾熙,二人皆为饱学之士,崇尚北碑,然因对北碑的顶礼膜拜,导致其不辨精粗,形成习气,以致其作品名声虽大,而书品格调不高,康有为亦是一例。而于右任书作则与其三人不同,虽是同出北碑,于右任却学而能化,而其化之者,即一“雅”字也。

“雅”化,即是对民间书风之中粗野、荒率、狂陋、僵硬等不良习气的矫正,一种批判的吸收,是一种有甄别的学习。我们看很多的魏碑墓志,错字、别字现象很多,这说明书者文化程度不高;又有些笔画随意增减,前后风格不统一,这也看得出其刻工的粗率。对这些碑刻,能像临摹经典碑帖那样学吗?

当然,每个人的学养、需要不同,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也不同。对于初学者来说,还是要从经典碑帖入手,熟练掌握一两种字体,打下一定基础之后再尝试换帖,学习民间书法也未尝不可,但一定要有所取舍。选择格调高一些、刻工精细的碑入手为妥,对刻写粗陋的作品要小心,看它有没有可学之处,如其刻工虽差,而结字活泼则学其结字。要先读懂所学对象,找出其优缺点,从而有所扬弃,这样就不会有大的偏差。

如何向民间书法学习——江苏省书法院副院长白鹤点评作品

白鹤示范作品 节临《司马景和墓志》条幅 规格134cm×35c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