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支組織殺人不見血,粘杆處,血滴子

雍正能順利登上皇位,與他的情報工作做得好有直接關係。這個蒐集情報的組織和機構,有個怪怪的名稱叫“粘杆處”。粘杆處顧名思義,是一個專門從事粘蟬子、捉蜻蜓、釣魚的服務機構。雍正還是皇子時,就在北京新橋附近的府邸內,每逢盛夏秋初,蟬嗚噪耳時,就下令家丁操杆捕蟬,免得蟬聲擾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鎮從多羅貝勒晉升為和碩雍親王。當時,諸皇子角逐皇位已到白熱化程度。胤鎮表面上與世無爭,暗裡卻制定策略,培訓隊伍,加緊爭儲步伐。他招募江湖武功高手,訓練家丁隊伍,刺探情報,剷除異己。為了掩人耳目,這個機構就叫粘杆處。粘杆處還有一種象徵意義。在胤慎眼裡,那些爭儲的皇子們,不過是一群會叫的蟬子,只要粘掉他們,讓其不再噪耳就可以了。既顯示出一種自信,也是對政敵的藐視。

中國一支組織殺人不見血,粘杆處,血滴子

雍正登上皇位後,為了鞏固專制統治,酬謝黨羽,在內務府中,仍設粘杆處。粘杆處的頭目叫“粘杆侍衛”,由功勳大的特務擔任。他們大多是雍正的府邸舊人,官居高位,權勢很大。粘杆處的一般成員,叫“粘杆拜唐阿”,統稱“粘杆拜唐”,由小特務充任。他們是內務府的包衣奴才,薪水不高,每天跟隨雍正左右,誰都不怕。由此可見,粘杆處表面上是何候皇帝的服務機構,實則是個特務機關。

粘杆處雖屬內務府系統,總部卻設在雍親王府內。雍正三年(1725年),坐上降旨將雍親王府改為雍和官。奇怪的是,改制後的行官,大殿屋頂並未改下成黃色琉璃瓦,仍是原來的綠色琉璃瓦,有人認為。雍和宮雖為皇帝行宮。卻有為特舒人員秘密來往的通道,但是。今天的雍和宮。已經找不到任何地下通道的痕跡,可能是乾隆皇帝為了消除父皇留的劣跡。改雍和宮為喇嘛廟時,將其平毀了

中國一支組織殺人不見血,粘杆處,血滴子

粘杆處在紫禁城內還設有一處分部。御花園的堆秀山御景亭是他們值班觀四的哨所。山下的門洞外擺著四條黑續長凳,無論白天黑夜,都有四名粘杆p十和四名粘杆拜唐坐在上面值班。雍正交辦的任務。由值班人員迅速送往雍和官,再由雍和官總部發布命令,派人辦理。雍正去世後,乾隆繼續使用粘杆處控制京城內外大臣。直到乾隆去世,粘杆處的特務活動才逐漸廢除掉。

中國一支組織殺人不見血,粘杆處,血滴子

血滴子究竟是什麼?沒有文獻記載可查,眾說紛紜。據說,血滴子是雍正皇帝的特務使用的一種武器,可以使人頭和脖子分離開來。血滴子不是尋常武器,它在使用時,是“放出去”的,是一種可以“取人首級於千里之外”的飛劍。一旦把血滴子拋出去,它會把被殺者的腦袋罩住,制下後再收回來,被殺者就成了無頭死屍,十分恐怖。由於這些故事十分驚險駭人,曾經多次被拍成電影。電影和小說不一樣,要有具體形象,於是電影工作者就展開想象的翅膀,天馬行空般“創造”,才有了我們在銀幕上看到的血滴子形象,就像一頂草帽,就像一個鳥籠,放出去後,“鳴鳴”亂響,還會旋轉。有時候,像長有鋸齒的利刃;有時候,像照相機的快門兒,只聽“喀喳”一聲,被殺者,就身首異處了。這都是小說和電影的虛構。

中國一支組織殺人不見血,粘杆處,血滴子

據史料記載,血滴子作為一種見血封喉的劇毒藥,確實存在。據稱,這種毒藥是用毒蛇的毒液混合一種毒樹的汁液煉製而成,一滴就會使人通身責爛而死,故稱“血滴子”。煉製這種毒藥的樹汁,是一種名為“撒樹”的汁液。這種樹生長在廣西邊境的深山密林中。苗人用的毒箭,箭鏃上敷的毒藥,就是用徽樹汁熬成的。苗山上並沒有撒樹,他們要用重金向產地的土人購買。雍正曾經有密諭給廣西巡撫李紱,要他暗中尋訪這種毒藥,並研究熬製和解毒的秘方。由此可見,雍正用它來煉製血滴子,不是沒有根據的。雍正年1725年),給廣西巡撫李級的諭旨中有提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