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如果不死,會是朱棣的對手嗎?

趙愛虎


朱標不死的話,朱棣不是朱標的對手。朱標不僅是名正言順的太子,也是朱棣的大哥,朱棣還真的不能反抗自己的大哥啊,當然朱棣有想法也只能吞進肚子裡。朱標看上去很仁慈,不過同樣心機深沉有能力。朱標對於自己弟弟們的慾望再清楚不過了,他有足夠的能力應付,其實朱標早就和朱棣交過手一次了。

朱標是太子,是朱元璋立的,可是在朱標當太子的時候,就常常和朱元璋在政見上鬧矛盾,朱元璋強調對官員苛刻,朱標則反對,要用懷柔的手段安撫官員。朱元璋為了皇權的穩固,決定分封藩王,甚至誅殺開國功臣,朱標強烈的反對,不惜和朱元璋爭吵起來,因此朱標和朱元璋的關係漸行漸遠。特別是朱標當時已經患有重病了,活不了多長時間了,加上自己的兒子朱允炆實在太仁弱了,朱標是害怕自己死後,自己的後代不能當皇帝啊!朱元璋也看到了這些情況,因此就有了換太子的想法,畢竟朱標活不了多久,朱允炆實在不是做皇帝的材料啊!朱元璋看上了自己的四兒子朱棣,朱棣英武非凡,果敢有勇氣,很像自己,朱元璋非常喜歡朱棣,覺得朱棣是當皇帝的好材料。朱標知道朱棣的能力,是自己最大的威脅,朱標想就算自己死了,也不能讓朱棣搶了自己後代子孫的皇位。朱元璋對朱棣表示了自己的想法,朱棣當然興奮了,自己想當皇帝很久了,特別是在朱標重病的時候這個想法更強烈了。有了朱元璋的提示,朱棣開始了運作。同時有病的朱標也作出了安排,兩人在皇位的問題上有了一番交手。

一天上朝,朱元璋就表示了要換太子的想法,覺得朱標病重了,皇孫太廢物,還是早確定立太子為好。開始群臣沒有表態,終於依附朱棣的官員立刻上書說,朱棣無論哪個方面都出眾,太子非朱棣莫屬,朱標一派的官員立刻反對,“嫡長制”必須遵守,所謂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再說了朱標有兒子是不能立其它的皇子的。就這樣朱標和朱棣這兩派的官員爭的不可開交,為了太子的問題連續吵了幾天,那時的朱元璋並沒有表態,就看著底下的官員吵。朱標很清楚自己的父親是個強勢的皇帝,總在最後才會出手的,自己的後代地位可能不保了,朱元璋肯定最後會以強壓的態勢逼著官員就範的,因此朱標使出最後的一招,這一招真的要命啊!朱標因為仁愛,所以很多官員都依附於朱標,朱標就對這些官員說,上書是不能說服朱元璋的,一定要用更激烈的方式對抗,說理不行就死諫,死諫不行就集體辭職,一定要朱元璋就範。就這樣大批的官員上書必須立皇長孫為太子,不然就辭職不幹了,這下子就徹底惹毛了朱元璋。朱元璋把一批批的官員辭職的辭職,關進牢房的關進牢房,可是官員就是不消停,最後朱元璋還殺了一些官員,但是事情還是沒有停止,官員都不要命似的上書,大有一副只要真理在哪怕沒了命。朱元璋被這些有著儒家思想的瘋狂官員搞蒙了,自己再殘暴也不能把所有的官員殺掉啊,自己不就成了光棍司令了嗎?朱元璋徹底的服軟妥協了,立朱允炆為太子,朱標贏了,不久就病死了,朱棣輸了,只能灰溜溜的回去北方自己的封地了靜靜的等待機會。

朱標認為萬事大吉了就放心的去了,朱元璋死後,朱允炆順利當皇帝,只是朱允炆實在能力有限啊!搞個削藩搞的最後朱棣起兵攻入了南京,朱允炆逃跑了,這一局朱棣贏了當了皇帝。如果朱標不死,朱棣不可能當皇帝,可是一切都是如果啦,歷史只有結果,沒有如果!


歷史神秘人282698251


朱標如果不死,會是朱棣的對手嗎?

朱標畫像

如果朱標不是38歲英年早逝,根本沒有會不會成為對手的問題。朱棣只能老老實實在北京趴著,當個有能力的富貴王爺。

之所以有這種推測,基於以下幾點:

1、朱標可是正宗的嫡長子;

2、朱標是老皇帝朱重八著力培養的接班人,擁有自己的政治班底;

3、朱標擁有足夠的人望,能鎮得住場子,也有足夠的政治號召力。

首先作為嫡長子,朱標的繼承權是沒有人敢質疑的。

“有嫡立嫡,無嫡立長”朱元璋定下的鐵律,從嘉靖朝“大禮議”和萬曆朝的“國本之爭”

來看,明朝的士大夫對於朝禮有著近乎偏執的追求。

如果朱標不死,朱棣根本不會動爭大位的心思。雖然,他自己也號稱是孝慈高皇后馬氏的嫡子,但恐怕也就是他自己說說而已。

他必須是馬皇后的兒子,可能更多源於靖難之役後,坐上了皇位倒推自己,必須為嫡子,以正其位。

目前,史學家多認為其為朝鮮女子李氏碽妃所生。這種說法的主要依據為《南京太常寺志》記:“孝陵祀太祖高皇帝、高皇后馬氏。左一位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愍王、晉恭王,左二位皇妃生楚王、魯王……右一位碽妃生成祖文皇帝。”[1]

朱棣畫像

其次,作為朱元璋傾力培養的接班人,朱標十歲時便被立為世子,十三歲時,便代父回鄉祭祖。這種安排足以向眾人告示,朱標將會是未來的皇位繼承人。

為了培養朱標的政治能力,朱元璋給它配備了堪稱豪華的教師集團。其中不但包括宋濂這樣的名儒,還包含李善長(太子少師)、徐達(太子少傅)、常遇春(太子少保)等功臣元勳。除此之外,馮勝、胡美、廖永忠、李伯升、趙庸、王溥、楊憲、傅瓛、康茂才、張興祖、孫興祖、吳楨、耿炳文、鄧愈、湯和、劉基、章溢、文原吉、範顯祖,都是太子府的執政班底。

這個堪稱豪華的太子班底,足以說明朱元璋對自己這個兒子無比信任,從未動過易儲的念頭。

也正是因為有這樣強大的太子班底,才會有朱元璋諭之曰:“朕於東宮不別設府僚,而以卿等兼領者,蓋軍旅未息,朕若有事於外,必太子監國。若設府僚,卿等在內,事當啟聞,太子或聽斷不明,與卿等意見不合,卿等必謂府僚導之,嫌隙易生。”[2]

如果朱標不是英年早逝,而是一直活到繼位,時年44歲的朱標,具備完整的政治控制力,根本不會出現朱允炆主少國疑的局面。就算朱棣有志於天下,也沒機會。

要知道,起兵造反可是一件成本極高的工作,一般只有三種情況下才會出現:

要麼覺得自己擁有絕對的把握,一定成事;

要麼就是被逼的沒辦法了,反不反都是死,乾脆拼了;

第三種是造反的人缺心眼。

朱允炆畫像

最後,朱標在朝中擁有足夠人望,足以鎮得住場子。

《明史》曾經這麼評價朱標:“太子為人友愛。秦、周諸王數有過,輒調護之,得返國。有告晉王異謀者,太子為涕泣請,帝乃感悟。帝初撫兄子文正、姊子李文忠及沐英等為子,高後視如己出。帝或以事督過之,太子輒告高後為慰解,其仁慈天性然也。”

[3]

從以上記載可見,弟弟們有過多是這位兄長在皇帝面前為其求情,如果朱標順利接任皇帝位,以他仁厚的性格自然不會有“削藩”之事。所以,朱棣也就不會有被逼無奈的藉口。

另外,如果不是朱標英年早逝,朱允炆“主少國疑”之勢已成(朱允炆年紀倒是不小了,不過沒有政治經驗,已經是驗證過的),藍玉案是不是會爆發還真不一定,如果要是藍玉尚在,朱棣估計就更沒動手的心思了。

綜上所述,朱標活著,明朝根本不會有“靖難之役”,也不會有遷都北京之事,也不會有《永樂大典》,就是有也不會叫永樂大典,沒準叫個什麼大典。當然了,歷史是沒有如果這種東西的。

[1]、《南京太常寺志》 汪宗元[2]、《明史·卷115》;[3]、《明史 列傳三》

獨立思維、個人視角,我是頭條號“藏地讀行”,期待您關注。

各位爺,您要是看著覺得還中,要不嘗試點個“贊”?

我用人格擔保,點了絕對不會懷孕!哈哈哈!


藏地讀行


提問者應該是把“篡位者”的標籤貼在朱棣臉上了,認為朱棣不管如何都會造反。以我來看,如果朱標不死,朱棣根本不會造反,他會老老實實的做明朝藩王,不敢有半點造次。理由如下:

按常理來說,朱棣和朱標成為對手只有兩種情況:

一是朱元璋在世時兩人有奪嫡之爭。這種情況是不存在的,因為早在朱元璋稱帝之時,就已經把朱標立為皇太子了,不僅朱元璋對朱標非常寵愛,而且朱標為人寬厚,在朝中有很高的威望,許多重臣元勳都支持朱標,所以朱棣根本沒機會染指太子之位。

第二種情況是朱標繼位後,朱棣起兵造反。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

1、朱棣沒有造反的理由。朱允炆繼位後,朱棣之所以會發動“靖難之役”是因為朱允炆實行削藩,傷及了朱棣的根本利益乃至生命安全,被逼無奈的朱棣才會選擇“鋌而走險”,推翻了侄子的皇位。所以朱棣造反根本原因在於削藩。

如果朱標繼位,朱標會不會實行削藩政策呢?我認為是不會的。據史料記載,朱標為人寬厚,做皇太子之時就多次勸解父親寬恕二弟、三弟在封國犯下的罪過,可以看出他對弟弟們的感情是很深的。所以繼位後的朱標是不會削藩的,朱棣也就沒了造反的理由。

2、朱棣沒有造反的實力。朱棣之所以能推翻朱允炆,是因為朱允炆身邊沒有足智多謀的謀臣和能征善戰的戰將,而這些人都被朱元璋以各種罪名殺掉了。而朱元璋之所以要殺功臣,是因為太子朱標早死,他害怕年幼的朱允炆鎮不住那些開國功臣。

如果朱標不死,朱元璋就不會對功臣大開殺戒。因為朱標早早就被朱元璋立為皇太子,而且他的妃子是大將常遇春的女兒,所以他在功臣之中有很高的威信,可以鎮得住這些人。以朱棣手下的將士素質來說,是敵不過那些開國功臣的,所以朱棣也沒有造反的實力。

朱棣既沒有造反的理由,也沒有造反的實力,所有朱棣是不會造反的(除非他缺心眼),他也無法和朱標成為對手,只會老老實實做他的燕王,為哥哥朱標守衛大明北疆。


石頭說歷史


雖然歷史沒有如果,但是我們不妨大膽猜測下,我認為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朱標不死,即使給朱棣100個膽子,他也不敢起兵造反。

第一,朱標擁有強大的治國陣容。史書上記載,朱標出生時,朱元璋正在領軍攻打集慶,得知情況後,大喜,隨即在當地的一座山上刻石曰:“到此山者,不患無嗣。”朱元璋從小就喜歡太子朱標,對其愛護有嘉,聘請宋濂等名儒為帝師,悉心教導朱標。到了洪武元年,大明王朝剛剛建立,朱標就被立為太子,還為其選拔了一批功勳卓著,德高望重的文臣武將兼領東宮,輔導太子治理國家。其中有左丞相李善長兼任太子少師,右丞相徐達兼任太子少傅,中書平章錄軍國重事常遇春兼任太子少保,還有馮勝、鄧愈、湯和、劉基、章溢等人也在其中,我就不一一述說了。

朱元璋每次外出征戰之時,讓朱標監國、令文臣武將盡力輔佐,一來可以鍛鍊朱標治理國家的能力,二來密切了朱標與群臣之間的關係。另外一方面,常遇春的女兒嫁給了太子朱標為妻,乃是太子妃。藍玉又是常遇春的妻弟,如此算來,明朝兩大名將與太子朱標乃是姻親,定然會堅定不移地站在朱標這邊。

朱標擁有如此強大的文臣武將陣容,試問朱棣敢不敢有過多的非分之想呢?

第二,朱標是百姓心目中的“明君”。朱元璋為了讓太子“日臨群臣,聽斷諸司啟事,以練習國政”特地將一切政事交由朱標處分,然後奏聞自己,當時朱標年僅二十二歲。朱元璋時常告誡說,“我之所以要你每日和群臣見面,不斷聽群臣意見,批閱各地奏章,學習治國之道,目的是為了讓你牢記幾個原則:第一是仁,能仁才不會失於疏暴;第二是明,能明才不會惑於奸佞;第三是勤,只有勤懇才不會沉溺於安逸;第四是斷,能斷不致牽於文法。”從此之後,朱標勤勤懇懇地協助朱元璋處理日常政務,治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加強。

史書上記載,朱標溫文儒雅,慈仁殷勤,希望實行“寬通平易之政”,但是有些時候與朱元璋意趣不合而難行其道罷了。如果朱標登基稱帝,掌握大權,必然會實行“寬通平易之政”,那麼必然會國泰民安,一副欣欣向榮的模樣,試問朱棣還敢舉兵造反嗎?

第三,朱標是群臣心目中的“仁君”。朱標性格仁慈溫和,深受群臣愛戴。洪武十三年,爆發了著名的明初四大案之一,胡惟庸案。由於宋濂的長孫宋慎,與胡黨中人過往甚密,因此也被牽扯到此案。當時朱元璋想要誅殺宋濂,最後在馬皇后及太子朱標的力保之下,這才得免一死,發配四川。

一日,朱元璋又要大開殺戒,太子勸諫說道:“陛下殺人過濫,恐傷和氣。”朱元璋不作聲。

第二天,朱元璋故意丟下一條棘杖,讓太子去拿。太子聞言後,面有難色。朱元璋說道:“你見上面有刺不敢拿,我現在幫你把這些刺全部去掉,再交給你,豈不是更好。我所殺的都是天下的壞人,內部整理清楚了,你才能當這個家。”

朱標卻不認同,說道:“上有堯舜之君,下有堯舜之民。”意思是說有什麼樣的皇帝,就有什麼樣的臣民。

朱元璋大怒,拿起椅子就朝他扔去,並繼續追打。

朱標連忙跑開,嚇得連忙把懷中畫掉在地上。

朱元璋撿起畫,看到圖中馬皇后揹著自己逃跑,回憶起自己當年創業時多麼的艱難,怒氣也就消解了。

溫和仁慈的朱標乃是群臣心中的“仁君”,在群臣心中具有很高的威望,也能鎮得住這些開國功臣。有些學者認為朱元璋晚年大肆屠殺開國功臣,就是因為朱標的意外離世,害怕性格柔弱的皇太孫朱允炆鎮不住這些開國功臣們,所以這才舉起了屠刀。

朱棣之所以造反成功,有個很大的原因就是朱元璋屠殺了太多的名將,可以說是到了無人可用的地步。如果朱標登基,開國功臣們不被屠殺,朱棣還敢輕舉妄動嗎?

第四,朱標是諸王心目中的“好大哥”,威信很高。\t史書上記載,朱標從小接觸儒家經典,性格上來說,仁慈寬厚,重視親情,對其他諸王十分友愛。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等人曾多次犯錯,要被朱元璋懲罰,都是朱標從中調和求情,才使他們免受責罰,因此,朱標在諸王心中具有很高的威信。

第五,朱標不死,朱棣沒有一個很好的造反理由。古代皇位繼承有個原則,就是“父死子繼,兄終弟及”。朱標死了之後,本來朱元璋應當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其他兒子,然後朱元璋卻把皇位傳給了孫子,違背了這個原則,也是朱棣起兵造反的一個理由。當時朱標就是嫡長子,如果朱標不死,繼承皇位的話,那麼燕王朱棣的起兵理由也就沒有了,試問他該以什麼理由起兵呢?

朱棣是個雄主,五徵漠北,拓展疆土,還創造了永樂盛世,非漢唐所能並肩的,但是我想說的是,如果朱標沒有英年早逝,順利登基稱帝的話(或許只要晚死幾年,登基過渡一下),即使給朱棣100個膽子,也不敢舉兵造反。倘若朱標登基稱帝的話,也一定會開創一個永樂之外的太平盛世,朱棣只是朱標朝中默默無聞的一位普通王爺罷了


清風明月話歷史


如果朱標如果順利繼位後才死,那就不會有朱元璋的屠功臣,那麼即使朱允炆削藩,朱棣也未必敢反,因為那麼多開國的大神在,換句話說,有那麼多開國的大神輔助,朱允炆削不削藩都無所謂。

朱標不死,藍玉就不會死,藍玉只有朱標能鎮住,就是因為朱標死了,朱元璋才不得不殺藍玉,朱元璋之後唯一能讓藍玉聽話的就是朱標。就算一個藍玉在,朱棣也不敢造次。藍玉最看不慣的也是朱棣。

而且朱標比朱棣厲害多了,他可是跟著朱元璋打天下的,什麼場面沒見過,甚至在很多戰役立過功,都是他一個人指揮守城,而且成功拖住敵人!這樣的人而且寬厚仁慈,無論功德都能服人,拋開世俗長兄為大朱棣不敢怎麼樣,即使真的對打朱標簡直就是吊打朱棣,很有可能朱棣會有無數逃兵降將投奔朱標!他倆不是一個量級的。朱允炆就不一樣,太小無法服眾,也沒有作戰經驗。

朱標在根本不會削蕃!因為他鎮的住,他也比較仁慈!老爹殺人,他還一直和老爹懟。真的特別相信孩子和父母的緣份有深有淺!朱標死了,朱元璋寧願把皇位給朱標兒子也不考慮其他兒子,一定是愛屋及烏的原因吧!


笑搞


這個問題有點模糊。朱標不死,準備活多少年,要是活一千年,現在還是大明朝呢!

可是,如果假定朱標比弟弟朱棣晚死,那就不存在朱棣造反的問題了。

如果朱標死在朱元璋和朱棣之死中間,這個問題也許可以討論一下。

朱元璋死後,朱標繼位,朱棣會不會造反推翻朱標?

先來看朱標的態度及其效果,無非三個。

第一條道路,蕭規曹隨,休養生息。

如果走這條路,和呂后及其兒子差不多,必然造成豪門崛起,藩王坐大。按照朱標的性感,這種可能性,不小。

這一政策符合朱棣利益,朱棣自然不會造反。至於朱標死後,晚年的朱棣會不會造反,那就是另一個問題了。

第二條道路,大力快速削藩,解決歷史遺留問題。

朱元璋給兒孫們留的最大問題就是藩王可能造反。如果朱標削藩,情況可能和朱允文差不多。朱棣必然造反,

只是朱棣造反,成功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別的不說,朱棣800衛所兵起兵,朱標幾千人足夠滅了他。但是老朱家兄弟殘殺的陰影一直在,朱標必須徹底解決藩王割據問題。

但是,蒙古的威脅還在,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朱標能做到嗎?未必!那明朝能活多久,真的是未知數。


第三條道路,軟刀子削藩,逐漸對藩王分化瓦解。

如果朱標削藩,學漢武帝,利用朱棣的兒子甚至孫子來分化朱棣的勢力,那麼朱棣完全沒有造反的能力和意願。

如果真的是這樣,朱標依舊要面對可怕的蒙古勢力,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要考驗朱標的政治眼光和能力。

朱標的其他功績。

如果朱標死在朱元璋後面,朱棣當不了皇帝,朱標會有朱棣的那些豐功偉績嗎?

多半沒有!

簡單的說,帶著原罪上臺的朱棣,必須用一系列豐功偉績證明自己——七下西洋,六徵蒙古,永樂大典等等等等。這些功績,尤其是下西洋,中國歷史上是唯一的,沒有這些,明朝只是宋朝那樣的一半王朝,甚至更差。


朱標死後,晚年朱棣會造反中年朱允文嗎?

如果朱標對兒子扶上馬送一程,不管朱棣造反的勢力多大,都不會成功。

靖難之役之所以能成功,根本來說是朱允文作的。朱允文一方面逼反了朱棣,另一方面又不允許將士們斬殺朱棣,這樣的腦殘行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也成就了中國歷史上最成功的一次造反行為。

但凡是帶腦子當皇帝的,都不會像朱允文那樣輸掉底褲,所以,朱棣即使造反,也不會成功。


歷史知事


這個問題,應該分成三個問題來回答。

問題一:朱標如果不死,他會不會削藩?

問題二:朱標如果削藩,朱棣會不會造反?

問題三:朱棣如果造反,他是不是朱標的對手?

(燕王朱棣)

不得不說,明朝的藩王制度,是朱元璋造成的。

朱元璋之所以要把在唐宋前就已經廢除了的皇室子弟封藩的問題,重新撿起來用,是因為作為草莽出生的他,對大臣大將們的極不信任。他希望由他的兒子們來鎮守邊關,拱衛京師。因此,他在分封藩王的時候,不但把軍隊交給他們,而且把收稅的權力也交了一部分給他們,甚至把分封藩地官員的人事權也交給他們。

這樣一來,藩王的權力變得非常大。就算朱元璋在世的時候,這些藩王就有很多已經在胡作非為。連朱元璋自己也已經意識到藩王權力過大的問題,因此他在世的時候,已經做過一些限制藩王的工作。

比如規定不許藩王同時來京城朝見,只能一個一個地來。藩王之間也不能互相見面,防止互相串聯溝通。

比如規定藩王不能自行委派官員,取消藩國的相國制度,改為長史管理;長史由中央委派,藩王有錯,長史受連帶責任。

比如減少藩王的俸祿(以前藩王的俸祿是一品大臣的50倍,減少後只有10倍)。

比如限制藩王大興土木修建王府,等等。

(靖難之役模擬圖)

但是,這些措施並沒有在根本上解決問題,尤其是軍權還在藩王的手裡(朱元璋也是矛盾,如果軍權不在藩王手裡,在地方官員手裡,他又不放心。所以只能交給藩王。)軍權在藩王手裡,其實其他那些權力也在藩王手裡。大臣葉伯巨曾上奏朱元璋這個問題,但朱元璋卻把他下獄處死。

朱元璋在世的時候,利用個人的威望,他的兒子們倒還比較聽他的話。他說東,兒子們不敢往西。但是朱元璋一死,問題就來了。

現在我們來回答第一個問題:朱標不死,他會不會削藩?

史料記載,朱標這個人,非常的仁慈。當年朱元璋要懲罰那些胡作非為的兒子們的時候,朱標還從中調解,為他的兄弟們說好話。從這個角度來說,朱標對他的兄弟們的感情,顯然是比朱允炆對叔叔們的感情深厚的。因此,他可能不會像朱允炆那樣,非常激進地削藩。

但是,朱標仁慈,朱標不激進削藩的結果,可能是藩王更加胡作非為,尾大不掉。

朱標就算自己不削藩,朝臣們會不會反覆勸說他削藩呢?會不會改變他的主意呢?

朱標就算自己不削藩,他對兄弟們有感情。但他這個感情,能比朱元璋對兒子們的感情更深厚嗎?朱元璋尚且要限制兒子們的權力,朱標難道不限制?

朱標就算自己不削藩,朱允炆會不會說動他削藩。朱元璋在世的時候,朱允炆就曾對朱元璋說:“虜不靖,諸王御之;諸王不靖,孰御之?”朱標當皇帝后,朱允炆難道不會勸他嗎?為將來朱允炆的江山考慮,為子孫後代考慮,朱標還不削藩?

所以,不管從哪個角度,朱標削藩,都是必然的。

我們再回答第二個問題:朱標如果削藩,朱棣會不會造反?

朱標要削藩,朱棣會不會造反呢?有人說不會,因為朱標是嫡長子,而且有威信。但是,如果朱標讓朱棣放棄兵權的時候,他還會同意嗎?如果朱標要對他移鎮呢?他還會同意嗎?(朱棣就是後來當了皇帝,也要把都城遷到北方去,何況移鎮)。如果朱標像朱允炆那樣,動他的同母親兄弟周王,他會沒有意見嗎?

(朱允炆傾斜的皇位)

朱棣的性格非常像朱元璋,他殺伐果敢,要舉兵造反,是一定的。再說了,朱元璋搞《皇明祖訓》的時候,還有“朝無正臣,內有奸逆,必舉兵誅討,以清君側”這樣的規矩。那時候朱棣一定不會說朱標不對,他說朱標身邊有奸臣,那樣他順理成章就舉兵造反了。

我們最後回答第三個問題:朱棣如果造反,他是不是朱標的對手?

朱標如果要削藩,他可以利用的資源,和朱允炆是一樣的。朱允炆的軍隊和大將,依然是朱標的軍隊和大將。朱允炆打不贏朱棣,性格更仁慈的朱標,能打敗朱棣嗎?

可能有的變數有兩個:一是朱標削藩,可能沒有朱允炆那麼著急。二是朱標在平亂的時候,朱棣的軍隊可能倒戈。

但是,不管是削藩急還是緩,結果應該都是一樣的。另外,朱棣已經掌控了北方,北方的軍隊,是不大可能倒戈支持朱標的。

最後再說一句,就算朱標忍讓,沒有削藩。但是,那樣會給他的後代產生更大的麻煩,那時候如果朱允炆再削,可能死得更慘。

(參考資料:《明史》《明太祖實錄》)


張生全精彩歷史


雖然說,歷史不容假設,但是歷史的脈弱是基本可以預測的。我們就事論事,如果朱標不死,會是朱棣的對手嗎?兩件事搞清楚,就能明白這個問題:

1.朱標是什麼人?朱標是朱元璋的嫡長子,這個身份繼承皇位天經地義、萬民信服、天下歸心。我們知道清朝有康熙九王奪嫡,朱元璋一登基就立朱標為太子,朱元璋為吳王時期,朱標已是世子,朱元璋那麼多兒子,為什麼沒有九王奪嫡、十王奪嫡?就是因為朱標是嫡長子,合法性第一。而且朱標這個人經驗豐富,洪武晚年,朱元璋已經將許多事情委託太子朱標處理。有實際的工作經驗不說,關鍵是此人還非常仁厚,對待弟弟們一向很好。此人若是不死,明朝的政局將會發生重大變化,經驗豐富的朱標不可能會急著對弟弟們下手,但削藩是不可避免的事情,關鍵是怎麼削?肯定還是逐步削減藩王們的軍事實力,在待遇上不減。就算朱標像朱允炆那樣急著削藩,弟弟們也打不過朱標。因為,正向黃子澄所說,朝廷有幾十萬大軍,兵多糧足,對付藩王沒有問題。

2.朱棣有多少資源?明代的藩王和漢代不一樣,明代藩王“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權力要比漢代的藩王小得多,明朝的藩王要造反,難度相當大,後來的漢王、寧王、安化王造反,都沒有對朝廷形成大威脅。這是朱元璋苦心設計的,如果藩王的實力大到可以對抗中央,那還要藩王做什麼?朱棣名義上有3個護衛的軍事力量,不到2萬兵馬,但這些護衛還是要服從朝廷調動的。朱棣對抗朝廷、發動靖難之役的本錢就是800名親兵,把北平布政使張芮等騙進王府殺掉後,控制了北京城,不少朝廷的人向朱棣投降。靖難之役打了3年多,這些年,朝廷不斷有人投降朱棣,甚至連寧王也投降朱棣,如果皇帝不是朱允炆而是朱標,這些人大部分不會投降朱棣。再說了,即便是朱允炆當皇帝,也還有一大批忠臣不願意投降,比如鐵璇等。朱允炆繼承皇位雖然是朱元璋定下來的,但是從現代民法的角度分析,這屬於代繼承,效力低於直接繼承。朱元璋在有那麼多兒子的情況下,不選擇兒子繼承皇位,而選擇孫子繼承皇位,犯了大錯誤。皇位向來是父死子繼,這下成了父死孫繼,為此後的藩王造反埋下禍根。

叔叔反對侄子,相對容易一點。弟弟反對哥哥,那就難多了。


坐看東南了


朱標不死,會是朱棣的對手嗎?這個問題,在我看來,無論朱標是不是有朱棣厲害,如果他當上了皇帝,作為朱棣而言,他都得老老實實的做他的燕王。


“對手”這個東西,只有在相互對立的情況下才能產生,作為朱元璋的嫡長子朱標,無論在兄弟之間還是文武百官的眼裡,亦或者是朱元璋本身,他都是繼承江山的不二人選。在這種情況下,沒有對立又何來對手這一說呢?

如果,我是說如果,朱棣就是不願意只甘心做一個富貴的王爺,硬要把自己推上歷史的主舞臺,我想那他也是妄想,為什麼呢?

首先,他沒有以天下人為敵的能耐。要知道,他之所以能一直保住性命而一而再再而三的對自己的侄子進行攻擊,那都是因為他的侄子過於心軟,無論他怎麼反叛,也都沒有想要他的命,甚至命令執掌刀劍的官兵們不可傷他性命。


其次,朱棣之所以能有那麼多人的支持,甚至是有些守城將軍不反抗,當然不僅僅只是因為他自己的府兵有多厲害,更多的是很多人都在心裡似乎也希望他能起來反抗,尤其是他們自己的“宗親”們,這樣也側面的加大了燕王朱棣勝利的籌碼。

如果老闆換成了朱標,就算他不服想奮起反抗自己當皇帝,必然會遭到全天下人的打壓。首先,他名不正言不順,支持他的人絕對沒幾個,畢竟人家朱標是正統登基,要能力有能力,要威望有威望,可不是那個他認為的毛頭小子朱允炆。


朱標可是曾經跟著朱元璋四處征戰的皇長子啊,在眾多兄弟中不說能力第一,那也絕對是數一數二的,這眾望所歸中的皇位,試問誰又能撬得動?就憑他朱棣?一個出師無名的反叛者,如有異動必將遭到全天下的抨擊和打壓。要贏實在是微乎及微,還得被冠上反賊的名號。

當然我們也都知道,朱棣才不會那麼傻,在那種情況下,怎麼可能作死地去讓自己遺臭萬年。可是事情的發展往往都是讓人始料未及的,朱標,那個全天下都覺得他能登上皇位的人突然就死了,這就給了有能力的人一個蠢蠢欲動的機會。

當他們揭竿而起的那一刻,無論他們師出何名,也無論他們是不是狼子野心,勝利了他們就是王者,一切皆可由他們來書寫。對於歷史的真相我們不得而知,作為皇帝的朱棣確實也是勵精圖治,但是這株連確實殘酷得緊啊,夠狠!


夢歸秦淮


類似的問題,我已經看到過很多遍了,也回答過很多次了,今天既然再看到,那我就再答一次吧。

如果朱標不死,那麼絕對可以震懾朱棣,朱棣就註定只能在北平當一個安穩的王爺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且聽我細細道來。


朱標繼位名正言順

自從西周開始,宗法制就已經慢慢的成為了漢人不可撼動的傳統,這種傳統傳承千年,不是人力所能改變的。宗法制的核心就是嫡長子繼承製,也就是說一個政權的繼任者第一人選必定是皇帝正妻所生的長子,他是最有資格繼承皇帝的位置的,其他人都要靠邊站。

而朱標恰恰就是嫡長子,他是朱元璋的正妻馬皇后所生的第一個兒子,宗族地位無人可比,他是最有資格繼承朱元璋皇位的人。朱元璋後來選朱允炆做皇帝,輩分比朱棣他們這些叔叔小一輩,大家可能不服氣,但是如果朱標當皇帝那是眾望所歸,沒有誰敢不服氣。人心都在朱標這兒,朱棣完全籠絡不了,難道要他一個人去造反嗎?


朱標能力強猛將多

朱允炆年紀太小,政治經驗和軍事經驗相當的缺乏,過於稚嫩,但朱標卻完全不同。朱標在很小的時候就被朱元璋當做繼承人來培養,無能是軍隊中的威望,還是治國理政的政治才能,朱標都是一把好手。不說全方位都超過朱棣,起碼不會比朱棣差很多。

除了朱標有著很強的軍事能力和政治能力之外,朱標手下的猛將其實是很多的。朱元璋晚年,朱標已死,他擔心朱允炆壓不住驕兵悍將,所以大開殺戒。其中最明顯的就是藍玉,他可是朱標的舅父,堅決站在朱標這一邊。如果朱標不死,朱元璋是絕對不會殺藍玉的。有這麼多猛將在朱標身邊,借他朱棣十個膽,他也不敢去造反啊。


我的結語

如果朱標不死,朱棣是絕對沒有機會的。無論是從實力上還是名義上,朱棣都已經輸了,他還拿什麼去造反呢?可惜歷史沒有如果,上天給了朱棣一次機會,就註定他不會在北平做一個安穩的王爺了。

各位親愛的網友,你們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