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战中,他是唯一逃跑的将军,被处死一百多年后子孙还想翻案

1894年,朝鲜国爆发“东学党起义”,此时朝鲜政府军已经是节节败退,难以抵挡,被迫向自己的宗主国“清朝”乞求援助;李鸿章想:“这个朝鲜国原本就是清朝的一部分,现在自己的领土遭到侵犯,那么岂能有不救的道理”。但此时,日本也乘机出兵朝鲜,蓄意挑起事端,为攻击清朝而做好跳板。

此时的日本刚经历过明治维新,国内发展迅速,逐步走向了资本主义道路;日本国力日益强盛。当时的日本正面临着工业革命的高潮,国内民众生产积极性极高,但是毕竟只是属于一个小国,资产贸易受到限制,所以它急需对外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那么怎样来实现这一目标呢?只有向邻国扩张,于是便有了后来的“大陆政策”。

此时的日本已经是准备充足,就等着和清朝一战。这是他们实现“大陆政策”的重要一点,为了能够和地大物博的清朝政府相抗衡,明治天皇下令自己要节衣缩食,从宫中省出20万,并要求大臣们捐钱,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建造好自己的陆军和海军。而此时的清朝呢?慈禧太后正在忙着过自己的生日,对于这些事她闻所未闻,也不想知道!

甲午海战中,他是唯一逃跑的将军,被处死一百多年后子孙还想翻案

甲午中日海战

1894年(也就是光绪二十年)7月25日,甲午战争开始。

日本早已是准备充分,而清朝呢?完全没有任何准备;但即便是没有准备,那凭借北洋水师的英勇,坚船利炮应该就能将日本打败啊!事实却并非如此;此时的清朝已经是经历过数十年的洋务运动,各种军需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因为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常常想着长治久安(或者苟且偷生)的立国政策,不愿去发展和再次建设自己的军队。在经历过洋务运动后的清朝开始变得轻敌,甚至瞧不起其他国家的任何军事力量,他们认为:“世界之大,唯吾独尊”。还愚昧地认为这些西方人只想着在我们的土地上赚钱而已,“并不利于我土地人民”;

1888年,北洋水师建立,但是也就是从那时候起,这支自称天下无敌的水师舰队没有再增添任何船只,时间久了各种装备都会存在老化,迟钝的问题。这还不算,1891年以后,北洋水师甚至连炮弹都懒得购买了,军队本身呢?也是久疏战阵,在海战爆发后仓皇接战,很多炮弹连打都打不出来,只能像案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甲午海战中,他是唯一逃跑的将军,被处死一百多年后子孙还想翻案

甲午中日海战(邓世昌)

最终甲午中日海战以清朝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马关条约》。割地赔款,俯首称臣,这些一系列的有辱清政府“天朝上国”的条款,慈禧等人只能默默承受。

是不是在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了呢?当然不可能,除了一些幸存的不说,北洋水师就有一位将军逃脱!

甲午海战中,他是唯一逃跑的将军,被处死一百多年后子孙还想翻案

甲午中日海战——进军图示

他就是“方伯谦”。清朝福建侯官县人。他曾任北洋水师将领,也算是李鸿章手下的一员虎将。方伯谦学历很高,十五岁的他就考上了福建船政学堂,并成为首届驾驶专业毕业生。家境也还不错,自己的父亲是一位老师;方伯谦还在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学习过驾驶军舰,一去就是三年。毕业回国后当上了北洋水师舰队“济远号”的管代。

只可惜就是这么一个学历高,技术好的能征善战的猛将却在甲午海战的激战中驾驶军舰逃离现场。后来,李鸿章便奏报光绪帝说:“方伯谦即行逃走,实属临战退缩,应请旨将该副将即行正法,以肃军纪”,朝廷同意了这一建议。

1894年9月24日,方伯谦被下令处死,年仅41岁。

甲午海战中,他是唯一逃跑的将军,被处死一百多年后子孙还想翻案

方伯谦

方伯谦死后一百多年,他的子孙后代还想为他们的祖宗“翻案”,还为此搞到一些所谓的“证据”,简直是贻笑大方!

甲午海战虽然失败了,但是华夏儿女们的宁死不屈的精神却得到很大的延伸。虽败犹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