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手機正在對歐洲形成圍剿之勢。
根據IDC最新數據,歐洲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中,三星、華為、蘋果、榮耀、小米分別排列出貨量的1-5名。歷年穩居前兩位的三星和蘋果均明顯呈現出了一定的下滑趨勢。
雖然三星手機仍然以881.19萬臺的出貨量佔據市場第一,但與2017年第二季度的1036.33萬臺相比,仍然下降15%;而去年Q2出貨量681.38萬臺排在第二的蘋果,今年的出貨量下降了10.1%,以612.54萬臺的出貨量排在第三;
排在第二的華為(含榮耀)出貨量為673.79萬臺,同比增長了74.6%;在第二梯隊的小米,也以104.40萬臺的出貨量排在第四。
鋅財經根據IDC數據整理
在市場份額上,三星和蘋果顯然已經略顯頹勢。在過去6個季度中,三星手機幾乎都在35%左右的市場份額徘徊,但最新一季的市場份額只有32.4%,在過去6個季度中排名倒數第二;而蘋果的下行趨勢則更加明顯,為最近6個季度的最低點。
但與三星、蘋果兩家國外老牌勢力相反,我國的國產手機在歐洲卻勢頭強勁。尤其是華為和小米,分別以“一記重拳”和“一支冷箭”的形式,改變了歐洲智能手機市場的格局。
看似一直平淡的歐洲市場,實際上正在風起雲湧。
1
華為:歐洲的攪局者
華為,無疑是最大的攪局者。
數週前,鋅財經曾在《蘋果破萬億,華為超蘋果》一文中,剖析了華為的狼性。在歐洲的華為,就像一匹狼。從2017年第一季度出貨362.73萬臺,10%的市場份額,一路飆升到接近四分之一的市場份額,反超蘋果,位列第二。
鋅財經根據IDC數據整理
其實,華為也並非異軍突起。在歐洲智能手機戰場上,華為也並非新軍。
早在2012年,華為在歐洲就擁有了15家定製機客戶。但定製機模式都是和運營商合作,並且毫無用戶體驗,所以也幾乎沒有什麼品牌價值。
但是,當餘承東在任正非的支持下,用壯士斷腕的方式開始了C端業務之後,華為也自然而然的把歐洲市場上的重心從2B轉向了2C。而華為本身的定位,也十分符合歐洲智能手機市場的特點。
榮耀系列是華為攻佔歐洲最鋒利的一把劍。
在部分榜單上,甚至還把榮耀系列區分於華為其他系列的產品,單獨計算出貨量。但哪怕是拆分開來的計算方式,華為依然排在第二,而榮耀更是排在wiko之前,名列第五。
今年5月份,榮耀10的發佈會選址在了英國倫敦。此舉的意義不言而喻。新品發佈之後,榮耀10也幾乎無時差的在西歐諸國發售,目前,全球已經有26個國家地區發售。
在榮耀10發佈之前,華為也做了投石問路之舉。
2018年年初,華為相機在英國推出了以榮耀9青春版、榮耀V10為主的數款產品。作為榮耀10的試水產品,依然取得了不錯的口碑。當地媒體Stuff還將榮耀的產品列為了其評選出的十大最佳智能手機之一。
以英國為例,華為依然採取了和當地運營商合作的方式,最大程度上以最快的速度獲取用戶。當然,榮耀的性能也經受住了歐洲人民嚴苛的需求標準,數據就是最好的體現。
根據GFK的統計,2015年,榮耀在全球手機品牌中位列第十;2016年上升兩位,排在第八;2017年又上升一個名次,排在第七。而按照今年的趨勢,或許又將有更高的名次。
狼一樣的華為,在狠狠的咬了一口蘋果之後,或許下一個目標就是三星。
2
小米:調轉槍頭
2018年前後,小米也吹響了歐洲攻堅戰的號角。
對於小米而言,鋅財經也曾在《雷軍,終究還是撒了謊》、《千億小米,是人民的遠景》、《雷軍不哽咽,小米仍千億》三篇文中分別分析了小米的海外戰略。在過去兩年,重心一直在印度市場,並且毫無疑問,小米在印度戰場
取得了完全性的勝利,佔據了龍頭的位置。在攻克了印度市場之後,小米也把槍頭對準了歐洲智能手機市場。雖然,在市場佔有率上仍然不足4%,幾乎是第一梯隊的零頭,但在出貨量上,小米在過去6個季度一直保持高速增長。進入2018年之後,更是呈現了爆發級的增長,第二季度一舉超過百萬臺,位列第五。
鋅財經根據IDC數據整理
調轉槍頭的小米,已然取得了一場漂亮的開門紅。
2017年11月份,小米正式進軍西班牙市場。之後的效果立竿見影,在2018第一季度,小米的出貨量超過了60萬臺,位列當季第四。
在三個月前的5月份,小米又登陸了法國。相比於西班牙市場,法國更是歐洲本土大陸的戰略要地。在法國巴黎洲際酒店的發佈會上,小米高級副總裁、海外業務負責人王翔表示,小米要做的不僅是要在歐洲賣小米手機而已,更會把整套商業模式帶到歐洲,包括小米網和小米授權店。
發佈會後,位於法國巴黎市第一區Sebastopol大道的第一家小米授權店正式開業,高通高級副總裁Enrico Salvatori先生也親自到場祝賀。小米MIX 2S 和紅米Note 5,以及小米電動滑板車隨即在線下開售。而在線上,小米官網也正式在歐洲開放。
小米之前的戰略要地一直在國內和印度市場,在這兩個市場,主打的是低價的高性價比手機。但在歐洲,或許低價競爭並非是歐洲消費者最high的G點。
此前,小米要出小米和紅米系列的第二品牌的消息被盛傳。不久前,Pocophone F1(簡稱Poco F1)在印度商場橫空出世,也證實了這個消息。
據Pocophone F1的官方推特賬號POCO India發佈的消息稱,Poco F1在不到5分鐘的時間裡,銷售額超過了200億盧布(約2億人民幣),估算的銷售量大概在10萬臺。
小米POCO 官方截圖
雖然,在印度市場發售不久的Poco F1在性能上幾乎與小米8相差無幾,但顯然,小米不會開發一款和小米系列無差別的產品。其目的也很明顯,為的就是和小米系列的產品區分開來。
在印度市場投放的Poco F1,和華為在歐洲發佈榮耀10之前用榮耀9青春版、榮耀V10做先鋒一樣,更應該被視為小米全球戰略的試水。而且,顯而易見,小米的下個全球戰略的戰場就是歐洲。
也不難推測,Pocophone也會大概率成為小米攻佔歐洲市場的主力軍。但和華為的陣地戰不同,小米現在要做的依然是攻城略地,搶佔別人的地盤。
3
歐洲,不會是下一個印度
歐洲,終究不是印度。
印度的智能手機市場,在國產品牌進軍之前,除了三星佔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之外,蘋果的高端機根本無法在印度這樣的次級市場立足。所以,在小米、O/V、錘子等一干國產手機進入印度之後,迅速圈佔市場。
根據最新的數據顯示,中國品牌的手機在印度市場的份額已經達到了70%左右。雖然都以“高性價比”著稱,但若是把這句話補充完整,應該是:在低價格的基礎上,依然有在這個價格水平上更好的性能——
價格便宜,依然是關鍵。已經在法國多年的wiko手機,雖然積累了一定的口碑,但依然難以搶佔足夠的市場份額。當然,任何一個市場的消費者都追求“性價比”,但到了歐洲市場之後,“價格低”顯然已經不是取勝之道。
在印度的智能手機市場被瓜分完畢之後,垂涎歐洲市場的國產手機品牌並不是只有華為和小米。
今年6月20日,OPPO Find X在巴黎盧浮宮舉行了全球發佈會。能夠想象在國內三四線城市的街邊隨處可見的一個十幾二十平方的店面就能買到的手機,居然在盧浮宮舉辦了發佈會。其逼格也瞬間秒殺了幾乎所有品牌的手機。
在價格上,也收到了人們的調侃。OPPO Find X的標準版售價為4999元、超級閃充版為5999元、蘭博基尼版的售價達到了驚人的9999元。這樣的價格,甚至連一二線城市的較高收入人群都難以接受。
當然,像OPPO這樣超高價格的機型,其戰略意義明顯要高於銷售意義。在過去的戰略上,O/V也被稱為“渠道之王”,幾乎隨處可見O/V的實體店。但顯然,過去的定位與歐美的高級消費市場的理念完全不合。
現在,除了華為一直將自己的定位放在中高端機型之列外,小米、OPPO、VIVO等一系列國產手機都有了3000元以上的中高端機型。除了要搶佔國內的高級消費市場,其戰略意圖就是為了攻佔像歐洲這樣的國際市場。
在營收額的量級上,國產手機品牌仍然難以與蘋果、三星相提並論。在全球硬件公司(不含純家店公司)前500名的排名中,蘋果和三星依然分別以2292.34億美元、2119.4億美元的營收位列一二名。再看排在第三的華為,雖然只差了一個名次,但實際的營收額卻只有893.11億美元,仍然想去甚遠。
但對大部分國產手機而言,在國內市場的崛起,也不過是近六七年的事,出海更是近兩年的事。從抄襲,到自主研發設計,再到出海,幾乎只用了不到10年的時間,有這樣的戰績,實在不用妄自菲薄。
積跬步,方能致千里。國產手機出海的戰役,也只不過剛開始而已。
文章 ∣ 單一
閱讀更多 鋅財經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