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這個縣,2100年不改名,萬名貧困戶盼這枚山中百年堅果脫貧

每年八月天氣正熱之時,遠在河南盧氏縣大山裡的青皮核桃也迎來了新的一年的收成期,原生態保存完好的的盧氏縣,擁有大自然最美的饋贈,靈山秀水的自然風光也令這小小的盧氏縣有著“河南後花園”和“河南小西藏”之稱。

河南這個縣,2100年不改名,萬名貧困戶盼這枚山中百年堅果脫貧

生長於盧氏縣深山中青皮核桃同樣也是受大自然恩賜之物,盧氏縣的青皮核桃已經有千年的歷史,作為河南省海撥最高的縣城,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早晚的溫差氣候使這裡的核桃的生長得到了更好的呵護,核桃幹物質和糖分的積累優於其它產地的核桃。

河南這個縣,2100年不改名,萬名貧困戶盼這枚山中百年堅果脫貧

去盧氏縣的山中走一圈,路邊隨處可見自然生長的核桃樹,任由山泉水來滋養,有的樹高聳入雲,年過百歲。這裡的青皮核桃是老品種核桃,果仁十分飽滿,口感脆爽,回味甘甜,自然生長的野性賦予了它特別的香味。

河南這個縣,2100年不改名,萬名貧困戶盼這枚山中百年堅果脫貧

2100年不改名的盧氏縣是全國少有的雙千年縣,有千年的歷史,千年不變的名字。相比較盧氏縣渾厚的歷史和豐富的自然資源, 這座革命老區縣還有2萬多名貧困戶,他們靠著祖輩相傳的核桃樹獲得生活的全部來源,

每年核桃成熟時即是他們載上希望的時候,除了擁有靠山水滋養的核桃樹,他們別無生存二法。王大哥即是其中一戶,他全家的收入來自十幾棵核桃樹。

河南這個縣,2100年不改名,萬名貧困戶盼這枚山中百年堅果脫貧

每年核桃成熟季到來時,王大哥和山裡的山民便開始了了一年的忙碌。因為採摘核桃目前也沒有機器的方法可以運作,核桃成熟時他們需要爬上樹,用自制的打核桃的工具將核桃打下來。

河南這個縣,2100年不改名,萬名貧困戶盼這枚山中百年堅果脫貧

貧困戶王大哥說一棵六十年樹齡的核桃樹打下的帶青皮核桃是70到80斤,褪出果肉的話四斤帶皮核桃出一斤果肉,為了不影響核桃的口感,取核桃肉他們還是用手工的方法。

河南這個縣,2100年不改名,萬名貧困戶盼這枚山中百年堅果脫貧

手工剝除核桃肉很麻煩,用小刀先將大塊的青皮剝下,結合清水用鐵刷子繼續刷理剩下的殘餘青皮,最後用細針和牙刷仔細清理。整個過程最好帶著膠皮手套進行,否則手上的皮膚會被染黑。人工剝青皮的最大好處是皮色好看,自然離骨的核桃皮發暗。

河南這個縣,2100年不改名,萬名貧困戶盼這枚山中百年堅果脫貧

今年的情況有點糟糕,三四月份的倒春寒導致核桃減少,這讓山裡的村民更加憂心忡忡,孩子上學,老人看病,生活的柴米油鹽都在這一棵棵的核桃樹上掛著。

每一條通往山間的都是異常艱辛,山高路遠,道阻且長,連販子都懶得進山來收購核桃,偶有一兩個販子進山收購,卻要拼命壓低價格來收購。

河南這個縣,2100年不改名,萬名貧困戶盼這枚山中百年堅果脫貧

過去核桃需要山民自己運送出去。王大哥說,“我們都是用肩扛,一下子扛個六七十斤,一天來回十幾趟,運到山下。累倒是不怕累,我們就盼著核桃能賣出去。一家子就指望這十幾棵樹了。”

河南這個縣,2100年不改名,萬名貧困戶盼這枚山中百年堅果脫貧

嚐鮮期僅一個月的鮮核桃,可以生吃也可以做菜煲湯,相比較幹核桃,它給人體提供的氨基酸含量更優於幹核桃。雖然倒春寒令今年的核桃減少,但是盧氏縣的王大哥也迎來了一絲希望,今日頭條的扶貧團隊走入深山中,他們將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將深山中的好貨帶出山外讓更多人可以嚐到它的味道,並幫助像更多的像王大哥一樣的人將核桃售出改善他們的生活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