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父母相處的時間,只剩 52 天

第 1 個問題:

想想父母做過什麼事,讓你很感動。

第 2 個問題:

你做過什麼事情,讓父母很感動。

你發現了嗎?他們做過讓你感動的事,好像一張紙都寫不完:深夜回家,餐桌上溫熱的宵夜、出遠門時行李箱裡摺好的衣服、過年回家時的一桌好菜……

而我們為他們用心做過的事,好像一隻手就數得過來。

甚至,當你問自己「我為他們做過什麼」時,你的腦子,是空白的。

你和父母相處的時間,只剩 52 天

01

父母做過什麼事,

讓你十分感動?

@喵小魚

「我的老爸愛撒謊。」

住院的時候,下著大雨打著雷,怕老爸辛苦,讓老公陪床。

老爸總是嘴上說已經回家了,其實每天晚上睡在住院部樓下,第二天一大早出現在我的面前。

他太不會騙人了,可我心裡又氣又感動。

你和父母相處的時間,只剩 52 天

@生活就得屁顛屁顛地過

「回家吧!爸養你。」

快三十那會兒,生意失敗,爆瘦、父母大老遠跑過來看我。

不善言辭的老爸只說了這麼一句話:

回家吧!爸養你。」讓我再也繃不住,眼淚止不住地流。

@環兒

「一碗糖雞蛋,我吃哭了。」

當初不顧父母反對,嫁給遠在東北的老公,給父母氣的,很多年一直不敢回家。

還記得第一次帶老公孩子回家的時候,大半夜媽媽在家等著我們,給我們煮了碗糖雞蛋。當時吃著吃著,我眼淚就掉下來了。

@黃瑩

「今天晚上,我們做了很多菜。」

過節了,我和父母說不回去了,問父母今晚吃什麼。

他們知道我不回家有點失落,又故意開心地說,今晚殺鴨子,會炒好多菜。

我那晚悄悄地回家,當我到家時,看到他倆孤零零地在吃飯,桌上只有一盤炒青菜和兩碗白粥,我眼眶立刻溼透了,什麼也說不出來。

@刺蝟

老爸說:「我可沒想你」。

老爸是一個不善表達感情,嘴硬心軟的人,從來不會說溫暖的話,他覺得這很肉麻。

記得老爸有次喝醉酒,打電話給我說:

你媽說她想你了,和你說一聲,我沒有想你。」。那一刻,覺得想哭又想笑。

你和父母相處的時間,只剩 52 天

@Sun

「爸爸和寶寶,只拍了一張照」

生寶寶的時候,我爸爸已經查出胃癌晚期。他當時的情況是沒什麼力氣活動了。

當晚 22:15 分生了孩子之後,我打電話給他。還沒響兩聲,他就接起來了。

怎麼樣,怎麼樣?你沒事吧?

知道我生產順利之後,他在電話裡和我說:

你辛苦了,恭喜你做媽媽了。

第二天,爸爸特地去理髮店理髮,然後來醫院探望我和寶寶。爸爸抱著寶寶拍了一張照片,那張照片成了寶寶和姥爺的唯一一張合影。

02

你在家的日子,

就是父母的節日

@一切隨風

男 56 歲 生有一子一女

「孩子,別再給我買東西了。」

子女都在外地工作,我又不太會坐車,只能等著他們過節回家,才能見到他們。

現在小年輕喜歡旅遊,一年到頭啊,也只有過年的時候,能見上幾天。

如今物流發達了,他們很愛買各式各樣的東西捎回家:保健品、衣服、按摩器……

唉,不要再給我買這些東西了,多回家陪陪我和孩子他媽,就夠了。

你和父母相處的時間,只剩 52 天

@幸福人生

女 47 歲 生有一女

「你在家的日子,就是節日。」

女兒今年研究生畢業了,說是想留在北京打拼。孩子她爸死得早,這女兒不在身邊,心裡總覺得空落落的。

但是我還是想支持女兒的決定,她天性愛闖、愛拼,我相信她的能力。

你和父母相處的時間,只剩 52 天

現在年紀大了,一年就盼著國慶和春節,孩子能回家,聽我嘮叨幾句。

只要她回來,我就很開心,什麼時間都不重要。

她在家的日子,每天就像在過節一樣。

03

你和父母

相處時間只剩 52 天

關於「衰老與死亡」的話題,《最好的告別》一書是這麼討論的:

年輕人喜歡結識新朋友,而不是跟兄弟姊妹待在一起;

老年人剛好相反,年紀大了以後,交往的人減少,主要變成家人和老朋友。

你的父母,正在邁向老年,又或者是已經步入老年生活,他們已經開始不斷縮小自己的朋友圈。

而很多年輕人至今沒有想過「父母會老」這件事。

奇葩說第四季時,有一個辯題讓所有人淚奔,叫「父母要去養老院時,應不應該尊重。」

正方的劉鎧瑞問在場的觀眾:

當一個老人因為年紀漸長吞嚥功能出現問題,吃東西噎著了應該怎麼處理?

當一個老人因腦內大出血出現了應激性的胃潰瘍,大口嘔血時,我們應該怎樣幫助他?

大家都語噎了。

你和父母相處的時間,只剩 52 天

對於疾病,我們抱著僥倖心理,總覺得不會發生在自己和家人的身上。我們不會急救措施,我們不懂如何對自己和家人的身體情況進行自我檢查。

對於父母,我們也抱著僥倖心理,總覺得父母身體都還健康,我現在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處理,等以後了我再回家陪伴他們。

你和父母相處的時間,只剩 52 天

幾年前,臺灣孝行執行委員會出的一本名為《別以為還有 20 年,你和父母相處的時間只剩 55 天》的書中寫到:

如果我們常年在外和父母分開住,我們按照假期和節日來計算一下和父母相處的時間:

假設你的父母今年 60 歲,我們預設,他們還有 20 年的壽命。

20 年 *(過年 6 天 * 每天相處 7 小時+小長假 3 天* 每天相處 7 小時)

=1260 小時= 52 天

在父母剩餘的壽命中,我們每年過年回家呆 6 天,中秋、元旦、清明等小長假回家一趟和父母見見面,我們能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只剩下 52 天了。

人生很長,你能陪伴他們的時間,真的還多嗎?

04

他們真正需要的,

其實很簡單

前段時間,湖南衛視的一個綜藝節目《兒行千里》中提到一個問題:

你能做到每天和父母通電話嗎?

有位觀眾慚愧地說道:「上學的時候還能堅持一週兩次吧,上班之後差不多一個月一次了,現在如果沒有特別重要的事情,我都不會主動和父母打電話。」

另一位觀眾說:「打電話也不知道聊什麼,每天發朋友圈他們能看到就行了吧。

你和父母相處的時間,只剩 52 天

很多子女就是靠著這份「自信」去生活。把更好的「耐心」和「情緒」給了身邊的朋友;把所有的「消極」和「牴觸」留給自己的家人。

其實父母想要的不是保健品、不是名牌衣服,也不是冰冷的按摩機器。

他們真正需要的,就是你簡單而又溫暖的陪伴。

正如上文 56 歲的讀者 @一切隨風 所言:

「孩子,別再給我買東西了。

多回家陪陪我們就好了。」

多陪陪他們聊聊天,對他們多些耐心,定期帶父母去做體檢。

我想,這就是最好的禮物。

你和父母相處的時間,只剩 52 天

看完這篇文章,

你打算為父母做些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