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到底是不是真的那麼博學多才?

用戶4670683237


于丹老師是北師大的教授,教廣播電視媒介。

她是一位很好的演說家,她的初衷是想傳播國學,傳遞正能量,她也做到了。

但是在傳播的過程中,講著講著就進入到忘我境界,開始過度解讀國學,並且,由於她是大範圍地傳播,導致很多資深的,嚴謹的國學大師們對她不夠嚴謹的學術態度和諂媚似的歌頌,讚美,頗為不滿,加之,于丹老師成為明星之後的一些負面事件,導致最終跌落神壇。

想想也是有點可惜。

一位大師說《論語》:以治平為本,以仁為核,以和為貴,是儒家思想的精髓。

論語裡說: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意思是不憑空揣測,不全盤否定,不拘泥固執,不自以為是。

老師既傳播國學,也要做到君子訥於言敏於行,才可其身正,不令而行呢。


Sukyoo


于丹現象只是中國文化眾多現象的一個縮影。

你說她沒有"才″嗎?"才″似乎是有的。你看她一開講,就口若懸河,像三峽大壩開闡放水,滾滾而來,滔滔不絕,直逼你的眼簾,使你防不勝訪,如果不想看,只有換臺了事。

《于丹說論語》我看了,她講了幾十分鐘,"聽懂了嗎"?我似乎好象沒有,有時更加疑慮重重!何也?原來她講的都是華而不實的東西。是一種偽心靈雞湯,你如果還繼續聽她講下去,也許你會忘記自己姓什麼叫什麼了。

可當時于丹就象一個神一樣,各大院校,高等學府都敬她請她,並且以請到于丹為榮幸。於是于丹就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大明星。

於是她飄飄然了起來,賓館要最高級的,接待車要名車,吃的就更不用說了。

又於是她的名氣被傳到外國,外國高校也請她去講課。

外國人實在,于丹在國內成了神,個個敬她捧她。但外國人只是把她看成一個人,住宿不是最好的,接待也不是最好的。於是于丹惱羞成怒,出言不遜了。一天內換了兩個賓館。

消息被傳到國內,于丹神立刻就打破了。熱愛于丹的人發現,她原來就同潑婦差不多。

于丹現象就此打住吧。

我們需要像王立群、蒙曼、酈波這樣的學者。

我們不需要于丹這樣的"博士生導師"!


南海艦隊原老兵


我喜歡于丹,認為她確實博學多才。我看過馬冬訪談的一個節目,主題是崑曲。以訪談中可以看出于丹對我國的崑曲非常熟悉,她不需要看手稿,對崑曲的發展,曲目都是隻要馬冬一問,她便可娓娓道來。我還看可朱軍在武當山主持的一個名曰《武當論道》的節目,當時于丹也是被訪談的對像,與朱軍一起大談中國的道家學說,她同樣不需手稿,所有要講的均是信手拈來,使我佩服不已。為此,大概是2014年,于丹受海南邀請,在三亞的美麗之冠作一個演講,我不惜一切,想辦法弄到一張入場卷,得以進場親自聆聽於丹的講演。她同樣不用講稿,同樣流暢幽默的講述。總之,我認為她是有真才實學的學者。


手機用戶Hedagugu


中國大學教授要都像于丹一樣就完蛋了,那樣的話培養出的學生將一個比一個矯情,一個比一個務虛,一個比一個花拳繡腿,一個比一個說瞎說不害臊……好在不全是這樣,仍有好多像王立群、易中天、閻崇年、蒙曼、陳果等真學者真教授,天不滅我中國,此乃國之大幸也!


郭茂榮1


于丹到底是不是真的那麼博學多才?

簡單:根據(相學)于丹山根築城,眉鎖乾坤,佐佑擁正,此人難得之才,少之又少。

注:又目似離火,地鬥更庚。常被一些火濁之人煩敘。

多才必受庸才欺,千古之慾。

注:二眼之間鼻骨之處稱為(山根)。庚,表示:二十四山星中的一顆星。鬥,表示二十八星宿中的一顆天星。




驕龍


于丹博學有才,這是毫無疑問的,要不也成不了北師大的老師。

那麼問題就來了,像這樣博學有才之人,為何我們還對她,再提出是否博學有才的質疑呢?

我想,問題的關鍵就在於兩點:一是就其講座的內容看,其本人有限的歷史人文知識,難以擔負國學傳播的重任,只是藉助其本人的文化傳播功底,做了一些純屬本人的演繹罷了;二是她本身是否是‘學而習之’的統一體,也就是老話說的,言行合一。

就這個問題,我們姑且叫做‘于丹現象’吧!

記得我小時候,雖是頑童,但尊師是必須的,老師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是至高無上的。

現如今金錢至上💰,不給錢是不行的💰,對他人、對其邊人的言行,與其三尺講臺上的傳道授業有違嗎?


當銅臭侵染進‘博學有才’,人們看你的眼神就發生了變化,久之由仰視變平視,再到後來的俯視與不屑,這一切也就沒啥可奇怪的了!

人們的想法變了,就不會再聽你說的了。當神壇不在,自然風光也消失了,對師者的尊崇也就成了過去!


人生天地,因果循環。

教化一族的可憐之處就在於,儘管自我標榜,但還是沒能逃出世俗的利益,以為自己是神,可以不食人間煙火,其實他們的貪婪,早在風風火火中灑滿了一地。

‘于丹現象’,怪不得於丹本人,她也不應該為這個命題負責。


當一個社會把教育、醫療、住房等民生公共事業,統統都推向市場,追逐利益就成了師者、醫者的必然選擇,最後倒下的就絕不會是于丹一個人了!

青青河畔草 ,鬱郁園中柳。不知清新世界,明月幾何還!

史學家朱維錚曾說:于丹的《論語》我只翻了兩頁,根本沒法讀下去,她膽子是真的。

善心是這個世界的稀缺品,善行更是如此!


當人心不古,所有的導向都以經濟、財富為核心,到後來我們會失去一切的,包括金錢💰


禪趣一生


于丹是1982年考入北京師範學院(後改為北京師範大學),86年本科畢業後她又考上了本校古典文學專業的研究生,由於研究生畢業時成績優秀而留校任教。可以說于丹是時代的佼佼者,是才女,做事雷厲風行,無論是學識還是人品,都是無可挑剔的!她是真正的學者!靠自己的努力拼搏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可是她卻遭到同行的妒忌,現在的種種傳聞對她不利,相信她繼續做好學問,勇敢前行,為她加油!


豔雁58931247


百家講壇,抓住了機會,給國人的並不是什麼雞湯,而是一份快餐,大家看多了枯燥乏味的國學,而特然來了一個娛樂的講演,一是新奇,二是換個味口,就又是聽帶子,又是買她們的書看,讓她們賺得盆滿,正如誰講的,激情過後,剩下的一地雞毛!反而還有一點誤道!她們講國學有一點評書的味道!


天青44


以前,我覺得於丹就是神。一個週末,偶爾看到于丹在河南臺一個漢語節目賽種中做評委。在點評時說:大米是糧食作物。我當時非常驚訝!于丹 在我心中是語言大師,竟然出現這樣的錯誤。大米是糧食,不是作物。水稻是糧食作物。


用戶4396509070818


大家想想過去,為什麼說評書的很紅,第一,自己口才挺好,會忽悠人;第二,對象都是些沒讀過什麼書的人。當下傳統文化斷層嚴重,讀書的人又少(我指的是國學典籍,多數人讀不懂,包括現在很多本科研究生畢業的,他們讀的只是專業知識,又不能靜下心去讀),于丹正好趕上了這個時點,紅了。但是其水平一旦置於陽光之下,在有識之士面前,終於禁不起考驗,露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