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蜗居客的租房故事:90后女孩合租花1500元,7平小屋住俩人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一线城市的房租成为打工者最关心的话题,不少地方别说买房子,如今连租房子都租不起!今天,这是摄影师拍摄的一组天津卫打工人员的租房故事!这是唐山姑娘江依第一次租房,今年研究生毕业之后,她和朋友找到了房屋中介。她希望能找个治安较好的环境。“你放心,楼下就是派出所!”中介告诉她。后来她发现,这是一个负责地铁治安的派出所。

之所以租在这里,主要还是上班方便,离公司只需两站地铁的距离。位于朝阳里这套5层顶楼的小两室,55平方米,房东跟江依一样是“90后”,当时就在这里结的婚,在屋里的各处都贴上了“囍”字。江依喜欢的也是这一点,干净。不过,当她妈妈来她住的地方“视察”的时候,还是被屋里狭小的卫生间惊讶到了。

尽管房子是北向的,不太通风,外面凉快的时候屋里还得开空调;尽管小区外的津河,不时会传来阵阵臭气,江依觉得这些她都能忍受。况且这里的生活实在太便利:楼下就是一个蔬菜水果批发店,东西都很便宜,周边还聚集了两三个超市,日常所需都能买到。而每月3000元的房租,分摊下来每人1500,也是个比较合适的价格。


老马44岁,黑龙江人,在天津和平区当环卫工,“就是倒垃圾的。”他补充道。凌晨4点到6点出门干活,下午1点半继续,在这之间,他有几个小时可以睡个回笼觉。老马在他的出租屋里,给自己斟上半碗酒。从旧货市场淘来的小电脑,正在播放一部古装喜剧。他随身带着印有“马到成功”的皮质酒袋,原装的酒早已喝光,现在里面装的是42°老村长。

来天津五年,老马一直住在和平区的新华里,与工友合租的这间小屋,大约七八平方米,月租450,每人分担225。老马住的是一楼,横竖两张床占去了屋子大半空间。“厕所啊,出门左拐到头再右拐就是了。”为了透气,平日都开着门。门上的财神爷,是今年新贴的,灯光照射下,屋里就数它最亮。这地方是洼地,前阵子天津下大雨,积水正好淹到了床板的位置。“那怎么办?”“还能怎么办?在床上凑活睡了一晚。”

同样是在原来的日租界,来自山东的茂升夫妇在不足20平米的小屋中拍下这张合影。2018年1月,妻子玉娟被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转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治疗。在与医院一墙之隔的海光新村,他们租下这间小卧室,每月的房费1100元,电费自理。性价比并不高,但这个价格在天津市中心基本租不到什么好房子。


这两栋小楼的住户,有不少是跟他们一样来津求医的患者和家属,楼道仅容一人能通过,居住着大约30户居民。他们共用一个卫生间,只有三个坑,每户每月需要缴纳10元清洁费。在茂升夫妇的房间里,最贵重的家用电器,要数房东提供的这台老式冰箱,每天耗电一度多。打开冰箱,空荡荡的,但还是得开着,用来冷藏妻子每天所需的药物。

这里位于天津市西青区大学城。房东将自家的阁楼隔成三间,分别出租。韩飞的房间被他称为“鼠窝”,他量过,屋里最低处只有86厘米,有时候躺在床上要站起来,一下子撞到屋顶,顿时眼冒金星。房间内没有空调,闷热潮湿,只有到了晚上,房东才会给提供一台风扇。在韩飞看来,眼下收入并不乐观,对于居住条件不能要求太高,有个地方睡觉就很知足。

无聊的时候,韩飞在屋内健身,只能做俯卧撑和仰卧起坐。从住处到最近的地铁站,距离3.5公里,每天早晨,他要骑20分钟左右的单车去倒地铁。“骑车锻炼好啊,不用花钱去健身房。”韩飞说。工作两个月,他瘦了七斤多。


不只是天津卫,今年以来北上广深各大城市房租飞涨,让外来务工人员直呼租不起房子!你又怎样的租房故事,欢迎来说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