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農村殺牛殺豬的人越來越窮?

富丁農學院


我1999年開始賣豬肉,後來又兼養殖,但從沒有親自殺過豬,可“人不親行親”,身邊從不缺少專門殺豬宰牛的朋友,對他們的情況瞭解一二。

計劃經濟時期,各鄉鎮、街道均設有肉食站(屬地方國營或集體企業,歸當地商業局管理),負責本區域生豬(牛、羊)的收購、屠宰、賣肉。職工有固定工、合同工、副業工,吃公家飯,拿固定工資,一個人可以養活一大家子,生活安逸。改革開放之初,國家放開肉食經營,這些手藝人紛紛創辦肉食門市部,收購、屠宰、售賣一條龍,利潤可觀,迅速成為富裕階層。1997年,國家開始實行定點屠宰,收購、屠宰與售賣分離,售賣利潤收到較大影響,部分年輕力壯者轉入屠宰行業,年老體衰者退出肉食經營。後來,屠宰企業逐漸承包、私有化,並伴隨機械化、規模化,資源迅速集中,用工減少,暴富了個別老闆,工仔的勞動強度下降,響應地收入也趕不上物價上漲,從而愈來愈窮。

2000年之前,農村幾乎家家養豬(或牛、羊),屠宰師傅算有手藝的人,很吃香,報酬也相當豐厚,比如宰一頭豬,除了收取勞務費(通常是普通人二三日的工資)外,豬尾巴(帶一大坨肉)還歸殺豬師傅所有。實行定點屠宰後,禁止私屠亂宰,雖然在部分邊遠地區還有殺年豬的習俗,但私自請人屠宰的豬肉只能自己食用,不能上市銷售;同時,家庭養殖急劇減少,養殖業向專業戶、規模化轉變。2016年後,一個區縣原則上只保留一家定點屠宰場,其餘的全部關閉,行業趨於壟斷,屠宰的手藝人要麼去定點場上班,忍受老闆的盤剝,要麼轉行,乃至失業。


北大屠夫陸步軒


對於題主的觀點我是不認同的,現在農村的豬肉牛肉販子絕對要比很多人要強。以前農村專門殺年豬殺牛的人已經是沒有了,因為現在農村沒有豬,牛要殺了,取而代之的就是現在的豬肉牛肉販子了,這些人一個月賺的錢,絕對比在外面打工的要好的太多了。

我現在就是在農村養殖黃牛的,土雞的。我兩個叔叔販牛三十年了,從十幾歲就開始幹起,殺牛殺豬都幹過,現在還在幹,只不過不是專門的豬肉牛肉販子,每年年底我養牛,他們兩個就殺。一頭牛賺幾千塊還是可以的,平常一個冬天賺的錢就要比在外面打工上班的一年就要多。你覺得這樣殺豬殺牛的人越來越窮嗎?

還有殺豬的,在我們鎮上每天都有人殺豬,這些豬肉販子都是自己殺豬的,現在生豬價格五塊多,豬肉還是十幾塊,一頭豬賺一千多,平常在鎮上一天可以賣半邊豬,如果是趕集的話一天一頭豬,反正每天都會去賣。我們這邊趕集是2,5,8.一個月九次。我們村裡就有兩個在鎮上殺豬賣的,不說多少錢,家裡修的房子基本上在村裡可以排在前列,而且基本上都是一個貨車,一個小車兩輛車。你覺得這樣的人在農村算窮人嗎?

很多人看到一些不體面的工作覺得沒有錢賺,但是有些人卻在賺大錢,就像前面看到過一個新聞,一個賣煎餅果子的大媽和一個白領吵架,說了一句我一個月三萬多會少你這一個雞蛋。月入三萬現在在中國這樣的階層還是比較少的吧。

前面遇到一個銀行上班的同學,一起聊天就聊到過農村是不是很窮的問題,他就說現在每次去銀行存錢幾萬幾十萬的狠多都是農村戶口,相反城裡的人越來越不願意存錢了,不是說城裡人沒錢,而是現在很多人不願意存錢了。但是也可以看到農村人也不是以前那麼窮了。


張家界小伍


時代變遷吧,正是應了那句話,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東!

在中國,每一個行業都是這樣。

這涉及到有利可圖,一哄而上的商業本質。

回想在二三十年前,當時家鄉就只有殺豬的最胖,我們老家有一個殺豬的最先蓋起了三層大洋房,我記得房子上還用瓷磚貼的有一個數字:1997

如果你是農村人,那時候,你家蓋樓房了嗎?

我在“在野集”等大家



在野集


為什麼農村殺牛殺豬的人越來越窮? 在農村有一個專門的職業就叫做屠夫,這個職位從古到今依舊沒有衰落。尤其是在農村的集市上,殺豬殺牛的攤子還是很多的,這些人往往是現場殺然後現場賣。這樣就可以促進更多的人購買,在一定程度上還有促銷作用。所以說殺豬殺牛的只會越來越富裕。



現在的養殖行業並不好,尤其是養豬的,基本上已經連續兩年價格都非常的低。不管是散養還是大型養殖似乎形勢都不太好。 賣豬基本上還要虧本,這種情況下對屠夫更加的有利,畢竟市場和生豬收購價差別很大,他不可能便宜賣出去,也不可能賠本。通常豬價現在4元多,他收回之後賣到集市上是8-12元一斤,所以說屠夫還是很賺錢的。尤其是過年旺季的時候基本上每家每戶都要買上幾十斤,他們一般會忙的不可開交。

而現在的殺豬除了農村人自家吃的是自己殺,一般養殖戶都是拉到專門的屠宰場,一頭豬價格才不過10元,人家就會將內臟、皮毛清理的乾乾淨淨,所以現在的屠夫已經變成了一種新的形式,那就是做生意。將豬肉、牛肉賣出去,所以這些人的家庭一般都比較富裕,幾年就可以在縣城買房子了。

至於說殺豬的人為什麼越來越窮,說的其實是大家內心對他們的憎恨,對於殺生的忌諱很多。殺生過多會損傷福報之類的,所以才會說殺生的人會越來越窮。但是,要知道職業不分種類,如果所有的人都不去殺生,那可能嗎?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呢?


三農圈子


牛是農村一家人的救命恩人,在沒有拖拉機之前的幾千年裡,祖祖輩輩都是靠牛耕田,種地打糧吃飯,養活一家人。古語云,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牛為你家做了一輩子牛馬,到頭來,你卻要殺掉吃肉,於心何忍。殺牛的人不懂得感恩報恩,老天爺會讓這樣的人一直髮財。

一、耕牛是農家人最忠實的朋友,祖祖輩輩靠牛種地吃飯,殺牛就是殺朋友。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你把朋友都殺了,你哪裡還有朋友可以來幫助?

二、電視劇中主角常說來世做牛做馬,報答您的恩情。不管是不是有來世,也不管你是不是前世有恩於那頭牛,你把牛殺了,就是恩斷義絕。

三、有情有義的人家:農村養過耕牛的人家都有過這樣的記憶,每逢過年的那一天,都會乘一盆大米飯喂牛,由家裡的長輩親自端著飯盆喂,直到家裡的耕牛吃完,家長給祖先上香敬酒貢飯之後祈禱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然後一家人才上桌吃團圓飯。

起初牛來報恩,你殺牛賺了錢。後來,你不斷地殺牛,情分就沒有了,財路就斷了。有朋友就有財路,愛惜耕牛,愛惜朋友!

如果您認同我的回答,那就贊一個吧,並寫下您寶貴的意見,我們一起探討!

張富丁


不能一概而論就肯定的說農村殺豬的殺牛的日子愈過愈窮了。

屠宰匠也是一門職業吧!養豬不就是為改善人們生活的水平嗎?如果沒有一行,沒有人來做,想吃豬肉咋辦?總不會“囫圇吞棗”地活著做豬肉產品吧!牛,在農村主要是耕地之用,當然肉牛也是需要屠宰的,即使在屠宰場還和殺豬不也是一理。

我身處農村,過去的牛完全是用來耕種土地的,現在被機械所代替,很少有人養牛,即使養著的,也是為賣錢,殺牛的事是屠宰場的。殺牛的貧窮不知道,但是就單說這殺豬的,不是越來越窮,而是日子過得相當不錯。

農村人殺豬大都是年末、重大節日或家中有婚喪大事的時候。而殺豬的人,也不是職業的“殺手”,他們還種地、打工,這殺豬隻是他的一項副業活,額外的收入。殺豬人的工價很早以前是殺完豬後,自己割上豬脖子兩三斤多的肥肉,慢慢地隨著農村其他類工匠,工價要現金,殺一頭豬由5元,一直漲到現在的120元。春節前夕,一個殺豬匠把豬剝腸剔肚弄乾淨,不用助手(每家都有鄰人幫忙),從早到晚至今5頭,想想是怎樣的收入?


還別不信,我村就有兩個殺豬匠,都是本家人,很清楚他們家的情況。一家兒子上的十年前上的電力大學,學費可都是做殺豬匠的他父親掏,四年大學畢業後,在陝西渭南電廠工作,工作第二年娶上了媳婦,還在西安買了套樓房,光樓房在當時就60多萬。

還有一個殺豬匠,給兩個兒子都娶了媳婦,每人還建了一處農家宅院。那時媳婦彩禮一般是8萬左右,還有其他花費,一個兒子少說也在12萬以上,一處宅院沒有10萬也修不出來。兩個兒子,那可是50多萬哪!要知道5年前,一個大工價是40元,如今至少180元了,那時的50萬意味著什麼?

不要以為殺豬殺牛的是在殺生,也就臆斷他必窮無疑。


為生活而提神


逢年過節,總少不了大魚大肉,每當這個時候,村裡總有人三三兩兩,把牛或者豬五花大綁起來,然後一刀斃命。

村裡的老人總說,殺牛殺豬的人手上沾滿了動物的鮮血,會越混越窮,越來越慘,這是真的嗎

其實從科學的角度來說,這樣的說法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

首先,殺牛殺豬的手藝一般都是祖傳的,通常一人單幹,多的也不會超過3個人,這種家庭小作坊模式的經營在以前還很吃香。

但後來技術進步了,企業形成了標準的產業鏈,和個人殺豬宰牛的經營比起來,企業的成本更低,效益更高,祛毛、內臟處理流程什麼的會更加乾淨徹底。

德國的殺豬流水線,宰殺和處理一頭活豬隻需要2分鐘,一天可以殺700多頭豬,豬還沒反應過來就已經成肉塊了,而個人宰殺時,經常需要幾個人來幫忙,耗費的時間和成本比企業大得多,收入當然會越來越少 ,關門也是遲早的事。

其次,宰殺動物時,通常都是白刀子進紅刀子出,一刀致命,這看起來簡單,其實對殺豬人的體力損耗非常大。

再加上解剖、稱重、運輸、販賣這些環節的巨大工作量 ,很多殺豬人因此過度透支了身體,才剛剛過了40歲就患上了腰間盤突出 肌肉痠痛這些疾病。

別說繼續殺豬了,就是日常的搬東西和走路都非常費力。最後辛苦賺來的錢都交了醫藥費了,實在是得不償失啊。

當然,在一些比較偏遠的農村地區,手工宰殺任然是主流的方式,很多屠戶也因此發家致富,過年的時候,一天甚至能賺1000多元錢。

我是找靚機二手機,每日更新有趣的科普視頻,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Peace~


找靚機二手機


大家好,原創答案不易麻煩幫忙關注一下~謝謝啦~

為什麼農村殺牛殺豬的人越來越窮?

在農村殺豬殺牛的人怎麼會越來越窮呢?按道理來說,村裡殺豬殺羊的人應該都挺有錢的啊,其實這裡面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村裡面很少人願意做殺豬殺羊這樣的活兒了,你想想現在的年輕人都去城裡打工了,哪個個年輕人願意做這種又髒又累的活兒,而且現在全國各地屠宰場多了,殺豬殺牛的技術也很先進,大家都很願意把牲口送去屠宰場處理。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因為成本太高了,隨著現在很多新型的企業漸漸的發展,個人幫人殺豬殺牛已經算是很落後的行業了,而且而且盈利水平都收到了銷量和價格的影響,受到網絡和大資本的擠兌,在市場佔有率非常小,盈利水平低,是最普通常見的事了。對比屠宰場,屠宰場的成本低得多而且效益很高,越來越多的專業企業成為了競爭,所以關門是早晚的事!現在市場的競爭是非常激烈而且殘酷的,優勝劣汰是必要的結果,像在農村偏僻的一些地方,有些傳統的小賣部,小作坊或者技術類的店鋪,那都是很難生存下去的。

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殺豬殺牛的人很少,不管是幫人宰殺還是把牲口送給人殺的,因為在農村大家都有個說法就是殺生那都是會遭報應的,在農村,大多都認為動物是人類的朋友。


跑農套


好像不對吧。我們鎮上唯一的這家殺牛世家現在還挺有錢的。光我知道的鋪面就有六間。每天到他店裡吃牛肉賣牛肉的人絡繹不絕。幾乎可以說他們家的生活水平應該超越全鎮至少70%的人民的生活水平。

也不知道是為了讓人家知道他家的牛肉是新鮮的還是怎麼回事。每天都在鋪面上殺牛,食客們邊吃邊看。宰牛的在殺牛前先點一支菸在嘴裡深吸幾口,然後緩緩向牛的眼睛噴去。接著喃喃自語,不知道說些什麼鳥話。突然間牛就被電倒在地。等牛完全停止抽搐時,牛脖子上突然多了個血窟窿,正熱氣騰騰地往外噴血。原來屠夫就在我眨眼的那一瞬間在牛脖子上猛扎一刀。

你提這個問題估計你應該是佛經看多了,硬把佛經上的因果報應原理拿來套在殺生上。請問沒殺生的話農民養雞鴨鵝牛羊馬驢......這些要賣給誰?這些農民要怎麼生活?還有歐洲人以肉食為主為什麼在近代屢屢打敗以素食為主的東方各國(中、日、朝、越、泰、印......)。


瓷間道


“農村殺牛殺豬的人越來越窮”,這是過去那農耕經濟時代語境下,內地鄉村社會的認知,而不是北方草原民族的認知。中國民間社會的文化底蘊,主流是道教融合了佛教理念的樸素文化,慈悲為懷,對於殺生持有不忍之心。科舉時代,即使發家致富的屠夫,後三代也不能參加科舉考試,這說明民間的理念,也影響到社會上層。

舊時代殺牛殺豬的鄉村屠夫,社會地位很低,絕大部分都是有力氣而極端貧困的鄉民,常日也從事農耕,逢年過節時,才為人殺豬殺牛,報酬一般都是為了那牲畜的下水,滿足一家飢餓的腸胃。農耕經濟時代,捉襟見肘的日子,僅憑屠夫手藝,不僅發不起家,更招很多忌口的善男信女口孽——“殺牛殺豬的人,越來越窮!”

在以漢族為主體的中國內地,牛是用來耕作的,牛與馬是農民最盡力的農耕助手,特別是牛,吃的是草,出的是大力氣,深得鄉村社會敬重。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那經濟短缺、一窮二白的社會背景下,關中腹地生產隊的老黃牛,老來不能再耕作了,殺此牛時,人們的心情很複雜,既有滿足一下嘗葷腥的喜悅,更有對老黃牛一生艱辛的憐憫之情。傳統文化背景下,人心底更有同情弱者和老實人的惻隱之心,一些老人會對著老夥伴一灑同情之淚,此後看著年輕人吃牛肉,自己堅決不吃,不僅僅是牙口不好,更因為吃不下去。




在我少兒時代鄉村生活的記憶中,每當生產隊殺牛時,孩子們歡雀跳躍,老人們則流淚,唉聲嘆息。牛有三分神性,進殺場的老黃牛,未見屠刀,已淚水漣漣,似在回顧自己飽經磨難的艱辛一生,有對自己結局的悲憤,也有對世間的留戀不捨,以乞憐的神情,望著自己的常伴……


至於豬,本來就是養來食肉的,而逢年過節殺豬時,不僅老人們不忍看,一些少兒也遠遠躲避,不忍聽豬痛苦的嚎叫。我就是當時那些孩子中的一員,而一見到同伴受欺,則會奔過去動拳腳。對高過一頭的仗勢欺人者,打不過也硬打,以怪辦法對付——倒地抓起一把黃土沫,扔向他的眼睛。抓不到黃土沫,也會在倒地時踢對方腹部或膝蓋,再“反敗為勝”。有時一氣之下,下手過重而惹禍,素來不愛求人的家長,此時一邊教訓我,一邊向人陪情道歉。

時與日俱去,社會理念在變化。隨著科技發展,機器代替了蓄力,歷史上有名的“秦川牛”,助農耕作的職能已經退休,如今的養牛專業戶,所養之牛已成為肉牛,用以滿足城裡的飯館酒店,滿足日益富於的當代生活。商業社會語境下,一些人以養牛發家致富,更有人操屠宰、售賣生意,成為富人。一位長安區的北大畢業生,“眼鏡肉店”做得風生水起,規模越來越大,連鎖店開到四處,檔次越來越高,令一些人“羨慕嫉妒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