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西峡:巧打生态牌 僻壤能生金

西峡县位于丹江口水库上游,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水源涵养区,水源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1.4%。近些年来,西峡县在保护绿水青山的同时,把生态元素植入生态产业,按照“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理念,不仅守住了绿水青山,更留下了金山银山。

河南西峡:巧打生态牌 僻壤能生金

河南西峡:巧打生态牌 僻壤能生金

种下“摇钱树” 结出“幸福果”

八月中旬,在西峡县五里桥镇黄狮村猕猴桃种植基地,3000多亩猕猴桃林绿意浓浓,鹅蛋大小的猕猴桃挂满枝头,再过一个多月就可以上市了。

西峡县五里桥镇黄狮村村民 董书敏:

我们这里家家户户都有果园,像这一亩地见4000多斤,一亩地近万把块有保证。

一亩地万把块,放在以前是想也不敢想的。2005年,黄狮村被列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保护区,要减少和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传统的农业种植这条路走不通,怎么办?为此村里走出去多次外出考察,把农业专家请进来 “把脉问诊”,最终选定了猕猴桃种植。因为它根系发达,对保护土壤流失、净化水质、提升森林覆盖率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找好了路子,迈出第一步却不那么容易。

西峡县五里桥镇黄狮村党支部书记 董良玉:

发展的时候群众不愿意种,说猕猴桃种这么多谁吃呀。当时给他算了个经济账,一亩地按4000斤,五毛钱一斤也是2000多块钱,当时种玉米小麦一年收入五六百块钱。

怎么办?村里首先组织大家到外地参观学习,转变群众思想观念,然后党员干部带头试种。几年时间,村民们看到效益,纷纷把自家土地改造成猕猴桃园。为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当地还引入果品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实现产销衔接,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

西峡县猕猴桃生产办公室副主任 袁云凌 :

县财政每年拿出800万元作为猕猴桃的发展基金支持产业,第二,群众发展一亩地猕猴桃基地,县财政拿出来500元进行补贴,再一个财政专门拿出钱购买苗子,供群众发展基地使用。

河南西峡:巧打生态牌 僻壤能生金

截止目前,西峡全县猕猴桃种植面积12.5万亩,再加上40万亩野生猕猴桃,年产量约8万吨,产值7亿多元,小果果成了金蛋蛋。不仅如此,近年来淅川还把发展林果业与精准扶贫相结合,采用技术培训、转移就业等方式,引导贫困户进入产业链。

西峡县林业局党委副书记 李花菊 :

截至目前,有3280户8000多人实现了增收脱贫,我们又增设了护林员等公益岗位,带动1000多人稳定脱贫。

立体发展 向生态要效益

得天独厚的条件,让西峡的猕猴桃驰名全国,而通过发展林果业,西峡县森林覆盖率也得到大幅提升,高达76.8%。如果说,种猕猴桃让西峡的绿色呈现出平面发展的态势,那么西峡又探索另外一个产业——林下香菇种植,让绿色发展从平面走向了立体。

这两天,西峡县一家食用菌加工企业正忙着生产蘑菇罐头,这批产品马上要漂洋过海,成为外国人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

西峡圣洋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薄 :

这是我们即将发往韩国的香菇罐头,此类单品每年销售量达到4000多吨,随着国家一带一路的发展,我们的产品还销到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张薄告诉记者,仅通过出口蘑菇罐头,企业每年的外贸额就达到3亿元。现在,像张薄这样做起香菇出口的企业在西峡有60多家,产品远销欧盟、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西峡香菇之所以受消费者青睐,是因为它生长在山青水秀的林区,采取有机种植,不仅品质好,而且味道鲜美。

西峡县双龙镇某食用菌企业负责人 王庆来:

香菇袋料主要原料大部分是木屑,来源于果枝树枝。工厂化生产,标准化种植以来,已经达到了规模化。我们年生产菌袋240万袋。

传统上,西峡香菇一般是每年的9月到来年的5月采摘,而夏季市场上鲜香菇是个空白。近年来当地通过技术创新,推广夏季林下香菇种植。

西峡县重阳镇寺沟村香菇种植户 赵海:

林下的温度在20度左右,我们引进了这个夏菇的品种,从5月1号开始到8月份结束,今年可以采摘四茬菇,我种两万袋,收益应该在5万左右。

一年四季都出产香菇,赵海的种植基地效益倍增。由于食用菌种植需要专业的技术,为支持像赵海这样的种植户发展,西峡从原料供应、伴料、接种、管理到采摘各个环节都有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并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

河南西峡:巧打生态牌 僻壤能生金

西峡县重阳镇政府镇长 姜旺:

全镇有60%的户从事香菇种植,30%的人跑香菇的销售,同时还有10%的人到一些香菇企业进行务工。全镇香菇种植3500万袋,一年的产值将近三个亿。


河南西峡:巧打生态牌 僻壤能生金

目前,西峡县有15个乡镇3万多户农民从事香菇种植,通过标准化、规模化生产,香菇总产量突破20万吨,已成为国内最大的香菇集散地和加工基地。

围绕生态发展 巧打“绿色经济”牌

西峡县地处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交界地带,植被丰富,年平均气温15℃左右,有“天然氧吧”之称,在发展果、药、菌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利用生态资源发展经济呢?西峡县把目光投在了“生态旅游”上,巧打“绿色经济”牌。

这段时间,正是旅游的高峰,西峡县太平镇东坪村的王金茹夫妻俩忙得不可开交,开办的农家宾馆应接不暇。

河南西峡:巧打生态牌 僻壤能生金

西峡县太平镇东坪村村民 王金茹:

现在这正是旺季,火爆的很。一天住宿接待三四十个,吃饭一天接待个100多人,我这请三四个帮忙的。

地处深山区的东坪村,毗邻老界岭风景区,森林覆盖率高达83%,并且多数为天然林,相互交织的巨大树冠,形成了清凉无比的天然“空调房”,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来这里避暑纳凉。现在,村里已有40多户开办了农家宾馆。

河南西峡:巧打生态牌 僻壤能生金

西峡县太平镇东坪村村民 孟娟:

开农家这两个月比以前一年的收入都要多,14个房间天天爆满,房间不够住,这两个月时间净收入4万多块钱。

良好的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让深山沟成了香饽饽,以前靠上山采药的农民,现在借助生态旅游实现了就业创业。但一个行业要想长久发展,须有专业的管理技术。那么,如何让这部分农民迅速成长为这个行当的行家里手呢?

河南西峡:巧打生态牌 僻壤能生金

西峡县太平镇副镇长 李花葛:

我们每年邀请专业人员对农家宾馆从业人员进行厨艺、客房服务、礼仪服务方面的技能培训,同时我们聘请了专业的环卫队伍,对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河南西峡:巧打生态牌 僻壤能生金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西峡县是按这个思路做的,也让深山区的群众收益。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全县已建成开放生态旅游景区17个,发展农家宾馆700余家,1.5万农民吃上了“旅游饭”,年综合效益超过4亿元。地处伏牛山腹地的西峡,不仅守住了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而且探索出了山川增绿、林业增效、群众增收的新路子。

河南西峡:巧打生态牌 僻壤能生金

西峡县人民政府县长 周华锋:

下一步,在加强生态保护的同时,我们将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文化和森林康养业,探索碳汇交易,走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的发展路子,真正将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