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不为盈利,纯粹为了个人喜好而制作的动画作品?

milk_翔


有的,许多个人创作都是随性作品,例如一些动画系专业的大学生在学校的作业,都是无盈利性质的,大都为Flash动画,3D动画等,因为个人要制作手绘动画,难度还是比较大,需要一支团队。

然后有组织的作品,也未必是盈利性质的,或者说可能从形式上来说是盈利的,但是它的目的并不是盈利。

这就要说到日本动画的形态,因为手绘动画这块,不得不承认,日本动画的优势明显。日本动画在“近利”这方面,和“为了爱去创作”方面有两块完全不同的作品形式,那就是以手冢治虫为主的,TV动画圈子,和以宫崎骏为主的,动画电影两块。

简单说,TV动画更加追求作品的商业价值,讨喜观众,你看到的TV动画,近些年可能是这种画风的:

女生长的这样

男生长的这样:

非常的美型,漂亮,因为画风都是参考了大众的喜好,而得出的结果


而你去看动画电影里的角色,尤其是吉卜力工作室的动画电影,很可能男主角长这样:


女主角可能长这样:


这不仅仅是画风的差异,而是在意识形态上的追求不同,宫崎骏的动画电影,没有指望在商业上获得如何的收获,没有说“我要做一个你们喜欢看的动画”,这就有点像乔布斯做手机那样,“我要做我想做的东西”,这就是艺术家的追求。

艺术品从来没有哪个说是做给大众,期待大家喜欢和接受自己的风格的。因为这样的制作理念,吉卜力工作室的风格从来都不是讨喜的,保持40年前的画风,讲述着自己的故事。

而另一头,TV动画,大都是选取大众深受喜爱的,已经成功了的漫画,轻小说改编,因此相对更容易让人接受。故事,角色也都更加讨喜,大家肯定听到过如此评价,称呼剧情或者角色“王道”,这就是因为有一个固定的模式的展开,有这个套路,才会觉得“王道”。

所以,按这个理论来说,吉卜力工作室的作品,形式上还是盈利的,但是他的目标市场,就不是喜欢卡通片的孩子们,而是那些把动画片当做电影看的人,或者说,宫崎骏本身就是把动画片当做了电影来说,喜欢别人认同自己的动画,而自己制作的时候对质量的要求也是放在第一位的,而不是卖的好卖的不好。


而实际上,上个世纪60年,国内的动画,也秉持着这样的工匠精神在做,例如《大闹天宫》,水墨画风格的《小蝌蚪找妈妈》,这些卡通的制作,都不是以盈利目标的,它不在电影院上映,只在电视台播出,也不卖光碟,纯粹是给孩子们观赏的作品,但是制作的时候却极为用心,像水墨风格的动画,是非常费时费力的,因此即便仅仅15分钟的《小蝌蚪找妈妈》,都花费了非常长的时间去制作,给西方的美术家看也是哑口无言的水平,效果令人惊讶。

所以仔细探究的话,动画创作的目标就不同,不盈利目的的动画是很多的,并不是只有“公益动画”才是不盈利,艺术家的追求,都是不以盈利为目标的。

新海诚最早,只是一个游戏公司的职员,他在工作之余就用自己的时间来制作了《星之声》,开启了自己的动画之路,最初他也没有拿动画当做盈利的手段,所以才有了他《你的名字。》的成功。虽然有说《你的名字。》商业味道重,但在笔者看来,新海诚是抓住了人们需求的那个“点”,而不是以盈利为目的来做动画,如果以盈利为目的,不如去做TV动画来的更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