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祕消失的古國之第五章烏孫

第五章 烏孫——流浪的西域騎士

烏孫國西漢初期遊牧於天山以北。公元前2世紀初葉,烏孫與月氏均在今甘肅境內敦煌祁連間遊牧,北鄰匈奴;後放棄敦煌祁連間故土,遷至伊犁河流域遊牧。後來與漢朝共同對付匈奴,漢朝先後有細君、解憂公主下嫁烏孫。從公元前53年起,烏孫有了大小昆彌兩個王統,分疆而治。二者都是內訌迭起,變亂叢生。

西域古族——烏孫(一)

烏孫,是西域一個少數民族的名字,同時也是這個民族建立的國家的國名。它是漢代連接東西方草原交通的最重要民族之一。據說,烏孫族是西戎烏氏國被秦國滅亡後西遷的餘民行成的。

烏孫人以遊牧為業,逐水草而居,在放牧的同時還常常狩獵。他們住在毛氈帳篷裡,以牛羊肉為食,以牛羊奶為飲品,風俗與匈奴族一樣。烏孫國的馬最為著名,當時富人養的馬多達四五千匹。在漢朝人眼中,當時的烏孫人是一群性情剛烈暴躁、貪婪狠毒、不講信用的人,經常兼營強盜的營生。

有關烏孫的記載,最早出現在《史記·大宛傳》中,與《漢書·張騫傳》大致相同。此外《漢書·西域傳下》中也對烏孫國做了記述。

烏孫人原本也是遊牧民族,在敦煌、祁連山之間的區域放牧、狩獵,與月氏人為鄰。當時,烏孫是個小國,常受到強大的月氏國的奴役。

烏孫人把自己的國王稱為“昆莫”或“昆彌”,而且,烏孫的王族、貴人的名字,都要以“靡”字為結尾。有記載的最早的烏孫王名叫“難兜靡”。公元前177年,烏孫被月氏擊敗,難兜靡被殺。烏孫國面臨著覆滅的危機。

難兜靡留下了一個兒子,名叫獵驕靡,當時還是個嬰兒。負責保育、輔導獵驕靡的布就翎侯抱著獵驕靡逃了出來,躲過了月氏人的屠戮。逃亡途中,布就翎侯將獵驕靡放草叢中,去尋找吃的。當布就翎侯拿著食物歸來,竟然看見一隻狼在喂獵驕靡吃奶,還有一隻烏鴉叼著一塊肉站在旁邊。布就翎侯大為驚奇,認為小王子將來定然是個非凡的人物,於是帶著獵驕靡投靠匈奴,並把自己看到的神奇景象稟告給了冒頓產於。冒頓單于聽了,也覺得太奇妙了,當即決定收養這個烏孫王的孩子。

十幾年過去了,獵驕靡長大成人。單于把烏孫部民交還給他,並扶持他當上烏孫國王。獵驕靡復國後,一心為父報仇,與匈奴右賢王相約進攻已經西遷到伊犁河流域的月氏國。月氏人根本不是報酬心切的烏孫人和彪悍的匈奴人的對手,連國王都被殺死,頭蓋骨被做成了酒杯。因此,月氏人被迫繼續西遷。

沒有了威脅的烏孫在獵驕靡的領導下迅速強大起來。為了發展,烏孫國佔據了原為月氏人所有的伊犁河、楚河地區。留在那裡沒有逃走的月氏人和原先臣服於月氏的塞人從此成為烏孫國的臣屬。烏孫在西域定居後,實力大為增強,不再臣服於匈奴。有戶口12萬,人口63萬,軍隊18萬,定都於赤谷。

這時的烏孫國,已經是西域諸國中數一數二的強國,幾乎可以與匈奴分庭抗禮。但是,因為與匈奴人有深厚的友誼,加上不想與匈奴發生戰爭,影響烏孫國的發展,烏孫王一直對匈奴禮敬有加。

漢朝當然不希望匈奴有一個勢力強勁的外援。因此,漢武帝積極與烏孫王和親,希望讓匈奴失去這個重要的盟友。

漢武帝的和親政策沒有在當時生效,卻在昭帝時期發生了作用。烏孫與漢朝的關係變得越發親密,與匈奴的關係則越來越疏遠了。

西域古族——烏孫(二)

匈奴壺衍鞮(dī)單于看到昔日的盟友倒向漢朝,對烏孫恨之入骨,連續在漢朝北部邊境製造事端,還聯合車師國數次入侵烏孫,想用武力威脅烏孫與漢朝斷絕關係。當時,恰逢漢昭帝病故,漢朝一時無法出兵援助。匈奴更加有恃無恐,出動大軍攻取了烏孫的車延、惡師,擄掠百姓牲畜,並遣使索要被嫁到烏孫的漢朝公主。

漢朝方面,漢宣帝繼位,立即調集了15萬大軍,發起了西漢時期對匈奴的最後一次大規模出征。按照漢軍的作戰方針,祁連將軍田廣明率4萬騎兵出西河;度遼將軍範明友率3萬騎兵出張掖;前將軍韓增率3萬騎兵出雲中;後將軍趙充國率3萬騎兵出酒泉;虎牙將軍田順率3萬騎兵出五原;另派校尉常惠持節監護烏孫軍,率5萬烏孫軍西抗擊匈奴。

五路漢軍出塞後,直向匈奴撲去。匈奴人在漢武帝時就已經被漢軍嚇破了膽,現在聽說漢軍到了,人人驚慌失色,帶著家小,趕著牲畜遠避漠北。漢軍連匈奴主力的面都沒見著,只斬獲了小股匈奴,五便凱旋而歸了。

漢軍雖然沒有遇到匈奴主力,但在聲勢上震懾了匈奴,並在東線戰場上牽制了匈奴的主力,為烏孫騎兵從西線攻擊匈奴創造了有利條件。在常惠的主持下,烏孫王翁歸靡率軍襲擊了匈奴右谷蠡(lí)王的王庭,大獲全勝,斬首、俘獲單于父輩、公主、諸王、都尉、千長、騎將以下4萬多人,獲得牲畜70多萬頭。從此,匈奴的勢力更衰弱了,因此更加怨恨烏孫。當年冬天,匈奴壺衍鞮單于就親自率領數萬騎兵向烏孫展開報復,擄掠了烏孫的一些百姓。但在回軍途中,匈奴人遭到了大雪嚴寒的襲擊,生還者不到十分之一。

就在匈奴內外交困之際,匈奴的近鄰先零羌、東胡的一支烏桓部也趁火打劫,與烏孫同時進攻匈奴。匈奴三面受敵,又損失了數萬人馬,被掠走牛羊不計其數。禍不單行的是,在遭到中創之後,匈奴人又遇上連年饑荒,人口銳減,經濟受到嚴重破壞,內部矛盾也日益激化。

在漢朝的全力支持下,烏孫不僅化解了匈奴的威脅,而且大敗匈奴,擄獲大批人口和牲畜。因此,烏孫人對漢朝十分感謝。但是,烏孫國中仍有不少親近匈奴的人。親漢的烏孫人與親匈的烏孫人因此發生了激烈的爭鬥,國家實力在內戰中大大損耗。東漢末年,鮮卑興起,趁烏孫孱弱的時候多次襲擊烏孫。烏孫人被迫退入到天山山脈中安居。轟轟烈烈的烏孫王國從此消失了。

烏孫王朝自從國王軍須靡開國,直到遷居天山,一共經歷了12代烏孫王,時間長達261年。

此後,烏孫人漸漸與鄰族融合,大部分被同化了。但也有一小部分烏孫人保留著祖先留下的血脈。明清時,人們還在新疆見到了烏孫部落。

江都公主,中國和親史上第一人

提到和親,恐怕人們首先想起的便是王昭君和文成公主。

確實,這兩位中原公主都是中原王朝和親歷史上的著名人物,也為民族團結和民族交流作出了巨大貢獻。

不過,遠赴異域和親的公主並非只有王昭君和文成公主兩人,很多也都為中華民族的團結、交流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只是,不知為何,王昭君和文成公主名垂青史,其他的公主卻被人們遺忘了。江都公主就是一個被大多數人遺忘了的與少數民族和親的公主。她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有名有姓的承擔了和親使命的公主。

與漢朝此前以宮女冒充公主送去和親不同,江都公主是一位風姿綽約的正宗漢室公主,又稱細君公主,原名劉細君。細君的父親劉建是江都王劉非的兒子,劉非與漢武帝劉徹是同父異母的哥哥。在漢景帝時期平定“七國之亂”時,劉非曾英勇參戰,立下赫赫戰功,鎮守江都(今揚州)27年,是一位忠誠的皇室成員。劉非死後,劉建繼承了江都王的爵位。劉建為所欲為,竟然圖謀造反,私制玉璽、綬帶、兵器、地圖等。事情敗露後,劉建自縊身亡,細君的母親也受株連,被處以死刑。

當時,細君只有5歲,因此被赦免,並被接到皇宮中。做為罪臣的女兒,細君在宮中仍然享受到了皇室子女的待遇。她天賦過人,容貌出眾,既擅長琴棋書畫,也精於吟詩作賦,深受漢武帝憐愛。10年之後,細君已經長成一個善詩文、通音律、明世理、有氣度的漢室公主。

漢武帝在位前期,西域30多個大小王國幾乎都在匈奴控制之下,只有烏孫國,比較強大,對匈奴雖然不抗拒,但也不以附屬國的身份依附,而且也表示了願意與漢朝交往的願望。烏孫王獵驕靡還向漢朝提出了和親的要求,派使者以千匹良馬作為聘禮,求娶漢室公主,藉此表示永結友好的願望。

漢武帝對被迫的和親一直持反對態度,但並不認為友好鄰國的求親也代表屈辱,因此對烏孫王的求親非常高興。考慮了一番,他決定讓江都公主劉細君擔當出塞和親的重任。

對天潢貴胄、王室宗親來說,塞外西域實在是一個可怕的蠻荒之地。正因為如此,漢武帝以前的歷朝歷代,大多以宮女冒充公主,嫁給藩王,不願意宗室的血脈到塞外受苦。不知道為什麼,漢武帝竟然真的要嫁一位公主給烏孫王。究竟是漢武帝不願“濫竽充數”,失信於盟友,還是對細君的父親謀反一事終究心有芥蒂呢?沒有人知道。皇命不可違背,並不想遠嫁塞外的江都公主沒有抗爭。她希望報答漢武帝刀下留情、養育自己的恩情,也願意為國家及民族安寧的大局作出犧牲。

漢武帝見江都公主願意與烏孫和親,非常高興,以厚禮相贈,送嫁時還親自送出宮門,並派隨從官員、樂隊、工匠、侍女、護兵等數百人,攜帶大量金銀珠寶、綾羅綢緞等嫁妝,浩浩蕩蕩離地送江都公主遠赴烏孫。

長安與烏孫,距離非常遙遠,途中多有盜匪出沒,還有成群的猛獸潛伏待機。江都公主的和親隊伍在行程中遇到了諸多艱險。他們在冰天雪地中翻山越嶺,與盜匪鬥智鬥勇,與狼群殊死搏鬥,還曾遭遇斷水缺糧的困境。在這些困難被一一克服之後,他們又不得不面對漫漫沙海,茫茫大漠。

經過一年多的行程,江都公主終於進入烏孫領地。一路上,已經有不知多少隨從、護兵命喪黃泉。

和親隊伍受到了烏孫王獵驕靡的歡迎。已經年邁蒼蒼的烏孫王按照烏孫國的風俗同細君舉行了盛大的婚禮,並封都公主為右夫人。但為了不得罪匈奴,獵驕靡又從匈奴娶了一位公主,封為左夫人。烏孫人以左為貴,因此,可以說,烏孫人終究還是更具怕匈奴人。

江都公主明白漢武帝把自己嫁到烏孫來的目的。她也一直以加深漢朝與烏孫的友誼、消除匈奴對烏孫的影響為己任,多次向烏孫王獻計獻策,想辦法打壓匈奴在烏孫的實力。雖然語言不通,生活不適應,一年之中僅能見到昆莫幾次,但她主動頻頻與獵驕靡見面、飲宴,讓獵驕靡開心,還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在烏孫國的上層社會巧為周旋,常常賞賜國中的大臣、貴族,很快就時烏孫上下漸漸對漢朝產生了親近之情。劉細君是一位在政治上非常成熟的女性,為人處世很有見識,她下嫁到烏孫之後,把各個方面的關係處理得很好。

尤其是膚色潔白細膩、容貌傾國傾城的江都公主生在王侯世家,氣質高貴,受過良好的教育,更讓烏孫臣民引以為烏孫國的驕傲。他們親切地稱呼江都公主為柯木孜姑娘、柯木孜公主,意思是膚色白淨美麗像馬奶酒的公主。

雖然在盡力完成自己的使命,但出生在南方的細君還是無法適應烏孫的生活。而且,烏孫王獵驕靡老邁體衰,言語又不同,江都公主根本享受不到幸福的夫妻生活。她在心情苦悶之下,作了一首《悲愁歌》: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託異國兮烏孫王。

穹廬為室兮氈為牆,以肉為食兮酪為漿。

居常土思兮心內傷,願為黃鵠兮歸故鄉。

這首悲歌后來傳到京都長安。漢武帝看了這首詩,也不禁為之潸然淚下,似乎感受到了西域的寒冷,特地命人送貂裘給江都公主。

老烏孫王獵驕靡雖然不願得罪匈奴,但也很憐惜這位體質柔弱、性格內向的漢家公主。尤其是雖然江都公主有意抗衡匈奴公主,但終究地位有別,常常受到匈奴公主欺壓。因此,獵驕靡有意將江都公主嫁給自己的孫子軍須靡,以保證江都公主將來的地位。

子孫繼承父祖輩妻妾,這本是北方以及西域少數民族的慣例。但對於來自中原的江都公主來講,這卻是不知廉恥的亂倫行為。深受中原禮儀教育多年,這種事情是她無法接受的。於是,江都公主上書給漢武帝,希望能允許她回中原,避免嫁給丈夫的孫子這種醜事。但漢武帝回信說:我正要對匈奴用兵。你應該以大局為重,遵從當地的風俗。

無奈之下,細君只好入鄉隨俗,忍辱含悲地嫁給了軍須靡。獵驕靡為孫子主持了婚禮之後,不久就去世了。他的兒子早已先他而去,因此,孫子軍須靡繼承了烏孫王位。江都公主為軍須靡生下了一個女兒。

由於身體贏弱,心中悲苦,再加上產後失調,與軍須靡成婚一年後,剛剛20多歲的江都公主病死在了烏孫。

江都公主為漢朝與烏孫的友誼做出了巨大貢獻和犧牲,也為中原抗擊匈奴入侵盡了自己的力量。細君遠嫁烏孫,客觀上確實起到了牽制匈奴、斷匈奴右臂的作用。江都公主肩負和親重任,要比公元前33年出塞的昭君早80年,比公元641年入藏的文成公主早450多年。可以說,細君公主是出塞和親的先軀。然而,這樣一位偉大的、悲情的公主,在歷史上卻很少被提及,這實在是不公平。

而漢武帝為了自己的心願,不顧江都公主的身體與感情,安排他遠嫁烏孫,也實在有損他英明神武之名。

唐朝詩人戎昱曾做過一首《詠史》:

漢家青史上,計拙是和親。

社稷依明主,安危託婦人。

豈能將玉貌,便擬靜胡塵。

地下千年骨,誰為輔佐臣。

漢武帝假如能讀到這首詩,心中也會覺得慚愧吧。

歷配三王的解憂公主與她的侍女

江都公主為漢朝與烏孫的友誼奠定了良好的開端。但可惜她早早殞命。漢武帝面對的,是剛剛打開的局面可能毀於一旦的危機。

就在漢武帝頗為煩惱的時候,烏孫王軍須靡向漢朝提出了再派公主和親的請求。

這無疑是一個示好的信號。為了維持與烏孫的關係,漢武帝決定答應軍須靡,再選公主出嫁。這一回,他選的是解憂公主。

解憂是楚王劉戊的孫女。漢景帝時期,發生了“七國之亂”,楚王劉戊是其中的主謀之一,所以失敗後家族遭到殘酷的洗刷,只有極少數後代僥倖免死,算是留下了一點血脈。解憂出生時,距楚王劉戊自殺已有30多年,家族早已衰敗。

解憂的身世和細君幾乎相同,但解憂不像細君那樣多愁善感。她從小性格開朗,聰慧樂觀,身體也很健康。黯淡的幼年生活磨練了她的意志,使她早早獨立,成熟堅強得多。因此,對於被選定為和親公主,解憂處之泰然,坦然接受了命運的安排。

漢武帝當即封劉解憂為公主,準備了豐厚的彩禮,派人護送公主上路。

19歲的解憂公主告別長安,來到烏孫,依舊被封為右夫人,與左夫人匈奴公主同事軍須靡。

兩位夫人誰更得寵,關係著烏孫與漢匈之間哪一國關係更親近。解憂公主與左夫人爭的不僅僅是一個男人,更是一個國王,一個王國。

在開始的較量中,解憂公主落了下風。畢竟,風俗迥異,言語不通,解憂公主難以很快進入狀態,幾年下來一無所獲,而匈奴公主卻為軍須靡生了一個兒子,取名泥靡,成為王位繼承人。烏孫日益親近匈奴了。

危急關頭,轉機出現了。國王軍須靡病危,自知將死,可兒子泥靡年紀實在太小,不能擔當重任,於是立下遺囑,讓堂弟翁歸靡繼承王位,等到泥靡長大再將王位還給他。

不久,軍須靡去世,翁歸靡繼承了王位。這位新烏孫王身寬體胖,被稱為為肥王。按慣例,翁歸靡繼承了堂兄的兩位妻子。與反應激烈的江都公主不同,解憂公主坦然接受了烏孫的風俗。既然不能反抗,坦然接受才是最好的選擇,解憂公主是個聰明人。

翁歸靡人長得胖,性格也隨和開朗,與解憂公主非常合得來。而解憂公主也學會了烏孫語,習慣了烏孫的風俗習慣,漸漸進入了狀態。這一回,解憂公主終於在烏孫站穩了腳跟。她為翁歸靡生了5個子女,其中有3位王子——元貴靡,萬年,大樂;兩位公主——弟史和素光。解憂公主成了名副其實的烏孫國母。

此後的數十年間,翁歸靡對待解憂公主關懷備至,言聽計從,烏孫與漢之間書信、使者往來不斷,相親相近,同進同退,與匈奴則日益疏遠。在這期間,漢朝的西北邊疆安然無事,與西域各國的交往日益頻繁密切,絲綢之路繁榮一時,漢朝的威儀和影響進一步遠播天山南北,西域諸國都爭相與漢交好。解憂的長子元貴靡被立為烏孫王儲;西域小國莎車在國王去世無人即位的情況下,決定迎接解憂的次子萬年為國王,看重的就是萬年一半的漢家血統;龜茲國王降賓幾經努力求得解憂長女弟史為妻,深以作了漢家的外孫女婿為榮;素光後來也成為了烏孫國若呼翕侯的妻子。和親政策終於在解憂的努力下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隨解憂公主一起遠赴烏孫的侍女中,還有一位非常出色的女性,叫馮嫽,被稱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家。

馮嫽雖然是卑微的侍女出身,卻知書達禮,聰慧且富有見識,尤其能言善辯,沉著穩健。馮嫽到烏孫後,不久就被嫁給顯赫的右將軍為妻,又因為才華出眾,被烏孫上層乃至西域各國貴族尊稱為“馮夫人”。她與解憂在宮廷內外互為犄角之勢,相互支持,並在出現危機的情況下挺身而出,以使節的身份斡旋於西域諸國之間,化干戈為玉帛,立下了汗馬功勞。

眼見烏孫偏向親漢,匈奴人對在烏孫風光無限的解憂公主恨之入骨,開始仇視烏孫。在不斷的施壓都沒有效果的情況下,匈奴壺衍鞮單于開始趁漢昭帝新死,漢朝無暇估計西域的情況下率軍進攻烏孫,要求翁歸靡交出解憂公主,斷絕與漢朝的一切往來。

在解憂公主的鼓勵下,翁歸靡絲毫不打算向敵人妥協。為了抗擊匈奴,解憂公主上書剛剛即位的漢宣帝,請求朝廷出兵共同征討匈奴。負責輔政的大將軍霍光當機立斷,在請示漢宣帝后,出兵15萬,分五路討伐匈奴匈奴,並派校尉常惠到烏孫主持烏孫戰局。

西漢軍隊給匈奴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匈奴人聽說西漢大軍迫近,根本沒敢正面交鋒,一路向北潰敗。趁漢軍吸引了匈奴人全部注意力的時候,在常惠的主持下,烏孫王翁歸靡率無損軍隊襲擊了匈奴右谷蠡王的王庭,壺衍鞮單于的叔父、兄弟、兒女、將領被斬殺、俘獲無數,大匹牲畜也成了烏孫的財產。

為了報復,在漢朝撤軍後,壺衍鞮單于親率數萬騎兵撲向烏孫,大肆擄掠一番而回。倒黴的是,回軍途中,他們遭遇了暴雪,生還者寥寥無幾。其後,匈奴境內又爆發了天災,再也沒有外出掠奪的實力。烏孫、先零、烏桓三國趁機聯合圍攻匈奴,使匈奴全國人口損失十分之三,國力極大削弱,各屬國土崩瓦解,從此一蹶不振。

至此,當年漢武帝“斷匈奴右臂”的戰略計劃,通過近半個世紀的不懈經營,終於成功實現了。

烏孫擊敗了強大的匈奴,這讓解憂公主的威望在烏孫空前的高漲。翁歸靡審時度勢,立即上書漢朝,請求為自己的長子元貴靡再迎娶一位漢家公主,進一步加深漢朝與烏孫的友誼。漢宣帝與大臣商議後,立即封解憂公主的侄女劉相夫為公主,先讓她在長安上林苑居住,學習烏孫語言習俗,為成為未來新的烏孫國母做準備,然後。派遣浩浩蕩蕩的隊伍護送公主下嫁。

然而,和親隊伍剛剛抵達敦煌,烏孫國內卻傳來噩耗:翁歸靡病逝。

前烏孫王軍須靡曾經留下遺囑,而翁歸靡的長子元貴靡還嫌年輕,又失去了父親的支持,因此,烏孫貴族最終推舉軍須靡與匈奴公主所生的兒子泥靡做了新國王。泥靡為人狂悖暴戾,號稱狂王,受母親的影響親近匈奴,對漢朝懷有敵意。

西漢朝廷見元貴靡沒能成為國王,立刻召回一直在敦煌觀望的劉相夫公主,取消了婚約。為了維護漢在烏孫的勢力,解憂公主毅然遵從烏孫習俗,嫁給了泥靡。

泥靡不僅性格非常殘暴兇狠,而且在烏孫倒行逆施,全國上下怨聲載道。解憂公主雖然為泥靡生下兒子鴟(chī)靡,但兩人一直不合,時常劍拔弩張。

在看到泥靡倒行逆施、眾叛親離的情況後,解憂公主決定尋找機會刺殺泥靡,以免自己多年來的心血付諸東流。她聯合出使烏孫的漢朝使者,為泥靡擺下了“鴻門宴”。席間,有人奉公主密令拔劍刺殺泥靡,可惜劍刺偏了,泥靡負傷逃走。至此,解憂公主與泥靡終於兵戎相見。

泥靡迅速帶兵將解憂公主和漢朝使臣包圍在烏孫都城。解憂公主毫不驚慌,帶領侍衛堅決抵抗。幾個月後,漢朝西域都護府發兵解圍,將參與刺殺的使臣押回長安斬首,再派使臣張翁前往審理此案,希望安撫泥靡,暗中支援解憂公主,以求和解。愚蠢的張翁沒理解西域都護府派自己前來審案的含義,竟然大模大樣地開審,宣佈公主有罪,甚至揪住解憂公主的頭髮破口大罵。憤怒的解憂公主立即秘密上書漢宣帝,陳述了自己之所以要刺殺泥靡的原因和張翁的無禮侮辱。朝廷大怒,將張翁押回斬首,與張翁同去的副使因白白錯過了殺死泥靡的大好機會,回到長安後被施以宮刑。

趁著烏孫國一片混亂的時候,前烏孫王翁歸靡同匈奴公主所生的兒子烏就屠殺死泥靡,自立為國王,揚言匈奴將派兵平亂。烏孫國中親匈奴派全部歸附烏就屠,準備奪取整個烏孫國的控制權。他們與集結於邊境的漢朝西域都護府大軍緊張對峙,戰爭隨時可能爆發。

在這千鈞一髮的緊要關頭,馮嫽挺身而出,利用丈夫以前與烏就屠交好的關係親自去勸說烏就屠。她用卓越的見識,出色的口才,以及對西域諸國形勢的瞭解,對烏就屠曉之以理,剖析利害,並以漢朝強大的軍事力量為後盾對烏就屠施加壓力,終於說服烏就屠,使他願意退居小王,由解憂公主的長子元貴靡任大王。為此,漢宣帝特意召回馮燎,授予她使臣的身份,代表漢朝對元貴靡和烏就屠分別頒發印綬。漢朝與烏孫之間的戰爭被避免了,友好關係得以延續。但從此以後,烏孫國也被分成了大小兩國,彼此間常常爆發利益衝突。

不久,解憂公主的長子元貴靡和幼子鴟靡相繼病故,她的孫子星靡即位為烏孫大國王。星靡為人軟弱無能,烏孫國內的勢力大多歸附了烏就屠。解憂公主留在烏孫的意義已經不大了。她上書漢宣帝,說:“我已經老了,懷念生我養我的故鄉,希望皇上准許我返回故鄉,以使我的骸骨能埋葬在漢朝的土地上。”漢宣帝讀過書信,想到解憂公主少小離家,嫁入異域,50餘年歷配3王,為了西漢的安寧含辛茹苦,不禁動容,派人接回瞭解憂公主。

公元前51年(漢甘露三年),年逾古稀的解憂公主帶著孫子孫女回到了闊別了半個世紀的長安城。

離家時紅顏如花,歸來時銀絲如雪,中原繁華依舊,兒女韶華已逝。漢宣帝以極高的規格接待、安置了這位功高蓋世的大漢公主。解憂安度了兩年的晚年時光後,在長安去世。

解憂公主的名氣遠不及後來的王昭君和文成公主。但她的功績並不次於後兩者。她識大體、顧大局,性格堅毅果敢,以其大義凜然之氣和聰明才智,為中國與中亞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多方面的密切聯繫和交流,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可謂女中巾幗。

正是因為解憂公主成功聯合烏孫與漢朝夾擊並大敗匈奴主力,才使得漢朝邊境在宣帝中期逐步得到安寧。匈奴因此元氣大傷,內部發生分裂,一部分人開始謀求與漢朝和親,這才發生了昭君出塞、漢匈關係轉為和平的重要歷史事件。

烏孫大事記

公元前2世紀初,烏孫王難兜靡被月氏人攻殺,其幼子獵驕靡被匈奴冒頓單于撫養成人,後來得以復興故國。

公元前177~前176年間,匈奴進攻月氏。月氏戰敗西遷至伊犁河流域。後來,匈奴老上單于與烏孫國王獵驕靡合力進擊月氏。月氏不敵,國王戰死,餘部大舉遷徙。烏孫遂遷至伊犁河流域。

公元前110~前105間,漢武帝將江都公主下嫁烏孫王獵驕靡。匈奴聽到烏孫與漢朝聯姻以後,亦遣女與昆莫成婚。烏孫王以細君為右夫人,以匈奴女為左夫人。從此與漢朝溝通漸漸加深。

元前101年,繼解憂公主後,解憂公主嫁給烏孫王軍須靡。在烏孫,解憂公主先後嫁給三代烏孫王,與侍女馮嫽共同致力加深漢朝與烏孫的聯繫。漢朝與烏孫在這段時間親如一家,共同抗擊匈奴。

公元前53年,烏孫國內部分裂,在漢朝的主持下,分為大小兩個國王,分疆而治。此後,兩者間內訌迭起,變亂叢生。

公元5世紀初,蠕蠕入侵,烏孫被迫西遷蔥嶺山中,不久被蠕蠕所滅。烏孫國不復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