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西峽:巧打生態牌 僻壤能生金

西峽縣位於丹江口水庫上游,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主要水源涵養區,水源區面積佔全縣總面積的91.4%。近些年來,西峽縣在保護綠水青山的同時,把生態元素植入生態產業,按照“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理念,不僅守住了綠水青山,更留下了金山銀山。

河南西峽:巧打生態牌 僻壤能生金

河南西峽:巧打生態牌 僻壤能生金

種下“搖錢樹” 結出“幸福果”

八月中旬,在西峽縣五里橋鎮黃獅村獼猴桃種植基地,3000多畝獼猴桃林綠意濃濃,鵝蛋大小的獼猴桃掛滿枝頭,再過一個多月就可以上市了。

西峽縣五里橋鎮黃獅村村民 董書敏:

我們這裡家家戶戶都有果園,像這一畝地見4000多斤,一畝地近萬把塊有保證。

一畝地萬把塊,放在以前是想也不敢想的。2005年,黃獅村被列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保護區,要減少和控制農藥化肥的使用。傳統的農業種植這條路走不通,怎麼辦?為此村裡走出去多次外出考察,把農業專家請進來 “把脈問診”,最終選定了獼猴桃種植。因為它根系發達,對保護土壤流失、淨化水質、提升森林覆蓋率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找好了路子,邁出第一步卻不那麼容易。

西峽縣五里橋鎮黃獅村黨支部書記 董良玉:

發展的時候群眾不願意種,說獼猴桃種這麼多誰吃呀。當時給他算了個經濟賬,一畝地按4000斤,五毛錢一斤也是2000多塊錢,當時種玉米小麥一年收入五六百塊錢。

怎麼辦?村裡首先組織大家到外地參觀學習,轉變群眾思想觀念,然後黨員幹部帶頭試種。幾年時間,村民們看到效益,紛紛把自家土地改造成獼猴桃園。為解決群眾的後顧之憂,當地還引入果品企業,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實現產銷銜接,走產業化發展的路子。

西峽縣獼猴桃生產辦公室副主任 袁雲凌 :

縣財政每年拿出800萬元作為獼猴桃的發展基金支持產業,第二,群眾發展一畝地獼猴桃基地,縣財政拿出來500元進行補貼,再一個財政專門拿出錢購買苗子,供群眾發展基地使用。

河南西峽:巧打生態牌 僻壤能生金

截止目前,西峽全縣獼猴桃種植面積12.5萬畝,再加上40萬畝野生獼猴桃,年產量約8萬噸,產值7億多元,小果果成了金蛋蛋。不僅如此,近年來淅川還把發展林果業與精準扶貧相結合,採用技術培訓、轉移就業等方式,引導貧困戶進入產業鏈。

西峽縣林業局黨委副書記 李花菊 :

截至目前,有3280戶8000多人實現了增收脫貧,我們又增設了護林員等公益崗位,帶動1000多人穩定脫貧。

立體發展 向生態要效益

得天獨厚的條件,讓西峽的獼猴桃馳名全國,而通過發展林果業,西峽縣森林覆蓋率也得到大幅提升,高達76.8%。如果說,種獼猴桃讓西峽的綠色呈現出平面發展的態勢,那麼西峽又探索另外一個產業——林下香菇種植,讓綠色發展從平面走向了立體。

這兩天,西峽縣一家食用菌加工企業正忙著生產蘑菇罐頭,這批產品馬上要漂洋過海,成為外國人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餚。

西峽聖洋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 張薄 :

這是我們即將發往韓國的香菇罐頭,此類單品每年銷售量達到4000多噸,隨著國家一帶一路的發展,我們的產品還銷到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

張薄告訴記者,僅通過出口蘑菇罐頭,企業每年的外貿額就達到3億元。現在,像張薄這樣做起香菇出口的企業在西峽有60多家,產品遠銷歐盟、日本、韓國、俄羅斯等國家。西峽香菇之所以受消費者青睞,是因為它生長在山青水秀的林區,採取有機種植,不僅品質好,而且味道鮮美。

西峽縣雙龍鎮某食用菌企業負責人 王慶來:

香菇袋料主要原料大部分是木屑,來源於果枝樹枝。工廠化生產,標準化種植以來,已經達到了規模化。我們年生產菌袋240萬袋。

傳統上,西峽香菇一般是每年的9月到來年的5月採摘,而夏季市場上鮮香菇是個空白。近年來當地通過技術創新,推廣夏季林下香菇種植。

西峽縣重陽鎮寺溝村香菇種植戶 趙海:

林下的溫度在20度左右,我們引進了這個夏菇的品種,從5月1號開始到8月份結束,今年可以採摘四茬菇,我種兩萬袋,收益應該在5萬左右。

一年四季都出產香菇,趙海的種植基地效益倍增。由於食用菌種植需要專業的技術,為支持像趙海這樣的種植戶發展,西峽從原料供應、伴料、接種、管理到採摘各個環節都有專業技術人員指導,並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條。

河南西峽:巧打生態牌 僻壤能生金

西峽縣重陽鎮政府鎮長 姜旺:

全鎮有60%的戶從事香菇種植,30%的人跑香菇的銷售,同時還有10%的人到一些香菇企業進行務工。全鎮香菇種植3500萬袋,一年的產值將近三個億。


河南西峽:巧打生態牌 僻壤能生金

目前,西峽縣有15個鄉鎮3萬多戶農民從事香菇種植,通過標準化、規模化生產,香菇總產量突破20萬噸,已成為國內最大的香菇集散地和加工基地。

圍繞生態發展 巧打“綠色經濟”牌

西峽縣地處秦嶺—淮河一線南北交界地帶,植被豐富,年平均氣溫15℃左右,有“天然氧吧”之稱,在發展果、藥、菌的同時,如何更好地利用生態資源發展經濟呢?西峽縣把目光投在了“生態旅遊”上,巧打“綠色經濟”牌。

這段時間,正是旅遊的高峰,西峽縣太平鎮東坪村的王金茹夫妻倆忙得不可開交,開辦的農家賓館應接不暇。

河南西峽:巧打生態牌 僻壤能生金

西峽縣太平鎮東坪村村民 王金茹:

現在這正是旺季,火爆的很。一天住宿接待三四十個,吃飯一天接待個100多人,我這請三四個幫忙的。

地處深山區的東坪村,毗鄰老界嶺風景區,森林覆蓋率高達83%,並且多數為天然林,相互交織的巨大樹冠,形成了清涼無比的天然“空調房”,每年吸引著大量遊客來這裡避暑納涼。現在,村裡已有40多戶開辦了農家賓館。

河南西峽:巧打生態牌 僻壤能生金

西峽縣太平鎮東坪村村民 孟娟:

開農家這兩個月比以前一年的收入都要多,14個房間天天爆滿,房間不夠住,這兩個月時間淨收入4萬多塊錢。

良好的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讓深山溝成了香餑餑,以前靠上山採藥的農民,現在藉助生態旅遊實現了就業創業。但一個行業要想長久發展,須有專業的管理技術。那麼,如何讓這部分農民迅速成長為這個行當的行家裡手呢?

河南西峽:巧打生態牌 僻壤能生金

西峽縣太平鎮副鎮長 李花葛:

我們每年邀請專業人員對農家賓館從業人員進行廚藝、客房服務、禮儀服務方面的技能培訓,同時我們聘請了專業的環衛隊伍,對生活垃圾日產日清,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


河南西峽:巧打生態牌 僻壤能生金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西峽縣是按這個思路做的,也讓深山區的群眾收益。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導下,全縣已建成開放生態旅遊景區17個,發展農家賓館700餘家,1.5萬農民吃上了“旅遊飯”,年綜合效益超過4億元。地處伏牛山腹地的西峽,不僅守住了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而且探索出了山川增綠、林業增效、群眾增收的新路子。

河南西峽:巧打生態牌 僻壤能生金

西峽縣人民政府縣長 周華鋒:

下一步,在加強生態保護的同時,我們將大力發展生態旅遊、生態文化和森林康養業,探索碳匯交易,走生態美、產業強、百姓富的發展路子,真正將綠水青山轉化成金山銀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