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大谈年轻人“裸辞”问题,却遭到部分网民的负评,你怎么看?

暖心人社


悟空问答小秘书邀请的问题不能不答。按道理说,人民日报这篇文章出于好心,只是论调太高了,充满说教,又不解决年轻最关注的实际问题。90后年轻人批这篇文章“不接地气”也在情理之中。归根到底,还是辩论理想与现实的问题,当下与未来的问题,谈钱与契约的问题。职场火锅作为多年职场老江湖,个人认为还是要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来分析,不能简单地讨论年轻的心态问题。

90后年轻出现一言不合就裸辞,不能“忍”了,不能“吃苦”了,不能“等”了,不能“受委屈”了。责怪年轻人出现这些心态,并把责任全推到年轻人身上是不合适的。这种心态,是社会和时代造成的,如果你指责年轻人的毛病,要反思是谁造成年轻群体这个问题的,如果非要说这些问题是年轻的缺点,那么是否可以说年轻人也是受害者?

职场火锅先亮出自己的观点:90后这一代年轻人,是最好的一代年轻人呢,因为他们更加尊重社会秩序、更加文明、更加追求公平。你看排队的都是年轻人,你看不争不抢的都是年轻人,你看不乱扔垃圾的都是年轻人。相比说教他们的父母,这一代90后的文明程度已经进化到较高层次。你们再责怪他们,二十年后,这个世界都是他们的,90后这一代人必然成为世界的主宰。与其指责他们的问题,不如帮忙他们解决问题,帮助这一代世界的主人更好地发展,难道这不应该是社会应该做的吗?

这一代90后,他们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上面四个老人,所有的积蓄和房产,未来都是他们的。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他们有了未来的底气,当然要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了,他们没有必要忍辱负重啊。所以,这一代90后,脱离了传统的单位文化(一个人就应该有一个组织管着他们的生老病死),更加追求个人感受,我感到不爽了,为什么不能辞职?这一代90后追去自我感受的文明进展,已经接近了欧美,这是社会进步吧。

这一代90后,又遭遇了大学扩招。现在每年毕业生达到一千万级别的,大水漫灌啊。导致了就业市场的供大于求。调起了用人单位的胃口,纷纷抬高入职门槛,打压薪酬市场价格,因为你不愿意干,门口有的人排队啊。老板都想招成熟的人才,都要压榨职场新人的智力和忍受力,谁也不愿意培养他们,都想直接挖成熟人才。年轻人在入职5年内,基本都沦为廉价劳动力。这是社会心态变了,而不是90后坏了。老板欺负年轻人,反过头来指责年轻人不吃苦?可是谁来保障90后成熟之前的成长?

从市场经济和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各行各业都面临的转型发展,埋头苦干,可能会缘木求鱼。90后年轻人骑驴找马,不断找寻合适的行业合适的职业,也是有情可原的。别责怪年轻看不懂,就是年龄大的父母,谁又能知道未来行业发展趋势。估计没有人看懂世界怎么演变,不是我不明白,而是世界变化快。长期稳定工作,是一种传统思维。快就业、慢就业都是时代发展催生的产物。

最后,来论述一下为什么频繁跳槽?这个板子打在90后年轻人的屁股上有点不公平了。因为整个职场都陷入了恶性循环,就是提职加薪要靠频繁跳槽来实现。这是社会病了,而不是90后的推动的。刚才已经说了,因为人才供大于求,企业已经不想培养新人了,都想直接找成熟人才。对待新人,在职场发展的人才成长通道建设上,也舍不得花钱,企业内部也不利于他成长。年轻人只能通过频繁跳槽来获取提职加薪的机会。这是职场的问题,这么反过头来埋怨年轻人呢?


职场火锅


官话大家听不懂,我来翻译一下,领导的意思是年轻人要听话,干活,奉献,别逼逼,90后的意思是老子不干,爱谁谁


用户84904406121


负面评论是合情合理的,若没有负面评论那就不正常了,人民日报说是人民,其实早该更名了,什么裸辞不应该?心燥?无能力?一个大学生,家长倾其所有攻读四年毕业后到处投简历求工作,不说回报社会至少要回报家庭吧?跳槽换工作是为了加薪,你们人民日报社的编辑一月工资多少?待遇多少?而一个毕业大学生打工能挣多少?且是除了工资福利待遇有哪些?你们的工作大学生都能干,先问问你们愿意把自己岗位让给他们吗?而且他们做的不会差,他们会实事求是的写文章报道人民所需和所求!不象你们写的文章I除了假大空,就无边无际吹捧!如果大学生毕业都是公务员谁会去跳槽换工作?大学生跳槽换工作正是说明了他们能胜任薪水高的新工作!若没能力想跳也跳不动!人民日报早己脱离了实际,看看你们的文章有几篇让百姓接受点赞的?大学生没有错!请不要借用国家媒体去指责他们!而是应该呼吁改变体制给大学生真正的用武之地!


天上雨6


曾经有掏粪工被毛主席邀请到中南海小住,并以贵宾身份登上天安门参加观礼,全中国都知道 劳动最光荣。传递了什么样的价值,就会有什么样的民众。

辞职,钱是一部分原因,还有尊严和个人价值的体现呢?当齿轮嘲笑轴承,轴承嘲笑螺丝的时候。。。真的每个人都需要被认可。当劳动不在光荣,金钱至上,被人呼来喝去,又不给多少钱,我这颗小螺丝在哪都是被无视的小螺丝的时候,我觉得我还是多换几个机器看哪里油水大点比较好。


用户1045153208556


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也不是尽善尽美的,主要是一些专家的观点。

年轻人有自信果断(原文是“张扬”,贬义词,“果断”给其改掉),敢闯敢拼的一面。大家对其离职跳槽也是理解的。

经历才是最宝贵的财富。记得以前看过一个哲理性的小故事。

一个求职者到一家公司工作,沮丧的说我以前工作的30家公司都倒闭了。

可是面试的老板却说,你有30家公司倒闭的经验,能够让我的企业避免覆辙,我聘请你为监督员。

虽然说坚持才能胜利,但是坚持的需要有意义。工作中有很多不尽人意的事,如果这样的事情多了,反而会极大的影响自己的工作努力和积极性。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达到“心无旁骛”这种专心的做法的。

所以,跳槽也是解脱的一种方式。在移动行业做的更专业,需要的是投入和精力,1万小时定律就是这么来的。并不是说在一个岗位上苦守,就一定能够出现成果。在家学习和转换岗位也一样能够做到1万小时。

过去我们有多少个,在岗位上工作30年甚至更久的的人?真正能够取得成功的,也没有几个,更多的人是平凡的过了一生。

在单位受了不公平对待,如果找不到解决办法,很有可能会对家人、对朋友发泄,这是人的潜意识做法。这样更不值得。



只有经历过多次跳槽,才能体会到人生,要不“游学”这个词是怎么来的?难道不明白它的含义?

专家说的也有道理,但只是片面的。强化内功不一定非要在一个企业能忍受各种不合理对待才可以。

就像《劳动合同法》规定,职工有七种可以主动离职的理由,一样可以得到经济补偿金等法律规定的待遇。

同样跳槽30次的年轻人,至少拥有30个企业留不住人的理由,对于企业也是有非常重要作用的。

所以,还是赞成年轻人根据自己的情况跳槽的。


暖心人社


《人民日报》这篇讨论年轻人裸辞的文章,全文充满说教,一看还是格式文章,用排比的气势,强调修炼内功的重要性,我只能说,不了解当下,不切实际,还用院士蛰伏三十年的案例,单薄而无意义。

不被吐槽才奇怪呢。

我目前的判断是:

1、裸辞不可怕,频繁换工作也不可怕,关键是自我承担,自己负责。当下4、5年,要勇于辞职,勇于走出旧逻辑,这是一个边干边学的特殊历史时期,如果等准备好了,工作三五年后再辞职,机会就丧失了。

这一波移动互联网APP时代,紧跟着有人工智能,区块链,年轻人别听那些修炼内功的教条了,什么央媒等电视报纸,早被视频、自媒体冲击得七零八落了,他们自身不保。

2、旧的管理不管用了,那些层级式管理,权威式管理不起什么作用,发挥每个年轻人的主动兴趣,倾听90后00后声音,更能适应共享共创的新商业。

支持年轻人没找到自己确定方向时,多尝试各种工作,别屈服于权威。

3、裸辞不代表没有责任心,不代表没有敬畏感。不敢裸辞的人有时就是懦弱无能,我们70年末的人,明明判断得出在这家公司发展无望,却偏用要养家,出去找不到更好的工作等为借口,迟迟不肯改变。

以我的经验,辞职一两年内或许很焦虑,或许不如以前,但继续向前走,一般都不会后悔,都能发现获得的比失去的更多。

当看得到自己不会成长时,不辞职才是对自己不负责呢。

4、该篇文章是为了讨伐频繁换工作的人,奉劝他们多些耐心,其实这些人更要残酷的现实才能教育他,留在一家公司苦口婆心是教育不了的。

当然,这样的人如果换了许多工作,得出的结论是:社会不行,没有适合自己的工作,那就偏颇了。

总之,我对高高在上的说教是反感的,这篇文章写得也实在太烂了。既看不清劳工发展的趋势,还不试图去理解他人,老顽固呀,还要用5060后来说教呀。

可悲至极。


财经作家邱恒明


从我个人角度说一下吧。

本人之前在东北一个四线城市中石油下面的很小的一个处级单位设计院。这个设计院的曾经还是很牛逼的,可是因为一任领导在这里当了十多年的土皇帝,全院不思进取,勾心斗角。老员工仗着资历上班玩玩手机,迟到早退合适偶有发生

15年毕业带着热情和憧憬进去的,但是!这个鬼地方,我们这一届十个人,上一届十几个,下一届四个,居然都是找关系进来的!

二十多人十多个还是本地人,都是图离家近而来!

来了之后总搞一些活动,15年国庆,花了20w办了个大合唱,其中大部分钱用于买音响,大合唱活动除了给四支队伍唱一下选出个办公室联队第一名,之后就是领导的一首活动之外的独唱。

18年,效益不好,单位亏损,居然还有心思举办联欢会!依旧必不可少的是领导的独唱

此种活动不胜枚举,为了迎合领导,每天上下午各有二十分钟休息时间,可是不少人陪领导打羽毛球,一部分人围观,每天参与的人数约五分之一吧!

平时就这样,工作风气的问题就先不细说,有时间继续加进来

先说一点,就是我们揽活的时候,不是靠着技术去揽的,而是靠着刷脸,低三下四的求人家分点活给我们!

曾经我们院的技术不说牛逼也是跟得上时代节奏,而如今。已经就是一个不入流的设计院了

这样的企业你让我从一而终?我学到的只是行业里所有人都会的基础技能。深的东西我也想学,可是都不舍得花钱

一个好的软件几十万几百万,不舍得买,一次好的培训万八千,不舍得派人。

技术没有,不舍得买工艺包,想空手套白狼

mr文件模板都是下面员工刷脸要来的

这样的企业你让我怎么从一而终?!

还不谈房价的问题,四线小城市,好的房子7000+一平,我们工资一年才五六万。怎么买!这还是大家工作量饱满的时候,经常加班的情况下!

17年效益不好,一年好像也就四万出头!

我们单位去年到现在走了将近20人了!

企业留不住人心,凭什么让我们从一而终,凭什么在这里浪费时间!

先说这么多,有时间继续补充


哀木涕MrQ


不请自来,因为自己家里有个90后.

毫无疑问,人民日报观点都无可挑剔,正常状态下年轻人就该这样.

但我觉得作者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因为他没有站在90后的角度思考为什么会这样,没有看清这个年代与那个年代巨大区别.

多理解下90后吧,他们背负的压力远非我们那年代能体会的.买房、娶妻、生子、孩子就学…哪件不象催命符,将他们推向浮躁,推向急功近利,他们何曾没有理想,但是在现实中难以安放.

就是作为60年代的我们,扪心自问,有几个人不浮躁?只是年岁大了,可以随波逐流了,但他们不能,他们的生活才刚刚开始.

所以,请理解下他们.

如果有可能,我倒希望能让房价能下来一些,让教育资源均衡一些,让丈母娘选婿不看重房看重车,而看重人,让好姑娘都重事业男而非金龟婿…年轻人无需考虑这些本不该这个年龄考虑的事,他们就会把时间与精力投入他们真正喜爱的事业,这个社会就不会这么浮躁,那时再去谈理想与事业.

而现在,他们优先考虑的是生存.你让他为了事业去拿着3000多元的工资,他们怎么恋爱、买房、结婚、生子?有个段子说“为什么穷不过三代”-因为穷,第二代就已娶不上妻,哪会有三代?虽然夸张,但你能说没有道理?看看网上丈母娘开出的无耻的卖女价格,你就知道现在年轻人为什么如此浮躁,如此频繁地跳槽,因为他们要生存,生存!懂吗?


衡阳云飞


大力提倡生二胎打造世界廉价劳动力,这就是嘴脸?哪个黑心老板动不动就加班,哪个认真执行8小时制?一天到晚灌输热爱工作认真负责,你们发家致富了又分了几个钱给员工。当了婊子又想立牌坊?就不该普及义务教育,文化提高了就不好忽悠,建议你们去学下传销,有可能还可以忽悠得到。


壹号选手


吼啊!我毕业一年半,换了三份工作,上班时间从10小时减少到8小时,工资从2400换到3500你说:我换的值不?以后要是还有更好的工作我肯定还换下去,正所谓天下熙攘,皆为利往,庙堂殷蝇,皆为名来。我不求名但逐利。最后,人民日报,写的什么辣鸡文章!你都半截身子入土了还要批评一下我们年轻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