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西北军“五虎上将”最终的结局是怎么样的?

雯雯聊热剧


冯玉祥,一个人称“倒戈将军”的军阀,他能够在一个英豪辈出、风云变幻的乱世里脱颖而出,崛起成为控扼一方的人物,他的手下自然也少不了能征善战的战将。

1922年冯玉祥所部由两个旅扩充为五个旅,五个旅长分别是张之江、李鸣钟、鹿钟麟、刘郁芬和宋哲元,这五个人后来被称为冯玉祥的“五虎将”。

张之江,生于1882年,字紫珉。

张之江曾是冯系的第二号人物,算是冯玉祥的“老兄弟”,曾同在清军第20镇任职,后来又因为参加滦州起义而被解职,1914年时张之江辗转投靠了冯玉祥,为老冯立了不少功。

不过,张之江没有被冯玉祥视为兄弟,动则打骂,下跪也是少不了的事。

冯玉祥后来众叛亲离,或多或少也和他处理上下级关系的方式有关,张之江他们为冯玉祥的野心在战场上拼死拼活,可是冯玉祥却将他们当成狗。

1926年冯玉祥被迫辞职跑去苏联考察后,将西北军交给了张之江。但是以张之江的能力,他显然坐不稳西北军总司令这个位置,一个是因为他压不住西北军中的中上级将领,一个则是他打不过张作霖和吴佩孚。实际上,不要说张之江打不过张、吴,想想冯玉祥为什么要通电辞职跑去苏联?还不是因为打不过奉系和直系的联军,所以想通过辞职保住西北军。

后来,蒋介石发起了北伐,冯玉祥抓住了这个难得的机遇从苏联回国,然后在五原誓师。

张之江也由此逐渐脱离了军界,然后跑去推广武术了,1928年在南京挂牌成立了“中央国术馆”,张之江亲任馆长。1936年张之江挑选国术精英参加奥运会表演,引发了轰动,他本人也获得了五环纪念章。

1969年,张之江在上海病逝。

李鸣钟,生于1887年,字晓东。

李鸣钟在冯系的地位仅次于张之江,冯玉祥早期最器重的两个人就是他和张之江,两人被冯视为左膀右臂。

冯玉祥后来因为缺乏人才,所以在军中专门弄了一个模范连,想要用来培养军官干部,李鸣钟就是这个模范连的连长。吉鸿昌、冯治安、石友三这些人都是从这个模范连里走出来的,后来都在西北军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冯玉祥输掉了蒋冯阎战争之后,李鸣钟也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从此走向了下坡路,然后一步步脱离了军界。但是,李鸣钟对于抗战却不含糊,只是他也多少有点“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无奈。

1949年,李鸣钟在上海病逝。

鹿钟麟,生于1884年,字瑞伯。

1924年冯玉祥这厮趁着第二次直奉战争打得不可开交之际,偷偷溜到了北京,发动了“北京政变”,用冯玉祥自己的话说叫“首都革命”。冯军第22旅旅长鹿钟麟和第8旅旅长李鸣钟奉命率军先入北京城,22旅入城后迅速控制了城门、车站以及电报局和电话局等处,稳定了局面。

鹿钟麟带着冯玉祥的命令进了紫禁城,让他将溥仪驱逐出皇宫。

鹿钟麟问溥仪:“你今后是打算当皇帝,还是要当平民?”

此时已经18岁的溥仪既惊惧于鹿钟麟手里的枪,又恐慌于平静而“权势滔天”的生活被打破,但是最后也只能无奈地说:“我愿意从今天起就当平民。”

听完溥仪的话,鹿钟麟又说道:“现在是中华民国, 同时还有个皇帝称号是不合理的, 今后应该以公民的身份好好为国效力。”

当时的溥仪恐怕在想,朕的大清已经亡了,让朕为你们的国效力,效个屁的力!

四十年后,鹿钟麟与溥仪在政协会议上相遇,鹿问溥仪当年说的到底是不是真心话,溥仪说不是,想想也是,他在皇宫里好好的当自己的皇帝,好吃好喝好享受,谁乐意被赶出去?

蒋冯阎战争过后,鹿钟麟也逐渐退出了舞台。

1966年,鹿钟麟在天津病逝。

刘郁芬,生于1886年,字兰江。

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被段祺瑞和张作霖联合起来摆了一道,被任命为西北边防督办。

1925年8月,甘肃陆军第1师第1旅旅长李长清趁甘肃督军兼第1师师长陆洪涛卧病在床时发动兵变,驱逐陆洪涛。北京政府收到消息后,段祺瑞即任命冯玉祥为甘肃督军,想要将冯玉祥打发到甘肃,冯当然也不傻,所以让国民军第1军第2师师长刘郁芬代理甘肃督军,如此一来,自己既没有离开权力中心,又可以趁机扩张地盘。

刘郁芬进入甘肃后,采取了打压、拉拢和分化地方实力军阀的政策,迅速稳定了甘肃局面。

蒋冯阎战争爆发后,刘郁芬率部参战,失败后寓居北平。

1940年不甘心、不甘寂寞的刘郁芬投靠了汪精卫,先后任汪伪政府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开封绥靖主任、中央军委总参谋长。

刘郁芬的胡须留得也很汉奸。

1943年,刘郁芬病死与北平。

宋哲元,生于1885年,字明轩。

宋哲元曾在乡间当私塾先生,后来到北京考入北洋陆军第六镇随营武备学堂,毕业后入陆建章部,此时的冯玉祥也是陆建章的人。1912年,宋哲元成为左路备补军前营的一个哨长,左路备补军前营管带则是冯玉祥。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宋哲元任国民军第11师师长。

蒋冯阎战争之后,冯玉祥的西北军被蒋介石和张学良收编,宋哲元所部被张学良收编为东北边防军第三军,当时张学良还特意送了一把将军指挥刀给宋哲元。1931年6月,宋哲元部又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9军,后率部参加长城抗战,在喜峰口战役中一战成名。

1935年宋哲元被授予陆军二级上将军衔,任平津卫戍司令。

这一年,宋哲元来到了人生的风口浪尖上,一着不慎则万劫不复。他不顾蒋介石的反对率领29军进驻平津,取得了平津地区的控制权,然后拒绝日本人的收买,将日本人拟定的协定文稿一把火烧了。

这一年,何应钦签署了《何梅协定》将华北拱手让给了日本人。蒋介石要送,可是宋哲元却不肯送。

宋哲元依靠他在平津地区的实力,阻滞和延缓了日本人对华北地区的侵食,在“华北事变”中保持了民族气节。

1937年日本人制造“七七事变”后,宋哲元赴天津召集所部将领开会,后从天津乘坐火车返回北平时,差点走了张作霖当年的老路。

平津失守后,宋哲元曾通电辞职,后被蒋介石任命为第1集团军总司令,奉命反攻平津,只可惜终究没成功。

1938年4月第1集团军番号被撤销后,宋哲元失去了军权,随后于7月辞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职务,后因病辗转各地养病。

1940年4月,宋哲元病逝于四川绵阳。

冯玉祥吊唁时扶棺痛哭:“明轩身后太萧条,他真正做到了岳武穆所说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了。我将来也许还不如他呢!”

1948年冯玉祥从美国乘船回国,在前往苏联敖德萨港时因轮船失火而死,结局确实不如宋哲元。

冯玉祥的“五虎将”个个是因病去世,没有一个是死于非命,但是冯玉祥自己却死得不明不白。

“五虎将”中只有一个刘郁芬晚节不保,冯玉祥则因为最后一次骑墙后命丧黑海,从而保住了名节,更是得到了一个“爱国将军”的帽子,算是死得值了。


吾与吾国


冯玉祥西北军“五虎上将”无一人死于非命,其中三位病死在解放前,活到解放后的另两位属高寿,老大哥张之江活到87岁,二哥鹿钟麟活到82岁。

让人唏嘘的是,打响长城抗战第一枪,血战喜峰口时写下豪言壮语“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有进无退,死而后已”的宋哲元1940年就中风病故了,终年56岁属于西北军五虎上将中最短寿的。

另一让人哀叹的是,五虎上将中的刘郁芬在抗战期间投敌做了汉奸,若不是1943年病死在北平,他的命运终点不是在大牢,就是在刑场。

下面简单说说西北军的这五虎上将。

张之江

张之江是西北军五虎将之首,冯玉祥前期两大助手之一。论资历,他算是冯玉祥的老弟兄,两人从光绪末年就一起在第一混成协、第二十镇共事。

滦州起义后,他和冯玉祥同时被解除了军职,但冯玉祥在内姑父陆建章的提携下,短短两年就又从营长升到了旅长。没有门路的张之江就是在这阶段投奔的冯玉祥,成了冯的部下。

冯玉祥的西北军表面上挺艰苦奋斗、挺与时俱进的,但内部执行的其实是封建家长制,冯玉祥在西北军中是绝对的君,其他人,无论是五虎将还是十三太保都是臣,犯了错都要跪,都要挨板子。

张之江虽然是冯玉祥的老弟兄,算是西北军的二号人物,但他在军中的威望并不高,尤其是十三太保那些骄兵悍将根本不买他的账,加之个人能力也不强,所以他在西北军给人的感觉很像是打高级酱油的。

在冯玉祥与吴佩孚、张作霖混战的那段时间,张之江曾代替暂时下野的冯玉祥执掌西北军,但他根本玩不转,让张作霖、吴佩孚打的屁滚尿流——

因为这个,张之江后来就退居二线了,此后一直以西北军元老的身份打各种酱油,从民国一直打到解放后,此外就是花了半辈子精力推广中国武术。

最后给张之江贴个标签,枪杀徐树铮的直接责任人是他;北洋时代少有的虔诚基督徒是他;超一流武术家是他。

李鸣钟

李鸣钟也是冯玉祥前期两大助手之一,他也是早早就与冯玉祥结识了,参加过冯玉祥的武学研究会,以及后来的滦州起义。自冯玉祥发迹后,李鸣钟从模范连连长干起,并一路升到了师长。

比起张之江,李鸣钟很能打仗,而且常打胜仗,在西北军中有福将之誉,1925年在天津指挥的那场对李景林的“神兵天降”攻坚战算是他军旅生涯最精彩的章节。

除了能打仗,李鸣钟还颇有儒将能臣风范,很会笼络人,也很会用人,吉鸿昌就曾受过李鸣钟的赏识提拔重用。

如果不是因为李鸣钟骨子有君子性格,这样一个文韬武略的人,理应在民国史上占据更显赫的位置。就是因为他太过刚正,太过君子,所以在乱世纷争中他显得有些不自如,也不大想投入。

中原大战时,处在既要依附老蒋,又不想背叛老冯的局面下,李鸣钟最终选择了出国留洋。

1930年回国后,面对老蒋的拉拢,他也没有就范,而是弃军从商去了。

1937年七七事变后,李鸣钟的表现很有气节,日伪查封了他北平的住宅,面对日伪的要挟和诱惑,李鸣钟断然道:亡国奴不如丧家犬,我绝不给日本人做事。

化妆逃回河南老家后,李鸣钟曾请缨再赴沙场,遗憾地是他没能得到回应。

之后,李鸣钟给孙连仲当过顾问,主持治理过黄河。解放前夕,老蒋派人给他送去了飞台湾的机票,但李鸣钟最终选择留了下来。

若不是在上海解放前夕,他暴发了食道癌,解放后,他应该能有些作为。

周总理在得知他病故后曾连说:“可惜!可惜!”

宋哲元

宋哲元是冯玉祥后期两大助手之一,北洋陆军随营武备学堂毕业后即投奔到冯玉祥麾下,此后一直随冯玉祥转战各地。

1930年中原大战,冯玉祥战败后,宋哲元招笼西北军残部被归到了东北军序列,算是保存了西北军的余脉。

1933年1月1日日军攻榆关,热河危急,2月18日宋哲元通电全国,决心抗击日军,奉命开赴北平附近参加长城抗战,任第三军团总指挥,防守冀东。

长城抗战是宋哲元一生最华彩的时刻,血战喜峰口,毙敌五六千,二十九军大刀队令日军闻风丧胆,名扬天下,宋哲元抗战誓言更是成了当时激励国人的豪言壮语。

但与此同时,宋哲元又是个相当复杂的人,一方面他有誓死抗战的爱国意识,另一方面他又有旧派军阀的割据想法,所以他后来在平津的所作所为很是摇摆不定,既想与日本人周旋,又想建立一个独立王国,搞军事割据。

卢沟桥事变后,宋哲元始终抱有为西北军留点底子的想法,其对冯玉祥的忠诚固然令人慨叹,但也有在日军面前委曲求全的味道。

在北平城下,宋哲元虽然率部对日军作了浴血抵抗,但因实力不济、决心不定,终未能阻止日军,平津很快沦陷了。

率部撤出平津后,韩复榘有意联合宋哲元、刘湘趁乱倒蒋以代之,宋哲元认为此事有碍抗战大局,于是密报了老蒋,此事不仅让老蒋对韩复榘起了杀心,对宋哲元本人也是起了疑心。

随后,老蒋肢解了宋哲元的第一军,从此,宋哲元基本离开了军界。忧愤之下,身在大后方的宋哲元先是突患肝病,后又患脑血栓,1940年,56岁的宋哲元以中风不语病逝在四川绵阳。

鹿钟麟

鹿钟麟也是冯玉祥后期两大助手之一。北洋时期随冯玉祥征战,干的最出名的事大概要算奉冯玉祥命令进紫禁城驱逐末代皇帝溥仪了。

做皇帝还是当公民?鹿钟麟对溥仪的这句问话在民国史上很经典,一对冤家仇人在解放后的相逢一笑泯恩仇也是那个时代一个意味深长的注解。

鹿钟麟淡出历史,也是因为中原大战冯玉祥败北。

抗战时期,韩复榘被杀,冯玉祥一度曾想让鹿钟麟接管韩的第三集团军,但韩的旧部不买账,鹿钟麟最终只能败兴而返。

后来虽干过晋察战区司令兼河北省主席,但因为手里没部队,始终没能弄出真正的名堂。

解放后,鹿钟麟在天津以一个普通居民的身份参加街道工作,1966年,病故。

刘郁芬

刘郁芬是西北军五虎将中的唯一大污点,抗战时期,他投降了汪精卫,做了汉奸。

他的人生大转折也是发生在中原大战。

中原大战前他颇受冯玉祥器重,冯玉祥战败后他即闲居北平做了寓公。

比较讽刺的是冯玉祥对这个后来的大汉奸评价颇高。冯玉祥说他“忠厚老实,谨严稳重,做事很少有失察的时候。”又说他“厚道忠诚,循规蹈矩,虽有过于稳健、不敢冒险之病,实在亦颇有能力。”

很显然,老冯是看走眼了。

1943年,刘郁芬病死在北平,终年57岁,算是躲过了秋后算账。


黑句本


冯玉祥的五虎上将有两位一直活到了80岁,分别是老大张之江和老二鹿钟麟,其他三位都是在解放之前病死的。



张之江

张之江在五虎之中排名第一,对冯玉祥忠心耿耿。他很早就跟随冯玉祥,在军中资历比较深,但是威望远远不够。张之江此人重信守义,但是实话说在军事和政治能力上比较一般。在冯玉祥短暂下野的时候,张之江曾经担任过代理总司令,这一段期间将他的短板暴露无遗,在和张作霖、吴佩孚的作战之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

后来冯玉祥回国,他也很清楚自己有几把刷子,渐渐退居二线。张之江最主要的贡献是在中国国术之上,还为国家选拔武术队参加第10届奥运会。建国后,他成为政协委员,在1969年病逝。

李鸣钟

就军中资历来说,李鸣钟和张之江一样是很早就追随冯玉祥的人。但是李鸣钟更能打仗,在西北军之中是有名的福将。

李鸣钟是五虎将之中抗日比较积极的一个,抗战爆发之后,李鸣钟因为被当局者所忌,一直被雪藏,数次上书要求带兵抗日都得不到国民党的回复。但是李鸣钟毫不放弃,后来通过孙连仲才得到了为国效力的机会。黄河花园口自从被老蒋下令扒开之后,连续七八年泛滥成灾,李鸣钟殚精竭虑救治灾民,他所做的一些都被人们看在眼里。

李鸣钟最终放弃了去台湾的机票,他留在了上海,但是却没等到新中国成立就病逝了。1986年,中共中央统战部认定他为爱国民主人士。

宋哲元

和宋哲元一起在抗日中留名的就是西北大刀队了。1933年长城抗战之中,他带领西北军的大刀队以一招夜袭日军大获全胜,全国沸腾,至今听来都是气势恢宏的一段战事。韩复渠曾有意联合宋哲元倒蒋,宋哲元反感内战,觉得会影响抗日,将此事告诉了老蒋。老蒋对韩复渠起了杀心,却也对宋哲元留了个心思,此后宋哲元被老蒋架空军权,他气愤之下重病缠身,最终没有看到抗日胜利就死在了四川。

鹿钟麟

鹿钟麟闯宫已经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历史桥段,在北京政变之中,他不费一枪一卒,三天之内就搞定了溥仪,让他成为了一个合法的“公民。”中原大战结束之后,随着冯玉祥的败北,他也淡出了军界。天津解放之后,他也以一个公民的身份参加街道工作,1966年病逝,也算是五虎之中最平稳的一位。

刘郁芬

和刘郁芬同为五虎,大约李鸣钟和宋哲元是极为不耻的。因为他在抗抗战期间投敌卖国,在汪精卫手下担任开封绥靖公署主任。1943年,57岁的他病死在北平,这也算是他的幸运了。


木剑温不胜


大家好,我是余雯雯,一个爱历史的女生,我来说说我所知道的吧,不足不正确之处,还请大家给我指正。

冯玉祥靠袁世凯留下的陆军第七师第一营起家,在成为陕西的督军,掌握了西北 政权,他的军队也被称为西北军,当时冯玉祥也有着自己的“五虎上将”,那么今天来聊聊冯玉祥的五虎上将。

第一虎将:张之江

张之江的河北人,跟随冯玉祥参加 滦州起义,后来一直跟随着冯玉祥,可谓是冯玉祥最忠心不二的部下,冯玉祥也很信任他,直奉战争的时候,他就任旅长,北洋政府还授予他“洸威将军”的称号,1936年它还代表中国国术馆队员参加了柏林奥运会,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武术,在抗战的时候,他是第五战区的高级军事顾问,建国后还做过政协委员,在1969年与上海逝世。

第二虎将:李鸣钟

李鸣钟是河南人,参军之后就在冯玉祥的手下,深受冯玉祥的赏识,冯玉祥做营长,他就是做冯玉祥的连长,李鸣钟是一个能打仗的将军,抗战的时候日军让他投降,他一口回绝,后来他还复出参加抗战,成为河南省政府委员。后来在上海逝世。

第三虎将:宋哲元


宋哲元将军是山东人,曾就读于北洋陆军的武备学堂,后来在北京工作时结识到冯玉祥,后来他追随了冯玉祥,跟随冯玉祥南征北战,立下了很多战功,抗战时期,他曾率领西北军参加长城抗战,闻名于世的“大刀队”就是他的部下,无数小鬼子成为刀下之魂。不幸的是宋哲元将军在1940年突发中风而死。

第四虎将:鹿钟麟





鹿钟麟是在北洋军中认识冯玉祥的,后来他也跟随冯玉祥起义了,此后一直追随冯玉祥,当年把溥仪赶出紫禁城的就是他,抗战时期,他还跟随冯玉祥身边做参谋长,后来在1966年因病逝世。

第五:刘郁芬

刘郁芬是河北人,1932年曾被国民政府任剿匪司令进攻我党,抗战时期,他投靠了日本人,沦为日本人的走狗,在汪精卫手下任职,1943年在北平逝世。

冯玉祥的“五虎上将”其他四位都是铁骨铮铮的将军,只有刘郁芬投靠了日本,成为民族的败类。

我是余雯雯,一个爱历史的女生,还请大家关注我,这里也谢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雯雯聊热剧


冯玉祥的西北军出了很多的厉害的人物,不光有五虎上将,还有十三太保。今天主要冯玉祥的五虎上将。

张之江,李鸣钟,宋哲元,鹿钟麟,刘郁芬这五个人就是当时冯玉祥西北军的五虎上将。

张之江:一开始就跟着冯玉祥,光绪年间的时候就一起驻扎在辽宁新民府,1924年北京政变之后,升为察哈尔都统,当时还算是做的不错,受到了一些好评。1926年冯玉祥下野,远赴苏联。就把西北军交给了张之江,但是张之江的能力和冯玉祥相比还是差了一些。西北军也是四分五裂的,冯玉祥不得已回国,张之江呢自己也是心力交瘁,从此就退居二线了。都是当了一些无关紧要的官,解放后担任过几届政协委员,1966年去世。

李鸣钟:也是最早跟随冯玉祥的一批人,得力的助手。1928年担任过郑州市市长,第二集团军总指挥,中原大战之后西北军解体,1931年担任22陆军总指挥和30师师长,抗战爆发后1938年9月,被孙连仲聘为第二集团军高等顾问,1939年1月任第一战区高等顾问,9月任河南省政府委员兼赈济委员会主任。1945年年底任黄河花园口堵口工程委员会副主任。1948年任监察院监察委员。1946年因病去世,1986年的时候中共中央批复了将李鸣钟定为爱国民主人士。

宋哲元:29军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卢沟桥事变之后就是29军率先奋起反抗的,大刀队。当时宋哲元就是29军军长,后来胜任一战区副司令兼任第一集团军司令。统领十几万人。后来被蒋介石猜忌,就把第一集团军肢解了,比如说张自忠的59军就划给了李宗仁,刘汝明的68军划给了程潜,石友三的181师就去冀南打游击去了。不久宋哲元就辞职了,1940年病逝于四川绵阳。

鹿钟麟:抗战后担任华北宣抚使,解放后担任过前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667年病逝于天津。

刘郁芬:抗战爆发后,投降了汪伪政权,当了汉奸。1943年病死在北平。


小伍讲历史


冯玉祥一个能从一介小兵坐上民国一级上将的猛人,鼎盛时期冯玉祥麾下坐拥军队22万,势力范围达甘肃、宁夏、青海以及内蒙古部分地区,可谓名副其实的中国大军阀。而冯玉祥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的成就,其麾下的五虎将和十三太保的功劳绝对是功不可没的,而其中的五虎将就是张之江、李鸣钟、宋哲元、鹿钟麟、刘郁芬,那么为冯玉祥立下大功的这五个人他们的结局最后都是如何的呢?

张之江

西北军五虎将之首。光绪末年,他跟冯玉祥曾经共事于北洋军第二十镇,当时冯玉祥任步兵营营长,他担任骑兵营排长,后因跟随冯玉祥参加滦州起义而被解职。1914年张之江在张绍曾那里升职无望后,随投靠了当时借助着陆建章的实力混的风生水起的冯玉祥,当时冯玉祥已是十六混成旅旅长,张之江到他那里坐上了十六混成旅参谋的位置。之后随着冯玉祥实力的增强,及地位的提升,张之江的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先是在1916年3月25日被授为陆军骑兵中校,不到5天他就又被授为陆军骑兵上校。1918年6月,张之江因打击日寇有功,被正式晋升为陆军少将,同时任第十六混成旅第二团团长。

第一次直奉战争张之江在兵力单薄的情况下,率部驱逐了盘踞河南省多年的军阀赵倜,随因功被晋升为第七混成旅旅长,随后被晋升为陆军中将。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后,张之江被任命为直军讨贼军第三军第一路司令,后在冯玉祥倒戈后,在北京杨村击溃了吴佩孚的军队俘其旅长潘鸿钧。之后冯玉祥晋升其为察哈尔都统,兼国民军骑兵第一旅旅长,

自此张之江成为了冯玉祥西北系中举足轻重的重要人物,甚至可以被称为元老。

之后张之江跟随冯玉祥参加了国民政府发动的北伐战争,其任国民联军第一军军长,兼西北边防督办。北伐战争胜利后,其被冯玉祥任命为国民军在南京政府的联络官,后因病辞去了在西北军的所有职务,在南京安心养病。1928年,张之江身体逐渐康复后,就被任命为军事委员会委员,并兼中央国术馆馆长(主管中国武术的中央行政机构),后不久之后成为中央禁烟委员会的主席,该委员会成员包括蒋中正、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李济深、何应钦等人。再这之后张之江就再也没有参加过国内的内战(但在1936年1月升为陆军中将),而是专心的南洋各国宣传中国的国术,1936年8月更是率领中央国术馆派队员参加了柏林奥运会,

被后人誉为“中国国术开始走向国际体坛的第一人”。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张之江成为第五战区高级顾问,负责协助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西北系将领,并参加了台儿庄战役。1946年,张之江以陆军上将的身份开始有现役转为预备役,后在48年成为国民政府的立法委员。49年新中国成立后,张之江成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直至69年5月12日病逝于上海华东医院,享年85岁。

李鸣钟

冯玉祥早期的两大主要助力之一。冯玉祥在担任左路备补军团长的时候,李鸣钟就是他手下的连长。后随着冯玉祥地位的提升,李鸣钟的职位也有连长直接升到了国民军第1军第6师师长,军械也从陆军中尉升到了陆军中将。而李鸣钟之所以能够获得冯如此的重视,主要就是因为他是冯部中最能打战的将军,也是打胜战最多的将军,被世人称之为冯部的“福将”,在郭松龄反奉一战中,冯玉祥就是靠着李鸣钟的计策才夺取了整个天津;直奉战争中,也是李鸣钟偷袭奉军的计策才最终击垮了强大的奉军。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因国民政府的猜忌李鸣钟请战抗击日寇的请求被拒绝,后得到孙连仲的极力推荐,李鸣钟才被任命为河南省政府委员,及河南省赈济委员会主任委员。49年解放前夕,蒋介石本想让他去台湾,但是李鸣钟拒绝,并积极联络旧部,准备在上海解放后,北上参加革命。但是最终李鸣钟还是没能完成他北上参加革命的愿望,1949年6月29日上海刚解决不久,李鸣钟就因食道癌的关系病逝在上海虹桥中西疗养院,享年63岁。

宋哲元

北洋陆军随营武备学堂毕业,毕业后就加入冯玉祥的左路备补军前营任哨长。1921年因冯军在攻打陕西和河南的时候多有战功,遂被升为第二十五混成旅旅长,军衔也被提升为陆军少将。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被任命为国民军第十一师师长,25年又被任命其兼任为热河都统,并晋升为陆军中将,自此宋哲元随成为一方诸侯。

1927年追随冯玉祥参加国民政府的北伐战争,并任命为第二集团军北路军总司令,后北伐战争胜利后,被任命为陕西省主席,及军事委员会委员。1930年蒋冯战争,冯玉祥失败后,宋哲元被张学良收编,并被任命为陆军东北边防军第三军军长。1931年日寇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宋哲元随即通电全国,誓与日寇决一死战称“宁为战死鬼,不为亡国奴”,后与1932年被任命为察哈尔省主席。1933年王以哲部在古北口与日军血战数日,最终因寡不敌众只得退守南天门阵地。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前期宋哲元因对日军抱有幻想随对日军一味的委曲求全,后在看清楚日军的真实意图后,随对日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但是无奈寡不敌众,在武器装备全面落后日军的情况下,宋哲元部最终以副军长佟麟阁、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以身殉国,伤亡五千余人的代价退出了北平。但不管如何宋哲元部对日军的殊死抵抗,我们绝对不能忘记。但是到了1937年11月,宋哲元部因连日争战,损耗惨重可以说已经是丧失了主动进击的能力,随即宋哲元部与日军一触即溃,之后整个华北都相继失陷。

1938年1月宋哲元退守到河南新乡后,因无言面对江东父老,宋哲元随辞去集团军总司令职,后在9月宋哲元突患肝病和脑血栓被撤到后方休养。1940年4月5日宋哲元因中风而病逝于绵阳,享年56岁。

鹿钟麟

鹿钟麟就是在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之时亲自率兵将末代皇帝溥仪赶出紫禁城的人物。1908年,鹿钟麟加入了冯玉祥组织的反清的武学研究会,同时也跟随冯玉祥参加了滦州起义,虽失败但是因为其长官车震的力保,他得以幸免于难。后在护国战争中鹿钟麟的第二团被蔡锷收编,之后第二团并被蔡锷划归为冯玉祥指挥,随即鹿钟麟也加入到了冯玉祥的阵营中,自此开始了平步青云的一生。

1922年冯玉祥升任为陆军检阅使时,他被提拔为冯军三个旅中第二十二步兵旅旅长。

1926年北伐战争期间,鹿钟麟率部击溃了直鲁联军,北伐战争胜利后,他就任为国民政府军政部常务次长,代理军政部长,自此成为国民政府一要员。1928年中原大战期间,鹿钟麟逃出南京,重新回到了冯玉祥的西北军中并加入到了反蒋的战争红,后蒋介石获得胜利后,鹿钟麟被迫通电下野。

1937七七事变后,鹿钟麟被任命为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后被蒋介石派到已沦陷的河南省组织抗日活动,并被任命为河北省政府主席、河北游击司令和中国河北省党部主任委员。1940年因各种原因,鹿钟麟辞去了在国民政府中所有的职务,赋闲于重庆。

1949年天津解放后,鹿钟麟协助人民政府安抚了天津的市民。后被委任为国防委员会委员,直至1966年1月11日病逝于天津,享年82岁。

刘郁芬

刘郁芬是西北军五虎将中唯一的汉奸,可谓是西北军的耻辱。其毕业于保定军校,1913年投靠了冯玉祥部,被任命为上尉参谋,后随着冯玉祥地位的攀升,他的地位也随之高升,先后被任命为16混成旅参谋长、11师团长、22旅长和国民一军二师师长。1926年北伐战争期间,因协助国民政府争战有功,被任命为第七方面军总指挥兼甘肃省主席。

1930年中原大战时,被冯玉祥任命为西北军后方司令兼陕西省代主席,后因冯玉祥被蒋介石打败,刘郁芬不得已被迫通电下野,赋闲于北平。



1937年七七事变北平被日寇占领后,刘郁芬投敌卖国,沦为日寇的走狗,先被日寇任命为汪伪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和开封绥靖主任,之后更是被任命为汪伪国民党中央军委总参谋长。1943年,刘郁芬因病在北平去世,享年57岁,自此结束了他这罪恶的一生。


澳古说历史


冯玉祥的五虎上将是张之江、李鸣钟、宋哲元、鹿钟麟、刘郁芬,他们的命运各不相同,请听我娓娓道来。

1、张之江

西北军名将,冯玉祥五虎上将之首,武林高手,基督徒。在1924年政变后,担任察哈尔都统,成为国民军第一位方面大员。

(西北军诸将)

指挥的巅峰之战就是1926年的南口会战,与奉军作战数月,全军失败。其威望也2下降。

之后推举二线,开始做点体育、禁烟等职务。

2、李鸣钟

西北军名将,冯玉祥起家的重要人物。在滦州起义前就追随,在冯崛起的过程中,担任模范连的连长,培养了一批优秀将领。

在政变后,担任绥远都统兼国民军西路总指挥。在南口作战时,他也去了苏联。之后担任冯的全权代表去广州接洽。

之后因为冯蒋矛盾,彻底淡出了军界。

3、宋哲元

西北军名将、抗日名将。宋哲元在政变后担任第十一师师长,第二年担任热河都统。在南口大战的同时,宋哲元率兵攻击阎锡山,一度逼近雁门。在五原誓师后,一路南下,立下战功。

在蒋冯战争、中原大战中,宋哲元都是重要负责人。在战后,率兵寓居山西,在热河事变后,担任察哈尔省长,之后获得河北。短时间实力获得较大膨胀,在抗战初期损失惨重,之后脱离部队。

4、鹿钟麟

西北军名将。鹿钟麟的成名有如下几件事:参与政变,逼溥仪出宫,枪杀徐树铮

在蒋冯战争中,鹿钟麟受制南京,之后脱逃到了日本,一路辗转回了西北,整顿军队。

在中原大战中,鹿是前敌总指挥,负责陇海路作战。在战后下野。

在抗战开始后,负责河北敌后作战,在1940年辞去本兼各职,基本淡出军界。

5、刘郁芬

西北军五虎将唯一一位汉奸。刘在五原誓师后,长期担任甘肃省主席,和马仲英多次作战。中原大战后主要是守卫后方。

在抗战后,投降日军。1943年病死。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首先需要澄清很重要一点,所谓西北军“五虎上将”实际上存在多种说法、几个版本。前五虎基本上没有争议,张之江、李鸣钟、鹿仲麟、刘郁芬、宋哲元。中五虎一说张之江、李鸣钟、鹿钟麟、石敬亭、宋哲元;另一说张维玺、韩复榘、石友三、孙良诚、孙连仲。后五虎一说韩复榘、石友三、孙连仲、孙良诚、张维玺;另一说刘汝明、吉鸿昌、张自忠、冯治安、赵登禹。如果一个一个讲结局,详细一点的话可以写本书。限于问答形式,简单说说其中几位吧。

张之江,抗战时期已经没有什么大的实权,入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五期受训,是第二、第三、第四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5年5月当选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9月授陆军上将。1946年4月,任制宪国民大会代表,不久退为备役。1948年行宪之后,任立法委员。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过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三届中央委员。1966年5月12日,在上海华东医院病逝,终年84岁。

孙良诚,1941年2月调任第39集团军副总司令,翌年选择投靠南京汪精卫政府,先后升官至“第二方面军总司令”、“开封绥靖公署主任”等职。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算他“曲线救国”,孙又摇身一变为第二路军总指挥、暂编第25师师长、第一绥靖区副司令兼第107军军长。1948年11月13日,孙在淮海大战中向解放军投降,后借口劝说刘汝明起义,返回上海。结果呢?随行的中共情报人员王清翰、周天亚被捕遇害。1951年,孙良诚病死在狱中,时年58岁。


孙连仲,1945年6月调任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旋即负责北平、天津地区的日军投降事宜,其中太和殿受降仪式办得非常风光,现场人山人海。1947年3月,先任保定绥靖公署主任,是年底任北平行辕副主任,后调南京卫戍司令、总统府参军长。大陆解放前夕,孙连仲选择继续效忠蒋介石,到台湾后是战略顾问委员、国策顾问、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中央纪律委员。1990年8月14日,孙连仲病逝台北,享年97岁。


冯杰


通常来说,所谓的西北军“五虎上将”指的是冯玉祥统率的第16混成旅扩编为第11师时,所属的五名主要高级军官。但随着时间推移,以及冯玉祥军事集团的不断发展,“五虎上将”的人员有所变化,因此在不同时期衍伸出不同版本的“五虎上将”,其中争议最大的是刘郁芬和石敬亭,至于其余四人——张之江、李鸣钟、鹿钟麟、宋哲元都无争议。下面先列一下两个版本的“五虎上将”名单,再介绍相关人员的结局。


版本一:张之江、李鸣钟、鹿钟麟、刘郁芬、宋哲元。

版本二:张之江、李鸣钟、鹿钟麟、石敬亭、宋哲元。


张之江,生于1882年9月3日(清光绪八年七月二十一日)。河北盐山人,字子姜,号紫岷,毕业于东三省讲武堂(徐世昌时代)第一期骑兵科、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五期。张之江1916年加入冯玉祥的部队,任三等参谋官。十年后曾继冯玉祥之后成为西北边军督办公署上将督办,可说是西北军的二号人物。1946年7月31日以上将官位退役。建国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等职。1966年5月12日在上海病逝。


李鸣钟,生于1887年3月9日(清光绪十三年二月十五日)。河南沈丘人,字晓东,毕业于陆军第六镇随营学堂深造班。李鸣钟1912年加入冯玉祥的部队,任哨长(即排长),是西北军草创时期的元老。在西北军中官至甘肃军务善后督办公署上将督办,1932年1月31日退出军界(后曾短暂复出担任第29军军事顾问、第1战区军事顾问)。1949年6月29日在上海病逝。


鹿钟麟,生于1884年3月12日(清光绪十年二月十五日)。河北定县人,字瑞伯。毕业于陆军第一混成协随营学堂深造班,后在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三期肄业。鹿钟麟1916年加入冯玉祥的部队,任步兵营长。1929年继冯玉祥、宋哲元之后出任国民军代理总司令,后又在中原大战时期领导整个西北军(第2方面军)。鹿钟麟1949年1月辞去军职,建国后任国防委员会委员,曾在天津义生里街道办事处当居委会主任。1966年1月11日在天津病逝。


石敬亭,生于1884年12月23日(清光绪十年十一月初七日)。山东利津人,原名石敬东,字筱珊,毕业于陆军第一混成协随营学堂深造班、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三期。石敬亭1918年加入冯玉祥的部队,任二等参谋官,是西北军中四位著名参谋长之一。1946年7月31日以上将官位退役。后移居台湾,担任过国策顾问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1969年1月19日在台北病逝。


刘郁芬,生于1886年9月5日(清光绪十二年八月初八日)。河北保定人,字兰江。毕业于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英文班、北京将校研究所。1914年加入冯玉祥的部队,任三等参谋官。刘郁芬在西北军中官至上将方面军总指挥、省政府主席,时常充当坐镇西北军大后方的角色。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刘郁芬参加汪伪政权,官至伪总参谋部上将总参谋长。1943年4月2日在北京(当时称北平)病逝。


宋哲元,生于1885年10月30日(清光绪十一年九月二十三日)。山东乐陵人,字明轩。毕业于陆军第六镇随营学堂深造班。宋哲元1914年加入冯玉祥的部队,任连长。1929年曾继冯玉祥之后担任国民军总司令,后鹿钟麟接任总司令,宋哲元退居第二。西北军在中原大战反蒋失败后,主力由宋哲元收编,后发展为第29军——第1集团军,宋哲元亦官至第1战区上将副司令长官。1940年4月5日在四川绵阳病逝后追赠陆军一级上将。


番号恐龙胡博


蒋介石有自己的“五虎上将”,冯玉祥也有自己的“五虎上将”,他们被称为“西北军五虎”,分别为宋哲元、鹿钟麟、张之江、刘郁芬、李鸣钟。

宋哲元:(1885—1940),山东人,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蒋冯阎中原大战时,冯玉祥战败。他的西北军被改编。一路为26路军、一路为29军。宋哲元为第29军军长,参加了长城抗战。华北事变后29军驻防北平,蒋介石和日本都想拉拢宋哲元,宋哲元在中央政府和日本之间求生存。卢沟桥事变时,29军奋起反抗,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此次事变之后,宋哲元被调离了抗日前线,虽多次请缨但蒋介石就是不予答应,1940年在四川病死。

鹿钟麟:(1884—1966),河北定州人,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时,鹿是北京的卫戍司令,负责将末代皇帝驱逐出皇宫。中原大战后,鹿隐居在天津。抗日战争时任河北省主席,与八路军闹摩擦。1966年在天津病死。

张之江:(1882—1969),河北人,主要是在任上禁烟,中原大战之后做一些闲职。

刘郁芬:(1886—1943),河北人,中原大战时任陕西省代主席,抗战时投降了汪精卫的伪政权,1943年在北平病死。

李鸣钟:(1887—1949),河南人,曾当过冯玉祥模范连的连长,石友三等人都是其模范士兵。中原大战之后,主要是当军事高参,1949年病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