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戰中,他是唯一逃跑的將軍,被處死一百多年後子孫還想翻案

1894年,朝鮮國爆發“東學黨起義”,此時朝鮮政府軍已經是節節敗退,難以抵擋,被迫向自己的宗主國“清朝”乞求援助;李鴻章想:“這個朝鮮國原本就是清朝的一部分,現在自己的領土遭到侵犯,那麼豈能有不救的道理”。但此時,日本也乘機出兵朝鮮,蓄意挑起事端,為攻擊清朝而做好跳板。

此時的日本剛經歷過明治維新,國內發展迅速,逐步走向了資本主義道路;日本國力日益強盛。當時的日本正面臨著工業革命的高潮,國內民眾生產積極性極高,但是畢竟只是屬於一個小國,資產貿易受到限制,所以它急需對外商品輸出和資本輸出。那麼怎樣來實現這一目標呢?只有向鄰國擴張,於是便有了後來的“大陸政策”。

此時的日本已經是準備充足,就等著和清朝一戰。這是他們實現“大陸政策”的重要一點,為了能夠和地大物博的清朝政府相抗衡,明治天皇下令自己要節衣縮食,從宮中省出20萬,並要求大臣們捐錢,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建造好自己的陸軍和海軍。而此時的清朝呢?慈禧太后正在忙著過自己的生日,對於這些事她聞所未聞,也不想知道!

甲午海戰中,他是唯一逃跑的將軍,被處死一百多年後子孫還想翻案

甲午中日海戰

1894年(也就是光緒二十年)7月25日,甲午戰爭開始。

日本早已是準備充分,而清朝呢?完全沒有任何準備;但即便是沒有準備,那憑藉北洋水師的英勇,堅船利炮應該就能將日本打敗啊!事實卻並非如此;此時的清朝已經是經歷過數十年的洋務運動,各種軍需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但是因為清朝政府的腐敗無能,常常想著長治久安(或者苟且偷生)的立國政策,不願去發展和再次建設自己的軍隊。在經歷過洋務運動後的清朝開始變得輕敵,甚至瞧不起其他國家的任何軍事力量,他們認為:“世界之大,唯吾獨尊”。還愚昧地認為這些西方人只想著在我們的土地上賺錢而已,“並不利於我土地人民”;

1888年,北洋水師建立,但是也就是從那時候起,這支自稱天下無敵的水師艦隊沒有再增添任何船隻,時間久了各種裝備都會存在老化,遲鈍的問題。這還不算,1891年以後,北洋水師甚至連炮彈都懶得購買了,軍隊本身呢?也是久疏戰陣,在海戰爆發後倉皇接戰,很多炮彈連打都打不出來,只能像案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

甲午海戰中,他是唯一逃跑的將軍,被處死一百多年後子孫還想翻案

甲午中日海戰(鄧世昌)

最終甲午中日海戰以清朝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告終。清政府被迫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馬關條約》。割地賠款,俯首稱臣,這些一系列的有辱清政府“天朝上國”的條款,慈禧等人只能默默承受。

是不是在甲午海戰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了呢?當然不可能,除了一些倖存的不說,北洋水師就有一位將軍逃脫!

甲午海戰中,他是唯一逃跑的將軍,被處死一百多年後子孫還想翻案

甲午中日海戰——進軍圖示

他就是“方伯謙”。清朝福建侯官縣人。他曾任北洋水師將領,也算是李鴻章手下的一員虎將。方伯謙學歷很高,十五歲的他就考上了福建船政學堂,併成為首屆駕駛專業畢業生。家境也還不錯,自己的父親是一位老師;方伯謙還在英國皇家海軍學院學習過駕駛軍艦,一去就是三年。畢業回國後當上了北洋水師艦隊“濟遠號”的管代。

只可惜就是這麼一個學歷高,技術好的能征善戰的猛將卻在甲午海戰的激戰中駕駛軍艦逃離現場。後來,李鴻章便奏報光緒帝說:“方伯謙即行逃走,實屬臨戰退縮,應請旨將該副將即行正法,以肅軍紀”,朝廷同意了這一建議。

1894年9月24日,方伯謙被下令處死,年僅41歲。

甲午海戰中,他是唯一逃跑的將軍,被處死一百多年後子孫還想翻案

方伯謙

方伯謙死後一百多年,他的子孫後代還想為他們的祖宗“翻案”,還為此搞到一些所謂的“證據”,簡直是貽笑大方!

甲午海戰雖然失敗了,但是華夏兒女們的寧死不屈的精神卻得到很大的延伸。雖敗猶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