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區塊鏈」容易被人誤解的5大地方

摘要: “區塊鏈”作為一種新興技術,顛覆了許多傳統行業思維,帶來極大的影響,但是人們對於區塊鏈也有著極大的誤解,比如把智能合約等同於法律合約,把區塊鏈和比特幣混淆起來的問題。

“區塊鏈”作為一種新興技術,顛覆了許多傳統行業思維,帶來極大的影響。 最具有話語權的就是以比特幣為首的加密數字貨幣。“區塊鏈”的核心是分佈式記賬、不可篡改的機制儲存數據,以非對稱加密密碼來保證數據的安全和個人隱私。以比特幣為首的加密數字貨幣就是基於區塊鏈底層技術建立起來的。

誤區一:數據很安全

這是最美麗的一個誤會了。人們錯誤的認為,區塊鏈上的數據以分佈式賬本記錄,以非對稱加密密碼方式儲存,這些數據就是“安全的”、任何人都無法查閱、訪問數據。或許有人認為,將自己的銀行賬戶、密碼甚至其他重要的東西儲存在區塊鏈中,不必擔心會被洩漏。在他們看來,沒什麼比這更加安全可信任!

谈谈“区块链”容易被人误解的5大地方

區塊鏈現可以說是最為安全技術,但是對於一部分人(黑客)而言,看到區塊上的內容也是可以做到的(否則,就沒有那麼多新聞在報導因黑客入侵,比特幣被盜的消息了)。因此,區塊鏈並不適合儲存敏感或私人信息。

區塊上的數據由時間軸記錄並廣播告知其他區塊,其他區塊驗證並記錄這個數據。如果有人試圖刪改區塊中的數據,一定會被其他人察覺。這就意味著數據“不可篡改”。

區塊鏈上的數據不是絕對安全,它是不可篡改。

“安全”一詞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在區塊鏈領域,“安全”代表的是“不可篡改”,但是!對於可控制51%網絡節點的人來說,它並非安全。

誤區二:適合儲存數據

分佈式賬本是區塊鏈的特性。這就意味著鏈上的每個節點都具有區塊鏈的完整副本。如果區塊鏈用於儲存大型文件(圖像、視頻等),每個節點複製所有數據,不得不因為數據過於龐大而導致效率使用低下。

谈谈“区块链”容易被人误解的5大地方

如果作為儲存交易記錄數據的話,無疑是非常的Perfect!使用一些基於上下文的位置分佈式文件系統(例如,IPFS,Swarm,SAFE網絡,perkeep等),將大數據文件存儲在區塊鏈外部,並且將數據文件的散列地址存儲在區塊中。

誤區三:智能合約等同於法律合約

“智能合約的工作理論遲遲沒有實現,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缺乏能夠支持可編程合約的數字系統和技術。區塊鏈技術的出現解決了該問題,不僅可以支持可編程合約,而且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過程透明可追蹤等優點,天然適合於智能合約。因此,也可以說,智能合約是區塊鏈技術的特性之一”

摘錄來自: “區塊鏈:從數字貨幣到信用社會”。

智能合約會在滿足特定條件時執行某些操作。在與物聯網相結合之後,智能合約將能夠帶來更大的實踐價值。

谈谈“区块链”容易被人误解的5大地方

智能合約本身現並不存在法律價值。當然,我們可以利用智能合約以證明某種條件得到合法滿足。智能合約本身並不具備法律約束力。在這方面,我們應當將智能合約視為一種工具——而非真正的合約。

對智能合約法律權重的認知誤區,無疑來自其使用的“合約”字眼——請注意,此合約非彼合約。

誤區四:比特幣就是區塊鏈

目前,大多數人存在一種普遍的誤解,認為區塊鏈和比特幣就是一碼事。這是非常錯誤的認為,比特幣確實是基於區塊鏈技術的上的加密數字貨幣,但是二者是不對等的。

目前還存在著眾多其它區塊鏈方案,例如以太坊、Waves以及Ripple等等。每種區塊鏈都擁有著自己的獨特目標。比特幣擁有先發優勢,但其並不能完全代表區塊鏈。當然,區塊鏈是比特幣的實現基礎,這樣的理解是完全正確的。

這一誤區非常普遍,很多人把比特幣當做區塊鏈來理解。然而事情並非如此,區塊鏈代表是技術,而比特幣是技術上的成果。

誤區五:區塊鏈只和金錢相關

雖然區塊鏈的面世伴隨這加密數字的發展,但是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潛力遠遠超越了金錢與金融的範疇。現如今,區塊鏈已經將被應用到智能合約、投票系統、醫療報銷、產品溯源等眾多領域中。區塊鏈並不關注分類賬中時機存儲的具體數據類型,因為它實際上只不過是一份記錄列表。

人們之所以誤認為區塊鏈只和金錢相關,是因為以比特幣為首的加密數字貨幣是最受歡迎,也是最具有知名度的區塊應用方案,而且這兩個術語經常被緊密聯繫起來並共同使用。

(作者:區塊鏈頭條V,內容來自鏈得得內容開放平臺“得得號”;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鏈得得官方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