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扶持貧困地區龍頭企業發展 讓村級集體經濟「有錢賺」

編者按:甘肅是全國最貧困的地區之一,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脫貧難度大。今年以來,甘肅省委省政府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全局,作為甘肅省“十三五”期間的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在持續抓好省委省政府重大決策部署落實的同時,對標對錶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消除絕對貧困。

困人口要脫貧、貧困村要退出、貧困縣得“摘帽”,既讓貧困人口、貧困村脫得了貧又能穩得住脫貧成果,意味著貧困地區的產業發展需要起到支撐作用,貧困村村級集體經濟要“有錢賺”、貧困村農民合作社要發揮主體帶動作用……

“甘肅省對貧困地區龍頭企業發展已有專門意見。除此之外,還有對貧困村農民合作社發展的意見、貧困村果蔬保鮮庫發展的意見等。”甘肅省農牧廳副廳長妥建福說,特別是在全面消除貧困村村集體經濟“空殼村”方面,甘肅省已有總體目標:到2018年底,全省7262個貧困村中的3594個村集體經濟“空殼村”都有村集體經濟收入,基本消除貧困村村級集體經濟“空殼村”。

讓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持續穩定增長

“空殼村”就是集體經濟薄弱、財政虧空的村子。

甘肅省7262個貧困村。由於貧困地區基礎設施落後、經濟基礎弱、加之青壯勞力外出務工等因素,許多村級集體經濟長期沒有收入變為“空殼村”。甘肅省《關於全面消除貧困村村級集體經濟“空殼村”的意見》明確,到2018年底,全省7262個貧困村中的3594個村集體經濟“空殼村”都有村集體經濟收入,基本消除貧困村村級集體經濟“空殼村”。到2020年,全省貧困村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力爭要達到2萬元以上,建立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持續穩定增長髮展機制。

根據這個目標,甘肅省在壯大貧困村村級集體經濟方面推出了具體做法和相應的政策措施予以支持。

妥建福介紹,除了拓寬發展渠道,選擇資產盤活型、資源開發型、為民服務型等多種模式探索創新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方式方法和有效途徑外,甘肅省還創新經營機制,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探索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有效實現形式,培育和壯大一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探索建立多種合作模式發展集體經濟。

加大投入方面,甘肅省將加大光伏發電、鄉村旅遊、土地整治等項目資金投入,採取“千企幫千村”、“村企結對”等方式引導企業通過資金扶持、項目幫扶和產業帶動,利用村級扶貧互助資金入股企業或合作社等經營主體,通過各級幫扶單位加大資金扶持力度等多種途徑,解決“空殼村”發展資金不足問題。對於既無可利用資源資產又無主體帶動,產業基礎薄弱的村,按照縣級為主、省市補助的原則,確保每個貧困村村級集體經濟“空殼村”都有集體經濟發展資金。

落實用地政策方面,在安排年度建設用地計劃指標時,優先落實貧困村村級集體經濟“空殼村”發展所需用地。鼓勵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積極參與配合農村土地綜合整治,探索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餘指標有償交易,所得收益按照土地出讓收支管理有關規定,支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農村集體土地依法被徵收為國有土地的,應按被徵收土地面積的一定比例,為被徵地村安排集體經濟發展留用地,或以留用地指標折算為集體經濟發展資金等形式予以補償。實施留用地政策為被徵地村安排集體經濟發展留用地的,要依法辦理用地手續。涉及土地出讓的,土地出讓收入按照土地出讓收支管理有關規定,支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對依法批准歸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房產和建設用地,可辦理不動產登記,允許以其地上建築物、構築物通過入股、聯營等方式開發經營。

金融支持方面,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撬動作用,引導工商資本、金融資本、社會資本積極支持貧困村產業發展。引導各級金融機構對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經營或參股的項目提供優質金融服務,在簡化審批手續、貸款利率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積極探索擴大有效擔保物範圍,豐富融資手段,助推村級集體經濟發展。

稅費優惠方面,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和農村“三變”改革中,免徵因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名稱變更登記、資產產權變更登記涉及的契稅,免徵簽訂產權轉移書據涉及的印花稅,免收確權變更中的土地、房屋等不動產登記涉及的登記費和工本費。企業通過公益性社會團體或縣級以上政府及其部門的捐贈支出,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規定,且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六大措施扶持貧困地區龍頭企業發展

除了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外,貧困地區龍頭企業發展如何進行扶持也成為重點。

甘肅省出臺《關於扶持全省貧困地區龍頭企業發展的意見》,在牛、羊、菜、果、薯、藥等特色優勢產業上,採取“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通過統一良種供應、統一技術服務、統一訂單銷售,建設中藥材、馬鈴薯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果品蔬菜產業園、畜禽養殖標準化示範場等,推動優勢產業向優勢產區集中,實現區域化佈局和規模化生產,發展一批產業鏈條長、產品附加值高市場競爭力強、品牌影響力大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實現龍頭企業與農民專業合作社農產品銷售的全面對接和省級龍頭企業對貧困縣的全覆蓋。

培育壯大一批龍頭企業,引進一批龍頭企業,組建一批龍頭企業,做大一批專業市場,完善利益聯結機制。以上幾個方面是甘肅省扶持貧困地區龍頭企業發展的重點任務。根據《關於扶持全省貧困地區龍頭企業發展的意見》,具體從企業融資、用地、用電、稅收、科研、市場營銷、人才建設等關鍵環節入手,採取以獎代補、貸款貼息和先建後補等方式,支持龍頭企業設備改造、產能擴建、標準化基地建設、技術創新、品牌培育等。

措施一:財政扶持。對以訂單收購、股份合作等方式帶動合作社或者貧困戶的龍頭企業,給予貸款貼息,最高貼息100萬元。按照“在每個貧困縣每個特色產業至少培育1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目標,58個貧困縣每縣每年新組建或者引進1—2家龍頭企業,每家龍頭企業吸收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就業佔用工總量的30%以上,按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大小,投資1000萬元—2000萬元的獎補50萬元,投資2000萬元以上的獎補100萬元。

措施二:金融支持。加強銀政、銀企合作,特色產業發展貸款全部用於發展農村富民產業和縣域經濟,積極支持市場前景好、發展潛力大、具備一定規模、對農民增收有較強帶動作用的企業。充分發揮甘肅金控集團和各級農業擔保公司的作用,優先為龍頭企業提供擔保服務,緩解農產品加工企業融資難問題。

措施三:用地優惠。對以農林牧漁產品初加工為主的工業項目,在辦理徵用土地手續後,確定土地出讓底價時可按不低於所在地土地等別相對應《全國工業用地出讓最低價標準》的70%執行。擬定的出讓底價低於該項實際土地取得成本、土地前期開發成本和按現定應收取的相關費用之和的,應按實際不低於各項成本費用之和的原則確定出讓底價。對企業興辦規模化畜禽養殖所需用地,實行分類管理,畜禽舍等生產設施及綠化隔離帶用地作為農用地,不屬於永久性農田的,不需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

措施四:電價支持。2020年底前,對農業主管部門認定的農業扶貧產業龍頭企業(不含農業排灌用電),以其2016年實際生產用電量為基數,對其新增生產用電量電價在現行基礎上每千瓦時降低0.1元。農業、林業培育和種植業、畜牧業、漁業生產用電,農業服務中的農產品初加工用電、農產品冷鏈物流的冷庫均執行農業生產用電價格。

措施五:稅收優惠。農業企業銷售的自產農產品免徵增值稅,企業生產和銷售有機肥產品免徵增值稅。對從事蔬菜批發、零售的納稅人銷售的蔬菜免徵增值稅。購進用於生產銷售或委託加工16%稅率貨物的農產品,企業按照12%的扣除率計算增值稅進項稅額。涉農企業從事農、林、牧、漁業項目的所得,可以免徵、減徵企業所得稅。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免徵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產稅。

措施六:改善基礎設施條件。支持符合條件的龍頭企業實施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標準化規模養殖基地等項目,切實改善生產設施條件。凡在產業園區、集中區等投資新建的農產品加工企業,縣級政府負責“七通一平”(水、電、氣、路、通訊、寬帶、閉路電視暢通及場地平整),並完善相關配套基礎設施。

加快推進貧困村農民合作社發展

農民合作社具有主體帶動作用,在農業產業發展,農戶利益保障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然而,許多農民合作社自成立起並未開展相關業務和發揮主體帶動作用,名存實虛,成為了典型的“空殼社”。隨著甘肅省《關於加快推進貧困村農民合作社發展的意見》出臺,這種現象將得到改善。

根據意見,2018年8月底,甘肅省全面完成1979個貧困村新建2173個合作社的任務,確保每個貧困村至少有2個合作社,實現貧困村農民合作社全覆蓋;2019年、2020年開展貧困村農民合作社規範化建設,對運行不規範特別是沒有業務的“空殼社”“掛牌社”“家庭社”,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逐步進行整改,實現所有貧困戶都有主體帶動,貧困村農民合作社規範運行、高效運轉,民主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帶動農戶能力顯著提升。

對於貧困村新建合作社進行補助,補助標準由縣級政府確定,省級財政補助資金重點用於貧困村新建合作社組建、人員培訓等啟動工作。35個深度貧困縣的貧困村新建合作社由省級財政補助10萬元,其他貧困縣的貧困村新建合作社由省級財政補助7萬元,主要採取先建後補方式。補助資金由省級財政統一撥付,貧困縣統籌使用。在全面完成貧困村合作社全覆蓋的基礎上,從2019年開始加大對合作社規範化建設的投入。財政補助資金形成的資產由合作社持有和管護,並折股量化到貧困戶。

記者同時瞭解到,為了保障貧困村果蔬保鮮需求,助力貧困村果蔬產業發展,甘肅省出臺《關於扶持全省貧困村果蔬保鮮庫發展的意見》,圍繞果品和蔬菜兩大特色產業,按照每個有需求的貧困村至少建設1個保鮮庫的要求,全省有果蔬保鮮庫需求的48個貧困縣846個貧困村,新建果蔬保鮮庫975座,新增果蔬保鮮儲藏能力38.1萬噸。同時,209個貧困村購置移動保鮮庫,有效輻射帶動周邊貧困村,實現對有需求貧困村的全覆蓋。據理解,果蔬保鮮庫建設分2年完成,2018年完成70%以上,2019年全面建成。

根據扶持標準,省級財政安排專項扶持資金扶持果蔬保鮮庫建設。新建果蔬保鮮庫100噸補助10.5萬元,最高補助37萬元。果蔬保鮮庫建成後,經縣級農牧、財政等相關部門驗收通過後給予補助。由貧困村果蔬專業合作社持有和經營的,財政補助資金形成的資產折股量化到貧困戶;貧困村農民專業合作社購置的移動式冷庫或箱式冷藏車補助15萬元,財政補助資金形成的資產可以折股量化到貧困戶,也可折股分紅作為村集體經濟收入。

根據扶持政策,省級扶持資金採取一次性安排、切塊到縣的方式下達。縣級政府要整合相關項目資金,加大對保鮮庫建設的支持力度。擔保公司在推薦貸款項目時優先為保鮮庫項目提供擔保。有關部門和單位要落實農產品初加工用電執行農業生產用電價格政策,切實保障果蔬保鮮庫用電。

縣級政府要結合農村“三變”改革,完善與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將財政獎補資金折股量化到貧困戶。貧困村和冷鏈物流公司簽訂租賃合同,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則確定分紅比例和年限。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戶”“訂單農業”等模式,與貧困戶建立關聯緊密、分工合理、鏈條完整、利益共享的聯合發展機制。

農業保險堅持向貧困地區和貧困戶傾斜

為防範因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造成貧困戶種養產業財產損失,根據《農業保險條例》《中央財政農業保險保險費補貼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甘肅省結合實際制定了《甘肅省2018—2020年農業保險助推脫貧攻堅實施方案》,堅持農業保險向貧困地區和貧困戶傾斜,重點對全省現存貧困戶、重新返貧貧困戶和新識別貧困戶全覆蓋,力爭實現“一戶一保”。

增加保險品種。在已經開辦玉米、小麥、棉花、馬鈴薯、青稞、能繁母豬、奶牛、犛牛、藏系羊、森林10箇中央補貼品種和中藥材、蘋果2個省級補貼品種的基礎上,新增開辦肉牛、肉羊、高原夏菜、設施蔬菜、育肥豬、雞等6個省級特色品種。同時,鼓勵各地積極開辦“一縣一(多)品”特色保險品種,省上以“以獎代補”的方式給予保費獎勵補助。

農業保險堅持向貧困地區和貧困戶傾斜,2018—2020年各年開辦的所有保險品種優先保障全省尚未脫貧、重新返貧和新識別的全部貧困戶,在此基礎上再依次保障已脫貧戶、非貧困戶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

“在對所有品種普遍提標降費的基礎上,對貧困戶在保費分攤上予以優惠。” 甘肅省農牧廳副廳長妥建福強調,在對所有保險品種普遍提標降費的基礎上,對貧困戶在保費分攤上予以優惠。對貧困戶參保,各級保費分攤比例為省級財政40%、市縣財政補貼50%、貧困戶自擔10%;對非貧困戶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參保,各級保費分攤比例為省級財政補貼40%、市縣財政補貼40%、投保人自擔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