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載張垣」張家口境內的河流——灤河

「志载张垣」张家口境内的河流——滦河

志 載 張 垣

“河流是人類文明的源泉和發祥地”,張家口境內的河流孕育了這片土地上百萬年的人類文明,形成了獨特的人文風俗,見證了這個區域內的發展。今天張垣方誌向大家介紹張家口境內的河流——灤河及其支流情況,歡迎您在文章後與我們互動留言。

「志载张垣」张家口境内的河流——滦河

張家口境內的河流

灤河,古名渜(nuán)水,因發源地有眾多溫泉而得名.後來,渜訛為濡,濡、灤讀音相近,唐朝時演化為灤。《水經注》記載,濡水出御夷鎮東南,其水二源雙引,夾山西北流,出山,合成一川。

閃電河是灤河的上游,也是金蓮川草原的母親河,蒙古語“相德因高樂”,意為“上都河”,因其流經元上都而得名。閃電河發源沽源與豐寧兩縣交界的古巴彥屯圖固爾山(又名“小梁山”,海拔2206米),由駱駝溝由岔道子壩入境沽源,經黑山嘴、雙腦包、西河沿、馬神廟,在黃土灣北出境內蒙古藍旗。我國的江河流向,大多是由西向東或由北向南,而閃電河則不然,它由東南蜿蜒流向西北,穿過沽源,在內蒙古藍旗東折流向多倫,從多倫、圍場折向東南奔騰直下,流經隆化縣、灤平縣、承德縣、寬城縣,在喜峰口穿過長城,流經遷西縣、遷安市、盧龍縣、灤縣、昌黎縣、樂亭縣,沿途接納小灤河、興州河、伊遜河、武烈河、老牛河、柳河、瀑河、澈河及青龍河等支流後,在樂亭縣南兜網鋪注入渤海,全長877千米。

「志载张垣」张家口境内的河流——滦河

張家口境內的河流

閃電河境內流長51.3千米,流域面積926平方千米,平均基流量1立方米/秒,河水彎彎曲曲逶迤在金蓮川草原中,猶如閃電,故又稱其為閃電河。有3條主要支流。

沙井子河:由豐寧老鵰窠入境,經石門子、頭道渠,到沽源牧場東入閃電河,境內流長20千米,呈西北流向,平均基流量0.6立方米/秒。

五女河:源於長梁鄉南灘村陽坡東,經興隆堡、長梁、大宏山、富成河牧場,入閃電河。境內流長40千米,始西北流,後轉東北流向,平均基流量0.05立方米/秒。

頭道河:由豐寧哈叭山入境,經大二號、豐寧沙井溝入閃電河。境內流長9千米,呈東南流向,平均基流量0.3立方米/秒。

「志载张垣」张家口境内的河流——滦河

張家口境內的河流

2009年,閃電河溼地因其特有的地形地貌被批准成為河北省第一個國家級溼地公園。閃電河溼地類型中以兩岸低窪地勢形成的沼澤和沼澤化草甸溼地為主,區域內生物豐富,有溼地植物210多種、禽鳥220多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動物達30多種,是中國候鳥三大遷徙線路之一,也是全球八條候鳥遷徙通道之一的東亞一印度通道的中轉站。

著名的灤河神韻景區位於閃電河國家溼地公園中心區域,因蜿蜒流轉、九曲十八彎,似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神韻之筆而得名。景區北依轉佛山,南臨茫茫金蓮川大草原,東有轉佛廟,西望草原湖,遙遙相對的是元代“小宏城遺址”(金蓮川幕府)。這裡水草豐美、風景秀麗、氣候涼爽,曾是歷代帝王遊獵避暑的聖地。

(注:首輪《沽源縣誌》記載閃電河在沽源全長48千米,《張家口市志》記載閃電河全長51.3千米,本文數據以《張家口市志》數據為主)

(摘選自《張家口市志》《沽源縣誌》《沽源地名文化》《可愛的張家口》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