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咬牙买房的房奴们,现在过得怎么样?

爱搭积木的思想家


十年前的现在,也就是二零零八年吧,那一年可以说是注定不平凡的一年。

除了全国欢腾的奥运和多灾多难汶川,那一年我在所有的亲朋好友反对下,在广州市中心买了一套九十多平的房。而彼时的我,大学毕业已八年有余,尽管这样,工资也不高,才三千多的月薪在广州挣扎,因为没有房,和老婆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这其实也没什么,真正让我们感到痛苦的是,因为没有房子户口啥的,孩子不能在广州就读,就只能让它们留在故土湖南的亲友带,这样它们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留守儿童,至于见面,则只能通过每年的寒暑假,如此反复。

我们庆幸的是,尽管这样,孩子和我们还是比较亲,不像和我相同境遇的其他朋友一样,孩子和它们有点生分。但问题也是有的,孩子性格很内向,我们当时没注意这些,觉得大了就好,但是前两年,孩子还是不经意的抱怨几句,说我们从小就把放在亲友家带,它们感觉很不少受,总感觉寄人篱下,不自在,说自己现在很自卑。当然,这是后话。

总之,自从不能让孩子留在身边,我就一直有在广州买房的想法,但是都被亲友一口否决了,说房价很快降了,这样一等就是几年,房价不降反升,我有些受不了,就不顾两家的反对,借钱并贷款买下了房子,然后摇身一变,背上了巨大的债务。

虽然那时候广州的房价还没有破万,但以我们的收入和支出来说,买了房后无疑就像驮了座山,生活品质急剧下降,甚至家都到了点分崩离析的边缘,这个时候开始有些后悔,觉得自己是千古罪人,借了不少钱不说,生活还看不到一点希望。

(图为2009年天河某楼盘房价,2008年的时候还没那么高)


但好在一切都挺了过来,尤其是房价连年上涨,亲友的闲言碎语也少了,当初不到六千每平的房子直到前两年涨到了将近三万每平,并及时转手(当时觉得房价快到顶了),挣了两百多万,并又在当时的广州和长沙又各自添置了一套住宅,虽然涨幅没有第一套那么离谱,但我们已经很感恩了。

总之,我这人没什么大的本事,要不是十年前,瞎猫逮上死耗子,踩准了时代的风口,估摸着现在想要买房,可能要奋斗一辈子吧!


鹿遥知林深


十年前,也就是2008年,我记得那个时候房价不算太高,即使在北京,上海这种城市,在1万之内也有很多选择,而在我所居住的这个二三线省会城市,十年前的房价大概在每平米三四千左右。按说十年前买房的人,现在应该过得很好,但事实上则未必。

我认识一个在15年前就买了房的人,他一开始买房的时候,也是咬着牙下了决心的。但很快他就发现做了一件很聪明的事,买房的获利比他做生意都多,于是之后的若干年,他手里有点钱,就觉得应该去买房,如果在其他事情上花了钱,他心里都会很不安,觉得自己错过了一个亿,即使现在有了几套房,心里还是有恐慌感。

听上去好像贪得无厌,但想想人活世间,谁不逐利,他做生意更是为了逐利,若千辛万苦地跟人谈生意,风里来雨里去,还不如买房赚得多,他自然会把更多的精力与资金投在买房上。

不断上涨的房价,把每一个阶层都裹挟在其中,刚需固然忧心忡忡,获利者也并不能够放松地享受生活,这个社会的很多创造力与活力,都扼杀在这种恐慌中了,它造成的隐形伤害,也许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大。


闫红说


在北京,我认识的,十年前以及十几年前咬牙买房的,有的赚了,有的正在咬牙供后来换的更大更好的房子,有的则搬到了近郊的别墅。

与广大地方房地产市场可能还需要“去库存”不同,一线城市的房价这些年来就没有降过,房子虽然是一次购买长期使用的商品,但房子也有折旧,特别是北京这十年变化非常快,房子的涨幅也很大,所以,除了离开北京的,即使是那些在十年前因为种种因缘买了房子的,增值和收益也都会抵消在北京换房的过程中了。

且听我细细道来,这段血泪斑斑、啼笑皆非的历史里,几个小故事。

故事一

早在2005年,我还在北京上硕士,同学里就有一个福建同学,一个浙江同学在海淀区买了房子。

诸位,那时候北京的房子还不怎么限购,只要有北京户口就能买,学校的集体户口也可以买。所以,我的同学就有买的。

我当时还特别纳闷,问过上面两位女同学:你们将来毕业,能留在北京吗?万一留不下,房子怎么办?

两位同学的回答出奇的一致:本来也没想留北京啊,生活质量这么差,到时候毕业回老家之前,把房子卖了,这是投资啊。

后来,我们毕业了,但我的同学并没有把房子卖掉,他们一直等到2012年左右,才陆续卖掉,都是几倍的投资收益。

故事二

2006年,我又去了北京的一家大报实习,在经济新闻中心,跑房地产新闻。我每天不是去房地产公司打听消息,就是去楼盘采访购房者,有时还会去政府机关调查官方口径。

熟悉那段时间历史的人一定记得,在奥运会前后,中国关于房地产出了很多政策,什么“房八条”、“房十条”、“房二十条”之类,出台的政策越多,房价涨得越快。

但是,在2006年,这一点谁也看不准。

我所在的报纸不仅是官方机关报,而且有很多老记者,那段时间,老记者们最爱说的就是:别看现在(2006年),南三环的房价已经每平方米过万了,但这都是奥运会带来的涨价预期。只要奥运会结束,房价一定会跌。

诸位,这些都是在楼市里摸爬滚打十几年,并且掌握了一些所谓内幕信息的媒体老人,尚且有这种观点,就不必说普通老百姓了。谁也没法预测未来呀。

故事三

等我想要买房子的时候,已经2010年了。

我刚刚博士毕业,在博士期间专心读书,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等到毕业后一看,哇,房子在2008-2009年大涨了一轮。五环外的房子都要2万了。

我想起了2006年,南三环外的新房才1万。

我打算买房,然后我身边的朋友说什么的都有:

有的说,房子涨得太离谱了,以后不大可能会涨了,可能要跌, 要不你再等等?

有的说,赶紧买,再不买,连末班车都搭不上了;

有的说,房子是什么?人类为什么要被房子压死!

……

我无所适从,只好“听从内心”,我的内心告诉我,不是为了买房,而是人生到了该买的时候,就买嘛。

我就在东五环外买了。

当房奴的滋味不好受,好不容易熬了好几年,房子涨了七成的价格。

而我恰恰因为要换房,于是就卖了,结果,这些涨幅全部都搭进新房去了。

还是房奴。

所以啊,我觉得,谁也没有前后眼,早买的也未必就轻松。


danyboy


在经济高速发展,房价不断上涨的阶段,买房成为了普通人成功率最高,回报率最高的投资方式。

以西安为例,我身边一位共事多年的同事,2006年全款28万买了第一套房子。2009年总价28万,其中贷款20万买了第二套房。2011年总价73万,其中贷款38万买了第三套房子,2015年60万卖了第一套房,又贷款65万买了一套大户型。

现在拥有三套房子,四个车位,总价在600万以上,同时出租了一套房子,两个车位,每月收入3500。

十年,完成了财富的积累,为财务自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的十年,房价不可能在像过去十年那样疯狂的上涨,房子的投资回报率会大幅下降,但还不失为财产保值的工具。


理性生活029


我的经历很适合来回答这个问题,且听我细细道来。

我是江西农村人,在北京读的大学,那时候,我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期望,希望能毕业后能留下来工作,做个“首都人”。2009年,我大学毕业,和很多人一样,在北京找了份普通的工作,在一家生物制药公司当技术员,月薪3500,三险没有公积金。

那时候,爸妈都非常想让我生活得好点,就想帮我买房。当时北京市里的房子已经都差不多5万,家里存款也就20万左右,买市里的房子想都不敢想。



后来,在望京那个地方找到了便宜点的房子,1万块一平,我看中了90平的小户型,总价90万多一点。爸妈找到了我在天津做生意的舅舅,又借了20万,凑了首付40万,申请商业贷款50万,30年还清,每个月还2600+。

有了房贷的日子过的很紧。我每月只有不到一千块用,我不得不退掉已经租了半年一个月月租1200(和同事合租)离单位近的房子,搬到了大兴区一个离单位60公里的月租500的农民公寓。

记得那段还没交房的时间,我几乎是像狗一样的生活。每天五点半起床,挤456路公交,早上就吃啃2块钱2个的馒头,连吃顿煎饼都是奢侈。颠簸两个小时到了公司,工作也不敢懈怠,生怕出错被老板辞退。公司管一顿中饭,时常要加班,几乎每天都是晚上六点左右下班,继续挤公交回去,到家差不多9点。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年,2010年6月,望京周边的房价还在上涨,而我终于等到了交房。这一年,我是根本没有存下钱了,爸妈贴补了5万,又厚着脸皮向舅舅为我借了10万块装修款。三个月后,装修完毕,我顺利入住。

转眼间到了2013年,望京的房价已经涨到了差不多5万一平,我的那个小区也已经到了4万5的样子。我换了一家公司,月薪涨到了4500,然并卵,还是在北京过着苦逼的空巢生活,除了有一栋房子,没有女朋友、没有归属感,一想到每个月的房贷就头疼,更看不到一点希望。

直到有一天,我不想再这样下去了,就想回老家了。和爸妈商量后,他们也很支持。很快地,大概是九月份的样子,我在南昌一家事业单位找了活干,工资三千块,有点公积金,每天朝九晚五,几乎不需要加班。南昌当时的房价是核心区要17000左右,我又挑了个比较偏远的九龙湖,150的户型,7000一平,总共需要约105万。



我不得不考虑卖掉北京望京的房子,90平的房子,我挂在网上是410万。房子上网后的两小时内,我的手机都被打爆了,也不知道大家都哪来那么多钱。三天后,房子就卖出去了,成交价415万,扣除杂七杂八的费,再提前还完房贷和舅舅借我的钱,我实际还赚了330万左右。

手上突然多了这么多钱,我干脆就又在我的小区附近买了一套110平的房子,方便以后接爸妈过来住。我又买了一辆20万的本田SUV(上牌花了六百大洋,不用摇号),再加上两个车位16万,装修两套房子花了近40万,我还有80万左右的存款。

到现在2018年,我已经成家立业,也有了妻子、孩子,生活也算稳定了。就这几年,南昌的房价也暴涨了,核心区25000均价,以前不被看好的九龙湖也热闹了起来,达到了16000一平。以我的收入,如果让我现在买房,靠自己上班的工资真要不吃不喝几十年。并且现在买房子,很多人都是凌晨起床去排队,等待抽签,就这样有钱都可能买不到。



所以,我这个人本事并不大,但我还是幸运的。虽然当了几年房奴,总算没有被房子拖垮。我现在也不会因为没能留在北京而后悔,唯一有点遗憾的是,当时为什么不能多借点钱在望京买个更大的户型,或者干脆再买一套?朋友们,你们觉得呢?

我是桅子花香,以上是我的真实案例,有适当修饰,原创问答不易,希望大家支持!


桅子花香


房奴一直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问题。记得十年前,一部《蜗居》红遍大江南北,反映在房价飙升的背景下,普通人在都市生活中历经的种种波折,剧中涉及的现象级话题,强烈引发了大众的共鸣。那么,十年前咬牙买房的房奴们,现在到底过得怎么样呢?今天有书君就聊一聊与房子有关的真实故事。

真实故事一

2005年,我在杭州读书,一块从老家出来的还有c君。当时我还傻乎乎的啥也不懂,感觉房价这些离自己好遥远。但不久便听说他在杭州郊区买了一套房。

当时我特别纳闷,那么偏僻的地方,不要说不一定能留在杭州,即使留下来,以后住也不方便。有一次聊天便问他。c君潇洒的说:这房子不是用来住,是用来租。你看着吧,杭州的发展日新月异,别看我买的偏,将来可能是市中心。我嗤之以鼻,根本就不信。

十年过去了,随着G20等大型活动的举办,杭州城一再扩张,c君买房子的那片郊区,划入新城,作为重点开发区。他的房子也水涨船高,从十年前的30多万升为如今的400多万。

善于经营的c君卖掉这处房子后,又分别买了三套房子,装修好出租,继续他的包租公日子。当然,每年的房租费就够他赚一大笔了。

真实故事二

朋友小军是山东某三线城市人。十年前我去爬泰山,经过他家歇脚,了解到当时的房价还不高,大约是每平方一两千元。就是说稍微高档的小区,房价大概在两三千元,普通的小区才一千多。

小军当时大学毕业,还没结婚,手上没有多少余钱,便买了一处小居室的二手房。后来算一算,每平方还不到一千元。

十年后,我们相约聚会,我再次来到山东小军的家。发现他早已搬了房,如今的房子宽敞明亮,有150多个平方。小军这些年做生意发了财,前后换了三次房,最后才找到这处中意的房子,日子过得真不赖。

说起来,我要感谢自己当年咬牙买房的勇气。了解往事,小军感慨万千。他当时刚参加工作不久,手上只有2万元钱,以当时的房价来说,算是破釜沉舟的决定。由于手里钱紧,不敢看大房子,最后买了那个小户型。首付都不够,还是借遍了亲戚朋友才买下来。

拿下那套房当时贷款15万,月供2400元,还外借5万。这个数额对于当时的自己来说,压力是蛮大的。但他坚信,随着通胀,工资,房价都会跟着上涨,而负债会随着通胀一起贬值。从长远看,还债的压力会越来越小。

事实也是如此。近些年,工资在涨,物价在涨,房价更是疯涨,后来房子涨到8000多一平方。通过做物流生意他挣到不少钱,没有还银行贷款,而是投资再买新房。在这种有计划的推动下,他先后买了多处房子,成了年轻的赢家。

真实故事三

这个故事有点怪异,但绝对真实。让人不由得不佩服买房人的聪明和果断。

儿子的同学小超说,他每年夏天要回北京过两个月,然后到开学再回这边上去。我得知后,当时还感觉比较奇怪,小超是浙江本地人,怎么会跑到北京去度假,关键北京的房价那么高。听说小超的爸爸是卖糖葫芦的,干着苦哈哈的活,能挣什么钱呢?

后来才知道,小超的爸爸果然是卖糖葫芦的,但人家已经在北京卖了,十多年。也算是个老北京了。十年前,他卖了老家的两座房子。在北京大栅栏那一带,买了套带门面房的房子,后来又收了一个小四合院。踏踏实实在北京,卖他的糖葫芦。

由于平时工作忙,北京那边上学的费用太贵,再加上小超没有北京户口。他爸爸思来想去,把小超送回到老家这边上学。只在寒暑假,带到北京去相聚。

据说小超爸爸当时买的房子,现在已经价值近千万。当然,他不会卖也不肯卖,每个月收着稳定的房租,日子过得很休闲。

从这几个小故事可以看出,十年前勇于买房的人现在基本上都赚了,或者说房子都升值了。很多人后悔不迭,认为自己没有及时出手买房,错过了大好时候。其实也不尽然。

在中国,房子是一种心病。找对象先看有没有房子,房子成了刚需,也制造了一大堆房奴。没房的要买房,有房的想换大房,房奴身份没有变,而且贷款数额更高,财务解放的日子更加遥远。

如今很多年轻人已摒弃买一套房背一身债陷一座城的活法,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有了更多的选择,便有了更广的视野,有了不一样的人生。其实说到底,买不买房只是一个选择问题。

你只看到了他人手里的房子,却没有看到他每个月压力大到睡不着,你以为他身家百万,可当你拿着工资奖金到处旅游娱乐,他却为了还房贷生活拮据,这真的是你想要的生活吗?

所以买不买房,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有书君还是那句话,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平衡了得失,端正好心态,我们才能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亲爱的朋友,你对这个观点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对这个问题,作为一个有两次买房经历,并且恰好十年前买了房的房奴,谈一下我的感受和看法。

第一次买房的经历。

牛哥在99年大学毕业之后,来了广州工作,奋斗了三年之后,攒下了几万块钱,当时广州的房价大多在4000-6000左右,因为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也因为丈母娘的要求😂,在2002年末的时候,咬牙在天河区的东圃买了一套单价3500元/平的87方小三房,包含所有费用一起31W左右。

这次买房,贷款了24W,分期15年,每个月的房贷1950左右,而且因为首付还借了2、3万,需要在2年内还掉,对于当时月薪才4000多的牛哥来说,压力真的不小,在刚开始的一两年,省吃俭用,一分钱恨不得掰开做两分钱花,不敢出去应酬,不敢娱乐,一门心思存钱还钱,记得当时因为买的是期房,要一年以后才能收房入住,租了一套月租350的农民房居住,最节省的一个月连同房租、水电、吃饭、交通、电话等所有开销在内才花了900元左右,这样的生活也是够够的了😂。

当然,这种状态持续的时间不长,也就不到2年的时间吧。后来随着工资的增长,结婚后我媳妇的工资收入也合并到一起使用,生活质量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还贷的速度也加快了,最终用了5年的时间在2007年底的时候把所有的房贷还清了,2008年还存下了钱买了一台车。

回过头再看我的一个中学同学,也是同期大学毕业来广州发展的,从事相同的行业,薪资水平跟我差不多,但因为迟迟没有下手买房,一直拖到2007年才入手,跟我相同的区域,80房左右花了65W,贷款40W分期20年,跟我的情况来对比,至少多付出以下这些代价:

1、多支付了将近35万的购房成本;

2、多花了5年的租房的钱,差不多3、4W的样子;

3、贷款的额度和利息支出也高出了很多;

4、每月还款压力更大;

第二次购房经历。

08年底的时候,因为媳妇工作的原因,我们搬到了佛山,当时刚好经历了经济危机、房价大跌的低谷时期,我们以5000左右的单价入手了一套140方的房子,总费用80W左右。当时因为刚买了车,手头没有多少剩余资金,怎么办呢?

当时因为客观条件的影响,房地产的政策特别宽松,没有什么限购限贷,银行的信贷也特别宽松,房贷基本上都能拿到7折的利率,牛哥当时把广州的房子做了抵押再贷款,直接用贷款付了佛山房子的首付,再办理了佛山房子的房贷,都是拿的7折的固定折扣利率(现在都还是按7折执行😄),就这样,第二套房子到手。

当时广州房子的抵押再贷款贷款月还款也就2200左右,出租的租金能到2000,基本上实现以租养供,而且租金能够逐年上涨,月供却是稳定不变的。佛山房子贷款38W分期20年,月供也就2300左右,同样轻松应对,真心没觉得需要多么咬牙才能下这个买房的决定,而且因为在当时拿到的利率折扣太优惠,所以我压根没打算提前还款。

这几年虽然一直有房贷,孩子上学,二胎出生,又换了车,但随着个人职业的发展,薪资水平也在逐步的提升,总的来说过的还比较舒适,最重要是在较低的房价水平的时候,及时的买了房,有了明确的保证。

随着这几年房价的上涨,广州的那套房已经涨到了4W多的单价,比当年的购置价格翻了10多倍,年初的时候卖掉了,佛山的房价也涨到了2W-3W的水平,不说换新房,至少房屋的保值增值是没问题了。

再说会同期跟我们一起搬到佛山的我媳妇的一个同事,因为暂时可以住单位的宿舍,迟迟没有买房,而广州的房子在2012年就卖掉了,一直拖到2016年才在佛山买了一套110方左右的楼梯房,单价也已经去到1W多了,付出的代价和损失是可想而知的。


其实,以这十几年中国的房地产发展和房价走势来看,只要是以前买了房的人,无论背负多大的经济压力,总体都可以算是赢家,毕竟,随着房价的上涨、收入的增长和货币的相对贬值,早期的房贷放在现在来看已经是一个很小的数额了,只要不贪心,不是反复的炒房,只是解决个人的住房刚需,应该说,没有几个房奴是过得不舒服的,毕竟,还清房贷的日子是可以看得到的。

***************************

我是二胎孩子的全职爸爸,带娃休息间隙,偷空答个题,放松一下被小家伙蹂躏的神经,就是这个样子。😆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方便时给个关注,谢谢您啦~


元宝爸带娃去旅行


算了一下,我应该就是题目中说的十年前买房的房奴,向大家宣告一下,我还活着,没发财,也没饿死。

第一次买房,是2006年,那时刚毕业一年多,工资不高手里也没什么钱。加上刚失恋分手,想着结婚还不会太快,就买了个单室套。我记得应该是4600多一平吧,南京。当时觉得好贵。

谁知道这只是助跑阶段,很快南京房价窜到了1万、2万、3万、4万、5万……,很快我也有值得结婚的人,但2008年准备结婚时已经买不起更大的房子了。于是,在全世界将目光聚焦那场北京的奥运会时,我们在南京的小房子里结婚了。

我也曾抱着有些人那样的心态,想等房价降降再买大房。很快就发现自己有多愚蠢,你日夜不停地跑都跑不过房价,怎么能奢望它停下了给你让路?唯一要做的,就是不要停,跟上它的节奏。

于是,东拼西凑,有了第二套房,室内面积差不多150平,算是报了这些年蜗在小房子的仇。此时,房价已经比第一套房时贵了整整1万,14000元/平。为了买这套房,卖身契签了30年。如今已涨到3万多/平,媳妇有时也会做做白日梦,问“我们是不是也算百万富翁了呢?”

我看前面一些回答里,也有不少人说,当年买房的那批房奴,都成了百万富翁。

呵呵。

除了呵呵,不知道该说啥。看起来名下真有套价值几百万的房产,可是那就像蜗牛背在背上的壳子一样,拿不下来的。不卖掉,就等于零。卖掉,你就回到了零。


凡尘往事


举个例子,我的师兄,10年前一直怂恿我们刷信用卡付首付买房,我们学校在武汉,光谷附近,那时候那周边房价大概五六千,对我们大学生来说还是很高的。

所以大家也都没把他说的话当回事。但也就是那个年代:淘宝兴起、信用卡开始流行,记忆中印象深刻的画面就是,隔三岔五宿舍就会有一些陌生的访客敲门推销信用卡,凭借一张身份证和学生证,填几张表单即可办理。填完后还会有礼物。

不过他自己居然真的在毕业后不久就买了两套,分别刷了三张信用卡,首付才几万,月供两套加起来4000不到。

对了,那时还没有限购一说,调控基本没有。首付也低得可怜,总之就是一句话:有钱随便买!这几年,武汉的发展节奏和中国所有一二线城市的节奏保持高度一致。

地铁修了一条又一条,房价翻了几个倍。作为一枚自身草根,如果当时他买有买,可能现在也买不起了。

而如今,当初的贫困青年:我的师兄,如今已经身价几百万。4000元的房贷对他而言也越来越轻松,毕竟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工资在不断上涨。


杠杆游戏


我来告诉你我个人的经历。

1996年来到深圳打工,1997年结婚生孩子,当时工资1750元每个月,加上补贴500元和奖金300-500元左右,一个月收入大约2500-3000元左右,在深圳打了两三年工,感觉深圳适合我们生活,加上本人在老家没有房,父母亲在家里的房属于单位的,而且住在山上,生活挺不方便。于是打算留在深圳生活,在同事的怂恿下,99年底就是到龙岗区布吉的深惠路(现在的龙岗大道)布吉镇丹竹头看看房,通过报纸的广告上去看楼盘。当时售楼员带我们到工地看现楼和看看小区的规划,当时就心动了,选定了4层的二房一厅70平方(总共7层高),就交了定金1000元,到时楼价3300元一平方,属于最贵的楼盘。过10天必须先付款3成的房款6.5万元,那时我们手头只有2万,剩下4.5万元都是借来的,剩下7成就是银行贷款10年月供。

2000年初就自己简单装修就搬进来住了,头三年开始就是把借来的4.5万。

10年后全部还清房款,有了自己的人生一套房

之后一直没有勇气再去购买房了,直到现在还住现在的房,错过好多次投资购房的机会,现在生活条件一般,不用担心没有地方住。经常带小孩去度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